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跨学科实践:探索厨房中的的物态变化问题人教版(2024)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同步练习(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3.5跨学科实践:探索厨房中的的物态变化问题人教版(2024)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同步练习(含解析)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3.5跨学科实践:探索厨房中的的物态变化问题
一.选择题(共13小题)
1.(2025秋 周村区校级月考)煲骨头汤的过程中,看到的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白气”是汽化形成的水蒸气
B.蒸发和沸腾都属于液化现象,都要放热
C.锅内骨头汤在沸腾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
D.打开锅盖时通过加大火力加快了汤的沸腾,这是因为提高了汤的沸点
2.(2025秋 琼山区校级月考)糖画是一种传统手工艺,被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制作过程主要有熬糖、绘制糖画和冷却定型三个步骤。以勺为笔,用糖作墨,糖汁成画。如图所示,糖汁冷却成糖画的过程中涉及的物态变化是(  )
A.熔化 B.凝固 C.汽化 D.液化
3.(2026 福州模拟)图甲为我国古代的“节能灯”——“省油灯”,图乙为其部分剖面示意图。向灯盏夹层内注水,有助于减慢油的蒸发,达到省油的目的。关于“省油灯”减慢油蒸发的方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降低油的温度
B.减小油的表面积
C.减慢油表面上方的空气流动
D.降低了油的沸点
4.(2025秋 周村区校级月考)厨房是充满物态变化的“实验室”。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开冰箱门时“白气”会往上飘
B.取出的冻肉表面的“白霜”是凝华形成的
C.一瓶水在冷冻室结冰后体积膨胀,结冰的过程要吸热
D.用干冰保鲜食物,是利用干冰熔化吸热
5.(2025 南关区校级一模)某中学开展了《我进厨房》实践活动,小西观察到很多与物态变化相关的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手被刚从冷冻室拿出来的冻肉“粘”住,这是凝华现象
B.冷冻室取出的冻肉表面有“白霜”,“白霜”是固态
C.掀开锅盖时,小西的眼镜上蒙上了一层水雾是汽化现象
D.刚出锅的汤菜热气腾腾,小西看到的“热气”是气态
6.(2024秋 丹江口市期末)小芳运用劳动课上学习的烹饪技能制作美味时,观察到厨房中许多的现象。下列对有关现象的分析正确的是(  )
A.煲汤时,汤烧开以后要持续用大火加热,汤才能持续沸腾
B.从冰箱中取出的冻肉在解冻过程中,表面的冰渣温度一直逐渐升高
C.新鲜的蔬菜烹饪前一般用保鲜膜包裹,是为了让它保持较高的温度
D.刚出锅的汤菜热气腾腾,我们看到的“热气”并不是气体
7.(2025 宁津县一模)厨房是我们生活经常出入的地方,只要你留心观察,就会发现小小的厨房里包含了许多物态变化的知识。下列关于烹饪方式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烹:冷冻的食材在烹饪前解冻,固态的冰变为液态的水,是熔化过程
B.煮:煮面条时,水受热沸腾产生大量水蒸气,水蒸气遇到较冷的锅盖等会凝结成小水珠,是液化现象
C.炒:在炒青菜时,能看到炒勺上方热气腾腾的白气,是汽化现象
D.煎:煎的过程中有油溅到锅壁等较冷的地方,油会迅速冷却并可能从液态变为固态,是凝固过程
8.(2025 黄岛区校级模拟)厨房不仅是加工食物的场所,也是物态变化的“实验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冻肉时,肉放入冰箱会凝华变硬
B.解冻时,冰熔化成水需要放热
C.炖菜时,锅边白气是高温水蒸气
D.收汁时,汤汁吸热汽化变浓稠
9.(2025 武汉模拟)小北在探索厨房中的物态变化问题时,用拍照的方式记录了他观察到的现象,并运用所学知识对这些现象进行了解释。关于如图所示的四种现象,小北解释正确的是(  )
A.从冰箱中取出的冻肉表面出现一层白霜,属于凝固现象,需要放热
B.给鱼保鲜的冰块从鱼身上脱落并化成水,属于熔化现象,需要吸热
C.锅中的水煮开后,一打开锅盖冒“白气”,属于汽化现象,需要放热
D.用蒸锅蒸馒头时,锅盖上会出现小水珠,属于液化现象,需要吸热
10.(2025 竞秀区模拟)在跨学科实践活动中,小明在厨房中观察到一些现象,关于这些现象说法正确的是(  )
A.冰冻水饺中的冰在热水中熔化时,冰的温度不变
B.水沸腾后冒出大量“白气”,白气与露的形成过程不同
C.锅加热时,锅内的小水珠冒泡并消失是升华现象
D.用高压锅炖煮食物熟得快,利用了气压越高沸点越低的原理
11.(2025 邯郸模拟)下列关于厨房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雾气腾腾”,形容热汤周围有大量液化形成的水蒸气
B.“冻干蔬菜”,利用低温将蔬菜中的水凝华成固体,再升华成气体,从而使蔬菜脱水
C.“扬汤止沸”,通过将开水舀出去又倒回来的方式,提高水的沸点,达到止沸的目的
D.“釜底抽薪”,抽薪后停止加热,便能制止水的沸腾,说明水在沸腾时需要持续吸热
12.(2025 石家庄校级三模)小明在厨房中观察到的一些物态变化现象,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久置的绿叶蔬菜失去水分变蔫,这是升华现象
B.刚从冰箱拿出的冻肉表面有一层薄霜,是肉表面的水凝固形成的
C.放入饮料中的冰块逐渐消失,属于熔化现象
D.锅中的水烧开时冒出大量“白气”,“白气”是汽化形成的
13.(2025 德阳二模)在“厨房中的物态变化”跨学科实践活动中,小李和同学们一起收集了大量的素材。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水饺放入冰箱后变硬,涉及的物态变化是升华
B.拿热馒头前手沾点水,水蒸发吸热可避免烫伤
C.煮汤圆时,水沸腾后继续用大火可以提高水温
D.从冰箱拿出的冻肉表面的白霜是水凝固产生的
二.填空题(共4小题)
14.(2024秋 鼎湖区期末)观察厨房里的物态变化,过端午节时,很多人家将剩下的粽子放入冰箱冷冻后再取出时,发现粽子表面有一层白霜,这是     (填物态变化名称)现象;冬天天气寒冷,小曼喜欢吃火锅,小曼观察到火锅沸腾时会冒“白气”、这是     (填物态变化名称)现象;冬至时,许多家庭会包饺子,饺子放入沸腾的水中,煮饺子的水在沸腾过程中温度     (选填“上升”“下降”或“不变”)。
15.(2025春 上海校级期末)厨房中有许多与物理有关的知识:壶里的水烧开以后,壶嘴上方冒出一团团“白气”。这“白气”是水蒸气    形成的。“白气”再上升分散到干燥的空气中,发生了    现象,我们又什么也看不见了。炒菜时加碘盐不宜与油同时加热,这是因为碘高温下很容易    。(均填物态变化的名称)
16.(2025 嵩明县三模)小聪在探索厨房中的物态变化问题时,看到厨房中的高压锅,于是想高压锅为什么能够快速煮熟食物?爱学习的小聪去请教老师,老师告诉他这是因为液体沸点与气压有关,在老师的帮助下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来探究“气压对沸点的影响”,在能塞紧烧瓶的橡皮塞上用开孔器打三个孔,孔中分别插入温度计、长颈漏斗和玻璃导管。将颜色鲜艳的橡皮膜蒙在长颈漏斗的上端,将橡皮管套在玻璃导管上,橡皮管接在打气筒上,最后将烧瓶用铁架台固定住。
用酒精灯加热水直至沸腾,接下来的操作是     ,会看到长颈漏斗口的橡皮膜向外凸出的同时,烧瓶中原来沸腾的水慢慢停止沸腾,同时观察温度计的示数,若出现     的现象,这就说明了“气压越大,沸点越高”。
17.(2025 剑阁县二模)厨房里有很多有趣的物理现象。从冰箱冷冻室里取出的冻肉,一会儿表面就出现一层白霜,这是    现象。冬天用水壶烧水时,水壶壶嘴上方看到了“白气”,这是发生了    现象。(均填物态变化名称)
三.综合能力题(共2小题)
18.(2025 兴宁市校级三模)某同学在厨房中发现:壶里的水烧开以后,壶嘴上方冒出“白气”,如1图所示。
(1)这“白气”实质上是些     (选填“水蒸气”或“小水滴”);
(2)该同学仔细观察又发现:“白气”从喷出到消失要经历三个物理过程:
①靠近壶嘴的地方,我们什么也看不见。这是因为壶内水沸腾时产生了大量的水蒸气,在壶嘴附近由于温度比较     (选填“高”或“低”),仍然保持     (选填“固”、“液”或“气”)态,无色透明;
②水蒸气离开壶嘴一段距离以后,发生     (填物态变化名称)现象,形成“白气”;
③“白气”进一步上升,分散到干燥的空气中,发生     (填物态变化名称)现象,我们又什么也看不见了。
(3)该同学从日常生活中还发现:有时壶嘴上方的“白气”比较多,有时比较少。如2图所示,可以判断出     (选填“A”或“B”)房间的气温比较高。
19.(2024秋 富县期中)小明在厨房中发现:
(1)壶里的水烧开以后,壶嘴上方冒出一团团“白气”,靠近壶嘴的地方,我们什么也看不见。这是因为壶内水沸腾时产生了大量的水蒸气,在壶嘴附近由于温度比较     (选填“高”或“低”),仍然保持气体状态。水蒸气离开壶嘴一段距离以后,    形成“白气”。“白气”进一步上升,分散到干燥的空气中,发生     现象,我们又什么也看不见了(后两空填物态变化名称);
(2)冬天,在炉子上烧菜的时候,火焰熄灭前、后一瞬间会出现如图所示的两种情景,你可以确定图     是火焰熄灭前的图片。
3.5跨学科实践:探索厨房中的的物态变化问题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13小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答案 C B A B B D C D B A D
题号 12 13
答案 C B
一.选择题(共13小题)
1.(2025秋 周村区校级月考)煲骨头汤的过程中,看到的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白气”是汽化形成的水蒸气
B.蒸发和沸腾都属于液化现象,都要放热
C.锅内骨头汤在沸腾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
D.打开锅盖时通过加大火力加快了汤的沸腾,这是因为提高了汤的沸点
【考点】沸腾的特点;沸点及气压影响液体沸点;液化的概念及现象.
【解答】解:A、“白气”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水蒸气是看不见的,故A错误;
B、蒸发和沸腾都属于汽化现象,汽化过程需要吸热,故B错误;
C、液体在沸腾过程中,继续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所以锅内骨头汤在沸腾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故C正确;
D、液体的沸点与气压有关,气压越高,沸点越高。打开锅盖时,锅内气压与外界大气压相同,加大火力不能提高汤的沸点,而是使汤吸收更多的热量,加快汤的汽化,从而加快汤的沸腾,故D错误。
故选:C。
2.(2025秋 琼山区校级月考)糖画是一种传统手工艺,被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制作过程主要有熬糖、绘制糖画和冷却定型三个步骤。以勺为笔,用糖作墨,糖汁成画。如图所示,糖汁冷却成糖画的过程中涉及的物态变化是(  )
A.熔化 B.凝固 C.汽化 D.液化
【考点】凝固的概念及现象.
【解答】解:糖汁冷却成糖画的过程中,由液态变为固态,属于凝固现象,凝固放热。
故选:B。
3.(2026 福州模拟)图甲为我国古代的“节能灯”——“省油灯”,图乙为其部分剖面示意图。向灯盏夹层内注水,有助于减慢油的蒸发,达到省油的目的。关于“省油灯”减慢油蒸发的方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降低油的温度
B.减小油的表面积
C.减慢油表面上方的空气流动
D.降低了油的沸点
【考点】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解答】解:油在燃烧的过程中,温度升高,会不断加速蒸发,在灯盏上方容器中盛油,在夹层中注水以降低油的温度,减缓了油的蒸发,达到省油的效果。
故选:A。
4.(2025秋 周村区校级月考)厨房是充满物态变化的“实验室”。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开冰箱门时“白气”会往上飘
B.取出的冻肉表面的“白霜”是凝华形成的
C.一瓶水在冷冻室结冰后体积膨胀,结冰的过程要吸热
D.用干冰保鲜食物,是利用干冰熔化吸热
【考点】升华的吸热特点;凝华的概念及现象;凝固的放热特点;液化的概念及现象.
【解答】解:A、开冰箱门时,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白气”,“白气”实际上是小水滴,其密度大于空气密度,所以会向下飘,而不是往上飘,故A错误;
B、取出的冻肉温度较低,空气中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冻肉,会直接由气态变为固态,形成“白霜”,这是凝华现象,故B正确;
C、水结冰是从液态变成固态,是凝固过程,凝固过程要放热,故C错误;
D、用干冰保鲜食物,是利用干冰升华吸热,故D错误。
故选:B。
5.(2025 南关区校级一模)某中学开展了《我进厨房》实践活动,小西观察到很多与物态变化相关的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手被刚从冷冻室拿出来的冻肉“粘”住,这是凝华现象
B.冷冻室取出的冻肉表面有“白霜”,“白霜”是固态
C.掀开锅盖时,小西的眼镜上蒙上了一层水雾是汽化现象
D.刚出锅的汤菜热气腾腾,小西看到的“热气”是气态
【考点】凝华的概念及现象;凝固的概念及现象;液化的概念及现象.
【解答】解:A.手被刚从冷冻室拿出来的冻肉“粘”住,这是凝固现象,故A错误;
B.冷冻室取出的冻肉表面有“白霜”,“白霜”是固态小冰晶,故B正确;
C.掀开锅盖时,小西的眼镜上蒙上了一层水雾是液化现象,故C错误;
D.刚出锅的汤菜热气腾腾,小西看到的“热气”是小水滴即液态,故D错误;
故选:B。
6.(2024秋 丹江口市期末)小芳运用劳动课上学习的烹饪技能制作美味时,观察到厨房中许多的现象。下列对有关现象的分析正确的是(  )
A.煲汤时,汤烧开以后要持续用大火加热,汤才能持续沸腾
B.从冰箱中取出的冻肉在解冻过程中,表面的冰渣温度一直逐渐升高
C.新鲜的蔬菜烹饪前一般用保鲜膜包裹,是为了让它保持较高的温度
D.刚出锅的汤菜热气腾腾,我们看到的“热气”并不是气体
【考点】液化的概念及现象;晶体熔化的特点;沸腾的条件;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解答】解:A.煲汤时,汤烧开以后用文火加热,液体吸热可以沸腾,故汤也能持续沸腾,故A错误;
B.冻肉吸收热量,若状态不变,则冻肉的温度会升高;若冻肉在熔化过程中,状态发生改变,则吸热但温度不变,故B错误;
C.将新鲜蔬菜烹饪前一般用保鲜膜包裹,表面空气流动速度,是为了减慢蔬菜上水的蒸发,故C错误;
D.我们看到的“热气”并不是气体,而是水蒸气液化成的小水滴,故D正确。
故选:D。
7.(2025 宁津县一模)厨房是我们生活经常出入的地方,只要你留心观察,就会发现小小的厨房里包含了许多物态变化的知识。下列关于烹饪方式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烹:冷冻的食材在烹饪前解冻,固态的冰变为液态的水,是熔化过程
B.煮:煮面条时,水受热沸腾产生大量水蒸气,水蒸气遇到较冷的锅盖等会凝结成小水珠,是液化现象
C.炒:在炒青菜时,能看到炒勺上方热气腾腾的白气,是汽化现象
D.煎:煎的过程中有油溅到锅壁等较冷的地方,油会迅速冷却并可能从液态变为固态,是凝固过程
【考点】液化的概念及现象;熔化的概念及现象;凝固的概念及现象.
【解答】解:A.烹:冷冻的食材在烹饪前解冻,固态的冰变为液态的水,属于熔化现象,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煮:水沸腾时产生大量水蒸气,水蒸气上升过程中遇冷凝结为小水珠,是液化现象,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C.炒:炒菜时炒勺上方的白气是高温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属于液化现象,故C错误,符合题意;
D.煎:煎的过程中有油溅到锅壁等较冷的地方,溅到锅壁的油由液态冷却为固态是凝固过程,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8.(2025 黄岛区校级模拟)厨房不仅是加工食物的场所,也是物态变化的“实验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冻肉时,肉放入冰箱会凝华变硬
B.解冻时,冰熔化成水需要放热
C.炖菜时,锅边白气是高温水蒸气
D.收汁时,汤汁吸热汽化变浓稠
【考点】凝华的概念及现象;熔化的吸热特点;汽化的吸热特点;液化的概念及现象.
【解答】解:A、冻肉时,肉放入冰箱会凝固变硬,故A错误;
B、解冻时,冰熔化成水需要吸热,故B错误;
C、炖菜时,锅边白气是高温小水滴,故C错误;
D、收汁时,汤汁吸热汽化变浓稠,故D正确。
故选:D。
9.(2025 武汉模拟)小北在探索厨房中的物态变化问题时,用拍照的方式记录了他观察到的现象,并运用所学知识对这些现象进行了解释。关于如图所示的四种现象,小北解释正确的是(  )
A.从冰箱中取出的冻肉表面出现一层白霜,属于凝固现象,需要放热
B.给鱼保鲜的冰块从鱼身上脱落并化成水,属于熔化现象,需要吸热
C.锅中的水煮开后,一打开锅盖冒“白气”,属于汽化现象,需要放热
D.用蒸锅蒸馒头时,锅盖上会出现小水珠,属于液化现象,需要吸热
【考点】三态六变化三吸热三放热.
【解答】解:
A、冻肉上形成“白霜”属于凝华现象,会放出热量,故A错误;
B、冰块从鱼身上脱落并化成水,属于熔化现象,需要吸热,故B正确;
C、水烧开时冒出“白气”属于液化现象,需要放出热量,故C错误;
D、用蒸锅蒸馒头时,锅盖上会出现小水珠,属于液化现象,需要放热,故D错误。
故选:B。
10.(2025 竞秀区模拟)在跨学科实践活动中,小明在厨房中观察到一些现象,关于这些现象说法正确的是(  )
A.冰冻水饺中的冰在热水中熔化时,冰的温度不变
B.水沸腾后冒出大量“白气”,白气与露的形成过程不同
C.锅加热时,锅内的小水珠冒泡并消失是升华现象
D.用高压锅炖煮食物熟得快,利用了气压越高沸点越低的原理
【考点】液化的概念及现象;升华的概念及现象;晶体熔化的特点;沸点及气压影响液体沸点.
【解答】解:A、冰冻水饺中的冰在热水中熔化时,冰是晶体,熔化过程中温度不变,故A正确;
B、锅中的水烧开时冒出大量“白气”,“白气”是水蒸气遇冷形成的小水珠,属于液化现象,露的形成也是此原理,故B错误;
C、锅加热时,锅内的小水珠冒泡并消失是汽化现象,故C错误;
D、高压锅煮食物熟得快,是因为锅内气压高,沸点高,故D错误。
故选:A。
11.(2025 邯郸模拟)下列关于厨房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雾气腾腾”,形容热汤周围有大量液化形成的水蒸气
B.“冻干蔬菜”,利用低温将蔬菜中的水凝华成固体,再升华成气体,从而使蔬菜脱水
C.“扬汤止沸”,通过将开水舀出去又倒回来的方式,提高水的沸点,达到止沸的目的
D.“釜底抽薪”,抽薪后停止加热,便能制止水的沸腾,说明水在沸腾时需要持续吸热
【考点】升华的概念及现象;凝固的概念及现象;沸腾的特点;沸点及气压影响液体沸点;液化的概念及现象.
【解答】解:A.“雾气腾腾”,热汤周围的“雾气”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而水蒸气是无色无味看不见的气体,不是液化形成的,故A错误,不符合题意;
B.“冻干蔬菜”,是利用低温将蔬菜中的水凝固成固体,再升华成气体,从而使蔬菜脱水,不是凝华,凝华是气态直接变为固态,故B错误,不符合题意;
C.“扬汤止沸”,通过将开水舀出去又倒回来的方式,是通过加快水的蒸发吸热,使水的温度暂时低于沸点而停止沸腾,水的沸点与气压有关,此操作并不能提高水的沸点,故C错误,不符合题意;
D.水在沸腾时需要持续吸热,若停止加热,水不能继续吸热就会停止沸腾,“釜底抽薪”,抽薪后停止加热,便能制止水的沸腾,故D正确,符合题意。
故选:D。
12.(2025 石家庄校级三模)小明在厨房中观察到的一些物态变化现象,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久置的绿叶蔬菜失去水分变蔫,这是升华现象
B.刚从冰箱拿出的冻肉表面有一层薄霜,是肉表面的水凝固形成的
C.放入饮料中的冰块逐渐消失,属于熔化现象
D.锅中的水烧开时冒出大量“白气”,“白气”是汽化形成的
【考点】凝华的概念及现象;熔化的概念及现象;汽化的概念及现象;液化的概念及现象.
【解答】解:A.久置的绿叶蔬菜失去水分变蔫,是水由液态变为气态的水蒸气,是汽化现象,故A错误;
B.刚从冰箱拿出的冻肉表面有一层薄霜,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故B错误;
C.放入饮料中的冰块逐渐消失,冰块消失是固态冰熔化为液态水,是熔化现象,故C正确;
D.“白气”是高温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故D错误。
故选:C。
13.(2025 德阳二模)在“厨房中的物态变化”跨学科实践活动中,小李和同学们一起收集了大量的素材。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水饺放入冰箱后变硬,涉及的物态变化是升华
B.拿热馒头前手沾点水,水蒸发吸热可避免烫伤
C.煮汤圆时,水沸腾后继续用大火可以提高水温
D.从冰箱拿出的冻肉表面的白霜是水凝固产生的
【考点】凝华的概念及现象;凝固的概念及现象;沸腾的特点;蒸发的概念及现象.
【解答】解:A.水饺放入冰箱后变硬,涉及的物态变化是凝固,故A错误;
B.拿热馒头前手沾点水,水蒸发吸热可避免烫伤,故B正确;
C.煮汤圆时,水沸腾后继续用大火不会提高水温,水的沸点不变,故C错误;
D.从冰箱拿出的冻肉表面的白霜是水蒸气凝华产生的,故D错误;
故选:B。
二.填空题(共4小题)
14.(2024秋 鼎湖区期末)观察厨房里的物态变化,过端午节时,很多人家将剩下的粽子放入冰箱冷冻后再取出时,发现粽子表面有一层白霜,这是  凝华  (填物态变化名称)现象;冬天天气寒冷,小曼喜欢吃火锅,小曼观察到火锅沸腾时会冒“白气”、这是  液化  (填物态变化名称)现象;冬至时,许多家庭会包饺子,饺子放入沸腾的水中,煮饺子的水在沸腾过程中温度  不变  (选填“上升”“下降”或“不变”)。
【考点】凝华的概念及现象;沸腾的特点;液化的概念及现象.
【解答】解:(1)粽子放入冰箱冷冻后再取出时,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霜,是凝华现象;
(2)小曼观察到火锅沸腾时会冒“白气”,这是从火锅中汽化的高温水蒸气遇到温度相对较低的室内空气时液化形成的小水滴;
(3)饺子放入沸腾的水中,煮饺子的水在沸腾过程中温度不变。
故答案为:凝华;液化;不变。
15.(2025春 上海校级期末)厨房中有许多与物理有关的知识:壶里的水烧开以后,壶嘴上方冒出一团团“白气”。这“白气”是水蒸气 液化  形成的。“白气”再上升分散到干燥的空气中,发生了 汽化  现象,我们又什么也看不见了。炒菜时加碘盐不宜与油同时加热,这是因为碘高温下很容易 升华  。(均填物态变化的名称)
【考点】升华的概念及现象;汽化的概念及现象;液化的概念及现象.
【解答】解:“白气”是热的水蒸气在空中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形成的。
“白气”再上升分散到干燥的空气中,小水珠变成水蒸气,发生汽化现象。
固态的碘高温下很容易直接升华为碘蒸气,所以炒菜时加碘盐不宜与油同时加热。
故答案为:液化;汽化;升华。
16.(2025 嵩明县三模)小聪在探索厨房中的物态变化问题时,看到厨房中的高压锅,于是想高压锅为什么能够快速煮熟食物?爱学习的小聪去请教老师,老师告诉他这是因为液体沸点与气压有关,在老师的帮助下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来探究“气压对沸点的影响”,在能塞紧烧瓶的橡皮塞上用开孔器打三个孔,孔中分别插入温度计、长颈漏斗和玻璃导管。将颜色鲜艳的橡皮膜蒙在长颈漏斗的上端,将橡皮管套在玻璃导管上,橡皮管接在打气筒上,最后将烧瓶用铁架台固定住。
用酒精灯加热水直至沸腾,接下来的操作是  向瓶内压缩气体  ,会看到长颈漏斗口的橡皮膜向外凸出的同时,烧瓶中原来沸腾的水慢慢停止沸腾,同时观察温度计的示数,若出现  示数升高  的现象,这就说明了“气压越大,沸点越高”。
【考点】沸点及气压影响液体沸点.
【解答】解:向烧瓶内压缩气体,烧瓶内气体压强变大,水的沸点升高,水温达不到沸点,水停止沸腾,但温度计示数升高,这就说明“气压越大,沸点越高”。
故答案为:向瓶内压缩气体;示数升高。
17.(2025 剑阁县二模)厨房里有很多有趣的物理现象。从冰箱冷冻室里取出的冻肉,一会儿表面就出现一层白霜,这是 凝华  现象。冬天用水壶烧水时,水壶壶嘴上方看到了“白气”,这是发生了 液化  现象。(均填物态变化名称)
【考点】凝华的概念及现象;液化的概念及现象.
【解答】解:从冰箱冷冻室里取出的冻肉,一会儿表面就出现一层白霜,这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小冰晶,属于凝华现象;
冬天用水壶烧水时,水壶壶嘴上方看到了“白气”,这是壶中水汽化产生的高温水蒸气上升时遇冷形成的小水珠,属于液化现象。
故答案为:凝华;液化。
三.综合能力题(共2小题)
18.(2025 兴宁市校级三模)某同学在厨房中发现:壶里的水烧开以后,壶嘴上方冒出“白气”,如1图所示。
(1)这“白气”实质上是些  小水滴  (选填“水蒸气”或“小水滴”);
(2)该同学仔细观察又发现:“白气”从喷出到消失要经历三个物理过程:
①靠近壶嘴的地方,我们什么也看不见。这是因为壶内水沸腾时产生了大量的水蒸气,在壶嘴附近由于温度比较  高  (选填“高”或“低”),仍然保持  气  (选填“固”、“液”或“气”)态,无色透明;
②水蒸气离开壶嘴一段距离以后,发生  液化  (填物态变化名称)现象,形成“白气”;
③“白气”进一步上升,分散到干燥的空气中,发生  汽化  (填物态变化名称)现象,我们又什么也看不见了。
(3)该同学从日常生活中还发现:有时壶嘴上方的“白气”比较多,有时比较少。如2图所示,可以判断出  B  (选填“A”或“B”)房间的气温比较高。
【考点】液化的概念及现象;液化的放热特点;汽化的概念及现象.
【解答】解:(1)白气实质上水蒸气液化成的小水滴;
(2)靠近壶嘴的地方,我们什么也看不见。这是因为壶内水沸腾时产生了大量的水蒸气,在壶嘴附近由于温度比较高,不具备液化的条件,仍然保持气态;水蒸气离开壶嘴一段距离以后,发生液化;白气进一步上升,分散到干燥的空气中,发生汽化现象,我们又什么也看不见了。
(3)从图中信息可知,B房间的液化现象较少,故B房间的温度较高。
故答案为:(1)小水滴;(2)高;气;液化;汽化;(3)B。
19.(2024秋 富县期中)小明在厨房中发现:
(1)壶里的水烧开以后,壶嘴上方冒出一团团“白气”,靠近壶嘴的地方,我们什么也看不见。这是因为壶内水沸腾时产生了大量的水蒸气,在壶嘴附近由于温度比较  高  (选填“高”或“低”),仍然保持气体状态。水蒸气离开壶嘴一段距离以后, 液化  形成“白气”。“白气”进一步上升,分散到干燥的空气中,发生  汽化  现象,我们又什么也看不见了(后两空填物态变化名称);
(2)冬天,在炉子上烧菜的时候,火焰熄灭前、后一瞬间会出现如图所示的两种情景,你可以确定图  乙  是火焰熄灭前的图片。
【考点】液化的概念及现象;汽化的概念及现象.
【解答】解:(1)水蒸气是看不到的,我们看到的“白气”已不是水蒸气,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珠。
①壶里的水烧开以后,在壶嘴附近由于温度比较高,水蒸气不会液化,仍是气态,所以看不到“白气”;
②水蒸气离开壶嘴一段距离以后,温度降低了,水蒸气液化,形成了小水珠,所以看到了“白气”;
③“白气”进一步上升,发生汽化,又变成了水蒸气,我们又什么也看不见了;
(2)冬天,在炉子上烧菜的时候,火焰熄灭前温度比较高,水蒸气不容易液化,所以“白气”少;
火焰熄灭后的一瞬间,锅的上方仍有大量水蒸气,但火焰熄灭后温度降低了,所以水蒸气发生液化形成了“白气”。故“白气”少的是火焰熄灭前的情景,所以是乙图。
故答案为:(1)高;液化;汽化;(2)乙。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