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第一中学伊金霍洛校区2025-2026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化学试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第一中学伊金霍洛校区2025-2026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化学试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内蒙古鄂尔多斯市第一中学伊金霍洛分校2025-2026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化学试题
一、选择题
1.“神箭冲碧宇,天和傲苍穹”。神舟十七号于2023年10月26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行的主要任务包括实施航天员出舱活动和货物气闸舱出舱任务等重要活动。下列研究不属于化学范畴的是
A.研制火箭的燃料 B.空间站内氧气的制取
C.计算返回舱落地点 D.返回舱外层耐高温涂料的制造
2.小明在学习了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后,得出了以下结论。你认为正确的是
A.给固体物质加热时,必须使用坩埚钳
B.用胶头滴管取液后,要平放或倒置,以防液体流出
C.没有说明用量时,取用液体药品的体积一般为1-2mL
D.用滴瓶上的滴管吸取试剂后,立即用清水冲洗干净
3.下列有关分子、原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分子可以再分而原子不能再分 B.分子、原子都是构成物质的粒子
C.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 D.同种原子可以构成不同种分子
4.化学是在分子、原子的层次上研究物质的性质、组成、结构与变化规律的科学,下列关于分子和原子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物质是由微观粒子构成的,如氨气、水由分子构成;汞、金刚石由原子构成
B.由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是纯净物,所以纯净物一定由同种分子构成
C.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D.对于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其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5.分子、原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下列各组物质构成微粒的种类不相同的是
A.铜、汞 B.氧气、金刚石
C.氯化钠、硫酸铜 D.氨气、二氧化碳
6.物质是直接或间接由原子构成的,原子又由电子、质子与中子等更微小的粒子所构成。若以○、●和分别代表电子、质子与中子,则下列各示意图中表示阳离子的是
A. B. C. D.
7.某兴趣小组利用图1所示的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图像如图2所示。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图1中隔热层的主要目的是防止热量散失
B.c点时装置内的温度就是g点时装置内的温度
C.f点时红磷燃烧结束,氧气还有剩余
D.此实验测得空气中氧气的质量分数为18%
二、填空与简答
8.结合下列实验室常用仪器回答问题。

(1)取少量液体试剂时需要的仪器是 (写名称)。
(2)需要垫陶土网加热的仪器是 (写名称)。
(3)给少量液体加热需要用到的仪器有 (填序号)。
(4)将少量氯化钠溶解在水中,用 (写名称)搅拌。
9.金属铁是一种银白色金属,产品常制成丝状和片状。取丝状该金属在空气中用酒精灯火焰直接加热,不能燃烧。但是在氧气中可以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四氧化三铁。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铁的物理性质 。
(2)铁的化学性质 。
(3)请写出铁与氧气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
10.在宏观、微观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的特点。
(1)物质的构成关系如图1所示,图中②表示的是 。氯化钠是由 (填具体粒子的符号)构成的。
(2)近日中国科学家研制出用纳米催化剂催化水得到氢气的技术,图2为该反应的微观示意图。
①方框A、B、C内的物质表示纯净物的是 (填字母)。
②保持氢气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 ,由图可得到的微观信息是 。
(3)当原子转化为离子时,一定发生变化的是 (填字母)。
A.电子层数 B.相对原子质量 C.电子总数 D.化学性质
11.随着科技的发展,家用制氧机日渐普及。
(1)如图为某种分子筛型家用制氧机工作时气体变化的微观示意图,空气经过分子筛时氮气被吸附,氧气通过,请在方框中画出微粒图示 。

(2)分离过程中的变化属于 (填“物理”或“化学”)变化。据如图所示工作原理推测氮分子比氧分子体积 (填“大”或“小”),空气经过制氧机分子筛吸附氮气以后,剩余气体属于 (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3)某简易制氧机利用过氧化氢的分解反应制氧,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
结合图示分析,丙中物质都是由 构成的(填“分子”或“原子”),反应前后分子个数 发生变化(填“有”或“没有”),该化学变化中没有发生改变的粒子是 。(填微粒名称)
三、实验题
12.氧气在化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实验小组的同学用如图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
(1)如图1所示,用红磷在空气中燃烧来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发生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
【实验改进】
改进一:点火方式改进。
(2)如图2所示,利用电热丝通电放出热量引燃红磷,其优点是 (写一点)。
改进二:测量方式改进。
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的实验原理,老师用气压传感器测定了图1装置内的压强变化,其变化情况如图3所示。
(3)BC段压强增大,原因是 。
(4)能否用木炭代替红磷完成此实验,为什么? 。
改进三:反应原理的创新。
小明利用图4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已知发热剂的主要成分为铁粉、炭粉、水和食盐等,反应原理可简化为铁生锈消耗集气瓶中的氧气。
得数据如表:
实验前的体积 实验后的体积
集气瓶内空气 量筒内水 量筒内剩余水
250mL 180mL 129mL
(5)根据表中数据计算得出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 (百分比保留一位小数)。
(6)小可改进了小明同学的实验,如图5,将同样足量的发热剂均匀涂抹在集气瓶内壁的四周,这样做的目的是 。
参考答案
1.C
2.C
3.A
4.B
5.B
6.B
7.D
8.(1)胶头滴管
(2)烧杯
(3)②⑥⑦
(4)玻璃棒
9.(1)银白色,有延展性
(2)在氧气中能燃烧
(3)
10.(1) 原子 Na+、Cl-
(2) A 氢分子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可分(合理即可)
(3)CD
11.(1)
(2) 物理 大 混合物
(3) 分子 有 氢原子与氧原子
12.(1)
(2)比较环保、误差小
(3)红磷燃烧放出热量,装置内气体受热膨胀,压强增大,红磷燃烧消耗氧气,导致压强减小,温度升高对压强的影响比气体减少对压强的影响大
(4)不能,木炭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是气体,化学反应前后压强变化不大,无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5)20.4%
(6)增大反应物之间的接触面积,使反应更快更充分,消耗氧气更彻底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