【精品解析】河北省石家庄市新华区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物理试题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精品解析】河北省石家庄市新华区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物理试题

资源简介

河北省石家庄市新华区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物理试题
1.(2025九上·新华期中)下列对相关事实的微观解释中,说法正确的是(  )
A.纷纷暮雪下辕门——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B.包粽子时米粒间有缝隙——分子间有间隙
C.破镜难重圆——分子之间不存在引力
D.固体很难被压缩——分子间有斥力
【答案】D
【知识点】分子热运动;分子间相互作用力
【解析】【解答】A. 纷纷暮雪下辕门,即描述雪的运动,我们用肉眼能够看到,肯定不是分子运动,故A错误;
B.米粒是宏观物体,不是分子,则米粒间的缝隙不是分子间的间隙,故B错误;
C.因为分子间距离太大,引力和斥力都非常小,可以忽略不计,所以破镜难以重圆,故C错误;
D.固体很难被压缩,是因为固体分子之间表现为斥力,故D正确。
故选D。
【分析】A. 由于分子的体积很小,分子的运动无法用肉眼直接看到;
B.根据分子之间存在空隙分析;
CD.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2.(2025九上·新华期中)如图所示为两个彼此直接接触的实心铁块,初始时小铁块的温度为70℃,大铁块的温度为30℃,一段时间后,温度都为40℃。若不计热量损失,对于该过程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小铁块的分子运动变剧烈
B.热量从大铁块传递给小铁块
C.小铁块的内能减少
D.温度都为40℃时,两铁块内能相同
【答案】C
【知识点】温度、热量与内能的关系;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热传递的概念与方式
【解析】【解答】ABC.根据题意可知,小铁块的温度下降,将热量传递给大铁快,则分子热运动变缓慢,内能减少,故AB错误,C正确;
D.两铁块温度相同时,由于二者质量不同,所以内能不同,故D错误。
故选C。
【分析】 A.分子运动的快慢跟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
B.热量总是从温度高的物体传向温度低的物体或者从物体的高温部分传向低温部分。
CD.物体的内能与温度、质量、状态等因素有关。
3.(2025九上·新华期中)图2是小明“探究燃料燃烧的放热能力”的两组实验装置,关于该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通过加热时间反映烧杯内水吸收的热量
B.需控制两烧杯内水升高的温度相同
C.需控制酒精和碎纸的质量相同,两烧杯内水的质量相同
D.酒精和碎纸燃烧放出的热量全部被水吸收
【答案】C
【知识点】探究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
【解析】【解答】A.在“探究燃料燃烧的放热能力”的实验中,二者都对质量相同的水加热。根据Q=cm△t可知,水升高的温度越多,则水吸收的热量越多, 即通过水升高的温度反映烧杯内水吸收的热量 ,故A错误;
B.在实验过程中,要通过水升高的温度反映燃料放热的多少,只控制水的质量相同即可,不需要控制水升高的温度相同,故B错误;
C.在“探究燃料燃烧的放热能力”的实验中,根据控制变量法的要求可知,只改变燃料种类,其它因素相同,即需控制酒精和碎纸的质量相同,两烧杯内水的质量相同,故C正确;
D.在加热过程中,酒精和碎纸燃烧放出的热量会部分散失在空气中,故D错误。
故选C。
【分析】A.根据实验过程确定反映烧杯内水吸收热量的多少;
BC.根据控制变量法的要求分析判断;
D.根据加热肯定有能量散失判断。
4.(2025九上·新华期中)甲、乙两个轻质小球,用绝缘细绳悬挂,其相互作用情况如图所示,若甲带正电荷,则乙(  )
A.可能不带电 B.可能带正电荷
C.一定带负电荷 D.一定带正电荷
【答案】D
【知识点】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解析】【解答】根据图片可知,甲、乙相互排斥,则甲、乙一定带同种电荷。已知甲带正电荷,则乙一定也带正电荷。
故选D。
【分析】根据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分析判断。
5.(2025九上·新华期中)如图所示为一种监测倾斜报警装置的简易电路图,该装置的传感器用玻璃外壳密封,内部装有电极和可自由滚动的小球。当装置向特定方向倾斜一定角度时,电铃便会报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传感器在该电路中相当于用电器
B.小球的材质可能是橡胶
C.装置向右倾斜一定角度时,电铃报警
D.电铃报警时,电路中电流的方向为顺时针
【答案】C
【知识点】导体与绝缘体;电流的方向;电路的构成及电路图
【解析】【解答】AC.根据题意可知,正常情况下电路断开。 当装置向特定方向倾斜一定角度时, 小球滚动接通电极,此时电铃发声报警,则传感器相当于电路中的开关,故A错误,C正确;
B.小球可以接通电极使电铃发声,那么它应该为导体。橡胶为绝缘体,故B错误;
D.根据图片可知,左端为电源负极,右端为电源正极,则当电铃响起时,电路中的电流从电源正极出发,最后回到电源负极,电流方向为逆时针方向,故D错误。
故选C。
【分析】 A.利用传感器,来控制电铃报警,由此分析判断;
B.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导体,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绝缘体;
C.通路:正常连接的电路,即用电器能够工作的电路;
D.在电源外部电流总是从电源正极出发,最后回到电源负极。
6.(2025九上·新华期中)如图所示的电路,闭合开关S、S1后,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灯L1、L2串联 B.电流表A1和A2示数相等
C.断开S1后,电流表A1示数变小 D.断开S1后,电流表A2示数变小
【答案】D
【知识点】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辨别;并联电路的电流规律
【解析】【解答】A.根据图片可知,闭合开关S、S1后,两个灯泡并排连接在电路中,则等L1与L2并联,故A错误;
B.根据图片可知,电流表A1测L1的电流, A2测干路电流,根据并联电路I总=I1+I2可知,则电流表A1的示数小于A2示数,故B错误;
CD.根据图片可知,开关S1断开时,L2所在支路电流变为0,而L1所在支路的电流不受影响,即电流表A1示数不变。根据I总=I1+I2可知,干路电流变小,因此电流表A2的示数变小,故C错误、D正确。
故选D。
【分析】 A.闭合开关S、S1后,分析电路的连接回答;
B.分析电流表测量的电流,由并联电路电流的规律分析;
CD.断开S1后分析电路的连接,根据并联电路各支路互不影响和并联电路电流的规律分析。
7.(2025九上·新华期中)小明学习电学的相关知识时,通过类比图甲、乙得出了以下结论,其中不合理的是(  )
A.开关类似于水路中的阀门,可以控制电流的通断
B.电源的作用类似于抽水机,可以使电路保持一定电压
C.灯泡类似于水路中的水轮机,可以形成电流
D.水的流动是因为有水压,自由电子定向移动是因为有电压
【答案】C
【知识点】电源及其能量转化;电路的构成及电路图;电压和电压的单位换算
【解析】【解答】A.根据图片可知,阀门控制水的流动,开关控制电路通断,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根据图片可知,抽水机使两边水出现水压,电源的使电路保持一定电压 ,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根据图片可知,灯泡消耗电能,水轮机消耗水能,二者功能相似,故C错误符合题意;
D.水压是形成水流的原因,电压是形成电流的原因,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分析】 一个完整的电路由电源、用电器、开关、导线组成,这可以与水路中的抽水机、水轮机、阀门、管道进行类比,结合电流的方向以及电路中各部分的作用进行解答。
8.(2025九上·新华期中)小明利用如图甲所示电路探究“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图乙中1、2两段电阻丝的长度和横截面积不同,2、3相同,在M、N间接入对应的电阻丝后,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该实验可通过电流表示数反映导体电阻的大小
B.接入2发现电流表有示数,灯泡不发光,原因一定是灯泡短路
C.接入1、2电流表的示数可能相同
D.接入2、3是探究导体电阻与材料的关系
【答案】B
【知识点】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
【解析】【解答】A.电路中的电阻越大,电源电压不变,根据欧姆定律计算可知电流越小,所以该实验可通过电流表示数反映导体电阻的大小,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接入2后电流表有示数,灯泡不发光,说明不是断路,可能是灯泡短路,也有可能电流太小,从而使得灯泡不发光,故B错误,符合题意;
C.1与2材料相同,1的长度长,但横截面积大,所以电阻可能与2相等,电压相同,所以此时接入1、2电流表的示数就相同了,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2、3的变量为材料,所以探究的是导体电阻与材料的关系,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分析】1、电阻的影响因素: 当导体的材料和横截面积相同时,电阻的长度越长,导体的电阻越大 ;当导体的材料和长度相同时,电阻的横截面积越小,导体的电阻越大,欧姆定律的含义R=U/I只用于计算用电器两端电压以及通过用电器电流计算电阻的公式,并不具有物理含义进行选项判识。
2、电压表与待测用电器并联测量电压,电流表串联测量用电器电流,根据欧姆定律U=IR计算用电器的电流和电阻以及电压。
9.(2025九上·新华期中)如图所示的电路,电源电压保持不变,在A、B间接入10Ω的电阻时,电流表示数为0.5A,接着在A、B间换接20Ω的电阻,此时电流表的示数可能是(  )
A.0.15A B.0.2A C.0.25A D.0.3A
【答案】D
【知识点】欧姆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 串联电路总电阻等于各部分电阻之和,在A、B间接入10Ω的电阻时, 在A、B间接入10Ω的电阻时,
根据欧姆定律得到:;
在A、B间换接20Ω的电阻时,
此时通过电路的电流 ;
由于可知,I>0.25A,
又A、B间电阻由10Ω换成20Ω,电阻变大,
由可知,电路中电流变小,所以I<0.5A;
故选D。
【分析】 根据串联电路电阻规律结合欧姆定律表示两次通过电路的电流,比较大小可确定在A、B间换接20Ω的电阻时电流表的示数。
10.(2025九上·新华期中)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保持不变,闭合开关S后,将滑动变阻器R1的滑片P向左移动时,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两电流表示数的差值变小
B.电压表V示数与电流表A1示数的比值不变
C.电压表V示数与电流表A2示数的比值不变
D.电压表V示数与电流表A2示数的乘积变大
【答案】C
【知识点】欧姆定律及其应用;电路的动态分析
【解析】【解答】A.根据图片可知,变阻器R1和定值电阻R2并联,电流表A1测干路电流,电流表A2测R2支路的电流。
根据I总=I1+I2可知,两个电流表的示数之差等于通过变阻器的电流。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左移动时,接入电路中的电阻变小,而电源电压不变,根据可知,通过滑动变阻器R1支路的电流变大,所以两电流表示数的差值变大,故A错误;
B.根据图片可知,电压表测总电压,它保持不变。电流表A1测干路电流,它的示数变大,所以电压表V示数与电流表A1示数的比值变小,故B错误;
C.根据图片可知,电流表A2的示数不变,电压表的示数不变,所以电压表V示数与电流表A2示数的比值不变,故C正确;
D.根据图片可知,电压表V示数不变,A2的示数不不,则电压表V的示数与电流表A2示数的乘积不变,故D错误。
故选C。
【分析】 由电路图可知,R1和R2并联,电压表测量并联支路(电源电压)电压,电流表A2测干路电流,电流表A1测R2支路的电流;根据电源的电压判断电压表示数的变化,根据并联电路中各支路独立工作、互不影响可知通过R2电流的变化;根据滑片的移动可知接入电路中电阻的变化,根据欧姆定律可知该支路电流的变化,利用并联电路的电流特点可知干路电流的变化以及电流表差值之间的关系,利用欧姆定律得出电压表V示数与电流表A1示数的比值变化和V表示数与A2表示数的比值变化。
11.(2025九上·新华期中)甲、乙两种物质的比热容之比是2∶1,质量之比是3∶1,若它们吸收的热量相等,则甲、乙升高的温度之比为   ;若将它们分别倒掉一半则剩下一半的比热容之比是   。
【答案】1∶6;2∶1
【知识点】热量的计算
【解析】【解答】根据热量吸收的公式 可知甲乙升高的温度为
那么甲乙升高的温度之比为
故甲乙升高的温度之比为1:6。若将它们分别倒掉一半则剩下一半的比热容不变,故比热容之比仍然为2:1。
【分析】根据比热容、质量的比值,结合热量的关系,计算温度差的比值关系;比热容是物质的特性,和质量无关。
12.(2025九上·新华期中)如图所示为趣味物理社团制作的“噗噗船”。容器内的水被蜡烛加热时,随着水温升高,产生的水蒸气从管口喷出,船就会在水池中移动发出“噗噗”的声响。“噗噗船”在水池中移动,是将水蒸气的   能转化为了船的   能。
【答案】内;机械
【知识点】能量的转化或转移
【解析】【解答】根据题意可知,“噗噗船”在水池中移动时,产生的水蒸气从管口喷出,将水蒸气的内能转化为船的机械能。
【分析】根据能量转化的知识解答。
13.(2025九上·新华期中)如图所示,若司机未系安全带,仪表盘上的指示灯亮起;若司机系好安全带,指示灯熄灭。安全带的作用相当于电路元件中的   ,它和指示灯在该电路中是   (选填“串联”或“并联”)的。
【答案】开关;并联
【知识点】电路的构成及电路图;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辨别
【解析】【解答】(1)根据描述“若司机系上安全带,指示灯熄灭;若司机未系安全带”可知,安全带控制电路的通断,相当于电路元件中的开关。
(2)根据题意可知,解下安全带相当于断开开关,灯亮而不是熄灭,说明此开关与指示灯并联。
【分析】(1)开关控制电路通断;
(2)串联时,开关断开,灯泡熄灭,据此使用排除法解答即可。
14.(2025九上·新华期中)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为8V,闭合开关,电压表的示数为3V,则灯泡L1两端的电压为   V,灯泡L2两端的电压为   V,断开开关,电压表示数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答案】3;5;变大
【知识点】电压的测量及电压表的使用;串联电路的电压规律
【解析】【解答】(1)根据图片可知,灯泡L1和L2串联,电压表测量L1两端电压。此时电压表示数为3V,所以灯泡L1两端的电压为3V。
此时灯泡L2两端的电压为U2=U总-U1=8V-3V=5V;
(2)根据图片可知,断开开关后,电压表串联在电路中,此时测电源电压,则其示数等于电源电压。根据串联电路U总=U1+U2可知,断开开关后,电压表示数变大。
【分析】 (1)由图可知,闭合开关,两灯串联,电压表测L1两端的电压。根据电压表示数可知L1两端的电压;根据串联电路的电压规律可知L2两端的电压;
(2)断开开关时,L1断开,电压表与L2串联,相当于测电源电压,由此可知其示数变化。
15.(2025九上·新华期中)如图所示的电位器是调节台灯亮度的装置,a、b、c是它的三个接柱,若将a、b接线柱接入电路,逆时针旋转旋钮时,电位器接入电路的电阻会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灯泡会   (选填“变暗”“变亮”或“不变”)。
【答案】变小;变亮
【知识点】变阻器及其应用;欧姆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根据图片可知,若将a、b接线柱接入电路,则接入电路的是滑片和a之间的部分。当逆时针旋转旋钮时,接入电路中的电阻丝变短,所以接入电路的电阻变小。根据欧姆定律可知,电路中的电流变大,则灯泡变亮。
【分析】 当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使接入电路中的电阻变大时,电路中的电流变小,小灯泡变暗;而当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使接入电路中的电阻变小时,电路中的电流变大,小灯泡变亮。
16.(2025九上·新华期中)静电复印技术已经逐渐走入人们的生活,小明利用身边的素材来简单模拟静电复印原理,具体操作步骤如图所示。
(1)用丝绸快速摩擦有机玻璃板的整个板面,如图甲所示,其目的是通过摩擦使有机玻璃板带   (选填“正”或“负”)电;
(2)图乙中用干燥的手指在有机玻璃板上写一个“大”字,利用的是人体是   (选填“导体”或“绝缘体”);
(3)图丙所示将有机玻璃板平放,在上面均匀地撒一层干木屑,再将有机玻璃板缓慢竖起,随着有机玻璃板上干木屑的滑落,因为带电体具有   的性质其他部分的木屑被吸引,一个“大”字就在有机玻璃板上显现出来了;
(4)摩擦起电现象的实质是   (选填“电子”或“原子核”)发生了转移。
【答案】(1)正
(2)导体
(3)吸引轻小物体
(4)电子
【知识点】两种电荷;物体带电情况的判断;导体与绝缘体;静电的防止和利用
【解析】【解答】(1)根据生活经验可知,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即丝绸束缚电子的能力大于玻璃。如果用丝绸快速摩擦有机玻璃板,则有机玻璃板失去电子带正电。
(2)根据图片可知,用干燥的手指在有机玻璃板上写一个“大”字,即这个字所在笔画位置的电荷被导入到大地,那么人体是导体。
(3)缓慢竖起玻璃板后,除“大”字位置没有木屑被吸引,其他位置都有木屑,从而显示出“大”字,是因为带电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
(4)原子核在原子中心不能移动,则摩擦起电的实质是电子的转移。
【分析】 (1)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
(2)常见的导体:金属、石墨、人体、大地。
(3)带电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
(4)不同的物质原子核束缚核外电子的本领有强有弱,原子核束缚核外电子本领强的夺得电子,因多余电子带负电,原子核束缚核外电子本领弱的失去电子,因缺少电子带正电。
(1)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用丝绸快速摩擦有机玻璃板的整个板面的目的是通过摩擦使有机玻璃板带正电。
(2)人体是导体,用干燥的手指在有机玻璃板上写一个“大”字,则在“大”字位置的电荷被导入到大地,其他位置仍带有电荷。
(3)带电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缓慢竖起玻璃板后,除“大”字位置没有木屑被吸引,其他位置都有木屑,从而显示出“大”字。
(4)摩擦起电的实质是电荷的转移,在固体中,转移的是电子。
17.(2025九上·新华期中)如图所示,是小明探究“不同物质吸热升温的现象”实验装置,在两个相同的烧杯中分别装入质量和初温相同的A、B两种液体,并用相同的酒精灯和相同的温度计进行了实验。
(1)实验前调整铁夹a的位置,其目的是使   (选填“烧杯”或“温度计”)处于适当的高度;
(2)实验时使用相同的酒精灯加热A、B两种液体,目的是   ;可通过观察   来比较两液体的吸热能力;
(3)酒精灯内酒精用掉一半后,剩下酒精的热值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4)上述实验中,主要用到的科学探究方法有转换法和   。
【答案】(1)烧杯
(2)使A、B两种液体在相同时间内吸收的热量相等;温度计示数的变化
(3)不变
(4)控制变量法
【知识点】探究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
【解析】【解答】(1)根据图片可知,铁夹a用于支撑烧杯,因此实验前调整铁夹a的位置,其目的是使烧杯处于适当的高度,方便用外焰加热。
(2)①相同的酒精灯在相同时间内酒精灯放出的热量相同,即通过加热时间可以比较二者吸收热量多少,所以目的是使A、B两种液体在相同时间内吸收的热量相等。
②据Q=cm△t可知,在相同条件下,温度升高得小的物质,其吸热能力越强,则实验中可通过观察温度计示数的变化来比较两液体的吸热能力。
(3)酒精灯内酒精用掉一半后,酒精的物质种类不变,则剩下酒精的热值不变。
(4)在实验中,同时控制了液体的质量、初温相同,用相同的酒精灯加热等,这是控制变量法。
【分析】 (1)实验时要用火焰的外焰加热,据此确定安装器材的顺序;
(2)我们使用相同的酒精灯通过加热时间的长短来比较液体吸热多少,这种方法叫转换法。
比较物质吸热能力的2种方法:
①使相同质量的不同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比较吸收的热量(即比较加热时间),吸收热量多的吸热能力强
②使相同质量的不同物质吸收相同的热量(即加热相同的时间),比较温度的变化,温度变化小的吸热能力强;
(3)热值是燃料本身的一种特性,热值的大小只与燃料的种类有关;
(4)根据实验过程确定使用的物理研究方法。
(1)实验中要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实验前调整铁夹a的位置,其目的是使烧杯处于适当的高度,方便用外焰加热。
(2)[1]实验时使用相同的酒精灯加热A、B两种液体,在相同时间内酒精灯放出的热量相同,所以,目的是使A、B两种液体在相同时间内吸收的热量相等。
[2]不同物质吸热能力不同,在质量相同、初温相同、吸收相同热量的情况下,温度变化量不同,所以,实验中,可通过观察温度计示数的变化来比较两液体的吸热能力。在相同条件下,温度升高得小的物质,其吸热能力越强。
(3)热值是燃料的一种特性,它只与燃料的种类有关,与燃料的质量、是否完全燃烧等均无关。所以酒精灯内酒精用掉一半后,剩下酒精的热值不变。
(4)上述实验中,通过加热时间的长短来反映液体吸收热量的多少,这是转换法;同时控制了液体的质量、初温相同,用相同的酒精灯加热等,这是控制变量法。
18.(2025九上·新华期中)某物理小组的同学为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准备了以下器材:2节新干电池(每节电池的电压恒为1.5V)、电流表和电压表各一个、滑动变阻器(20Ω,1A)、开关、导线若干。
实验次数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第五次
电压/V 0.5 1.0 1.5 2.0 2.5
电流/A 0.1 0.2
0.4 0.5
(1)按图甲连接好电路后,闭合开关前,应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移到   (选填“最左端”或“最右端”);闭合开关,发现电压表和电流表均无示数,则故障原因可能是   (选填“滑动变阻器”或“定值电阻”)断路;
(2)排除故障后重新闭合开关,改变滑片位置,实验数据如表所示,第三次实验的电流表示数如图乙所示为   A。小明根据表中数据得出实验结论:   ;
(3)同组的小华在检查数据时发现有一组数据有拼凑的嫌疑,无法由当前的电路测量得出,这组数据是第   次的实验数据。
(4)小明还想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于是他又找来了一个电阻箱(0~999Ω的整数);
①在完成表格中第二次实验后,仅将定值电阻更换成电阻箱,调节电阻箱的阻值为原定值电阻的两倍,闭合开关,电压表示数为U;
②将电阻箱调节为25Ω进行实验,小明发现无论怎样移动滑片都无法使电压表示数为U,则小明应更换一个电压不高于   V的电源;
③为了保证结论的准确性,需多次实验。现改变变阻箱的阻值,调节滑动变阻器,使变阻箱两端电压为1V,利用原有的实验器材完成该实验,最多可以重复实验   次。
【答案】(1)最左端;滑动变阻器
(2)0.3;电阻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3)一
(4)2.7;10
【知识点】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实验;欧姆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1)①闭合开关前,为了防止电流过大而烧毁用电器,应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移到最大的最左端。
②根据题意可知,电压表无示数,说明电压表与电源的正极或负极之间存在断路,而定值电阻在电压表之间,所以故障原因可能是滑动变阻器断路。
(2)①根据乙图可知,电流表选用了0~0.6A量程,分度值为0.02A,那么电流表的示数为0.3A。
②根据表格可知,电压与电流的比值都是5,即它们的比值都相等,故可得出结论:电阻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3)根据甲图可知,电源为两节干电池串联,则电源电压为3V,
第一次实验中,定值电阻两端电压为0.5V,
则滑动变阻器两端的电压为UP=U总-U定=3V-0.5V=2.5V;
那么此时滑动变阻器的阻值为;
而变阻器的最大阻值为20Ω<25Ω,
所以第一次实验的数据是拼凑的。
(4)①根据表格数据可知,第二次实验中定值电阻的阻值为,
此时变阻器两端的电压为:;
此时滑动变阻器的阻值为;
完成表格中第二次实验后,仅将定值电阻更换成变阻箱,调节变阻箱的阻值为原定值电阻的两倍,即10Ω,
闭合开关,电路中的电流为;
此时电压表的示数为U=I'R变阻箱=0.15A×10Ω=1.5V;
当电阻箱阻值为25Ω时,要使电压表的示数为1.5V,
则当滑动变阻器的阻值最大时,电源电压可取最大值,
由串联分压原理可知,此时滑动变阻器两端的电压为;
由串联电路中电压的规律知,电源电压的最大值为U大=U滑+U=1.2V+1.5V=2.7V。
②由串联电路中电压的规律知,滑动变阻器两端的电压为UP'=U总-U'=3V-1V=2V,
当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阻值最大,即RP大=20Ω时,
电路中的电流为,
此时变阻箱的阻值最大,且最大值为;
由于变阻箱的阻值只能取整数,则变阻箱的阻值可以为1Ω到10Ω的10个整数,
所以最多可以重复实验10次。
【分析】 (1)连接电路时,为保护电路,闭合开关前,应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移到最大值处;
电流表无示数,说明电路中出现了断路,电压表无示数,说明其测量对象之外部分断路;
(2)如图,电流表选用了0~0.6A量程,分度值为0.02A,由指针位置可知电流表的示数为0.3A。
由表可知,电压与电流的比值为定值,故可得出结论;
(3)2节干电池的电压为3V,即电源电压为3V,第一次实验中,定值电阻两端电压为0.5V,由串联电路中电压的规律知,滑动变阻器两端的电压,根据欧姆定律可知滑动变阻器的阻值,分析得出结论;
(4)①根据欧姆定律可知第二次实验中定值电阻的阻值和此时滑动变阻器的阻值;完成表格中第二次实验后,仅将定值电阻更换成变阻箱,调节变阻箱的阻值为原定值电阻的两倍,即10Ω,闭合开关,根据欧姆定律可知电路中的电流和此时电压表的示数;当电阻箱阻值为25Ω时,要使电压表的示数为1.5V,则当滑动变阻器的阻值最大时,电源电压可取最大值,由串联分压原理可知此时滑动变阻器两端的电压,由串联电路中电压的规律知,电源电压的最大值;
②电源电压为3V不变,变阻箱两端电压为1V,由串联电路中电压的规律知,滑动变阻器两端的电压,当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阻值最大,即RP大=20Ω时,根据欧姆定律可知电路中的电流和此时变阻箱的最大阻值,分析得出结论。
(1)[1]连接电路时,为保护电路,闭合开关前,应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移到最大值处,即图甲中的最左端。
[2]电流表无示数,说明电路中出现了断路,电压表无示数,说明其测量对象之外部分断路,所以故障原因可能是滑动变阻器断路。
(2)[1]如图,电流表选用了0~0.6A量程,分度值为0.02A,由指针位置可知电流表的示数为0.3A。
[2]由表可知,电压与电流的比值为
即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与电流的比值为定值,故可得出结论:电阻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3)2节干电池的电压为3V,即电源电压为3V,第一次实验中,定值电阻两端电压为0.5V,由串联电路中电压的规律知,滑动变阻器两端的电压为
UP=U总-U定=3V-0.5V=2.5V
滑动变阻器的阻值为
该阻值超过了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所以第一次实验的数据是拼凑的。
(4)[1]第二次实验中定值电阻的阻值为
此时滑动变阻器的阻值为
完成表格中第二次实验后,仅将定值电阻更换成变阻箱,调节变阻箱的阻值为原定值电阻的两倍,即10Ω,闭合开关,电路中的电流为
此时电压表的示数为
U=I'R变阻箱=0.15A×10Ω=1.5V
当电阻箱阻值为25Ω时,要使电压表的示数为1.5V,则当滑动变阻器的阻值最大时,电源电压可取最大值,由串联分压原理可知,此时滑动变阻器两端的电压为
由串联电路中电压的规律知,电源电压的最大值为
Umax=U滑+U=1.2V+1.5V=2.7V
[2]电源电压为3V不变,变阻箱两端电压为1V,由串联电路中电压的规律知,滑动变阻器两端的电压为
UP'=U总-U'=3V-1V=2V
当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阻值最大,即RPmax=20Ω时,电路中的电流为
此时变阻箱的阻值最大,且最大值为
由于变阻箱的阻值只能取整数,则变阻箱的阻值可以为1Ω到10Ω的10个整数,所以最多可以重复实验10次。
19.(2025九上·新华期中)氢燃料是一种清洁、效率高的能源,目前我国部分城市已有多批氢能源公交车投放使用。[,]求:
(1)质量为0.6kg的氢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是多少?
(2)若这些热量全被质量为500kg、初温15℃的水吸收,则水升高的温度是多少?
(3)若这些热量恰好能供某氢能源公交车以140kW的恒定功率匀速行驶5min,则该氢能源公交车的效率是多少?
【答案】(1)解:根据题意可知,氢燃料的热值为 ,则0.6kg的氢燃料燃烧放出的热量为。
答: 质量为0.6kg的氢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是8.4×107J 。
(2)解:根据题意可知,水的比热容为 ,
则水升高的温度是。
答: 若这些热量全被质量为500kg、初温15℃的水吸收,则水升高的温度是40℃ 。
(3)解: 氢能源公交车以140kW的恒定功率匀速行驶5min,
则公交车做的功为;
该氢能源公交车的效率是。
答: 该氢能源公交车的效率是50% 。
【知识点】比热容的定义及其计算公式;燃料的热值;功的计算及应用;能量的利用效率
【解析】【分析】 (1)根据Q放=mq求出这些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
(2)由题知,水吸收的热量Q吸=Q放,利用Q吸=cmΔt求水升高的温度;
(3)根据W=Pt求出匀速行驶5min所做的功,根据可求出该氢能源公交车的效率。
(1)质量为0.6kg的氢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为
(2)若这些热量全被质量为500kg、初温15℃的水吸收,则水升高的温度是
(3)公交车做的功为
该氢能源公交车的效率是
20.(2025九上·新华期中)如图所示,电源电压保持不变。当闭合开关S,滑动变阻器滑片P从a端移到b端,两电表示数变化关系用图乙中的线段AB表示。求:
(1)求滑动变阻器最大阻值。
(2)电源电压和R1的阻值。
(3)滑片P滑到ab中点时电压表的示数。
【答案】解:(1)(2)根据甲图可知,当变阻器的滑片在左端时,它接入电阻为0,此时只有R1,
即此时电阻最小而电流最大,由图乙可知,此时电流为0.6A,
根据U=IR可知,电源的电压①
当滑片在右端时,此时变阻器的阻值最大而电流最小,
根据乙图可知,此时电路中的电流最小为0.2A,
根据U总=U1+U2可知, 电源的电压②
①②联立解得:,;
由图乙可知,电路中的电流,
此时电路中的总电阻;
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
答:滑动变阻器最大阻值为;电源电压为,R1的阻值为。
(3)根据题意可知,滑片P滑到ab中点时,
总电阻为:;
则电路中的电流;
则电压表的示数。
答:滑片P滑到ab中点时电压表的示数为。
【知识点】串联电路的电压规律;电阻的串联;欧姆定律及其应用;电路的动态分析
【解析】【分析】 由电路图可知,R1与R2串联,电压表测R2两端的电压,电流表测电路中的电流。
(1)(2)当滑动变阻器滑片P在a端时,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电阻最大,电路中的电流最小,根据图乙读出电路中的最小电流和电压表的示数,根据欧姆定律求出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
当滑动变阻器滑片P在a端时,根据串联电路的电压特点和欧姆定律表示出电源的电压;当滑动变阻器滑片P在b端时,接入电路中的电阻为零,此时电路中的电流最大,根据图乙读出电路中的最大电流,利用欧姆定律求出电源的电压,然后联立等式求出R1的阻值和电源的电压;
(3)当滑片P滑到ab中点时,根据电阻的串联和欧姆定律求出电路中的电流,利用欧姆定律求出电压表的示数。
1 / 1河北省石家庄市新华区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物理试题
1.(2025九上·新华期中)下列对相关事实的微观解释中,说法正确的是(  )
A.纷纷暮雪下辕门——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B.包粽子时米粒间有缝隙——分子间有间隙
C.破镜难重圆——分子之间不存在引力
D.固体很难被压缩——分子间有斥力
2.(2025九上·新华期中)如图所示为两个彼此直接接触的实心铁块,初始时小铁块的温度为70℃,大铁块的温度为30℃,一段时间后,温度都为40℃。若不计热量损失,对于该过程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小铁块的分子运动变剧烈
B.热量从大铁块传递给小铁块
C.小铁块的内能减少
D.温度都为40℃时,两铁块内能相同
3.(2025九上·新华期中)图2是小明“探究燃料燃烧的放热能力”的两组实验装置,关于该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通过加热时间反映烧杯内水吸收的热量
B.需控制两烧杯内水升高的温度相同
C.需控制酒精和碎纸的质量相同,两烧杯内水的质量相同
D.酒精和碎纸燃烧放出的热量全部被水吸收
4.(2025九上·新华期中)甲、乙两个轻质小球,用绝缘细绳悬挂,其相互作用情况如图所示,若甲带正电荷,则乙(  )
A.可能不带电 B.可能带正电荷
C.一定带负电荷 D.一定带正电荷
5.(2025九上·新华期中)如图所示为一种监测倾斜报警装置的简易电路图,该装置的传感器用玻璃外壳密封,内部装有电极和可自由滚动的小球。当装置向特定方向倾斜一定角度时,电铃便会报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传感器在该电路中相当于用电器
B.小球的材质可能是橡胶
C.装置向右倾斜一定角度时,电铃报警
D.电铃报警时,电路中电流的方向为顺时针
6.(2025九上·新华期中)如图所示的电路,闭合开关S、S1后,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灯L1、L2串联 B.电流表A1和A2示数相等
C.断开S1后,电流表A1示数变小 D.断开S1后,电流表A2示数变小
7.(2025九上·新华期中)小明学习电学的相关知识时,通过类比图甲、乙得出了以下结论,其中不合理的是(  )
A.开关类似于水路中的阀门,可以控制电流的通断
B.电源的作用类似于抽水机,可以使电路保持一定电压
C.灯泡类似于水路中的水轮机,可以形成电流
D.水的流动是因为有水压,自由电子定向移动是因为有电压
8.(2025九上·新华期中)小明利用如图甲所示电路探究“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图乙中1、2两段电阻丝的长度和横截面积不同,2、3相同,在M、N间接入对应的电阻丝后,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该实验可通过电流表示数反映导体电阻的大小
B.接入2发现电流表有示数,灯泡不发光,原因一定是灯泡短路
C.接入1、2电流表的示数可能相同
D.接入2、3是探究导体电阻与材料的关系
9.(2025九上·新华期中)如图所示的电路,电源电压保持不变,在A、B间接入10Ω的电阻时,电流表示数为0.5A,接着在A、B间换接20Ω的电阻,此时电流表的示数可能是(  )
A.0.15A B.0.2A C.0.25A D.0.3A
10.(2025九上·新华期中)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保持不变,闭合开关S后,将滑动变阻器R1的滑片P向左移动时,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两电流表示数的差值变小
B.电压表V示数与电流表A1示数的比值不变
C.电压表V示数与电流表A2示数的比值不变
D.电压表V示数与电流表A2示数的乘积变大
11.(2025九上·新华期中)甲、乙两种物质的比热容之比是2∶1,质量之比是3∶1,若它们吸收的热量相等,则甲、乙升高的温度之比为   ;若将它们分别倒掉一半则剩下一半的比热容之比是   。
12.(2025九上·新华期中)如图所示为趣味物理社团制作的“噗噗船”。容器内的水被蜡烛加热时,随着水温升高,产生的水蒸气从管口喷出,船就会在水池中移动发出“噗噗”的声响。“噗噗船”在水池中移动,是将水蒸气的   能转化为了船的   能。
13.(2025九上·新华期中)如图所示,若司机未系安全带,仪表盘上的指示灯亮起;若司机系好安全带,指示灯熄灭。安全带的作用相当于电路元件中的   ,它和指示灯在该电路中是   (选填“串联”或“并联”)的。
14.(2025九上·新华期中)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为8V,闭合开关,电压表的示数为3V,则灯泡L1两端的电压为   V,灯泡L2两端的电压为   V,断开开关,电压表示数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15.(2025九上·新华期中)如图所示的电位器是调节台灯亮度的装置,a、b、c是它的三个接柱,若将a、b接线柱接入电路,逆时针旋转旋钮时,电位器接入电路的电阻会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灯泡会   (选填“变暗”“变亮”或“不变”)。
16.(2025九上·新华期中)静电复印技术已经逐渐走入人们的生活,小明利用身边的素材来简单模拟静电复印原理,具体操作步骤如图所示。
(1)用丝绸快速摩擦有机玻璃板的整个板面,如图甲所示,其目的是通过摩擦使有机玻璃板带   (选填“正”或“负”)电;
(2)图乙中用干燥的手指在有机玻璃板上写一个“大”字,利用的是人体是   (选填“导体”或“绝缘体”);
(3)图丙所示将有机玻璃板平放,在上面均匀地撒一层干木屑,再将有机玻璃板缓慢竖起,随着有机玻璃板上干木屑的滑落,因为带电体具有   的性质其他部分的木屑被吸引,一个“大”字就在有机玻璃板上显现出来了;
(4)摩擦起电现象的实质是   (选填“电子”或“原子核”)发生了转移。
17.(2025九上·新华期中)如图所示,是小明探究“不同物质吸热升温的现象”实验装置,在两个相同的烧杯中分别装入质量和初温相同的A、B两种液体,并用相同的酒精灯和相同的温度计进行了实验。
(1)实验前调整铁夹a的位置,其目的是使   (选填“烧杯”或“温度计”)处于适当的高度;
(2)实验时使用相同的酒精灯加热A、B两种液体,目的是   ;可通过观察   来比较两液体的吸热能力;
(3)酒精灯内酒精用掉一半后,剩下酒精的热值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4)上述实验中,主要用到的科学探究方法有转换法和   。
18.(2025九上·新华期中)某物理小组的同学为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准备了以下器材:2节新干电池(每节电池的电压恒为1.5V)、电流表和电压表各一个、滑动变阻器(20Ω,1A)、开关、导线若干。
实验次数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第五次
电压/V 0.5 1.0 1.5 2.0 2.5
电流/A 0.1 0.2
0.4 0.5
(1)按图甲连接好电路后,闭合开关前,应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移到   (选填“最左端”或“最右端”);闭合开关,发现电压表和电流表均无示数,则故障原因可能是   (选填“滑动变阻器”或“定值电阻”)断路;
(2)排除故障后重新闭合开关,改变滑片位置,实验数据如表所示,第三次实验的电流表示数如图乙所示为   A。小明根据表中数据得出实验结论:   ;
(3)同组的小华在检查数据时发现有一组数据有拼凑的嫌疑,无法由当前的电路测量得出,这组数据是第   次的实验数据。
(4)小明还想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于是他又找来了一个电阻箱(0~999Ω的整数);
①在完成表格中第二次实验后,仅将定值电阻更换成电阻箱,调节电阻箱的阻值为原定值电阻的两倍,闭合开关,电压表示数为U;
②将电阻箱调节为25Ω进行实验,小明发现无论怎样移动滑片都无法使电压表示数为U,则小明应更换一个电压不高于   V的电源;
③为了保证结论的准确性,需多次实验。现改变变阻箱的阻值,调节滑动变阻器,使变阻箱两端电压为1V,利用原有的实验器材完成该实验,最多可以重复实验   次。
19.(2025九上·新华期中)氢燃料是一种清洁、效率高的能源,目前我国部分城市已有多批氢能源公交车投放使用。[,]求:
(1)质量为0.6kg的氢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是多少?
(2)若这些热量全被质量为500kg、初温15℃的水吸收,则水升高的温度是多少?
(3)若这些热量恰好能供某氢能源公交车以140kW的恒定功率匀速行驶5min,则该氢能源公交车的效率是多少?
20.(2025九上·新华期中)如图所示,电源电压保持不变。当闭合开关S,滑动变阻器滑片P从a端移到b端,两电表示数变化关系用图乙中的线段AB表示。求:
(1)求滑动变阻器最大阻值。
(2)电源电压和R1的阻值。
(3)滑片P滑到ab中点时电压表的示数。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知识点】分子热运动;分子间相互作用力
【解析】【解答】A. 纷纷暮雪下辕门,即描述雪的运动,我们用肉眼能够看到,肯定不是分子运动,故A错误;
B.米粒是宏观物体,不是分子,则米粒间的缝隙不是分子间的间隙,故B错误;
C.因为分子间距离太大,引力和斥力都非常小,可以忽略不计,所以破镜难以重圆,故C错误;
D.固体很难被压缩,是因为固体分子之间表现为斥力,故D正确。
故选D。
【分析】A. 由于分子的体积很小,分子的运动无法用肉眼直接看到;
B.根据分子之间存在空隙分析;
CD.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2.【答案】C
【知识点】温度、热量与内能的关系;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热传递的概念与方式
【解析】【解答】ABC.根据题意可知,小铁块的温度下降,将热量传递给大铁快,则分子热运动变缓慢,内能减少,故AB错误,C正确;
D.两铁块温度相同时,由于二者质量不同,所以内能不同,故D错误。
故选C。
【分析】 A.分子运动的快慢跟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
B.热量总是从温度高的物体传向温度低的物体或者从物体的高温部分传向低温部分。
CD.物体的内能与温度、质量、状态等因素有关。
3.【答案】C
【知识点】探究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
【解析】【解答】A.在“探究燃料燃烧的放热能力”的实验中,二者都对质量相同的水加热。根据Q=cm△t可知,水升高的温度越多,则水吸收的热量越多, 即通过水升高的温度反映烧杯内水吸收的热量 ,故A错误;
B.在实验过程中,要通过水升高的温度反映燃料放热的多少,只控制水的质量相同即可,不需要控制水升高的温度相同,故B错误;
C.在“探究燃料燃烧的放热能力”的实验中,根据控制变量法的要求可知,只改变燃料种类,其它因素相同,即需控制酒精和碎纸的质量相同,两烧杯内水的质量相同,故C正确;
D.在加热过程中,酒精和碎纸燃烧放出的热量会部分散失在空气中,故D错误。
故选C。
【分析】A.根据实验过程确定反映烧杯内水吸收热量的多少;
BC.根据控制变量法的要求分析判断;
D.根据加热肯定有能量散失判断。
4.【答案】D
【知识点】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解析】【解答】根据图片可知,甲、乙相互排斥,则甲、乙一定带同种电荷。已知甲带正电荷,则乙一定也带正电荷。
故选D。
【分析】根据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分析判断。
5.【答案】C
【知识点】导体与绝缘体;电流的方向;电路的构成及电路图
【解析】【解答】AC.根据题意可知,正常情况下电路断开。 当装置向特定方向倾斜一定角度时, 小球滚动接通电极,此时电铃发声报警,则传感器相当于电路中的开关,故A错误,C正确;
B.小球可以接通电极使电铃发声,那么它应该为导体。橡胶为绝缘体,故B错误;
D.根据图片可知,左端为电源负极,右端为电源正极,则当电铃响起时,电路中的电流从电源正极出发,最后回到电源负极,电流方向为逆时针方向,故D错误。
故选C。
【分析】 A.利用传感器,来控制电铃报警,由此分析判断;
B.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导体,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绝缘体;
C.通路:正常连接的电路,即用电器能够工作的电路;
D.在电源外部电流总是从电源正极出发,最后回到电源负极。
6.【答案】D
【知识点】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辨别;并联电路的电流规律
【解析】【解答】A.根据图片可知,闭合开关S、S1后,两个灯泡并排连接在电路中,则等L1与L2并联,故A错误;
B.根据图片可知,电流表A1测L1的电流, A2测干路电流,根据并联电路I总=I1+I2可知,则电流表A1的示数小于A2示数,故B错误;
CD.根据图片可知,开关S1断开时,L2所在支路电流变为0,而L1所在支路的电流不受影响,即电流表A1示数不变。根据I总=I1+I2可知,干路电流变小,因此电流表A2的示数变小,故C错误、D正确。
故选D。
【分析】 A.闭合开关S、S1后,分析电路的连接回答;
B.分析电流表测量的电流,由并联电路电流的规律分析;
CD.断开S1后分析电路的连接,根据并联电路各支路互不影响和并联电路电流的规律分析。
7.【答案】C
【知识点】电源及其能量转化;电路的构成及电路图;电压和电压的单位换算
【解析】【解答】A.根据图片可知,阀门控制水的流动,开关控制电路通断,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根据图片可知,抽水机使两边水出现水压,电源的使电路保持一定电压 ,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根据图片可知,灯泡消耗电能,水轮机消耗水能,二者功能相似,故C错误符合题意;
D.水压是形成水流的原因,电压是形成电流的原因,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分析】 一个完整的电路由电源、用电器、开关、导线组成,这可以与水路中的抽水机、水轮机、阀门、管道进行类比,结合电流的方向以及电路中各部分的作用进行解答。
8.【答案】B
【知识点】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
【解析】【解答】A.电路中的电阻越大,电源电压不变,根据欧姆定律计算可知电流越小,所以该实验可通过电流表示数反映导体电阻的大小,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接入2后电流表有示数,灯泡不发光,说明不是断路,可能是灯泡短路,也有可能电流太小,从而使得灯泡不发光,故B错误,符合题意;
C.1与2材料相同,1的长度长,但横截面积大,所以电阻可能与2相等,电压相同,所以此时接入1、2电流表的示数就相同了,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2、3的变量为材料,所以探究的是导体电阻与材料的关系,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分析】1、电阻的影响因素: 当导体的材料和横截面积相同时,电阻的长度越长,导体的电阻越大 ;当导体的材料和长度相同时,电阻的横截面积越小,导体的电阻越大,欧姆定律的含义R=U/I只用于计算用电器两端电压以及通过用电器电流计算电阻的公式,并不具有物理含义进行选项判识。
2、电压表与待测用电器并联测量电压,电流表串联测量用电器电流,根据欧姆定律U=IR计算用电器的电流和电阻以及电压。
9.【答案】D
【知识点】欧姆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 串联电路总电阻等于各部分电阻之和,在A、B间接入10Ω的电阻时, 在A、B间接入10Ω的电阻时,
根据欧姆定律得到:;
在A、B间换接20Ω的电阻时,
此时通过电路的电流 ;
由于可知,I>0.25A,
又A、B间电阻由10Ω换成20Ω,电阻变大,
由可知,电路中电流变小,所以I<0.5A;
故选D。
【分析】 根据串联电路电阻规律结合欧姆定律表示两次通过电路的电流,比较大小可确定在A、B间换接20Ω的电阻时电流表的示数。
10.【答案】C
【知识点】欧姆定律及其应用;电路的动态分析
【解析】【解答】A.根据图片可知,变阻器R1和定值电阻R2并联,电流表A1测干路电流,电流表A2测R2支路的电流。
根据I总=I1+I2可知,两个电流表的示数之差等于通过变阻器的电流。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左移动时,接入电路中的电阻变小,而电源电压不变,根据可知,通过滑动变阻器R1支路的电流变大,所以两电流表示数的差值变大,故A错误;
B.根据图片可知,电压表测总电压,它保持不变。电流表A1测干路电流,它的示数变大,所以电压表V示数与电流表A1示数的比值变小,故B错误;
C.根据图片可知,电流表A2的示数不变,电压表的示数不变,所以电压表V示数与电流表A2示数的比值不变,故C正确;
D.根据图片可知,电压表V示数不变,A2的示数不不,则电压表V的示数与电流表A2示数的乘积不变,故D错误。
故选C。
【分析】 由电路图可知,R1和R2并联,电压表测量并联支路(电源电压)电压,电流表A2测干路电流,电流表A1测R2支路的电流;根据电源的电压判断电压表示数的变化,根据并联电路中各支路独立工作、互不影响可知通过R2电流的变化;根据滑片的移动可知接入电路中电阻的变化,根据欧姆定律可知该支路电流的变化,利用并联电路的电流特点可知干路电流的变化以及电流表差值之间的关系,利用欧姆定律得出电压表V示数与电流表A1示数的比值变化和V表示数与A2表示数的比值变化。
11.【答案】1∶6;2∶1
【知识点】热量的计算
【解析】【解答】根据热量吸收的公式 可知甲乙升高的温度为
那么甲乙升高的温度之比为
故甲乙升高的温度之比为1:6。若将它们分别倒掉一半则剩下一半的比热容不变,故比热容之比仍然为2:1。
【分析】根据比热容、质量的比值,结合热量的关系,计算温度差的比值关系;比热容是物质的特性,和质量无关。
12.【答案】内;机械
【知识点】能量的转化或转移
【解析】【解答】根据题意可知,“噗噗船”在水池中移动时,产生的水蒸气从管口喷出,将水蒸气的内能转化为船的机械能。
【分析】根据能量转化的知识解答。
13.【答案】开关;并联
【知识点】电路的构成及电路图;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辨别
【解析】【解答】(1)根据描述“若司机系上安全带,指示灯熄灭;若司机未系安全带”可知,安全带控制电路的通断,相当于电路元件中的开关。
(2)根据题意可知,解下安全带相当于断开开关,灯亮而不是熄灭,说明此开关与指示灯并联。
【分析】(1)开关控制电路通断;
(2)串联时,开关断开,灯泡熄灭,据此使用排除法解答即可。
14.【答案】3;5;变大
【知识点】电压的测量及电压表的使用;串联电路的电压规律
【解析】【解答】(1)根据图片可知,灯泡L1和L2串联,电压表测量L1两端电压。此时电压表示数为3V,所以灯泡L1两端的电压为3V。
此时灯泡L2两端的电压为U2=U总-U1=8V-3V=5V;
(2)根据图片可知,断开开关后,电压表串联在电路中,此时测电源电压,则其示数等于电源电压。根据串联电路U总=U1+U2可知,断开开关后,电压表示数变大。
【分析】 (1)由图可知,闭合开关,两灯串联,电压表测L1两端的电压。根据电压表示数可知L1两端的电压;根据串联电路的电压规律可知L2两端的电压;
(2)断开开关时,L1断开,电压表与L2串联,相当于测电源电压,由此可知其示数变化。
15.【答案】变小;变亮
【知识点】变阻器及其应用;欧姆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根据图片可知,若将a、b接线柱接入电路,则接入电路的是滑片和a之间的部分。当逆时针旋转旋钮时,接入电路中的电阻丝变短,所以接入电路的电阻变小。根据欧姆定律可知,电路中的电流变大,则灯泡变亮。
【分析】 当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使接入电路中的电阻变大时,电路中的电流变小,小灯泡变暗;而当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使接入电路中的电阻变小时,电路中的电流变大,小灯泡变亮。
16.【答案】(1)正
(2)导体
(3)吸引轻小物体
(4)电子
【知识点】两种电荷;物体带电情况的判断;导体与绝缘体;静电的防止和利用
【解析】【解答】(1)根据生活经验可知,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即丝绸束缚电子的能力大于玻璃。如果用丝绸快速摩擦有机玻璃板,则有机玻璃板失去电子带正电。
(2)根据图片可知,用干燥的手指在有机玻璃板上写一个“大”字,即这个字所在笔画位置的电荷被导入到大地,那么人体是导体。
(3)缓慢竖起玻璃板后,除“大”字位置没有木屑被吸引,其他位置都有木屑,从而显示出“大”字,是因为带电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
(4)原子核在原子中心不能移动,则摩擦起电的实质是电子的转移。
【分析】 (1)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
(2)常见的导体:金属、石墨、人体、大地。
(3)带电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
(4)不同的物质原子核束缚核外电子的本领有强有弱,原子核束缚核外电子本领强的夺得电子,因多余电子带负电,原子核束缚核外电子本领弱的失去电子,因缺少电子带正电。
(1)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用丝绸快速摩擦有机玻璃板的整个板面的目的是通过摩擦使有机玻璃板带正电。
(2)人体是导体,用干燥的手指在有机玻璃板上写一个“大”字,则在“大”字位置的电荷被导入到大地,其他位置仍带有电荷。
(3)带电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缓慢竖起玻璃板后,除“大”字位置没有木屑被吸引,其他位置都有木屑,从而显示出“大”字。
(4)摩擦起电的实质是电荷的转移,在固体中,转移的是电子。
17.【答案】(1)烧杯
(2)使A、B两种液体在相同时间内吸收的热量相等;温度计示数的变化
(3)不变
(4)控制变量法
【知识点】探究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
【解析】【解答】(1)根据图片可知,铁夹a用于支撑烧杯,因此实验前调整铁夹a的位置,其目的是使烧杯处于适当的高度,方便用外焰加热。
(2)①相同的酒精灯在相同时间内酒精灯放出的热量相同,即通过加热时间可以比较二者吸收热量多少,所以目的是使A、B两种液体在相同时间内吸收的热量相等。
②据Q=cm△t可知,在相同条件下,温度升高得小的物质,其吸热能力越强,则实验中可通过观察温度计示数的变化来比较两液体的吸热能力。
(3)酒精灯内酒精用掉一半后,酒精的物质种类不变,则剩下酒精的热值不变。
(4)在实验中,同时控制了液体的质量、初温相同,用相同的酒精灯加热等,这是控制变量法。
【分析】 (1)实验时要用火焰的外焰加热,据此确定安装器材的顺序;
(2)我们使用相同的酒精灯通过加热时间的长短来比较液体吸热多少,这种方法叫转换法。
比较物质吸热能力的2种方法:
①使相同质量的不同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比较吸收的热量(即比较加热时间),吸收热量多的吸热能力强
②使相同质量的不同物质吸收相同的热量(即加热相同的时间),比较温度的变化,温度变化小的吸热能力强;
(3)热值是燃料本身的一种特性,热值的大小只与燃料的种类有关;
(4)根据实验过程确定使用的物理研究方法。
(1)实验中要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实验前调整铁夹a的位置,其目的是使烧杯处于适当的高度,方便用外焰加热。
(2)[1]实验时使用相同的酒精灯加热A、B两种液体,在相同时间内酒精灯放出的热量相同,所以,目的是使A、B两种液体在相同时间内吸收的热量相等。
[2]不同物质吸热能力不同,在质量相同、初温相同、吸收相同热量的情况下,温度变化量不同,所以,实验中,可通过观察温度计示数的变化来比较两液体的吸热能力。在相同条件下,温度升高得小的物质,其吸热能力越强。
(3)热值是燃料的一种特性,它只与燃料的种类有关,与燃料的质量、是否完全燃烧等均无关。所以酒精灯内酒精用掉一半后,剩下酒精的热值不变。
(4)上述实验中,通过加热时间的长短来反映液体吸收热量的多少,这是转换法;同时控制了液体的质量、初温相同,用相同的酒精灯加热等,这是控制变量法。
18.【答案】(1)最左端;滑动变阻器
(2)0.3;电阻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3)一
(4)2.7;10
【知识点】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实验;欧姆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1)①闭合开关前,为了防止电流过大而烧毁用电器,应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移到最大的最左端。
②根据题意可知,电压表无示数,说明电压表与电源的正极或负极之间存在断路,而定值电阻在电压表之间,所以故障原因可能是滑动变阻器断路。
(2)①根据乙图可知,电流表选用了0~0.6A量程,分度值为0.02A,那么电流表的示数为0.3A。
②根据表格可知,电压与电流的比值都是5,即它们的比值都相等,故可得出结论:电阻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3)根据甲图可知,电源为两节干电池串联,则电源电压为3V,
第一次实验中,定值电阻两端电压为0.5V,
则滑动变阻器两端的电压为UP=U总-U定=3V-0.5V=2.5V;
那么此时滑动变阻器的阻值为;
而变阻器的最大阻值为20Ω<25Ω,
所以第一次实验的数据是拼凑的。
(4)①根据表格数据可知,第二次实验中定值电阻的阻值为,
此时变阻器两端的电压为:;
此时滑动变阻器的阻值为;
完成表格中第二次实验后,仅将定值电阻更换成变阻箱,调节变阻箱的阻值为原定值电阻的两倍,即10Ω,
闭合开关,电路中的电流为;
此时电压表的示数为U=I'R变阻箱=0.15A×10Ω=1.5V;
当电阻箱阻值为25Ω时,要使电压表的示数为1.5V,
则当滑动变阻器的阻值最大时,电源电压可取最大值,
由串联分压原理可知,此时滑动变阻器两端的电压为;
由串联电路中电压的规律知,电源电压的最大值为U大=U滑+U=1.2V+1.5V=2.7V。
②由串联电路中电压的规律知,滑动变阻器两端的电压为UP'=U总-U'=3V-1V=2V,
当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阻值最大,即RP大=20Ω时,
电路中的电流为,
此时变阻箱的阻值最大,且最大值为;
由于变阻箱的阻值只能取整数,则变阻箱的阻值可以为1Ω到10Ω的10个整数,
所以最多可以重复实验10次。
【分析】 (1)连接电路时,为保护电路,闭合开关前,应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移到最大值处;
电流表无示数,说明电路中出现了断路,电压表无示数,说明其测量对象之外部分断路;
(2)如图,电流表选用了0~0.6A量程,分度值为0.02A,由指针位置可知电流表的示数为0.3A。
由表可知,电压与电流的比值为定值,故可得出结论;
(3)2节干电池的电压为3V,即电源电压为3V,第一次实验中,定值电阻两端电压为0.5V,由串联电路中电压的规律知,滑动变阻器两端的电压,根据欧姆定律可知滑动变阻器的阻值,分析得出结论;
(4)①根据欧姆定律可知第二次实验中定值电阻的阻值和此时滑动变阻器的阻值;完成表格中第二次实验后,仅将定值电阻更换成变阻箱,调节变阻箱的阻值为原定值电阻的两倍,即10Ω,闭合开关,根据欧姆定律可知电路中的电流和此时电压表的示数;当电阻箱阻值为25Ω时,要使电压表的示数为1.5V,则当滑动变阻器的阻值最大时,电源电压可取最大值,由串联分压原理可知此时滑动变阻器两端的电压,由串联电路中电压的规律知,电源电压的最大值;
②电源电压为3V不变,变阻箱两端电压为1V,由串联电路中电压的规律知,滑动变阻器两端的电压,当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阻值最大,即RP大=20Ω时,根据欧姆定律可知电路中的电流和此时变阻箱的最大阻值,分析得出结论。
(1)[1]连接电路时,为保护电路,闭合开关前,应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移到最大值处,即图甲中的最左端。
[2]电流表无示数,说明电路中出现了断路,电压表无示数,说明其测量对象之外部分断路,所以故障原因可能是滑动变阻器断路。
(2)[1]如图,电流表选用了0~0.6A量程,分度值为0.02A,由指针位置可知电流表的示数为0.3A。
[2]由表可知,电压与电流的比值为
即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与电流的比值为定值,故可得出结论:电阻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3)2节干电池的电压为3V,即电源电压为3V,第一次实验中,定值电阻两端电压为0.5V,由串联电路中电压的规律知,滑动变阻器两端的电压为
UP=U总-U定=3V-0.5V=2.5V
滑动变阻器的阻值为
该阻值超过了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所以第一次实验的数据是拼凑的。
(4)[1]第二次实验中定值电阻的阻值为
此时滑动变阻器的阻值为
完成表格中第二次实验后,仅将定值电阻更换成变阻箱,调节变阻箱的阻值为原定值电阻的两倍,即10Ω,闭合开关,电路中的电流为
此时电压表的示数为
U=I'R变阻箱=0.15A×10Ω=1.5V
当电阻箱阻值为25Ω时,要使电压表的示数为1.5V,则当滑动变阻器的阻值最大时,电源电压可取最大值,由串联分压原理可知,此时滑动变阻器两端的电压为
由串联电路中电压的规律知,电源电压的最大值为
Umax=U滑+U=1.2V+1.5V=2.7V
[2]电源电压为3V不变,变阻箱两端电压为1V,由串联电路中电压的规律知,滑动变阻器两端的电压为
UP'=U总-U'=3V-1V=2V
当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阻值最大,即RPmax=20Ω时,电路中的电流为
此时变阻箱的阻值最大,且最大值为
由于变阻箱的阻值只能取整数,则变阻箱的阻值可以为1Ω到10Ω的10个整数,所以最多可以重复实验10次。
19.【答案】(1)解:根据题意可知,氢燃料的热值为 ,则0.6kg的氢燃料燃烧放出的热量为。
答: 质量为0.6kg的氢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是8.4×107J 。
(2)解:根据题意可知,水的比热容为 ,
则水升高的温度是。
答: 若这些热量全被质量为500kg、初温15℃的水吸收,则水升高的温度是40℃ 。
(3)解: 氢能源公交车以140kW的恒定功率匀速行驶5min,
则公交车做的功为;
该氢能源公交车的效率是。
答: 该氢能源公交车的效率是50% 。
【知识点】比热容的定义及其计算公式;燃料的热值;功的计算及应用;能量的利用效率
【解析】【分析】 (1)根据Q放=mq求出这些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
(2)由题知,水吸收的热量Q吸=Q放,利用Q吸=cmΔt求水升高的温度;
(3)根据W=Pt求出匀速行驶5min所做的功,根据可求出该氢能源公交车的效率。
(1)质量为0.6kg的氢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为
(2)若这些热量全被质量为500kg、初温15℃的水吸收,则水升高的温度是
(3)公交车做的功为
该氢能源公交车的效率是
20.【答案】解:(1)(2)根据甲图可知,当变阻器的滑片在左端时,它接入电阻为0,此时只有R1,
即此时电阻最小而电流最大,由图乙可知,此时电流为0.6A,
根据U=IR可知,电源的电压①
当滑片在右端时,此时变阻器的阻值最大而电流最小,
根据乙图可知,此时电路中的电流最小为0.2A,
根据U总=U1+U2可知, 电源的电压②
①②联立解得:,;
由图乙可知,电路中的电流,
此时电路中的总电阻;
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
答:滑动变阻器最大阻值为;电源电压为,R1的阻值为。
(3)根据题意可知,滑片P滑到ab中点时,
总电阻为:;
则电路中的电流;
则电压表的示数。
答:滑片P滑到ab中点时电压表的示数为。
【知识点】串联电路的电压规律;电阻的串联;欧姆定律及其应用;电路的动态分析
【解析】【分析】 由电路图可知,R1与R2串联,电压表测R2两端的电压,电流表测电路中的电流。
(1)(2)当滑动变阻器滑片P在a端时,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电阻最大,电路中的电流最小,根据图乙读出电路中的最小电流和电压表的示数,根据欧姆定律求出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
当滑动变阻器滑片P在a端时,根据串联电路的电压特点和欧姆定律表示出电源的电压;当滑动变阻器滑片P在b端时,接入电路中的电阻为零,此时电路中的电流最大,根据图乙读出电路中的最大电流,利用欧姆定律求出电源的电压,然后联立等式求出R1的阻值和电源的电压;
(3)当滑片P滑到ab中点时,根据电阻的串联和欧姆定律求出电路中的电流,利用欧姆定律求出电压表的示数。
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