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6届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特训 牛顿运动定律(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6届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特训 牛顿运动定律(含解析)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6届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特训 牛顿运动定律
一、单选题
1.巴中市禁钓期已于6月30日结束,如图为钓鱼爱好者在巴河天然水域休闲垂钓的情景,收线的过程中,某段时间内鱼沿直线缓慢地从M位置被拉到N位置,线与杆的结点O保持不动。假设线对鱼的拉力大小保持不变且小于鱼的重力,鱼视为质点。关于此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线对鱼的拉力大于鱼对线的作用力 B.鱼受到的合力水平向左
C.水对鱼的作用力不断减小 D.水对鱼的作用力方向可能水平向右
2.“匹”又称马力。虽然“匹”是一个古老的功率单位,但现代的空调、内燃机等仍常使用这个单位。“匹”用国际单位制的基本单位表示应为( )
A. B. C. D.
3.我国自主研发的霍尔推进器在国际空间站中的应用,标志着我国在电推进技术领域已经跻身国际领先行列。已知“比冲量”指单位质量推进剂产生的冲量,也叫“比推力”,其单位可以用国际单位制中基本单位表示为( )
A.N·s·kg B.m/s C.N/s D.
4.如图所示,是龙舟比赛时的照片,若某一单桨推水的力,则水推该单桨的力大小为( )
A. B. C. D.
5.在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时,某同学让小车从斜面上某一固定位置由静止开始自由滑下,观察小车从斜面上同一位置滑下后在粗糙程度不同的水平面上运动的距离。如图所示,为小车静止时所处的位置。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小车从斜面上固定位置开始下滑,是为了让小车到达斜面底端的速度相同
B.小车在水平面上运动一段距离最终停下来,是由于小车受到的阻力大于惯性
C.小车在水平面上受到的阻力越小,运动的距离越长
D.小车在水平面上运动时,所受合力不为零
6.如图所示,甲、乙两位同学进行掰手腕游戏,为甲对乙的作用力,为乙对甲的作用力,最终甲同学获胜,乙先松手,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和性质相同的力 B.大于
C.与是一对平衡力 D.先消失,后消失
7.一个热气球与沙包绑在一起后的总质量为12kg,在重力和空气浮力共同作用下,能在空气中以加速度加速下降。为了使它以同样大小的加速度加速上升,需抛掉沙包中的部分沙子,若热气球所受浮力不变,忽略空气阻力和沙包所受浮力,g取。应该抛掉的沙子的质量为( )
A.10kg B.8kg C.6kg D.4kg
8.载人飞船返回舱下降到距地面一定高度时,需要打开减速伞,使返回舱做减速运动,以保证宇航员安全着陆。关于返回舱的减速运动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返回舱处于超重状态,加速度向上 B.返回舱处于失重状态,加速度向下
C.返回舱处于失重状态,加速度向上 D.返回舱处于超重状态,加速度向下
9.如图所示,一根细线一端系在天花板上,另一端系在木箱上,木箱内放有一个质量的物块,物块与水平轻质弹簧相连,弹簧的另一端与木箱左壁相连,此时弹簧处于伸长状态,弹簧的弹力为0.5N,物块保持静止状态。取重力加速度。用剪刀把细线剪断的瞬间,物块的加速度大小是( )
A. B. C. D.
10.某矿场工人利用运输箱向井底运送物资,其简化图如图所示。某次运送物资过程中,运输箱先从静止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接着做匀速直线运动,最后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到达井底时速度恰好为零。已知匀加速和匀减速直线运动的时间均为t,匀速运动的时间为,下落的总高度为h。则物资( )
A.匀加速运动阶段处于超重状态
B.整个运动过程的最大速度大小为
C.匀减速运动阶段的加速度大小为
D.匀加速和匀减速运动阶段所受运输箱的作用力相同
11.某鱼漂的示意图如图所示O、M、N为鱼漂上的三个点。当鱼漂静止时,水面恰好过点O。用手将鱼漂向下压,使点M到达水面,松手后,鱼漂会上下运动,上升到最高处时,点N到达水面。不考虑阻力的影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鱼漂的运动是简谐运动
B.点O过水面时,鱼漂的加速度最大
C.点M到达水面时,鱼漂具有向下的加速度
D.鱼漂由上往下运动时,速度越来越大
12.赛龙舟是中国民间的一种传统水上娱乐项目,如图所示是赛龙舟活动中划手们奋力向前划龙舟的情景,桨对水的力记为,水对桨的力记为,则( )
A.龙舟加速运动过程中
B.龙舟加速运动过程中
C.只有龙舟匀速运动过程中,才有
D.无论龙舟加速还是减速运动,总有
二、多选题
13.如图所示,在电梯内,体重计上的人看到体重计的示数比自己的体重小了,电梯的运动情况可能是( )
A.减速上升 B.加速上升 C.加速下降 D.减速下降
14.2024年3月25日国际体联蹦床世界杯科特布斯站比赛,中国蹦床队夺得3金2银的优异成绩。若一位蹦床运动员仅在竖直方向上运动,蹦床对运动员的弹力F随时间t的变化规律通过传感器用计算机绘制出来如图所示。运动过程中不计空气阻力,g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6.6s时运动员的运动方向向下
B.运动员在内处于超重状态
C.运动员在内的最大加速度大小为
D.运动员在内离开蹦床运动的路程为3.2m
15.如图所示,电梯的顶部挂有一个弹簧测力计,其下端挂了一个重物,电梯匀速直线运动时测力计的示数为10N。在某时刻测力计的示数变为8N,关于电梯的运动,以下说法正确的是(g取)( )
A.电梯可能向上加速运动,加速度大小为
B.电梯可能向下加速运动,加速度大小为
C.电梯可能向上减速运动,加速度大小为
D.电梯可能向下减速运动,加速度大小为
16.用水平拉力使质量分别为的甲、乙两物体在水平桌面上由静止开始沿直线运动,两物体与桌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分别为和。甲、乙两物体运动后,所受拉力F与其加速度a的关系图线如图所示,由图可知( )
A. B. C. D.
三、填空题
17.如图,质量为50 kg的人站在升降机地板的台秤上,质量为1 kg的小球通过细绳悬挂在升降机的顶部。当升降机沿竖直方向运动时,某时刻台秤示数为400 N,重力加速度g取。此时升降机处于________(填“超重”或“失重”)状态,人的加速度大小为________,小球对轻绳的拉力大小为________N。
18.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总是____的,物体间相互作用的这一对力,通常叫作________和________。
四、实验题
19.图示是探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的实验装置。两辆相同的小车放在同一块长木板上,小车前端各系一根细绳,绳的另一端跨过定滑轮挂上托盘,盘里可放砝码。两小车后端各系一条细线,用夹子夹住细线,打开夹子,托盘和砝码牵引小车运动,合上夹子,两小车同时停止运动。
(1)下列实验要求中错误的是______。
A.细绳需要与木板平行
B.需要平衡小车与木板间的摩擦力
C.托盘和砝码的总质量需远小于小车的质量
D.两个托盘及所放砝码的总质量必须相等
(2)正确操作后,用刻度尺测出两小车通过的位移分别为,则它们的加速度之比等于______。用天平测出两个托盘(含砝码)的质量分别为,若关系式______(用所测物理量的符号表示)成立,则说明加速度大小与力成正比。
五、计算题
20.为了测量某住宅大楼每层的平均高度(层高)及电梯的运行情况,甲、乙两位同学在该大楼电梯内用电子体重计及停表进行了以下实验:质量的甲同学站在体重计上,乙同学记录电梯从地面一楼到顶层全过程中体重计示数随时间变化的情况,并作出了如图所示的图像.已知时,电梯静止不动,从电梯内楼层按钮上获知该大楼共19层.g取.
(1)画出电梯启动过程甲同学的受力分析图,并求出启动时电梯的加速度大小;
(2)画出电梯在0~30 s时间内的速度—时间图像;
(3)求该大楼的层高.
21.如图所示,一辆货车运载着完全相同的圆柱形光滑空油桶。在车厢底,一层油桶平整排列,相互紧贴并被固定,桶C自由地摆放在桶A、B之间。已知每只油桶质量为m,重力加速度为g。
(1)当汽车匀速行驶时,求B对C的支持力大小;
(2)为避免C脱离B而发生危险,求汽车刹车的最大加速度a的大小。
参考答案
1.答案:C
解析:A.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可知线对鱼的拉力大小等于鱼对线的作用力,故A错误;B.缓慢地拉鱼,鱼受到的合力始终为零,故B错误;C.鱼受到的拉力、重力和水的作用力,三者合力为零;拉力和重力的合力与水的作用力等大反向,因拉力大小不变,从M到N拉力与重力方向的夹角变大,则二力的合力不断减小,故水的作用力不断减小,故C正确;D.水对鱼的作用力为竖直向上的浮力和水平向右的阻力,二力的合力方向一定不沿水平方向,故D错误。故选C。
2.答案:B
解析:根据题意可知匹是功率的单位,根据
可得单位为
故选B。
3.答案:B
解析:根据题意可知比冲量
故选B。
4.答案:C
解析:桨推水的力和水推桨的力为一对相互作用力,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可知,这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同时产生同时消失,则有。
故选C。
5.答案:B
解析:A.三次实验中,均保持小车从同一斜面同一高度由静止下滑,目的是保证小车到达水平面时的速度相同,这是控制变量法的要求,故A正确;
B.小车在水平面上运动一段距离最终停下来,是由于小车受到阻力的作用,但惯性不是力,不能与阻力的大小作比较,故B错误;
C.由实验现象可知,小车在水平面上受到的阻力越小,运动的距离越长,小车的速度减小得越慢,故C正确;
D.小车在水平面上运动时,运动状态不断变化,则所受合力不为零,故D正确。
此题选择错误的,故选B。
6.答案:A
解析: 为甲对乙的作用力,为乙对甲的作用力,它们互为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同时存在同时消失,是同一种性质的力。
故选A。
7.答案:B
解析:设空气对热气球与沙包的浮力大小为F。在空气中以加速度下降过程中,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得
为了使它以同样大小的加速度上升,设应该抛掉的沙的质量为m,抛出后,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得
联立解得
故选B。
8.答案:A
解析:返回舱向下做减速运动时,速度与加速度方向相反,因此加速度方向向上,返回舱处于超重状态,故BCD错误,A正确.
故选A.
9.答案:D
解析:用剪刀把绳子剪断的瞬间,物块有竖直方向的加速度
因物块完全失重,物块对木箱压力为零,则水平方向不受摩擦力,只受弹簧的拉力,则
可知物块的加速度大小,故选D。
10.答案:C
解析:A.匀加速运动阶段加速度竖直向下,物资处于失重状态,A错误;
B.设匀速阶段的速度大小为v,由题意可得
解得
B错误;
C.由速度与时间关系有

C正确;
D.由题意知匀加速和匀减速阶段加速度大小等,设物资的质量为M,在匀加速阶段

在匀减速阶段

故两阶段运输箱对物资的作用力大小不同,D错误。
故选C。
11.答案:A
解析:A.鱼漂在水中受到了浮力的作用,由阿基米德浮力定律可知,浮力的大小与鱼漂进入水面的深度成正比,鱼漂所受的重力为恒力,以静止时O点所处位置为坐标原点,则合力的大小与鱼漂的位移大小成正比,方向总是与位移方向相反,所以鱼漂做简谐运动,故A正确;
B.点O过水面时,鱼漂到达了平衡位置,所受合力为零,加速度最小,故B错误;
C.点M到达水面时,鱼漂达到了向下的最大位移,所受合力方向向上,所以具有向上的加速度,故C错误;
D.由简谐运动的特点可知,鱼漂由上往下运动时,速度越来越大,达到最大后则开始减小,故D错误。
故选A。
12.答案:D
解析: 桨对水的力和水对桨的力为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它们总是大小相等的,所以无论龙舟如何运动,总有故选D。
13.答案:AC
解析:由题意可知,电梯里的人处于失重状态,加速度向下,电梯的运动情况可能是加速下降或减速上升,故AC正确,BD错误。
故选AC。
14.答案:BC
解析:A.6.6秒到6.8秒传感器压力小于500N,做竖直上抛运动,由此可知 6.6秒运动员运动方向向上,故A错误;
B.6秒到6.6秒内所受弹力大于500N大于自身重力处于超重状态,故B正确;
C.0到12秒内所受弹力最大为2000N,加速度最大
解得
故C正确;
D.由图可知从6.8秒到8.4秒做竖直上抛运动,即上升、下降的过程一共是1.6s,所以单程的时间为0.8s,根据位移-时间公式
根据对称性可得运动员在内离开蹦床运动的路程为6.4m,故D错误。
故选BC。
15.答案:BC
解析:电梯匀速直线运动时,弹簧秤的示数为10N,知重物的重力等于10N。对重物有
解得
方向竖直向下,则电梯的加速度大小为,方向竖直向下。电梯可能向下做加速运动,也可能向上做减速运动。故BC正确,AD错误。
故选BC。
16.答案:BC
解析: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解得,对比拉力F与其加速度a的关系图线,可知,B正确,A错误;由,可知,C正确,D错误。
17.答案:失重;2;8
解析:人对台秤的压力小于人的重力,可知人处于失重状态,即此时升降机处于失重状态;
根据
解得人的加速度大小为
小球对轻绳的拉力大小为
18.答案:相互;作用力;反作用力
解析:
19.答案:(1)D
(2)
解析:(1)细绳牵引小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细绳需要与木板平行,A正确,不符合题意;为了使托盘和砝码的总重力近似等于小车的合力,实验前需要平衡小车与木板间的摩擦力,托盘和砝码的总质量需远小于小车的质量,B、C正确,不符合题意;探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需控制小车的质量相等,牵引力大小不相等,即两个托盘及所放砝码的总质量必须不相等,D错误,符合题意。
(2)正确操作后,用刻度尺测出两小车通过的位移分别为,根据,因时间相等,则它们的加速度之比;用天平测出两个托盘(含砝码)的质量分别为,根据,若关系式成立,则说明加速度大小与力成正比。
20.答案:(1)见解析;
(2)见解析
(3)3 m
解析:(1)电梯启动时,甲同学的受力分析图如图1所示,
启动时,由牛顿第三定律有,
甲同学所受的重力,
由牛顿第二定律有,
故.
(2)在0~2 s内,电梯处于静止状态;在2~3 s内,电梯做初速度为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3 s末电梯的速度为,
在3~29 s内,电梯做速度为2 m/s的匀速直线运动;在29~30 s内,电梯做匀减速直线运动,时,速度减为0,
电梯在0~30 s内的图像如图2所示.
(3)楼层总高度,
故层高.
21.答案:(1)
(2)
解析:(1)以C为研究对象,受力分析如图
货车匀速行驶时,有
解得
(2)如图所示
当汽车刹车C恰好脱离B时,有
竖直方向有
水平方向有
解得
即汽车刹车的最大加速度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