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人教版必修3第三课第一框《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高中人教版必修3第三课第一框《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第三课 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
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一、教学背景分析: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是《文化生活》第二单元第三课的第一部分内容,主要阐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并从世界文化的多样性的表现、透视文化多样性、尊重文化多样性三个角度进行了详细的解读。
(二)教材地位:
本单元的主题是“文化继承与创新”,包括文化的传播、文化的继承、文化的创新三个课题。从《文化生活》全书的生活逻辑上看,本单元解决的是文化在生活中的传播、继承与发展的问题,从《政治生活》全书的学科知识上看,本单元解决的是纵向的文化发展问题。
第三课“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从两个方面来进行简述:一是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二是文化在交流中传播。解答了文化的特点与文化如何传播的问题。
第一框题“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是《文化生活》全书的点睛之笔,是我们对文化生活的基本认识。文化的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正是因为文化具有多样性,才使得世界多次多彩,才会对经济、政治、社会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才需要我们去研究、去继承、去创新与发展。
(三)学生分析:
高二学生在经过经济生活、政治生活、哲学的学习后已经有了一定的学科知识基础,并在逐渐养成自主学习和关注时事的学习习惯。
从学科知识上看,学生们已经对文化的内涵、文化对社会的影响、文化对个人的影响等问题有一定的了解,本节课的内容就是在这些微观生活现象中提炼出世界文化的特点,是一种宏观上的构建。学生可以运用已有知识对世界文化进行分析。
从学习习惯上看,学生们有一定关注时事的意识。本节课内容在教学素材的选择上选用上海世博会,贴近时事热点。学生们通过关心时事,就会对本节课的内容有一定了解。
从学生心理发展看,高二学生具有一定观察生活、思考生活的兴趣和能力。本节课的内容源于生活,只要教学设计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就能够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判断。
从我校学生的特点看,我校文班学生对感性资料具有很好的感悟力。因此,在教学设计上多运用图片以及多让学生自己搜集素材,这种多感官参与的直观资料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有利于帮助学生理解本节课的内容,也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四)教学准备:
1、课前调查:了解学生对世博会的了解情况,对哪些国家的展馆感兴趣,依据学生的兴趣确定教学资料的选材和教学中的学生分组。
2、分组:根据学生学习情况和兴趣分为六个小组。
3、资料收集:通过网络、新闻等大众传媒了解世博会,关注世博文化与世博网站。
4、图片收集:通过一系列图片展示各国文化。
5、制作PPT:通过多种资料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了解世界文化的多样性,能够正确对待文化的多样性;理解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知道尊重文化多样性的意义。
(二)能力目标:
通过对比,能够赏析不同民族文化的精粹,展现不同民族文化的差异;通过收集整理资料,能够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树立尊重不同民族文化的观念;热爱和平,关注全人类的共同利益,保护文化遗传,尊重民族节日;培养世界眼光。
三、教学重难点:
1、文化多样性的表现。这部分内容需要学生对生活有一定的观察和思考,能够通过各种生活现象感悟文化多样性的表现,分析文化多样性的成因。
2、尊重文化多样性。这部分内容一是要说明如何尊重文化的多样性,二是要说明为什么尊重文化的多样性。理论性比较强。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一)教学方法:
1、启发式教学方法:在讲授文化多样性的表现部分,通过展示资料与组织学生上网搜集资料,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得出结论,产生观点。
2、讲授式教学方法:在讲授尊重文化多样性部分,通过教师的重点分析,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内容。
(二)教学手段:
1、PPT演示:教师通过图片等资料多角度展现文化的多样性。
2、网络学习:学生通过浏览网上世博展馆与搜集各国资料了解各国的文化。
通过师生互动,引导学生感受文化的多样性,理解尊重文化多样性的意义。
五、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
组织讨论 讲解 教师活动
【导课】:1、展示6年前上海世博会上的六国展馆。(中国馆、日本馆、韩国馆、法国馆、西班牙馆、丹麦馆)2、讨论:1)这些展馆各具特色,各有其独特的设计理念与主题,点评其特色与蕴含的文化。2)归纳文化的特点。分析:中国馆:建筑外观以“东方之冠”为构思主题,寓意“天地人和”、“天下粮仓、富庶四方”,表达中国文化的精神与气质。日本馆:是一幢“像生命体那样会呼吸、对环境友好的建筑”,体现自然共生、充满活力和时尚的日本人生活。韩国馆:展馆外立面以立体化的韩文和五彩像素画装饰,体现了韩国整个国家的文化独立性,表达“沟通、融合”的文化内涵。法国馆:漂浮于水平面,设有空中花园与小型喷泉,顶层的法式餐厅将展现法国餐饮的精致与浪漫,漫步法式庭院,感受“感性城市”。西班牙馆:展馆是一座复古而创新的“藤条篮子”建筑,展示从远古时期的野蛮和文明到现在的变化,再到畅想未来。丹麦馆:骑自行车穿梭在环形轨道、孩子们在游乐场尽情玩耍、品尝有机食品的野餐体验,观看小美人鱼,尽显“童话王国”特色。总结:展馆体现本国的独特文化,世博会体现了文化的多样性。教学过程
体会思考 学生活动
板书 组织讨论 讲解 板书 组织讨论 讲解 板书 探究活动
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异彩纷呈,交相辉映【图片资料】:

讨论:提到中国、日本、韩国、法国、西班牙、丹麦你能想到什么?什么能够分别代表这些国家?总结:文化遗产标志了各国的文化和成就。文化遗产有益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和展示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因此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以名录的形式确立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并给予保护。文化遗产: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问题讨论】:讨论:是什么提高了国家和民族的凝聚力,展示了文化,增强了文化的认同感和民族的认同感?总结: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民族节日蕴含着民族生活中的风土人情、宗教信仰和道德伦理等文化因素,是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提到春节人们就会想到中国,想到东方;提到圣诞节人们就会想到美国,想到西方。节日集中体现了不同的文化。民族节日: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探究活动】:内容:分为六组,分别研究中国、韩国、日本、法国、巴西、丹麦文化。途径:登陆网上世博网站进入此六个国家的展馆登陆百度搜索此六个国家的独特文化展示:了解各国文化并在聊天室进行讨论汇报
记笔记 思考体会 记笔记 思考体会 记笔记 自主学习
教师活动
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
组织讨论 板书组织讨论 板书 总结提炼 课后拓展
【问题讨论】:讨论:1、文化多样性的含义、成因是什么?


2、如何理解文化的民族性与世界性

总结:不同民族和国家文化的内容和形式各具特色。各民族间经济、政治、历史、地理等多因素的不同决定了各民族文化间的差异。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文化构成了五彩缤纷的世界文化。因此,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透视文化多样性【问题讨论】:讨论: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文化多样性推动了人类的文明进步。我们应该如何正确对待文化的多样性?尊重文化多样性具有什么意义?总结:对待文化的多样性既要认同本民族的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的文化;还应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尊重文化多样性【总结】:本节课我们共同研究了文化的多样性。了解了文化多样性的表现、成因以及如何正确对待文化的多样性。让我们共勉:“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世界因不同而精彩,交流因不同而不要”。【课后拓展】:请在微博上留言,写下自己关于文化多样性的感悟。
思考讨论 记笔记思考讨论 记笔记 思考领悟 体会生活感悟理解


六、板书设计
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1、异彩纷呈,交相辉映
1)文化遗产: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2)民族节日: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
2、透视文化多样性
3、尊重文化多样性
七、设计思路:
1、体现新课程理念:
在设计中立足于学生的生活体验,注重实践性和开放性,注重正确价值观念的引导。通过自主学习、生活对比分析等环节设计融合生活逻辑与学科逻辑。
2、贴近时事:
将全民瞩目的世博会引入课堂教学,更容易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倡导学生关注生活,从生活中、从新闻中发现问题,并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学会多角度的看问题。
3、强调学生自主学习:
让学生自己在网上参与世博,参观世博展馆、搜集各国文化介绍、并进行小组交流与分享,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获取信息,分析信息,交流表达、自主学习等学习能力。
4、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


通过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丰富了教学资源,扩大了课堂容量,更好的让学生成为了课堂的主人,让学生在学习中通过有所感而有所悟。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