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三章 物态变化 重点回顾 单元练习物态变化 初态 末态 吸、放热熔化 固 ⑦_____ 吸热凝固 ⑧_____ 固 ⑨_____汽化 液 ⑩_____ 吸热液化 _____ 液 ________升华 固 _____ 吸热凝华 _____ 固 ________形式 蒸发 沸腾不同点 发生部位 液体的 ________ 液体 ______和 ______同时发生发生条件 在任何温度下 达到 ________,且持续吸热剧烈程度 缓慢的汽化现象 剧烈的汽化现象影响因素 液体温度越高,表面积越大,表面 空气流速越快,蒸发越 ____ 气压相同点 都是 ________现象,都需 ________类别 晶体 非晶体定义 有固定的熔化温度的固体 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的固体举例 冰、海波、各种金属等 玻璃、松香、石蜡等熔化 图像特点 AB段物质处于 _______,持续吸热,温度 _______ BC段物质处于 ______________,持续吸热,温度 _______ CD段物质处于 _______,持续吸热,温度 _______ 温度T表示物质的 _______ 整个过程持续 _______热量,温度持续 _______凝固 图像特点 EF段物质处于 _______,持续放热,温度 _______ FG段物质处于 ______________,持续放热,温度 _______ GH段物质处于 _______,持续放热,温度 _______ 温度T表示物质的 ___________ 整个过程持续 _______热量,温度不断 _______参考答案①0 ②100 ③可以 ④固态 ⑤液态 ⑥气态 ⑦液 ⑧液 ⑨放热 ⑩气 气 放热 气 气 放热 表面 内部 表面 沸点 快 汽化 吸热 降低 压缩 固态 升高 固液共存态 不变 液态 升高 熔点 吸收 升高 液态 降低 固液共存态 不变 固态 降低 凝固点 放出 降低单元练习一、单选题(本大题共9小题)1.下列关于物态变化的描述正确的是 ( )A.杯中热水冒出的“白气”是汽化现象B.美丽的“雾凇”是凝固现象C.湿衣服在太阳下被晒干是液化现象D.樟脑丸放一段时间后变小是升华现象2.在卫生间里洗过热水澡后,室内的玻璃镜面变得模糊不清,过了一段时间镜面又变得清晰起来,镜面上发生的这两种现象的物态变化情况是( )A.先汽化,后液化B.先液化,后汽化 C.只有液化 D.只有汽化3.在观察碘的升华实验中,甲图用“水浴法”加热碘锤,乙图直接将碘锤放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两种方法碘锤中都出现碘蒸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已知在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 ℃,碘的熔点是113.5 ℃、沸点是184.4 ℃,酒精灯外焰温度约为400 ℃) ( )A.观察碘的升华实验,选用甲图装置更合理B.乙图装置中固态碘只发生升华现象C.选用甲图的加热方式,最主要的目的是使碘锤受热均匀D.两种方式停止加热后,碘蒸气都会发生液化现象4.计算实际温度一刻度均匀的温度计放在冰水混合物中时,示数为;用它测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时,读数是,若用它测得温水的温度为,则温水的实际温度应为( )A. B. C. D.5.关于物态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海波是一种晶体,液态海波凝固时要放出热量B.冰熔化成水的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升高C.冰棒表面的“白霜”,是水蒸气凝固形成的小冰晶D.春天的早晨经常出现大雾,这是汽化现象6.生活中常把碗放在锅里的水中蒸食物,如图所示。当锅里的水沸腾以后,碗中的水 ( )A.同时沸腾 B.稍后也沸腾了C.温度达到沸点,不会沸腾 D.温度低于沸点,不会沸腾7.有两支用后都没有甩过的体温计,它们的示数都是37.5℃,分别用来测量两位病人的体温。若两位病人实际体温分别是39℃、37℃,那么,测量后这两支体温计的示数分别为( )A.39℃、37.5℃ B.39℃、37℃ C.37.5℃、37.5℃ D.39℃、39℃8.如图所示,常温下的两个烧杯,分别盛有热水和冰块,且两个烧杯上方均盖有一块玻璃,过一会儿可明显看到( )A. 、两块玻璃外侧均有小水珠B. 、两块玻璃内侧均有小水珠C. 玻璃内侧、玻璃外侧有小水珠D. 玻璃外侧、玻璃内侧有小水珠9.已知在一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碘的熔点是、沸点是,如图所示,在研究碘的升华和凝华实验中,“碘锤”用水浴法加热而不用酒精灯直接加热的主要原因是( )A. 使“碘锤”中的碘受热均匀B. 水的沸点低于碘的沸点,确保碘不会汽化C. 使实验中产生的碘蒸气更多D. 水的沸点低于碘的熔点,确保碘不会熔化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10.前段时间达州大部分地方出现较长时间的干旱,气象部门实施人工降雨,用飞机在高空喷洒干冰,干冰进入云层后迅速 成为气体,并从周围吸收大量的热,空气温度急剧下降,使空气中水蒸气 成小冰晶,这些冰晶逐渐变大而下降,遇暖气后吸收热量而 为雨滴落到地面。(均填物态变化名称)11.小李同学观看表演“沸腾的油锅中取铁球”后,得知锅中的“油”是由油和醋组成的混合液体,油的沸点为,醋的沸点为,当温度达到时锅中的“油”就沸腾了;继续加热,“油”和放入其中的铁球的温度__(填“会”或“不会”)升高,当________后,继续加热一段时间,就不可能赤手从油锅中取铁球了。12.我国首架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型客机c919在上海浦东机场成功起飞.飞机装有无锡某企业生产的3D打印钛合金零件,3D打印技术之就是在高能激光的作用下.钛合金粉末会 (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 (填物态变化名称)成液态,然后成型.13.中国科兴疫苗需保存在低于8℃的环境中。夏季,运输过程中为监测疫苗温度是否超标,应在冷藏箱内放置图中所示的温度计 。在接收点,为正确读数,验收人员 (能/不能)把温度计从冷藏箱中取出读数,温度计示数如图所示,表明疫苗 (安全/不安全)。14.[偏难]某刻度均匀但读数不准的温度计,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用它测量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时,示数是,当冰熔化后,水温升高到时,发现它的示数恰好和真实温度相等。那么,当用该温度计去测量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时,它的示数是 。三、实验题(本大题共3小题)15.小梦所在的实验小组,设计了如图中甲、乙两种装置来探究“冰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1)实验小组应选用 (选填“甲”或“乙”)装置来进行实验,使用这套装置的优点是 。(2)如图丙所示,是小梦根据实验数据作出的冰在加热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加热至第4min时,物质的状态为 (选填“固态”、“液态”或“固液共存态”),熔化过程中吸放热情况以及温度变化特点是 。(3)小梦想利用图甲装置,继续对试管内的水进行加热,探究水的沸腾规律。经过加热,小梦发现试管中的水 (选填“能”或“不能”)沸腾。16.小明设计了如图甲、乙所示的两种探究“碘的升华”的实验方案。(1)已知酒精灯火焰的温度约为400℃,标准大气压下,碘的熔点为113.5℃。上述设计中,更合理的方案是 (选填“甲”或“乙”),此方案可防止碘发生 现象。(2)接着他们利用干冰做了相关实验:在烧杯中放入适量的水,向水中放入一小块干冰,观察到水中很快有大量气泡产生,同时水面有大量白气,如图乙所示。气泡的主要成分是 (选填“白气”、“二氧化碳气体”或“水蒸气”),水面上的大量“白气”是 (选填“水蒸气”、“液态水”、“二氧化碳气体”)。17.冬天给道路撒盐,可以有效地防止事故发生,为了解其原因,小明设计了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盐冰(浓盐水冻成的冰块)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1)如图甲所示,组装实验装置时,应该按照 (选填“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的顺序组装器材;在选择冰块的加热方式时,你认为最佳的选择是 (选填“A”或“B”);(2)观察现像,记录实验数据,若温度随时间变化图像如图乙所示,由图可知盐冰的熔点为 ℃;(3)由实验可知,盐冰属于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四、计算题(本大题共2小题)18.某水银温度计的玻璃管上有110格均匀的刻度线,当温度计玻璃泡浸没在冰水混合物中时,水银柱液面在第30格处,当温度计玻璃泡浸没在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中时,液面在第80格处。(已知水银的凝固点是-39℃,水银的沸点是357℃)则:(1)这支温度计每一小格代表的温度是多少?(2)这支温度计的测量范围是多少?19.某实验小组利用酒精灯给某种物质加热,测得1kg这种物质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已知该物质固态时的比热容为2.1×103J/(kg·℃),酒精的热值为3×107J/kg.物质的吸热功率是指物质在单位时间内吸收的热量,设物质的吸热功率恒定不变,且加热过程中物质的质量保持不变,根据图象解答下列问题:⑴在最初2min内,物质吸收的热量和吸热功率为多少?⑵该物质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的热量为多少?⑶该物质在液态下的比热容c2为多少?⑷若利用酒精灯加热时的热效率为20%,则整个加热过程中完全燃烧酒精的质量为多少克?五、综合题(本大题共1小题)20.7月29日20时8月2日7时,北京昌平的王家园水库降雨量达到了744.8毫米,为北京140年来最大降雨。而南方地区可能达到或超过40℃,甚至气温可达45℃以上!公路上太阳直射时地球温度竟达到70℃。地球表面各种形式的水体是不断地相互转化的,如图所示是水循环示意图。(1)能否采用人工消云减雨干涉北京降雨量呢?可以采用在降水云团的上游地区上方云层播撒干冰,干冰升华 (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使空气中水蒸气变成冰晶,冰晶下落熔化成水,让降水云团提前降雨,阻止和延缓强降水。(2)若把海波晶体(熔点是48℃)放在48℃的柏油地面上,海波的状态 。A.一定是固态B.一定是液态C.一定是固,液共存态D.以上三种情况都有可能(3)请将图中①﹣⑥的物态变化填写在以下空白处。① ;② ;③ ;④ ;⑤ ;⑥ 。参考答案1.【答案】D 【详解】“白气”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是液化现象,故A错误;“雾凇”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形成的小冰晶,是凝华现象,故B错误;湿衣服在太阳下被晒干是水汽化成了水蒸气,是汽化现象,故C错误;樟脑丸放一段时间后变小是从固态直接变为了气态,是升华现象,故D正确。2.【答案】B【详解】在卫生间里洗过热水澡后,室内的水蒸气温度较高,在较冷的玻璃镜面上发生了液化现象,变成水,附着在玻璃镜面上.过了一段时间,玻璃镜面上的水又变为水蒸气,发生汽化现象.正确的选择是B.3.【答案】A 【详解】观察碘的升华实验,选用甲图装置更合理,因为甲中水沸腾后温度保持100 ℃不变,达不到碘的熔点,碘不会发生熔化现象,但可以发生升华现象,故A正确;乙装置中,酒精灯外焰温度超过了碘的熔点和沸点,固态碘可以发生熔化现象,熔化后的碘会发生汽化现象,固态碘也可以发生升华现象,故B错误;选用甲图的加热方式,最主要的目的是保证碘不会发生熔化现象,只会发生升华现象,故C错误;两种方式停止加热后,甲中碘蒸气只发生凝华现象,乙中会发生液化现象,故D错误。4.【答案】B【详解】温度计一个小格表示的温度为,用它测得温水的温度为时,温水的实际温度为。5.【答案】A【详解】A.海波是晶体,其凝固过程虽然放热,但温度不变,故A说法正确;B.冰是晶体,冰熔化成水的过程中,吸收热量,但温度保持不变,故B说法错误;C.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直接形成的小冰晶,是凝华现象,故C说法错误;D.春天的早晨经常出现大雾,这是水蒸气遇冷发生了液化现象,不是汽化现象,故D说法错误.6.【答案】C【详解】锅里的水沸腾以后,温度保持不变,碗中的水的温度可以达到水的沸点,此时碗中的水的温度与锅里的水的温度相等,二者没有温度差,碗中的水不能再继续从锅里的水中吸热,故碗中的水不会沸腾,故 错误,C正确。故选C。7.【答案】A【详解】使用体温计前,要先甩几下,使水银液柱回到玻璃泡中,如果不甩几下,就用来测量两个病人的体温,测量体温是39℃的病人时,该病人的体温高于体温计中的数据,则读出的数据为该病人的体温,为39℃。测量体温是37℃的病人时,因为使用前没有将水银柱甩下来,显示的仍然是体温计原来的示数,为37.5℃。故选A。8.【答案】C【详解】装热水的烧杯上盖的是玻璃,烧杯内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玻璃时,放热液化形成小水珠附着在玻璃内侧;装冰块的烧杯上盖的是玻璃,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玻璃时,放热液化形成小水珠附着在玻璃的外侧,故错误,正确。故选。【易错警示】小水珠通常是由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分析问题时要弄清楚高温水蒸气是从哪里来的,又是如何遇冷的。比如窗玻璃上的小水珠会出现在温度高的那一侧,冬季会出现在室内,夏季会出现在室外。9.【答案】D【详解】为了探究碘的升华现象,应确保碘不会发生熔化现象。因为水的沸点是,碘的熔点是、沸点是,可见水的沸点低于碘的熔点,可以确保碘不会熔化,而是直接升华为气态的碘蒸气。10.【答案】升华;凝华;熔化【详解】干冰固体转化为气体为升华吸热。水蒸气到冰晶由气体到固体,为凝华。冰晶变成雨滴为熔化。11.【答案】60; 不会; 醋全部汽化【详解】由于锅中的“油”是由油和醋组成的混合液体,醋的沸点是,所以锅中的“油”温度达到时就沸腾了;“油”沸腾的特点是吸收热量,但温度不变,所以继续加热,“油”的温度不会升高,表演时铁球的温度不可能超过;只有当醋全部汽化后,再继续加热,“油”的温度才会升高。12.【答案】吸收;熔化【详解】钛合金粉末在高温下由固态变成液态,是熔化现象,需要吸热;然后按构件形状重新结晶成型.13.【答案】乙;不能;安全【详解】乙是体温计的构造,温度升高后水银柱升高,不会再降回去,可以知道是否超标。外界温度高,取出温度计示数会上升,不能取出。示数为5℃,小于8℃,安全。14.【答案】【解析】用该温度计在标准大气压下测量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水温升高到时,它的示数恰好和真实温度相等,该温度计上之间有54个格,则一个小格表示的温度为;当用该温度计去测量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时,该温度计的示数为。15.【答案】 甲 ; 详见解析; 固液共存态 ; 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 ; 不能【详解】(1)[1][2]实验小组应选用甲装置来进行实验。图甲所示为水浴法加热,相对于图乙直接对试管加热,可以使固态物质受热均匀,而且物质的温度上升速度较慢,便于及时记录各个时刻的温度。(2)[3]由图丙可知,2~6分钟冰吸热,但温度保持0℃不变,说明冰处于熔化过程,故第4min分钟时,物质的状态为固液共存态。[4]熔化过程中吸放热情况以及温度变化特点是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3)[5]沸腾的条件是达到沸点,继续吸热。烧杯中的水沸腾时,温度保持不变,当试管中的水温度达到沸点时,烧杯中的水和试管中的水温度相同,试管中的水不能从烧杯中的水中吸收热量,故试管中的水不能沸腾。16.【答案】乙;熔化;二氧化碳气体;液态水【详解】(1)[1] [2] 酒精灯火焰的温度约为400℃,标准大气压下,碘的熔点为113.5℃,如果用甲装置直接加热,则火焰温度超过了碘的熔点,碘会先熔化。而乙装置加热,在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最高温度不超过100℃,达不到碘的熔点,碘不能熔化,而是直接升华。故应该选方案乙,这样可以防止碘熔化。(2)[3]干冰在升华时会吸热,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所以气泡不可能是水快速汽化形成的,只可能是干冰升华时直接变成的二氧化碳气体上升形成的。[4]干冰升华吸热,周围空气温度降低,水面上的大量“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故“白气”是液态水。17.【答案】 自下而上 ;A ; -2 ;晶体【详解】(1)[1]实验时,酒精灯需用外焰加热,所以要放好酒精灯,再固定铁圈的高度;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没到液体中,但不能碰到容器壁和容器底,所以放好烧杯后,再调节温度计的高度;故安装实验器材时,应按照自下而上的顺序进行。[2]为了使冰块受热均匀,则应采用水浴加热,即使用装置A进行实验。(2)[3]由图乙得,盐冰熔化过程,温度保持-2℃不变,则盐冰的熔点为-2℃。(3)[4]盐冰熔化过程中有固定熔点,是晶体。18.【答案】(1)2℃;(2)-39℃~160℃【详解】解:(1)因为1标准大气压下沸水温度为100℃,冰水混合物温度为0℃,则该温度计每一格表示的温度为=2℃(2)从最下面的0刻度到30格处共有30格,则该温度计最下面的0刻度对应的温度是-30×2℃+0℃=-60℃因水银的凝固点是-39℃,所以该温度计所能测得的最低温度是-39℃;最上面的110格到80格处共有30格,则最上面的110处刻度对应的温度是100℃+30×2℃=160℃所以该温度计的测量范围是-39℃~160℃。答:(1)这支温度计每一小格代表的温度是2℃;(2)这支温度计的测量范围是-39℃~160℃。19.【答案】⑴700W ⑵3.36×105J ⑶4.2×103J/(kg·℃) ⑷98g【详解】解答:由图可知, (1)在最初2min内,物体温度变化△t1=40℃,物体吸收的热量为:Q吸=c1m△t1=2.1×103J/(kg ℃)×1kg×40℃=8.4×104J,而t=2min=120s,∴该物质的吸热功率:P==700W.(2)由图象可知,熔化需要的时间t1=8min=480s,熔化过程吸收的热量:Q1=Pt1=700W×480s=3.36×105J;(2)由图可知,物体全部熔化后,在t′=4min=240s内,物体温度升高△t2=40℃,而吸热功率恒定不变,∴吸收的热量为:Q′吸=Pt′=700W×240s=1.68×105J,又∵Q′吸=c2m△t2,∴c2==4.2×103J/(kg ℃)整个过程中物体热量Q总=8.4×104J+3.36105J+1.68105J=5.88105J根据题意得qm=5.88105解得m=0.098kg=98g点睛:利用吸热公式Q吸=c1m△t是解决本题的关键,难度不大.20.【答案】(1)吸收;(2)D;(3)①液化;②凝华;③凝固;④升华;⑤熔化;⑥汽化。【详解】(1)采用在降水云团的上游地区上方云层播撒干冰,干冰升华吸收热量使空气中水蒸气变成冰晶,冰晶下落熔化成水;(2)海波晶体(熔点是48℃)放在48℃的柏油地面上,正好达到熔点,海波可能是固态、可能是液态、可能是固液共存态,故选D;(3)含有水蒸气的空气升入高空,遇冷液化成小水滴或凝华成小冰晶;云中小水滴会变成小冰晶,发生凝固现象;积雪升华会直接变成水蒸气;积雪熔化,变成水;江、河、湖、海以及大地表层中液态的水在阳光的照射下不断汽化成水蒸气。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