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念奴娇·赤壁怀古》课件(共40张PPT)2025-2026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9.1《念奴娇·赤壁怀古》课件(共40张PPT)2025-2026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资源简介

(共40张PPT)
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
当奔腾不息的长江水裹挟着千年时光奔涌而来,当历史长河中的英雄身影与词人当下的怅惘心绪激烈碰撞,苏轼挥毫写下《念奴娇 赤壁怀古》。字字铿锵间,既有赤壁古战场的金戈铁马,又饱含人生如梦的深沉感慨。现在,邀你共赏这首千古名作,探寻词中跨越时空的魅力。
新课导入
语言建构与运用:了解苏轼生平及本词的写作背景,感受豪放风格
思维发展与提升:诵读梳理文本,理解作者渴望为国效力的思想与壮志未酬的苦闷,领悟情景交融的意境,
审美鉴赏与创造:品味鉴赏诗歌的语言,掌握作品将写景、咏史、抒情融为一体的方法
文化传承与理解:培养旷达乐观的情怀,增强应对生活中挫折磨难的意识
活动一
知人论世识体,阅读铺垫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苏轼二十一岁中进士,神宗时期曾在密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因“乌台诗案”受诬陷被贬黄州任团练副使,在黄州四年多,曾于城东之东坡开荒种田,故自号“东坡居士”。哲宗即位后,曾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等职,并出知杭州、颍州、扬州等地,晚年被贬惠州、儋州。大赦北还,途中病死在常州,葬于河南郏县,追谥文忠公。
作者介绍
第一起:初入仕途,崭露头角
起:21 岁中进士,受欧阳修赏识,历任凤翔府签判等职,以文采与政论展现抱负。
落:因反对王安石变法激进措施(如 “青苗法”),被新党视为旧党,自请外放杭州、密州、湖州等地,远离中央权力核心。
第二起:乌台诗案后,短暂回升
起:1080 年因 “乌台诗案”(被新党罗织诗句构陷)险遭处死,贬为黄州团练副使,期间创作《赤壁赋》《定风波》等巅峰之作。1085 年旧党执政(元祐更化),被召回京任翰林学士等要职。
落:因反对旧党全盘否定新法(如反对废除 “免役法”),遭新旧两党排挤,自请外放杭州、扬州等地,任上疏浚西湖、赈灾治水,留下民生功绩。
苏轼的三起三落:
第三起:晚年流放,客死归途
起:1093 年新党再度掌权(绍圣绍述),被贬惠州,虽处贬谪仍乐观生活,改良农具、修建水利,写下 “日啖荔枝三百颗”。
落:1097 年再贬儋州(今海南),在荒蛮之地办学堂、改民俗,传播中原文化,写下 “我本儋耳氏,寄生西蜀州”。1100 年遇赦北归,次年病逝于常州。
文学成就
散文方面,与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并称“唐宋八大家”,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世称“三苏”。
诗歌方面,与黄庭坚并称“苏黄”,与辛弃疾并称“苏辛”。
书法方面,成就极大,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
《念奴娇·赤壁怀古》写于苏轼游览黄冈城外赤鼻矶后。当时苏轼因诗文讽喻新法,被新派官员诬陷论罪,贬斥至黄州任团练副使。苏轼此时深感年岁渐老,事业功名未有所成,抑郁于心。观景顿生种种联想,眼前浮现出赤壁古战场鏖战的场景、周瑜“雄姿英发”的形象,作者赞颂其功业,并借以抒发自己有志报国、壮志难酬的感慨。
了解背景
长调,词调体式之一,指词调中的长曲。以91字以上者为长调,例如:“满江红”“水调歌头”“念奴娇”“水龙吟”“雨霖铃”“永遇乐”“沁园春”等。长调最长的在二百字以上。例如《莺啼序》有二百四十字,可以称作已知的最长的长调。
认识体裁
豪放派
豪放派是宋词风格流派之一。北宋诗文革新派作家如欧阳修、王安石、苏轼、苏辙都曾用“豪放”一词衡文评诗。第一个用“豪放”评词的是苏轼。南宋人已明确地把苏轼、辛弃疾作为豪放派的代表,以后遂相沿用。
作者介绍
文学常识
活动二
初读文本,整体把握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大声诵读,读准字音,注意节奏,读出情感。
诵读诗歌
上片:着力描绘赤壁雄奇之景
(绘长江、咏赤壁)
下片:写周瑜的丰功伟绩,抒发个人感慨。
(怀周瑜、伤己身)
整体感知
念奴娇:词牌名。又名“百字令”“酹江月”等。
赤壁怀古是词的题目,交代写作内容。
赤壁:此指黄州赤壁,一名“赤鼻矶”,在今湖北黄冈西。而三国古战场的赤壁,文化界认为在今湖北赤壁市蒲圻县西北。所以此并非三国时期赤壁大战之处
怀古诗主要是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为题材,借登高望远、咏叹史实、怀念古迹,来达到感慨兴衰、寄托哀思、托古讽今等目的。
观眼前之景(临古地)
写历史之人(怀古人)
抒一己之怀(抒己志)
怀古诗特点:
题目解读
情感:
对古人:仰慕先贤之敬意;先贤失意之痛惜。
对自己(积极或消极):建功立业之渴望;壮志未酬之怅惘;怀才不遇之感伤。
对国家对时代:(忧国伤时)昔盛今衰之感慨;国运衰微之担忧;骄奢淫逸之抨击;人民疾苦之同情。
对自然(物是人非、世事变迁、自然永恒):物是人非之惆怅;沧海桑田之感慨; 自然永恒之慨叹。
怀古诗常见手法:借景抒情、借古讽今、对比、用典、衬托。
活动三
基础梳理
阅读课文,完成下面题目。
大江东去,浪淘①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②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③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④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⑤还酹⑥江月。
解释文中加下划线的词语。
①淘:___________
②垒:_______________
③惊:_________
④初:_________
⑤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⑥酹: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冲刷,冲洗
营垒,防守工事
激荡汹涌
才,刚刚
同“樽”,一种盛酒器。这里指酒杯
将酒洒在地上,表示凭吊
活动四
走进文本,由言揣意
1.“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三句,词人是如何将情与景交融在一起的?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背景波澜壮阔,时间广阔悠久,人物气概非凡,气魄极大。
将物理空间的流动与历史时间的消弭结合,景的瞬间性与情的永恒性碰撞。
江水东流
眼前景
千古人物
历史情
勾连
浪淘尽
表达了词人对往昔英雄的无限怀念以及由大江一去不复返所引发的时光易逝之感。
此句点明题意,指明怀古的特定时代、人物与地点,引入对古战场的凭吊。
“人道是”说明传说如此,并非历史上赤壁之战所在地。
“三国周郎赤壁”一句点出了词人最景仰的英雄,突出周瑜在赤壁之战中的功绩,明确了本词要塑造和歌颂的对象,为下面写周瑜埋下伏笔。
2.“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三句,写了什么内容?起什么作用
2.“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这三句在词中起什么作用
点出怀古的内容,交代了词人心中的英雄。突出周瑜在赤壁之战中的功绩,明确了本词要塑造和歌颂的对象,为下面写周瑜埋下伏笔。
3.“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三句在写景方面有什么特点?动词有怎样的表现力?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夸张手法,写出陡峭山崖直插云霄的气势
夸张手法,写出江水与岸拍击的力度
写出波涛的巨大力量
比喻手法,水色纯白如雪。
雄伟壮丽
气势恢宏
这些精妙的词汇,有动有静、有声有色,寥寥数笔便勾画出一幅雄奇壮丽的雪浪图。令人想到当年赤壁鏖战的壮阔场面,我们似乎又回到了三国古战场,看到了刀光剑影与鼓角争鸣,为下阕追怀英雄渲染气氛,做好铺垫。
过渡句,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江山如画” 承接上文对景色的描写,“一时多少豪杰”既照应开头“千古风流人物”,又为下阕赞写周瑜作了铺垫。将江山之胜与怀古之情融为一体。
4.“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5.诵读《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描写周瑜的词句,并与词人进行比较,填写下表,并思考词人为什么要着意描写周瑜的年轻有为、英气不凡。
词人笔下的周瑜形象
小乔初嫁
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
谈笑间
樯橹灰飞烟灭
指挥若定
战功辉煌
年轻有为
英俊潇洒
文武双全
34岁战功赫赫,雄姿英发,豪迈壮阔之风尽显!
角度 周瑜 苏轼
年龄 二十多岁 四十多岁
外貌 英俊、儒雅 ①
职位 东吴都督,被重用 团练副使,虚职
际遇 功成名就 ②
总结 情场、官场、战场,场场得意 黄州、惠州、儋州,州州潦倒
早生华发
功业未成
对比当中感叹自我:渴望像周瑜一样建功立业却壮志难酬。
5.试分析《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两笑”。
(1)“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这一“笑”在突出周瑜成竹在胸、傲然取胜的神态的同时,既急切地表达了苏轼对前世英雄得君王信任,挟万千之众建不朽之功业的羡慕,又潜在地表述了自身被现实挤压的那份难言的孤独与失意。
(2)“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多情应笑我” 是“应笑我多情”的倒文。“笑”,这里用自嘲方式写自己的感伤。自嘲自己年纪大了,还这么多情,还有这样建功立业的愿望和报国的情感。这一“笑” 饱含词人对自己身世的深沉感慨,也带有一种自我解嘲的意味,表达了词人壮志未酬的郁愤和感慨。
6.如何理解“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的含意和词人寄寓其中的情感?
(1)“人生如梦” 是词人在遭受贬抑之下的自慰之词。人生就像一场梦一样短暂,得失算得了什么,任何英雄伟业都会被时间淘洗消失,不变的只有江月。
(2)“一尊还酹江月” 是要向江月倾诉自己壮志难酬的苦闷,虽有苦闷,但这种感情其实正是词人不甘沉沦,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表现,仍不失英雄豪迈本色。
同时,词人又以江月这一宏观视角来思考人生,寄情自然,超越自我,与山河、明月、自然完全融合,表现了词人从惆怅失意中解脱出来,情怀开始变得旷达洒脱。
活动五
了解文本,赏析手法
为了突出主要事物,用类似的事物或反面的、有差别的事物作陪衬,这种“烘云托月”的修辞手法叫衬托。
衬 托
正衬:用类似的事物衬托所描绘的事物
反衬:用相反或相异的事物衬托所描绘的事物
相关链接
本词多处运用了衬托手法,请结合词作内容简要赏析。
长江
千古英雄
美人
英雄周瑜意气风发
曹军灰飞烟灭
周瑜用兵如神
周瑜事业有成
“我”功业无成
周瑜赤壁雄威
正衬
反衬
活动六
内容总结,主题归纳
咏赤壁
怀周瑜
感人生
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
多情应笑我
早生华发
写景
抒怀
江山如画
人生如梦
乱石穿空
惊涛拍岸
卷起千堆雪
总起: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写景
故垒西边——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
惊涛拍岸
过渡: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写人
周郎:
雄姿英发
谈笑克敌
作者:
早生华发
结束: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对比
照应
课文结构
这首词主要写词人观赤壁雄奇壮阔的景色,借景抒情,引出了对历史英雄人物——周瑜的追忆,表达对周瑜建功立业的赞颂、敬仰,也表达自己渴望建功立业却壮志难酬的感慨,以及寄情自然,洒脱旷达的人生态度。
主旨归纳
应该怎样面对人生的挫折?
坦然接纳:视挫折为人生常态,如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不抱怨、不抗拒。
苦中寻趣:在困境中发现生活诗意,如苏轼开荒种地、发明美食,以微小乐趣支撑心灵。
超脱得失:以豁达视角看轻名利,如 “回首向来萧瑟处,也无风雨也无晴”,减少自我执着。
借事修心:在挫折中修炼心智,融合儒释道思想,既担责任又懂放下。
乐观传递:困境中仍怀善意,如苏轼贬谪中为民谋利,以积极态度影响他人。
宦海浮沉未改赤子初心,苏轼用一生诠释了 “竹杖芒鞋轻胜马” 的旷达。乌台诗案的惊涛骇浪将他卷入黄州贬谪的漩涡,面对人生至暗时刻,他却在赤壁江畔吟出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的雄浑,在躬耕东坡时写下 “人间有味是清欢” 的哲思。无论是惠州荔枝树下的啖食之乐,还是儋州学堂里的传道授业,他总能将苦难酿成诗酒,把困窘化作墨香。这种在命运跌宕中依然保持诗意栖居的智慧,让苏轼不仅成为文学史上的丰碑,更成为中国人精神世界里永不熄灭的一盏明灯。适用于以下作文话题与观点:乐观与悲观、心态与人生、逆境与成才、环境与成功、功名与理想、从容、心态、穷与达、得与失、坚持与放弃、性格决定命运等。
应用示例:
活动七
巩固练习,提升能力
下列对《念奴娇·赤壁怀古》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上片咏赤壁,着重写景,为描写人物作烘托。前三句不仅写出了大江的气势,而
且把千古英雄人物都概括进来,表达了对英雄的向往之情。
B.“乱”“穿”“惊”“拍”“卷”等词语的运用,精妙独到地勾画了古战场的险
要形势,写出了它雄奇壮丽的景象,从而为下片所追怀的赤壁大战中的英雄人物渲染了环境气氛。
C.下片着重写人,写周瑜的儒将风范、从容潇洒、指挥若定,赞颂周瑜非凡的胆识
和作为,只是在凸显周瑜的形象。
D.这首词是词人被贬以后复杂心情的集中反映,词中虽然书写失意,然而格调是豪
壮的。
C
C项“只是在凸显周瑜的形象”不恰当,词人赞颂周瑜非凡的胆识和作为,用的是反衬手法,意在抒发自己年近半百而功业无成的感慨。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