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课 守望精神家园 复习课件及说课课件(共38张PPT)+内嵌视频-2025-2026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五课 守望精神家园 复习课件及说课课件(共38张PPT)+内嵌视频-2025-2026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

资源简介

(共38张PPT)
守护文明之光
谱写时代新章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 九上第三单元 文明与家园
第五课 守望精神家园 复习课
缘起·文明寻根——我们守护的是什么?




四大守护组:
文化守护组
美德守护组
精神守护组
价值观守护组
绘制我们的“守护地图”

缘起·文明寻根——我们守护的是什么?
要求:各组结合课本,快速梳理并展示本组所守护内容的内涵、特点、重要性(原因)。






中华文化






坚定
文化自信
社会主义
核心价值观
传统
美德
精髓

缘起·文明寻根——我们守护的是什么?
中华文化是土壤和根基;
传统美德是文化中的精髓;
民族精神是民族之魂;
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人对文化、美德、精神进行凝练和践行的最新成果和共同追求。
困境·时代挑战——我们为何要守护?





汉服热、国学热持续升温
vs
热衷于过洋节

困境·时代挑战——我们为何要守护?
感动中国
vs
道德失范、文明缺失现象。
小组选择一种现象,分析现象反映了当前文化传承中怎样的“喜”与“忧”?
面对这些现象,坚定文化自信、弘扬传统美德与民族精神为何至关重要且迫在眉睫?
A
B


困境·时代挑战——我们为何要守护?
关键问题梳理
(1)中华文化特点p59、重要性p60
(2)文化自信重要性p61、怎么做p62
(3)中华传统美德重要性p62-64、怎么做p65
(4)中华民族精神内涵p67、品格p68、重要性p67-69、如何做p69
(5)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重要性p70、怎么做p72
传承·守正创新——我们如何去守护?




行动菜单 文创设计组 为你家乡的一件文物或一种传统工艺,设计一个让其“活”起来、“火”起来的文创方案或推广文案。
美德传承组 针对社会生活中的行为道德失范问题,设计一个在校园内开展的“微公益”活动方案,弘扬传统美德。
精神宣讲组 选取一个体现中华民族精神的当代人物(如航天员、奥运冠军、科技工作者),为其撰写一段“感动中国”风格的颁奖词。
价值观践行组 围绕“友善”或“敬业”等核心价值观,制定一份中学生一日行为公约。

传承·守正创新——我们如何去守护?
“新时代守护人”创新行动计划
考点拓展:青少年如何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
①(社会公德)养成亲社会行为,积极参加社会公益活动。②(职业道德)认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③(家庭美德)孝亲敬长,积极主动帮助父母做力所能及的家务。④(个人品德建设)关爱他人,在他人遇到困难时能够见义勇为,扶贫济困,无私奉献。

传承·守正创新——我们如何去守护?
小组讨论
火了!更适合沂蒙老区的剧本杀——“跟着团长打县城”成为许多家长暑期必选的亲子活动,促进了当地文旅项目的发展。
随着越来越多的游客打卡,有一个问题值得大家关注:文旅创新如何真正继承和弘扬文化内核,避免过度娱乐化?
思考:喜在何处?忧从何来?路在何方?
文旅创新绝不是简单的“yes or no”的选择题,而是一道如何平衡的“思考题”。
“喜”——文化的传播形式创新:它改变了传统红色教育可能存在的刻板印象,用沉浸式体验激发了大家的兴趣;
“忧”——警惕历史虚无主义、防止精神内涵被稀释:剧本杀毕竟是游戏,如果为了好玩,胡乱改编历史,或者只强调打打杀杀的刺激,忽略了革命先辈的奉献和牺牲精神,那就本末倒置了。我们觉得这可能会“过度娱乐化”。
启示:创新不能离开“守正”这个根本。“守”的是什么“正”?守的就是红色文化背后的民族精神和传统美德!比如沂蒙精神的核心“水乳交融、生死与共”的奉献精神,如果被娱乐的外壳所淹没,那就失去了创新的初心。

传承·守正创新——我们如何去守护?
文旅创新绝不是简单的“yes or no”的选择题,而是一道如何平衡的“思考题”。
建议:1.增加教育性复盘、链接真实历史。在剧本杀结束后,增加一个“复盘环节”,由讲解员结合真实的历史事件和人物故事,来解读刚才游戏中的情节,让游客们深刻理解背后的精神。将“娱乐体验”升华到“精神汲取”的关键设计。
2.参与者体验一下当年老百姓推着小推车支援前线的场景,或者一起唱一首红歌,而不是玩完就走了。这样感受会更深刻。

传承·守正创新——我们如何去守护?
文旅创新绝不是简单的“yes or no”的选择题,而是一道如何平衡的“思考题”。
文旅创新的目标,不是单纯地追求“火了”,而是要实现“走心了”; 它的方法,是既要“有意思”,更要“有意义”;它的核心,是让我们在沉浸式体验中,最终成为革命精神、传统美德的“深度解码者”和“自觉传承者”,而不仅仅是一个匆匆过路的“玩家”。

传承·守正创新——我们如何去守护?
文旅创新绝不是简单的“yes or no”的选择题,、
而是一道如何平衡的“思考题”。
模范人物身上有哪些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1)自身方面:珍爱生命、自信自强、积极乐观,勇对挫折、勤奋好学,顽强拼搏;
(2)对他人:关爱他人、乐于助人、与人为善,见义勇为,敢于承担责任、孝老爱亲;
(3)对职业:爱岗敬业、无私奉献、开拓创新、艰苦奋斗,坚定的理想信念;
(4)对国家和社会:热爱祖国、热爱公益、无私奉献,服务社会。
考点拓展
开展感动中国人物评选活动有什么意义
①有利于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②有利于提高公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弘扬社会正气,形成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
③有利于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④有利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
⑤有利于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考点拓展
“对历史最好的继承就是创造新的历史,对人类文明最大的礼敬就是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希望大家担当使命、奋发有为,共同努力创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文化,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习近平在文化传承发展座
谈会上的讲话
只此青绿
只此青绿
守望精神家园
-说课
教什么
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怎么教
教学方法、教学思路与教学过程
为什么这样教
理论依据
亮点
本课的亮点
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01
感受个人成长与民族文化和国家命运之间的联系,提高文化认同感、民族自豪感,以及构建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意识。
重点聚焦 “政治认同” 和 “道德修养” ,兼及 “责任意识” 与 “健全人格” 。
课程标准
第三单元 文明与家园
第五课
守望精神家园
单元导语
5.1 延续文化血脉
6.1 正视发展挑战
第六课
建设美丽中国
5.2凝聚价值追求
6.2 公筑生命家园
02
ONE
年龄特征
FOUR
发展方向
THREE
认知局限
TWO
知识储备
九年级(14-15岁)
拔节育穗期
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
价值观形成期
对国家和社会的发展有认知
对未来社会的发展有感性的憧憬和梦想
渴望个人价值实现,需建立与国家、社会发展的联系。
通过榜样案例和实践活动,强化责任意识。
了解一定的基础知识,初步理解文化、精神、价值观等抽象概念
在知识整合、深度辨析与现实迁移方面仍存在困难
学生思维活跃,但对纯理论复习容易产生倦怠。
本节课通过创设情境任务与合作探究,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热情。
政治认同
道德修养
03
以习近平价值观为指导
通过感受中华文化魅力、理解中华民族精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认同,坚定文化自信。
通过学习与践行中华传统美德,提升个人品德,追求高尚的道德境界。
难点
01
重点
四大核心内容(文化、美德、精神、价值观)的内在逻辑关联。
KEY POINT
引导学生将宏观的理论认知转化为微观的个人情感认同和具体行动实践。
DIFFICULTY
四大核心内容(文化、美德、精神、价值观)的内在逻辑关联。
教学方法、教学思路与教学过程
01
贯彻《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实施方案》,倡导议题式教学,以议题为引线,情境为载体,活动为路径,核心素养为目标。
教法
学法
议题式教学
TEACHING METHOD
合作探究法
学生互评法
STUDY LAW
02
我将总议题定为:“【总议题】守护文明之光,谱写时代新章”创设了三个子议题,通过渐进式议题活动促进合作学习与问题解决。
子议题1:缘起·文明寻根——我们守护的是什么?
子议题2:困境·时代挑战——我们为何要守护?
子议题3:传承·守正创新——我们如何去守护?
02
基于认知——体验——践行的课标要求,我的教学思路是通过设置情境,创设“国宝守护人”的沉浸式大情境,贯穿课堂始终,激发学生使命感和学习兴趣。,达成教学目标,实现知行合一。
导入:文创宣传片
缘起·文明寻根
我们守护的是什么?
困境·时代挑战
我们为何要守护?
传承·守正创新
我们如何去守护?
总结提升
01
03
05
02
04
2分钟
10分钟
10分钟
15分钟
3分钟
03
2分钟
导入:你看到了哪些文化符号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醒学生对精神家园的符号印象,引出总议题。
设计意图
10分钟
子议题1:缘起·文明寻根——我们守护的是什么?
03
设计意图
变教师复述为学生自主回顾与构建,将零散的知识点系统化、结构化,明确复习重点。
10分钟
子议题2:困境·时代挑战——我们为何要守护?

03
设计意图
设置认知冲突,在辩证分析中巩固知识,直面现实问题,让学生感受到复习内容不是空洞的理论,而是解释和解决社会问题的钥匙。
15分钟
子议题3:传承·守正创新——我们如何去守护?
03
设计意图
这是复习课的升华环节。将知识转化为可操作的行动方案,充分体现了道法课的实践性。任务选择赋予学生自主权,激发了创造力和合作精神,真正实现了“学、思、用”贯通。
03
3分钟
总结提升
设计意图
从习语中汲取精神力量,让中国精神永续深潜,让伟大祖国昂首站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为什么怎么教
理论依据
01
课标依据——核心素养导向
01
教材依据——文化传承主线
02
学情依据——促进认知发展
03
为什么怎么教
本课的亮点
01
情境创设,唤醒学习活力
01
议题驱动,激发整合思维
02
知行合一,从“品味”到“设计”
03
只此青绿
只此青绿
做守望精神家园- 说课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