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6届湖北省部分高中协作体高三上学期一模地理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6届湖北省部分高中协作体高三上学期一模地理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高三地理试题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每题3分,共45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答案 C B D A A D C A
题号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B C D C D B A
二、非选择题:(共55分)
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本题18分)
【答案】(1) 长度基本是先变长后变短,宽度基本是先变宽后变窄,高度先变高后变低。原因是夏秋降水多,沙丘潮湿,难以被风搬运。冬春多大风,风力搬运作用强。
(2) 沙丘长度、宽度、高度减小,原因是树木减弱风力,增大地面的摩擦,降低风速,风力搬运作用减弱。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本题18分)
【答案】(1) 位于山东中部地区,地理位置和交通位置优越;有淄川炭矿,矿产资源丰富,动力充足;有色金属冶炼、矿产资源开发等企业聚集,产业集聚效应明显;起步较早,工业基础雄厚;人口密集,劳动力丰富,市场广阔。(每点2分,任答三点得6分)
(2) 市场广阔、交通便利、政策支持、基础设施完善、管理到位、宣传力度大、信息网络助推。(每点2分,任答三点得6分)
(3) 开发新资源,培育新兴产业;提高轻工业比重,推动产业结构多元化;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提升产品附加值;完善交通运输、信息网络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大资金投入,大力发展旅游业等第三产业;等。(每点2分,任答三点得6分)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本题19分)
【答案】
(1) 相同:具有明显的集聚特征。
不同:青山村以大型竹加工工厂为中心集聚分布;中心村以道路为轴线集聚分布。
(2) 甲:(家庭作坊持续增加,)个体工业发展迅速,企业饱和,出现恶性竞争。乙:(家庭作坊大量违章搭建,)生产空间无序扩张,人居品质下降。
(3) 淘汰、关停技术落后企业;依托大型工厂,整合家庭作坊,形成集约化、专业化的产业链;拆违补绿、规范生产、提升效率,从“量变”向“提质”转变;支持家庭企业抓住机遇,迅速成长为规模企业。湖北省部分高中协作体2026届上学期一模联考
高三地理试题
本试卷共6页,全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
★祝考试顺利★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请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制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作答:用黑色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上交。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每题3分,共45分)
车尔臣河发源于昆仑山北坡,注入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的台特马湖,流域内冰川、冻土广布,冻土活动层在每年4月下旬开始融化。下图示意车尔臣河中游某水文站1957—1997年、1998—2019年各月平均流量(已去除人类活动导致的流量变化)。据此完成1~2题。
1.车尔臣河流域积雪及冻土对河流流量增加最显著的季节是( )
A. 积雪—夏季,冻土—春季
B. 积雪—夏季,冻土—夏季
C. 积雪—春季,冻土—夏季
D. 积雪—春季,冻土—春季
2.两个时期内车尔臣河4—5月份流量增加都较为缓慢,可能是因为4—5月份该流域( )
①蒸发量大
②下渗量大
③河流封冻
④降水量少
A. ①③ B. ②④ C. ②③ D. ①④
刚果首都布拉柴维尔在老城区东北方向的滨河湿地规划建设新城。下图示意新城区的功能分区,其中住宅区规划为三个不同等级。O、P区的住宅设计为装配式木质建筑, Q区的住宅设计为钢筋混凝土建筑。据此完成3~4题。
3.新城区内设计“串珠状”湖泊的首要目的是( )
A. 改善市民居住环境 B. 提升土地商业价值
C. 提供生产生活用水 D. 应对城市内涝灾害
4.O、P区的住宅设计成装配式木质建筑,主要是为了( )
A. 降低成本 B. 提升品质 C. 隔热防潮 D. 生态环保
为让广大消费者吃上放心菜,以地理信息技术为依托搭建的某网络平台,吸引了众多菜农加入。消费者扫描二维码就可获取蔬菜的播种、施肥、采摘和运送等信息。下图示意菜农、物流公司、消费者与网络平台的关系。完成5~6题。
5.与传统产销相比,该蔬菜产销模式中显著变化的区位因素是( )
A. 市场 技术 B. 交通 劳动力 C. 政策 技术 D. 政策 劳动力
6.该网络平台高效运行主要得益于( )
A. 遥感技术为物流公司提供蔬菜品质信息
B. 地理信息系统为菜农提供蔬菜长势信息
C. 遥感技术为网络平台提供蔬菜种子来源信息
D.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为消费者提供蔬菜运送信息
一般而言,大都市圈的形成与演进主要经历四个阶段,各阶段城市规模、城市之间的联系和空间结构可以归纳为下图。据此完成7~8题。
7.长三角大都市圈所属阶段是( )
A. 城市独立发展阶段 B. 单中心都市圈形成
C. 多中心都市圈形成 D. 成熟大都市圈形成
8.成熟大都市圈有利于( )
①核心城市人口迅速增长
②优化区域投资环境
③核心城市集聚资金、技术
④强化区域产业协作
A.②④ B. ①③ C. ①② D. ③④
在新能源技术高速发展背景下,全球锂产业链资源端利润暴涨,多国将锂矿资源列入国家战略性资源,并出台一系列保护政策,津巴布韦则全面禁止上游产品出口。我国锂产业链中游产能位居世界前列,但有学者预测,未来我国本土锂产业链中下游企业或将有“抱团”向海外转移的趋势。读锂产业链示意图,完成9~11题。
9.津巴布韦政府全面禁止锂产业链上游产品出口,可能是因为( )
A. 资源市场形势不佳 B. 本土产业结构单一
C. 锂矿资源储量奇缺 D. 国内市场需求量大
10.驱动我国本土锂产业链中下游企业向国外转移的主要驱动力是( )
A. 科技水平 B. 市场狭小 C. 资源供给 D. 锂矿储量
11.为抵御锂产业链风险,保护国家锂矿资源安全,实现可持续发展,可以采取的措施有( )
①集中发展产业链资源端
②提高盐湖提锂技术水平
③建设锂矿战略储备基地
④加大锂矿资源出口力度
A. ①② B. ①④ C. ③④ D. ②③
POPs被大量用于防治农林害虫,同时也是一种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经过不断的排放—传输—沉降过程,可以输送到偏远山区。我国科考队发现青藏高原大气中POPs主要来自跨国传输,高原南部和北部大气中POPs的含量峰值出现的时间不同。据此完成12~13题。
12.青藏高原地区POPs富集的条件主要包括( )
①附近的印度等国,工农业活动密集
②高原面积广,可沉降面积大
③受西风与季风共同影响,多方向输入
④气温低且降雪多,利于沉降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13.应对青藏高原地区POPs跨国转移的措施最可行的是( )
A. 印度等污染物输出国禁止POPs等污染物的排放
B. 中亚国家给予一定的经济赔偿或生态修复技术
C. 我国加强监测预警,通过工程措施切断污染物输入
D. 多国开展合作,研发POPs的替代物
澳大利亚北部的卡卡杜国家公园生物种类丰富,有着难以计数的独特动植物种群,被称为“上帝的荒野”“众神的领地”。这里降水季节差异大,有明显的干季和湿季。下图为卡卡杜国家公园位置和地貌示意图。据此完成14~15题。
14.卡卡杜国家公园的湿季及形成的根本原因是( )
A. 南半球夏季——西北季风控制
B. 南半球夏季——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C. 南半球冬季——东南信风控制
D. 南半球冬季——赤道低压带控制
15.卡卡杜国家公园生物多样独特,与此关联性最小的是 ( )
A. 气候类型多样 B. 地理位置相对封闭
C. 地貌类型多样 D. 人类活动干扰较少
二、非选择题:(共55分)
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本题18分)
某河流上游区域年降水量为398.7 mm,降水主要集中在夏秋季节,冬春季盛行西北风,河漫滩上有沙丘发育,多处沙丘相互连接成链条状(下图)。某科研团队选取部分沙丘进行动态测量,研究沙丘大小变化。下表为3处沙丘的测量数据。
沙丘编号 测量时间 长度/m 宽度/m 高度/m
① 3月 52.2 18.2 1.6
6月 53.8 18.5 1.8
9月 53.2 15.9 1.4
② 3月 80.0 14.7 2.3
6月 80.0 15.6 2.8
9月 53.2 13.4 1.5
③ 3月 52.1 13.2 3.1
6月 54.3 14.0 3.5
9月 49.3 15.6 2.8
(1) 说出3—9月3处沙丘大小变化的共同特征,并分析原因。(9分)
(2) 有人建议在河流两岸进行植被修复,推测修复后沙丘大小变化趋势并说明理由。(9分)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本题18分)
淄博位于山东中部,南北狭长,是近代中国工矿业开发较早的地区之一。山东第一个煤矿(淄川炭矿)、第一个火电厂都在淄博。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依托煤炭资源丰富的能源优势,高能耗的重工业在淄博迅速崛起,如山东铝厂、金岭铁矿等。2010年后,淄博95%的煤炭、化工行业原材料需由外地供给。在新旧动能转换试验区的建设中,淄博GDP跌幅曾居全省第一。2023年五一期间“淄博烧烤”成为顶流,与之匹配地出现了“烧烤专列、烧烤地图、烧烤公交、烧烤巡逻、烧烤协会、烧烤节、烧烤门票、烧烤半价酒店”等烧烤新生名词,与此同时,短视频的传播促使淄博烧烤持续走红。
(1) 简述淄博发展重工业的优势区位条件。(6分)
(2) 指出2023年“淄博烧烤”走红的主要影响因素。(6分)
(3) 从产业角度,为重工业型城市的转型发展提出合理化的建议。(6分)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本题19分)
乡村“产居一体”是指在有限的资源条件下,产业与居住功能结合的空间模式。浙江省安吉县碧门村依山而建,村落早期为田耕交织的江浙地区自然乡村格局。20世纪80年代,台商入驻碧门村投资,掀起了以竹制品加工为主的办厂高潮。至今,碧门村有家庭工业户260余家,80%以上的常住劳动力在从事竹加工相关产业,产业链分工发育完善,形成了以“家庭作坊”“个体工业”为主导的“产居一体”空间格局。
某地理研学小组以碧门村所辖的青山村、中心村为样本,开展调查活动,研究该村“产居一体”的演进历程(下表)和青山村、中心村的产业和居住用地分布情况(下图)。
发展阶段 生成阶段(1985年以前) 扩张阶段(1985—2000年) 失稳阶段(2000—2010年) 调整阶段(2010年至今)
产业特征 小农经济与竹林种植业为主导,简单的竹粗加工经济 台商入驻投资,竹加工产业发展,乡村企业兴起,集体经济为主导 甲 家庭作坊形成生产联盟,规范生产,效率提升,产业结构完善
产居空间 非主导的生产空间与居住叠合,布局分散 部分宅基地被改建,成为家庭作坊,人居空间迅速增长 乙 家庭作坊拆违补绿,产业与居住空间共生和谐
(1) 比较青山村和中心村“产居一体”用地空间分布的异同。(6分)
(2) 根据表中信息,推测失稳阶段甲、乙的特征。(6分)
(3) 从产业、居住空间共生和谐的角度,为碧门村竹加工业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7分)湖北省部分高中协作体2026届上学期一模联考
高三地理试题
本试卷共6页,全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
★祝考试顺利★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请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制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作答:用黑色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上交。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每题3分,共45分)
车尔臣河发源于昆仑山北坡,注入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的台特马湖,流域内冰川、冻土广布,冻土活动层在每年4月下旬开始融化。下图示意车尔臣河中游某水文站1957—1997年、1998—2019年各月平均流量(已去除人类活动导致的流量变化)。据此完成1~2题。
1.车尔臣河流域积雪及冻土对河流流量增加最显著的季节是( )
A. 积雪—夏季,冻土—春季
B. 积雪—夏季,冻土—夏季
C. 积雪—春季,冻土—夏季
D. 积雪—春季,冻土—春季
2.两个时期内车尔臣河4—5月份流量增加都较为缓慢,可能是因为4—5月份该流域( )
①蒸发量大
②下渗量大
③河流封冻
④降水量少
A. ①③ B. ②④ C. ②③ D. ①④
【答案】1.C 2.B
【解析】
1.结合图示信息,车尔臣河流量在2—4月份、5—7月份有明显增加。积雪一般是在春季融化,对河流流量增加最显著。冻土活动层在每年4月份下旬开始融化,夏季对河流流量增加最显著。
2.冻土活动层在每年4月份下旬开始融化,导致下渗量大,河流流量增加较为缓慢;4—5月份地表积雪融化殆尽,而该时期降水量又少,导致河流流量增加较为缓慢。车尔臣河地处昆仑山北坡,受海拔高气温低影响,4—5月份蒸发量不是很大且该时期河流已经解冻。
刚果首都布拉柴维尔在老城区东北方向的滨河湿地规划建设新城。下图示意新城区的功能分区,其中住宅区规划为三个不同等级。O、P区的住宅设计为装配式木质建筑, Q区的住宅设计为钢筋混凝土建筑。据此完成3~4题。
3.新城区内设计“串珠状”湖泊的首要目的是( )
A. 改善市民居住环境 B. 提升土地商业价值
C. 提供生产生活用水 D. 应对城市内涝灾害
4.O、P区的住宅设计成装配式木质建筑,主要是为了( )
A. 降低成本 B. 提升品质 C. 隔热防潮 D. 生态环保
【答案】3.D 4.A
【解析】
3.刚果位于热带雨林气候区而降水多,城市地面硬化后地表水不易下渗,且该新城区紧临刚果河,则该新城区易发生内涝灾害, “串珠状”湖泊沿城区分布,可作为城市重要的蓄水池,减轻城市内涝灾害,故D正确。新城区本身就在滨河湿地而居住环境优美,则A错误;湖泊占用城市土地,阻隔交通而不利于商业开发,则B错误;该地水资源充足,则C错误。
4.当地森林资源丰富,木材加工业较发达,装配式木质建筑成本较低,当地钢筋、水泥工业较落后而成本较高,故A正确。当地经济落后,提升品质不是建筑方式选择的主要目的;与钢筋混凝土建筑相比,装配式木质建筑具有较好的隔热、通风功能,但防潮功能较差;木质建筑需要砍伐森林,会对生态环境产生不利影响,且当地位于热带雨林地区,环境优美,则生态环保不是主要目的。
为让广大消费者吃上放心菜,以地理信息技术为依托搭建的某网络平台,吸引了众多菜农加入。消费者扫描二维码就可获取蔬菜的播种、施肥、采摘和运送等信息。下图示意菜农、物流公司、消费者与网络平台的关系。完成5~6题。
5.与传统产销相比,该蔬菜产销模式中显著变化的区位因素是( )
A. 市场 技术 B. 交通 劳动力 C. 政策 技术 D. 政策 劳动力
6.该网络平台高效运行主要得益于( )
A. 遥感技术为物流公司提供蔬菜品质信息
B. 地理信息系统为菜农提供蔬菜长势信息
C. 遥感技术为网络平台提供蔬菜种子来源信息
D.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为消费者提供蔬菜运送信息
【答案】5.A 6.D
【解析】
5.观察示意图可知,该蔬菜产销模式的突出特点是菜农根据消费者在网络平台的订单,联系物流公司及时进行发货。因此,消费者的需求(市场)和互联网销售平台(技术)是该模式与传统产销模式相比的显著变化。故选A。
6.蔬菜的品质信息和长势信息,都是通过现场监控拍摄化肥、农药的使用和人工管理获取的,实际查看蔬菜生长过程情况,属于遥感技术范畴,A、B错误;蔬菜种子来源地可以借助全球卫星导航系统获知种子培育基地位置,通过地理信息系统查询种子的物流运输路线信息,而不是通过遥感技术,C错误;蔬菜运送信息是通过全球卫星导航系统获得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属于全球卫星导航系统,D正确。
一般而言,大都市圈的形成与演进主要经历四个阶段,各阶段城市规模、城市之间的联系和空间结构可以归纳为下图。据此完成7~8题。
7.长三角大都市圈所属阶段是( )
A. 城市独立发展阶段 B. 单中心都市圈形成
C. 多中心都市圈形成 D. 成熟大都市圈形成
8.成熟大都市圈有利于( )
①核心城市人口迅速增长
②优化区域投资环境
③核心城市集聚资金、技术
④强化区域产业协作
A.②④ B. ①③ C. ①② D. ③④
【答案】7.C 8.A
【解析】
7.由材料可知,多中心都市圈体系由一个核心城市、若干大城市以及若干中小城市组成,资源主要向核心城市、大城市集中,资源虹吸效应强,而位于都市圈外侧的中小城市资源流出多、流入少,区域合作较弱,目前长三角大都市圈所属阶段是多中心都市圈形成。
8.成熟大都市圈发展阶段,核心城市、大城市的资源向外围的中小城市流入,有利于强化区域产业协作,优化整体的投资环境,带动周围中小城市发展,②④正确。不利于核心城市人口迅速增长和资金集聚,①③错误。
在新能源技术高速发展背景下,全球锂产业链资源端利润暴涨,多国将锂矿资源列入国家战略性资源,并出台一系列保护政策,津巴布韦则全面禁止上游产品出口。我国锂产业链中游产能位居世界前列,但有学者预测,未来我国本土锂产业链中下游企业或将有“抱团”向海外转移的趋势。读锂产业链示意图,完成9~11题。
9.津巴布韦政府全面禁止锂产业链上游产品出口,可能是因为( )
A. 资源市场形势不佳 B. 本土产业结构单一
C. 锂矿资源储量奇缺 D. 国内市场需求量大
10.驱动我国本土锂产业链中下游企业向国外转移的主要驱动力是( )
A. 科技水平 B. 市场狭小 C. 资源供给 D. 锂矿储量
11.为抵御锂产业链风险,保护国家锂矿资源安全,实现可持续发展,可以采取的措施有( )
①集中发展产业链资源端
②提高盐湖提锂技术水平
③建设锂矿战略储备基地
④加大锂矿资源出口力度
A. ①② B. ①④ C. ③④ D. ②③
【答案】9.B 10.C 11.D
【解析】
9.由图可知,锂矿资源为锂产业链上游产品,属于工业初级产品。津巴布韦位于非洲,属于发展中国家,产业结构单一,以工农业初级产品生产为主,禁止锂矿资源出口可以促使本土产业延长产业链,提升附加值,优化国家产业结构。
10.由材料可知,在新能源技术高速发展背景下,我国新能源技术不断发展,对锂矿资源的需求不断增加;而锂矿资源供给受到政策保护,不能满足我国激增的市场需求,从而促使我国锂产业链中下游企业向国外转移以寻求资源供给。
11.由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出口锂矿资源、集中发展锂产业链资源端附加值低,不利于未来长期发展,且威胁我国锂矿资源安全,①④错误;利用国际进口锂矿资源,提高盐湖提锂技术水平,建设锂矿资源战略储备基地,可以保障我国锂矿资源安全,为未来锂产业链发展提供资源保障,②③正确。
POPs被大量用于防治农林害虫,同时也是一种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经过不断的排放—传输—沉降过程,可以输送到偏远山区。我国科考队发现青藏高原大气中POPs主要来自跨国传输,高原南部和北部大气中POPs的含量峰值出现的时间不同。据此完成12~13题。
12.青藏高原地区POPs富集的条件主要包括( )
①附近的印度等国,工农业活动密集
②高原面积广,可沉降面积大
③受西风与季风共同影响,多方向输入
④气温低且降雪多,利于沉降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13.应对青藏高原地区POPs跨国转移的措施最可行的是( )
A. 印度等污染物输出国禁止POPs等污染物的排放
B. 中亚国家给予一定的经济赔偿或生态修复技术
C. 我国加强监测预警,通过工程措施切断污染物输入
D. 多国开展合作,研发POPs的替代物
【答案】12.C 13.D
【解析】
12.POPs被大量用于防治农林害虫,青藏高原南部地区靠近印度,其人口众多,工农业活动多,POPs排放数量多,①正确;由材料可知,青藏高原大气中POPs主要来自跨国传输,青藏高原受西风和季风的共同影响,季风影响着青藏高原南部地区,青藏高原北部地区则受西风影响,多方向输入,使得POPs数量较多,③正确;青藏高原地区海拔高,气温低,POPs进入高原后流动性变差,并伴随降雪沉降,④正确;青藏高原地区POPs富集与高原面积广无关,②错误。故选C。
13.青藏高原地区大气中的POPs主要来自跨国传输,故应多国开展合作,积极研发POPs的替代物。青藏高原虽然自身的污染物排放非常有限,但其周边多是人口密集、污染物排放量大且排放时间长的国家和地区。这些国家和地区排放的污染物随着大气环流而被输送到青藏高原。因此,从区域尺度来看青藏高原污染物的空间分布格局,探索不同气候环境要素与污染物分布之间的关系,是解释污染物传输机制的重要基础。
澳大利亚北部的卡卡杜国家公园生物种类丰富,有着难以计数的独特动植物种群,被称为“上帝的荒野”“众神的领地”。这里降水季节差异大,有明显的干季和湿季。下图为卡卡杜国家公园位置和地貌示意图。据此完成14~15题。
14.卡卡杜国家公园的湿季及形成的根本原因是( )
A. 南半球夏季——西北季风控制
B. 南半球夏季——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C. 南半球冬季——东南信风控制
D. 南半球冬季——赤道低压带控制
15.卡卡杜国家公园生物多样独特,与此关联性最小的是 ( )
A. 气候类型多样 B. 地理位置相对封闭
C. 地貌类型多样 D. 人类活动干扰较少
【答案】14.B 15.A
【解析】
14.卡卡杜国家公园位于澳大利亚北部,属于热带草原气候。1月份(南半球夏季),太阳直射点南移,赤道低压带南移,北半球的东北信风向南越过赤道,受南半球地转偏向力影响形成西北季风,西北季风从海洋吹向陆地,受其影响降水较多,因此,湿季形成的直接原因是西北季风控制,根本原因是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15.卡卡杜国家公园位于澳大利亚北部,属于热带草原气候,区域内气候类型差异很小。
二、非选择题:(共55分)
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本题18分)
某河流上游区域年降水量为398.7 mm,降水主要集中在夏秋季节,冬春季盛行西北风,河漫滩上有沙丘发育,多处沙丘相互连接成链条状(下图)。某科研团队选取部分沙丘进行动态测量,研究沙丘大小变化。下表为3处沙丘的测量数据。
沙丘编号 测量时间 长度/m 宽度/m 高度/m
① 3月 52.2 18.2 1.6
6月 53.8 18.5 1.8
9月 53.2 15.9 1.4
② 3月 80.0 14.7 2.3
6月 80.0 15.6 2.8
9月 53.2 13.4 1.5
③ 3月 52.1 13.2 3.1
6月 54.3 14.0 3.5
9月 49.3 15.6 2.8
(1) 说出3—9月3处沙丘大小变化的共同特征,并分析原因。(9分)
(2) 有人建议在河流两岸进行植被修复,推测修复后沙丘大小变化趋势并说明理由。(9分)
【答案】(1) 长度基本是先变长后变短,宽度基本是先变宽后变窄,高度先变高后变低。原因是夏秋降水多,沙丘潮湿,难以被风搬运。冬春多大风,风力搬运作用强。
(2) 沙丘长度、宽度、高度减小,原因是树木减弱风力,增大地面的摩擦,降低风速,风力搬运作用减弱。
【解析】
(1) 3—9月3处沙丘大小变化的共同特征应从表格中进行分析;变化原因应从风力大小、降水多少等方面进行分析。3—9月3处沙丘的长度基本是先变长后变短,宽度基本是先变宽后变窄,高度基本是先变高后变低。形成原因:3—6月,多西北风,风力搬运作用强,使沙丘变长、变宽、变高;6—9月,多降水,沙丘潮湿,难以被风搬运,沙丘移动速度慢,长度、宽度及高度变小。
(2) 修复后沙丘大小变化趋势应从其长度、宽度和高度变化进行分析。植被具有防风固沙作用,树木可以增大地面的摩擦力,降低风速,风力减弱,风力搬运作用减弱,使得沙丘长度、宽度、高度减小。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本题18分)
淄博位于山东中部,南北狭长,是近代中国工矿业开发较早的地区之一。山东第一个煤矿(淄川炭矿)、第一个火电厂都在淄博。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依托煤炭资源丰富的能源优势,高能耗的重工业在淄博迅速崛起,如山东铝厂、金岭铁矿等。2010年后,淄博95%的煤炭、化工行业原材料需由外地供给。在新旧动能转换试验区的建设中,淄博GDP跌幅曾居全省第一。2023年五一期间“淄博烧烤”成为顶流,与之匹配地出现了“烧烤专列、烧烤地图、烧烤公交、烧烤巡逻、烧烤协会、烧烤节、烧烤门票、烧烤半价酒店”等烧烤新生名词,与此同时,短视频的传播促使淄博烧烤持续走红。
(1) 简述淄博发展重工业的优势区位条件。(6分)
(2) 指出2023年“淄博烧烤”走红的主要影响因素。(6分)
(3) 从产业角度,为重工业型城市的转型发展提出合理化的建议。(6分)
【答案】(1) 位于山东中部地区,地理位置和交通位置优越;有淄川炭矿,矿产资源丰富,动力充足;有色金属冶炼、矿产资源开发等企业聚集,产业集聚效应明显;起步较早,工业基础雄厚;人口密集,劳动力丰富,市场广阔。(每点2分,任答三点得6分)
(2) 市场广阔、交通便利、政策支持、基础设施完善、管理到位、宣传力度大、信息网络助推。(每点2分,任答三点得6分)
(3) 开发新资源,培育新兴产业;提高轻工业比重,推动产业结构多元化;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提升产品附加值;完善交通运输、信息网络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大资金投入,大力发展旅游业等第三产业;等。(每点2分,任答三点得6分)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本题19分)
乡村“产居一体”是指在有限的资源条件下,产业与居住功能结合的空间模式。浙江省安吉县碧门村依山而建,村落早期为田耕交织的江浙地区自然乡村格局。20世纪80年代,台商入驻碧门村投资,掀起了以竹制品加工为主的办厂高潮。至今,碧门村有家庭工业户260余家,80%以上的常住劳动力在从事竹加工相关产业,产业链分工发育完善,形成了以“家庭作坊”“个体工业”为主导的“产居一体”空间格局。
某地理研学小组以碧门村所辖的青山村、中心村为样本,开展调查活动,研究该村“产居一体”的演进历程(下表)和青山村、中心村的产业和居住用地分布情况(下图)。
发展阶段 生成阶段(1985年以前) 扩张阶段(1985—2000年) 失稳阶段(2000—2010年) 调整阶段(2010年至今)
产业特征 小农经济与竹林种植业为主导,简单的竹粗加工经济 台商入驻投资,竹加工产业发展,乡村企业兴起,集体经济为主导 甲 家庭作坊形成生产联盟,规范生产,效率提升,产业结构完善
产居空间 非主导的生产空间与居住叠合,布局分散 部分宅基地被改建,成为家庭作坊,人居空间迅速增长 乙 家庭作坊拆违补绿,产业与居住空间共生和谐
(1) 比较青山村和中心村“产居一体”用地空间分布的异同。(6分)
(2) 根据表中信息,推测失稳阶段甲、乙的特征。(6分)
(3) 从产业、居住空间共生和谐的角度,为碧门村竹加工业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7分)
【答案】
(1) 相同:具有明显的集聚特征。
不同:青山村以大型竹加工工厂为中心集聚分布;中心村以道路为轴线集聚分布。
(2) 甲:(家庭作坊持续增加,)个体工业发展迅速,企业饱和,出现恶性竞争。乙:(家庭作坊大量违章搭建,)生产空间无序扩张,人居品质下降。
(3) 淘汰、关停技术落后企业;依托大型工厂,整合家庭作坊,形成集约化、专业化的产业链;拆违补绿、规范生产、提升效率,从“量变”向“提质”转变;支持家庭企业抓住机遇,迅速成长为规模企业。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