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辽西重点高中2025-2026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联考地理试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辽宁省辽西重点高中2025-2026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联考地理试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辽宁省辽西重点高中2025-2026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地理试题
一、单选题
2025年9月3日,中国为纪念反法西斯胜利80周年举行的阅兵在北京举行。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阅兵活动期间,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位于右图中的( )
A.a和b之间 B.b和c之间 C.c和d之间 D.d和a之间
2.根据左图分析,活动期间,太阳直射点运动情况正确的是( )
A.太阳直射点在①和②之间且向北运动 B.太阳直射点从③处向南运动
C.太阳直射点在②和③之间且向南运动 D.太阳直射点从④处向北运动
太阳能热水器集热板与地面的夹角可调节,为使集热效率达到最高,应保持正午太阳光与集热板垂直,若当地的正午太阳高度为H,则集热板与地面的夹角应为(90°H)。读图完成下面各题。
3.40°S处一年中调节杆高度最小的月份是( )
A.12月 B.9月 C.6月 D.3月
4.当45°N处集热板与地面夹角从最小增大到最大期间( )
A.北半球太阳日出方位变化为东北→正东→东南
B.地球公转速度逐渐减小
C.南半球正午楼房的影长逐渐增大
D.北半球昼短夜长,且昼渐长
冰斗是冰川源头三面围峭壁、底部为坚硬的岩石、出口处有岩槛的围椅状洼地(图a),一般形成于雪线附近。小相岭地处横断山脉东缘,广泛分布着第四纪冰川遗址。根据冰斗形态和冰斗底部海拔,小相岭冰斗呈现高、中、低三层的分布格局。在气候相对稳定时期,冰斗发育;在气候变暖时期,冰川消退。图b示意小相岭冰斗空间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影响小相岭冰斗开口朝向的关键因素是( )
A.气候差异 B.山体坡向 C.主峰海拔 D.河流流程
6.三层冰斗由低到高发育指示着气候( )
A.持续变暖 B.持续变冷 C.间歇性变暖 D.间歇性变冷
读某地区水平地质图,完成下面小题。
7.与图中矽卡岩、角岩属于同一类型的岩石是( )
A.石灰岩 B.页岩 C.大理岩 D.花岗岩
8.据图,该地区地质作用先后顺序为( )
A.断层L1早于断层L2 B.岩浆侵入晚于岩浆喷出
C.花岗岩形成早于断层L1 D.岩层褶皱晚于岩浆侵入
河谷底部超出一般洪水位以上,呈阶梯状分布于河流两侧的地形称为河流阶地。一般情况下,阶地位置越高年代越老。下图是北半球某河流平直河道段的河谷及两岸阶地的东西向剖面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下列对河谷地区的判断,正确的是( )
A.该河流的流向为由南向北 B.流水的搬运作用形成了河流阶地
C.地壳运动以水平运动为主 D.三个砂岩层形成的先后顺序为a—b—c
10.该地区的耕地和居住地适宜分布的地区及原因是( )
A.分布在①河漫滩,离水源较近 B.分布在阶地②,植被丰富
C.分布在阶地③,土壤肥沃 D.分布在阶地④,地势较高
下图为“世界某区域某日国际标准时间12时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图示时刻( )
A.北京艳阳高照 B.吉林南部可能为阴雨天气
C.杭州湾吹西北风 D.台湾海峡波涛汹涌
12.乙气压系统势力偏强的年份( )
A.我国南涝北旱,灾情严重 B.长江流域伏旱时间偏短
C.华北地区夏季用水紧张 D.松花江流域防洪压力较大
如图示意某大陆多年平均1月、7月海平面气压分布。读图,完成下面问题。
13.1月甲地的盛行风向是( )
A.东南风 B.西南风 C.东北风 D.西北风
14.与该大陆西北地区夏季的风向成因相同的是( )
A.东亚西北季风 B.东亚东南季风 C.南亚西南季风 D.南亚东北季风
在气候暖湿化背景下,青藏高原的湖泊总体呈快速扩张趋势,部分湖泊发生水系重组(邻近湖泊因湖水溢出而形成上下游汇流关系)。图1示意青藏高原某内流区重组前湖泊特征及重组后形成的a河道(箭头代表河流流向)。图2示意该内流区水系重组前后甲乙丙湖的湖泊水位变化(与2000年的水位差)。读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5.湖泊及其水位变化对应正确的是( )
A.甲湖—①、乙湖—②、丙湖—③ B.甲湖—②、乙湖—③、丙湖—①
C.甲湖—③、乙湖—①、丙湖—② D.甲湖—③、乙湖—②、丙湖—①
16.随着气候暖湿化,湖泊盐度变化最明显的是( )
A.甲湖 B.乙湖 C.丙湖 D.无法判断
二、综合题
1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历法的独特创造,几千年来对我国农牧业的发展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下图为二十四节气图。北京时间2025年8月7日13时51分我国迎来立秋节气。
(1)计算2025年立秋节气时的国际标准时间(零时区)的时间,并指出与立秋节气当日太阳直射点所在纬度相一致的节气。
(2)比较立秋节气当日北京(40°N)与郑州(34°N)的正午太阳高度角差异,并说明其原因。
(3)简述从春分节气到立秋节气,北半球昼夜长短的变化趋势。
18.阅读图文材料,按要求作答。
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赴雅鲁藏布江谷地进行地貌专题考察实习,发现流域内广泛发育着地质历史时期以来的黄土沉积和现代风沙沉积。沉积物颗粒以机械搬运和物理风化为主,其化学成分与附近地表堆积物联系密切,该地谷坡上出现黄土,是岩石圈、水圈、大气圈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表现。下图为学者研究提出的该地沉积地貌发育概念模型图。
(1)结合图a,从分选性角度分析坡面上冰碛物与洪(冲)积扇颗粒物的沉积特点。
(2)结合图b,指出沙丘的沙源,并分析冬春季节沙丘增长最快的原因。
(3)说明从上游山地岩石到谷坡黄土的物质空间迁移过程。
19.阅读图文材料,按要求作答。
下图为某年3月19日18时澳大利亚海平面等压线(单位:百帕)分布图。
(1)比较①地和④地风向和风力的差异。
(2)判断图中②处能否形成锋面,并说明理由。
(3)简析③天气系统的形成条件。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B C A A B C C A A C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B D A C C A
17.(1)2025年立秋节气时国际标准时间为2025年8月7日5时51分;与立秋节气当日太阳直射点所在纬度相一致的节气是立夏。
(2)北京(40°N)的正午太阳高度角小于郑州(34°N)。原因:立秋节气当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角由直射点所在纬度向南北两侧递减,郑州比北京纬度低,离直射点更近,所以正午太阳高度角更大。
(3)从春分节气到夏至节气,北半球昼长夜短,且昼渐长,夜渐短;夏至节气时,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从夏至节气到立秋节气,北半球昼长夜短,但昼渐短,夜渐长。
18.(1)冰川沉积不具备分选性,冰碛物颗粒大小混杂,无明显分层;流水沉积有明显的分选性,洪积扇坡面自上而下颗粒物直径逐渐减小。
(2)沙源:江心洲、裸露河床和河漫滩等。
原因:该地区冬春季降水少,冰雪融水少,河流流量小,水位低,江心洲等出露水面面积大;冬春季节多大风,大量泥沙被大风搬运至山坡处沉积形成沙丘。
(3)坡面或上游高海拔地区的岩石在风化、侵蚀等自然力的作用下,逐渐破碎成小颗粒,形成碎屑物质;这些碎屑物质随着水流和冰川的侵蚀和搬运,逐渐向下游迁移;当水流到达地势平缓的宽谷时,由于流速减慢,水流携带的碎屑物质开始沉积;沉积物经植物、动物、微生物等综合作用,最终形成黄土;盛行风将河岸边的黄土搬运至坡面上遇地形阻挡而沉积下来。
19.(1)①地吹东北风,④地吹西南风;①地风力较④地小。
(2)不能形成锋面。理由:②虚线处为高压脊,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影响气流向两侧辐散;冷暖气流无法在虚线处交汇。
(3)有广阔的暖洋面,海水通过蒸发向大气提供充足的水汽;下热上冷的不稳定大气层结,促使空气上升凝结致雨;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利于气流由四周向中心辐合上升。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