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2026届高三上学期10月大联考地理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河南省2026届高三上学期10月大联考地理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秘密★启用前
河南省2026届高三上学期10月联考
地理试题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场号、座位号、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 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中国天宫空间站每天绕地球转15.5圈,运行速度为每秒7.68千米,轨道高度约为400~450千米,空间站内长期驻留3名航天员。下图为运行稳定的天宫空间站。据此完成1~3题.
1.天宫空间站属于
A.同步卫星
B.人造天体
C.行星际物质
D.小行星
2.天宫空间站上的航天员经历的一个昼夜交替周期约为
A.45分钟
B.1.5 小时
C.3小时
D.6小时
3.天宫空间站绕地球公转时
A.公转方向自西向东
B.公转速度远日点最快
C.获得的太阳辐射较地表少
D.无昼夜更替变化
湖北省襄阳市光化县(今属老河口市)的清代地方志(光化县志》中记载:“夜半,红光起西北,顷刻蔽天,日出始散。”据专家考证,这种现象与太阳活动有关。据此完成4~5题。
4.“红光”最有可能是指
A.太阳履斑 B.磁暴 C.极光 D.太阳风
5.若老河口市再次发生这种现象,往往伴随着
A.气温骤升
B.倾盆大雨
C.有线电话中断
D.无线电短波通信中断
某中学地理研学小组到野外考察时,在海拔610米的石灰岩山洞中发现了古生物化石(见下图)。查阅资料确定为原始的海生无脊椎动物,在生物大灭绝事件中消失。据此完成6~7题。
6.该石灰岩形成的地质年代为
A.前寒武纪 B.古生代
C.中生代 D.新生代
7.该地古生物化石的形成过程是
①软组织腐烂分解,硬体部分保留
②海洋生物死亡,被海底沉积物快速掩埋
③地壳运动使含化石岩层抬升,经风化侵蚀后出露地表
④地下水携带矿物质渗透生物孔隙,替换原始成分,形成钙化等石化结构
A.①②③④ B.②①④③ C.④②①③ D.①②④③
深地塔科1并位于新疆阿克苏地区沙雅县,该井于2023年5月30日开钻,采用我国自主研发的全球首台12000米特深井自动化钻机,形成了自主可控的万米钻探技术体系,克服深井极端条件,于2025年1月5 日完钻,垂直深度达10910米,成为亚洲第一、世界第二的垂深井。据此完成8~9题。
8.深地塔科1井打到了
A.地壳上部
B.地壳下部
C.软流层
D.地幔上部
9.深地塔科1井底部极端的环境条件是
A.酷寒高压
B.高温低压
C.酷寒低压
D.高温高压
冻雨通常发生在初冬或冬末春初时节,较强的冷空气南下遇到暖湿气流时,冷空气插入暖空气的下方,导致近地面气温骤降到零度以下,湿润的暖空气被迫抬升并成云致雨,这些雨滴在下落过程中,形成过冷水滴。当这些过冷水滴接触到地面或其他物体时,会立即冻结,形成外表光滑的冰层,即冻雨。下图示意1991—2020年全国冻雨日数分布。据此完成10~11题。
10.沿着京广高铁,从北京到广州,年冻雨发生次数的趋势为
A.一直增加
B.一直减少
C.先增加后减少
D.先减少后增加
11.推测通常冻雨发生时,近地面的冷气团和其上方暖气团的厚度关系是
A.冷气团厚度较大,暖气团厚度较小
B.冷气团厚度较小,暖气团厚度较大
C.冷气团和暖气团厚度都很小
D.冷气团和暖气团厚度都很大
2025 年4月16 日,华北平原西部的多个气象观测站打破了历史4月最高气温纪录。下图示意2025年4 月15 日22 时—16 日22时石家庄市气温、地温和风向风速情况。据此完成12~13题。
12.2025 年4月16 日石家庄市最高地温和最高气温的关系是
A.最高气温滞后最高地温 1个小时
B.最高气温滞后最高地温2个小时
C.最高地温滞后最高气温1个小时
D.最高地温滞后最高气温2个小时
13.影响最高气温形成的直接因素是
A.地面辐射
B.焚风效应
C.大气逆辐射
D.太阳辐射
2025年1月12日,农历十三,同学们在晴朗的华北某地( 看到了日月同辉的美景,并拍下了太阳和月球的照片(见下图)。据此完成14~16题,
14.2025 年 1 月 12 日该地昼长时间约为
A.9 小时
B.9.5小时
C.10小时
D.12小时
15.此刻月球的方向为
A.偏北
B.偏南
C.偏西
D.偏东
16.1小时后,同学们看到的月相
A.更高更圆
B.更亮更圆
C.更亮更高
D.更低更扁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 3 小题,共52分。
1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光伏发电是根据光生伏特效应原理,利用太阳能电池将太阳光能直接转化为电能。随着技术的进步,光伏发电成本逐年降低,2020年光伏发电成本与火电持平,2023年最低可达到火电的四分之一。2023年10月,地处天山南麓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以下简称巴州)和硕县(最低海拔1048米)“国家电投和硕县5 万千瓦光伏发电项目及配套储能项目、国综能源和硕县50兆瓦光伏和储能设施项目”全容量并网发电(见下图)。至此,新疆巴州电网新能源装机容量超过火电机组装机容量达到42%,成为巴州地区第一大电源。
(1)分析该光伏发电场夏季发电量更大的原因。(6分)
(2)指出该光伏发电场须重点防范的气象灾害,并说明理由。(4分)
(3)说明未来巴州火电的主要作用。(4分)
1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
贝加尔湖位于俄罗斯东南部,是世界最深、亚欧大陆最大的淡水湖。湖长636千米,平均宽48千米,面积为3.15万平方千米,湖面海拔456米,平均水深730米。湖水储量占全球液态淡水的五分之一。冬季贝加尔湖多大风。湖面连续5日有冰覆盖且覆盖面积大于或等于湖泊总面积10%的第一日就是湖泊结冰期的开始。贝加尔湖10月底湖面就有了湖冰,但到次年1月才进入结冰期,次年5月湖冰完全融化。下左图为贝加尔湖周围区域地形图,下右图为贝加尔湖气候资料统计图。
(1)分析冬季贝加尔湖多大风的原因。(6分)
(2)分析贝加尔湖从有湖冰到进入结冰期过程时间较长的原因。(6分)
(3)分别说明贝加尔湖结冰过程中和冰封后对局地气候的影响。(6分)
1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分)
2025 年3月2日下午,山东省多地发布道路结冰红色预警和暴雪红色预警。24小时内,多地气温从 降到 。图1为1 日22 时—2 日 17 时山东省降水分布图,图2为2 日8时我国东部部分区域海平面天气形势图。
(1)概括山东省本次降水空间分布特点。(4分)
(2)指出2日8时影响山东省的天气系统,并说明其过境时的天气状况。(6分)
(3)分析山东省本次降水的形成原因。(6分)
(4)假设你代表气象部门,请为本次降水可能带来的风险提出建议。(4分)
河南省2026届高三上学期10月联考
地理(人教版)参考答案
1. B【解析】由材料“中国天宫空间站每天绕地球转15.5圈”可知,该空间站不是地球的同步人造卫星,A项错误。天宫空间站轨道高度约为400~450千米,运行于地球的高层大气,高层大气已经属于太空的一部分,该空间站为宇宙中的人造天体,B项正确。行星际物质指太阳系内行星、小行星等天体之间分布的气体和尘埃等物质,C项错误。天宫空间站围绕地球运行,不属于小行星,D项错误。故选B项。
2. B【解析】根据材料,天宫空间站每天绕地球转15.5圈,地球自转周期为24小时,因此,航天员经历一个昼夜交替周期为24除以15.5,约为1.5 小时。故选 B项。
3. A【解析】天宫空间站公转方向为自西向东,A项正确。公转速度基本稳定,主要受地球引力影响,B项错误。获得的太阳辐射较地表多,C项错误。由上题可知,存在昼夜更替变化,D项错误。故选A 项。
4. C【解析】太阳耀斑发生在太阳色球层,A项错误。磁暴、太阳风肉眼看不到,B、D两项错误。太阳耀斑、太阳风产生的高能带电粒子流沿地球磁力线进入两磁极上空,与大气摩擦产生光带,即极光,C项正确。故选C项。
5. D【解析】极光常常出现在极地上空,若较低纬度的老河口市能看到极光,就说明太阳活动极为强烈,造成电离层扰动,全球无线电短波通信中断,D项正确。有线电话和电离层无关,不会因此中断,C项错误。太阳活动不会导致气温骤升和倾盆大雨,A、B两项错误。故选D项。
6. B【解析】古生代早期是海洋无脊椎动物繁盛时期,结合材料“原始的海生无脊椎动物,在生物大灭绝事件中消失”,可确定该石灰岩形成的地质年代为古生代。故选B项。
7. B【解析】化石形成通常经历四个阶段:海洋生物死亡,沉入海底,被海底沉积物快速掩埋;软组织分解,肌肉等有机质腐烂,仅保留硬体部分;地下水携带矿物质渗透生物孔隙,逐步替换原始成分,形成硅化、钙化等石化结构;地壳运动使含化石岩层抬升,经风化侵蚀后出露地表。故选 B项。
8. A【解析】根据陆地地壳平均厚度39~41千米可知,深地塔科1井垂直深度达10 910米,仅仅打到了地壳上部。故选A项。
9. D 【解析】深地塔科1井垂直深度达10 910米,受地热影响,温度高;底部增加了10 910米的大气高度,气压高。故选 D项。
10. C【解析】由图可知,沿京广高铁,从北京到广州,年冻雨发生次数的趋势为先增加后减少。故选C项。
11. B【解析】暖气团厚度较大,气流上升,气温降低,才能产生降水;冷气团厚度较小,才会形成过冷水滴,进而形成冻雨;若暖气团厚度小,水汽少,难以成云致雨;若冷气团厚度大,雨滴易变成冰雹或雪花。故选B项。
12. A 【解析】由图可知,最高地温在16 日14时,最高气温在16 日 15 时,最高气温滞后最高地温1个小时。故选 A项。
13. A【解析】由图可知,随地温的升高,气温上升,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升温;最高气温在16日15时,而14 时属于无风状态,没有焚风效应。故选A项。
14. C 【解析】该地北京时间17:20分日落,此刻该地(38.1°N,114.2°E)地方时约为16:57,正午至傍晚时长约4小时57分,则全天昼长约为9小时54分。故选C项。
15. D【解析】由图可知,农历十三的月相接近满月,从地球上看到太阳照亮月球的一半,日月地近乎在一条直线上,其形成的角度小于 180°,1 月 12日华北某地(38.1°N,114.2°E)日落偏西方向,月球在偏东方向。故选D项。
16. C【解析】1小时后,随着地球自西向东自转,月相更高,进入黑夜,月相更亮;仅仅1个小时,看不出月相形态的变化。故选 C项。
17.【答案】(1)夏季正午太阳高度角更大;(2分)白昼时间长,光伏板得到的太阳辐射量多;(2分)夏季气温高,耗电量大,用电市场需求量大。(2分)
(2)大风、冰雹、沙尘暴。(每点2分,任答1点即可)理由:该光伏发电场地处我国西北地区,大风(冰雹、沙尘暴)天气概率高,大风可破坏太阳能的电池板;风沙可覆盖或掩埋太阳能的电池板;冰雹对太阳能的电池板破坏作用强。(每点2分,任答1点即可)
(3)应急备用;能源互补;提升能源供给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每点2分,任答2点得4分)
【解析】(1)该光伏发电场夏季发电量更大的原因从正午太阳高度、白昼时间、耗电量角度分析。
(2)该光伏发电场地处西北地区,须重点防范大风、沙尘暴和冰雹等气象灾害。大风可吹翻太阳能的电池板,风沙可覆盖或掩埋太阳能的电池板,冰雹可破坏太阳能的电池板。
(3)光伏发电场夜晚不能发电,白昼发电波动大,火电发电稳定,并可随时调节发电量的高低,火电可应急备用;实现能源互补;提升能源供给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18.【答案】(1)贝加尔湖距离亚洲高压近,冬季亚洲高压势力强,推动冷空气快速流动,形成强风;贝加尔湖周围山脉环绕,山口狭管效应显著,风速急剧增大;冬季湖面冻结,冰面光滑平坦,地表摩擦力小,地面风力大;冰面与周围陆地温差大,湖陆风大;冬季西风带南移,贝加尔湖位于中纬度西风路径上,高空西风急流的下沉气流与地面冷空气叠加,增强地面风速。(每点2分,任答3点得 6分)(2)贝加尔湖面积大,深度大,水量大,水的比热容大,降温较慢;(2分)冬季多大风,搅动水体,湖面水流动性强,延缓结冰;(2分)大风吹拂湖面,表
层湖水流走后,下层相对温暖的湖水补充上来,不利于湖水结冰。(2分)
(3)结冰过程:结冰过程中,释放热量,造成气温下降减慢。(2分)
冰封后:冰面反射太阳辐射,气温降低;(2分)冰面阻隔水气交换,湖水热量、水分难以进入大气,大气温度下降,湿度降低。(2分)
【解析】(1)冬季贝加尔湖多大风的原因从大气环流、地形导致的狭管效应、湖面结冰、湖陆风等方面分析。
(2)贝加尔湖面积大,水量大,水的比热容大,降温较慢;贝加尔湖冬季多大风,湖面水流动性强;表层湖水流走后,下层相对温暖的湖水补充上来,不利于湖水结冰。
(3)贝加尔湖结冰过程中和冰封后对局地气候的影响要结合水的相变知识回答。结冰过程中,水从液态变成固态,会释放热量,造成气温下降减慢。冰封后,冰面反射太阳辐射,气温降低;冰面阻隔水气交换,湖水热量、水分难以进入大气,大气温度下降,湿度降低。
19.【答案】(1)范围广;西多东少;中西部降水最多。(每点2分,任答2点得4分)
(2)天气系统:冷锋。(2分)
天气状况:降水强度大;多大风;雨、雨夹雪、雪、冰粒、冻雨等相态复杂;气温下降快,降温幅度大。(每点2分,任答2点得4分)
(3)山东省地处低压系统的北侧,低压系统从海洋带来大量水汽;(2分)暖空气在自南向北移动过程中,在山东与南下的冷空气相遇形成降水;(2分)冷空气势力略强于暖湿空气,形成的冷锋移动速度较慢,降水时间长,降水量大。(2分)
(4)道路积雪结冰风险高,易导致道路拥堵或交通事故,建议加强交通安全管理;农业冻害风险较高,建议提前检修、加固温室大棚,及时清扫积雪;雪大路滑,加强校园值班和应急处置。(每点2分,任答2点得4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解析】(1)降水空间分布特点从范围、极值区域等方面入手。
(2)2日8 时影响山东省的天气系统及状况要结合锋面系统的位置进行回答。
(3)山东省本次降水的形成原因从天气系统导致的冷暖气流交汇,进而形成锋面,锋面移动速度较
慢这一方面考虑。
(4)结合本次降水的特点,推导可能的风险,进而提出建议。气温低,道路积雪结冰,道路拥堵或交通事故,建议加强交通安全管理;气温骤降到 0℃以下,农业冻害风险较高,建议提前检修、加固温室大棚,及时清扫积雪。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