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机械运动 重点回顾 单元练习 (含解析)2025--2026年八年级上学期物理人教版【2024】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一章 机械运动 重点回顾 单元练习 (含解析)2025--2026年八年级上学期物理人教版【2024】

资源简介

第一章 机械运动 重点回顾 单元练习
使用步骤 图例
选:估测被测物体的长度,选择合适量程和分度值的刻度尺.右图刻度尺的单位是⑨_______、量程是⑩_______、分度值为 _______mm
放:有刻度线的一边要 _______被测物体且与被测边保持 __________;零刻度线对准被测物体的一端;若零刻度线磨损,取其他整数值刻度线.右图中刻度尺放置正确的是 _______图
读:读数时,视线要正对刻度线,且要估读到分度值的 _______ ;估读数字为0时,不能省略.右图丙中,读数方式正确的是视线 _______ 注:物体的长度=末端所对刻度-初始端所对刻度
记:记录数值和单位(如右图丁)
参考答案
①米 ②千米 ③103 ④104 ⑤105 ⑥106 ⑦109 ⑧1012 ⑨cm ⑩8.00 cm 1 紧靠 平行 甲 下一位 B 秒 60 3 600 小 大 15 0.5 30 0.1 过半刻度线 测量值 错误 误差 位置 自身 相同时间比路程 米每秒 m/s 速度不变 相等 变化
单元练习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1小题)
1.2024年10月1日,在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阅兵中,由陆、海、空三军航空兵组成的12个空中梯队,以前所未有的磅礴阵容接受检阅。图所示,当空中梯队护卫党旗通过天安门上空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以飞机为参照物,党旗是运动的 B.以驾驶员为参照物,飞机是运动的
C.以飞机为参照物,党旗是静止的 D.以天安门为参照物,党旗是静止的
2.在相同条件下,由于铜的热胀冷缩程度比玻璃的大,因此用同一把铜刻度尺去测量同一块玻璃的长度,夏天和冬天的测量结果比较是( )
A.夏天测得数据大些
B.一样大
C.冬天测得的数据大些
D.条件不足,无法确定
3.下列四图分别表示测量物理课本一张纸厚度、硬币直径、铜丝直径、海底深度的方法,其中测量原理相同的是( )
A.甲、乙、丙 B.甲、丁 C. 乙、丁 D. 甲、丙
4.一汽车在做匀速直线运动,如图正确表示汽车通过的路程与时间的关系是( )
A. B. C. D.
5.如图是甲、乙两车同时在同一平直公路上行驶时,闪光灯每隔10s闪亮一次,底片记录相应时刻车辆位置的照片。根据照片可知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在前20s内,甲车通过的路程比乙车小
B.在20~30s内,甲、乙两车的平均速度大小相等
C.甲、乙两车都行驶800m时,甲车需要的时间多
D.甲、乙两车都行驶1200m时,乙车需要的时间多
6.南朝诗人萧绎在《早发龙巢》有诗句“不疑行船动,唯看远树来”,其中“唯看远树来”的参照物可能的是(  )
A.河岸 B.行船 C.岸边的房屋 D.远处的树
7.某同学用同一把刻度尺对同一物体的长度进行了4次测量,结果如下:12.34cm、12.36m、12.35cm、12.75cm,则该物体的长度应记为(  )
A.12.45cm B.12.34cm C.12.35cm D.12.36cm
8.下列物体的运动可近似看成匀速直线运动的是(  )
A.正在进站的火车
B.离开脚后在草地上滚动的足球
C.站在商场自动扶梯上的顾客
D.绕地球匀速转动的“北斗”卫星
9.下列有关误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 B.误差就是测量中产生的错误
C.只要认真测量,就可以避免误差 D.选用精密的测量仪器可以消除误差
10.甲乙两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如果甲乙速度之比为4:3,通过的路程之比为5:2,则所用时间之比为(  )
A.10:3 B.3:10 C.8:15 D.15:8
11.一辆匀速行驶的高速列车,车头在B处鸣笛后,在时刻位于车头的司机听到正前方隧道入口A处山崖反射回来的回声,再过一段时间,在时刻司机也到达隧道口。车、声音的位置与时间关系如图所示,图中,声音在空气中速度为340m/s,由图可知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
A.列车的速度为68m/s
B.由图像可知,为1︰3
C.司机听到回声时,声音通过的路程是列车的5倍
D.如果列车的速度加快,则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
12.汽车经过某车站时,旅客手表指针恰好指在9时30分整。经过下一站时,已是9时32分18秒,该汽车在两站之间行驶的时间是 s。
13.如图中:甲图中停表的示数为 s,图乙中物体的长度是 。
14.小娟走路的步长约为40 (填适当单位),她从篮球场的一端走到另一端共70步,由此可估算篮球场的长度为 m。
15.测量细铜丝的直径:如图甲所示,小明把细铜丝紧密排绕在铅笔上,共缠绕了25圈,他测得细铜丝的直径D= mm;如图乙所示,小丽将细铜丝紧密排绕在粗细不均匀的筷子上,她测细铜丝直径方法是 (正确/错误)的。
16.如图是一小球从A点沿直线运动到F点的频闪照片,若频闪照相机每隔0.2s闪拍一次,分析照片可知:小球从A点到F点共运动了 cm的路程,小球从B点到F点的平均速度为 m/s.
三、实验题(本大题共2小题)
17.商丘古城,建于明正德六年(1511 年)。古城由砖城、城湖、城廓三部分构成。城墙、城廓、城湖三位一体,使古城外圆内方,成一巨大的古钱币造型,建筑十分独特。现商丘古城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水利风景区。若想知道商丘古城城墙的周长,请你根据如图的地图(若地图比例尺是1:k),请估测商丘古城城墙的周长s。
(1)操作器材:一根足够长的细棉线、  (写一测量器材)
(2)测量步骤:
①用细线沿着地图上城墙的边缘绕一圈,标出起点和终点位置,将细线 ;
②用刻度尺测量此细线 的长度L;
(3)测量结果:s= (用测量物理量及已知条件,写出表达式)。
18.小明在“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实验中,使小车从带刻度尺的斜面上由静止下滑,如图所示。
(1)该实验的原理是 ;
(2)AB段距离sAB= cm,小车在AC段平均速度vAC= m/s;
(3)下列图象中能正确反映小车在斜面上运动情况的是 ;
(4)实验过程中,由于小车运动时间较短,不便于计时,可以通过使斜面的坡度变 (选填“陡”或“缓”)的方式,改变小车的运动时间,达到便于测量时间的目的。
(5)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电子表,如果让小车过了A点后才开始计时,则会使所测AC段的平均速度偏 (选填“大”或“小”);
(6)小明进一步实验测得小车在斜面上运动时,前半程平均速度为v1,后半程平均速度为v2,则小车全程平均速度v= (用字母v1和v2表示)。
四、计算题(本大题共2小题)
19.一次张先生出门办事,如图所示为他乘车到达目的地时车上电脑自动计费器上打印出的车费发票.求:
(1)出租车行驶的时间;
(2)出租车行驶的平均速度;
(3)若按照平均速度行驶,则这辆出租车从相隔40 km的阜阳到太和大概需要的时间;
(4)若该出租车的起步价为6元,单价按超过起步价内路程后开始计算,则在起步价内最多能乘车的路程.
20.汽车出厂前要进行测试。某次测试中,先让汽车在模拟山路上以10m/s的速度行驶10秒,紧接着在模拟公路上以20m/s的速度行驶5秒,求:
(1)该汽车在模拟山路上行驶的路程;
(2)汽车在这次整个测试过程中的平均速度。
参考答案
1.【答案】C
2.【答案】C
3.【答案】D
4.【答案】A
5.【答案】B
【详解】A.由图可知,在前20s内,甲车通过的路程为600m,乙车通过的路程为450m,所以甲车通过的路程比乙车大,故A错误;
B.由图可知,在20~30s内,甲、乙两车通过的路程为300m,用时10s,由可知,甲、乙两车的平均速度大小相等,故B正确;
C.由图可知,甲车在30s内通过的路程为900m,则甲行驶800m用时小于30s;乙车在30s内通过的路程为750m,则乙行驶800m用时大于30s,所以甲、乙两车都行驶800m时,乙车需要的时间多,故C错误;
D.由图可知,甲、乙两车都行驶1200m时,甲、乙两车需要的时间都为40s,所以甲、乙两车需要的时间相等,故D错误。
6.【答案】B
【详解】由题意知树是运动的,所选的参照物相对于树的位置发生了改变,只有是行船,故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7.【答案】C
【详解】前三次的测量结果中准确值是相同的,只有估计值不同,这都是有效的,第四次的测量结果中准确值与其他三个不同,所以这个记录是错误的,无效的,物体的长度为前三次记录的平均值:。
8.【答案】C
【详解】A.正在进站的火车,其速度在逐渐减小,因为火车需要减速才能安全进站。所以,火车的运动速度在变化,不是匀速直线运动,故A不符合题意;
B.离开脚后在草地上滚动的足球,由于受到草地的摩擦阻力,足球的速度会逐渐减小,直到停止。所以,足球的运动速度在变化,不是匀速直线运动,故B不符合题意;
C.站在商场自动扶梯上的顾客,如果扶梯是匀速运动的,那么顾客也会随着扶梯做匀速直线运动。因为顾客在扶梯上的位置相对固定,所以其速度大小和方向都与扶梯相同,保持不变。故C符合题意;
D.绕地球匀速转动的“北斗”卫星,虽然其速度大小可能保持不变,但其运动方向在不断变化,因为卫星在绕地球做圆周运动。所以,卫星的运动不是直线运动,更不是匀速直线运动,故D不符合题意。
9.【答案】A
【详解】
A.在测量时由于多种因素会造成测量结果有时偏大,有时偏小,所以进行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让测量结果更接近真实值,减小实验误差;故A正确。
BC.误差是由于测量仪器、测量环境、测量要求以及测量人引起的,是必然存在的,只能减小 不能消除;而错误是由于不按测量要求进行测量得到的测量结果,是可以避免的;故BC错误。
D.选用精密的仪器只能减小误差,不能消除误差;故D错误。
10.【答案】D
【详解】由得,甲乙速度之比为4:3,通过的路程之比为5:2,则所用时间之比为
,故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11.【答案】D
【详解】A.由图可知,列车鸣笛后声音到达隧道入口A处山崖的时间为,则列车鸣笛处到隧道入口A处山崖的距离为,位于车头的司机在时刻听到反射回来的回声,所以列车运动的距离为,又因为图中,则列车的速度为,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因为,所以,又因为图中,得,则,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因为,所以司机听到回声时,列车通过的路程与声音通过路程之比为,即司机听到回声时,声音通过的路程是列车的5倍,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当列车匀速行驶时,,则,声音速度不变,当列车的速度加快时,列车通过的路程增大,则有,即,故D错误,符合题意。
12.【答案】138
【详解】该汽车在两站之间行驶的时间t=9h32min18s-9h30min=2min18s=138s
13.【答案】337.5;2.50cm
【详解】由图知道,在停表的中间表盘上,所以一个小格代表0.5min,偏向“8”一侧;在停表的大表盘上,所以一个小格代表0.1s,所以秒针指示的时间为37.2s。由图知道,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长度是0.2cm=1mm,物体左侧与3.00cm对齐,所以物体的长度为L=3.50cm﹣3.00cm=2.50cm
14.【答案】cm;28
【详解】普通中学生正常走路的速度约为1m/s,即100cm/s,每秒钟约走2步,所以每步长度约为40cm。
从篮球场的一端走到另一端共70步,由此可估算篮球场的长度为
70×0.4m=28m
15.【答案】2.0;正确
【详解】线圈左侧与10.00cm对齐,右侧与15.00cm对齐L=15.00cm﹣10.00cm=5.00cm,细铜丝的直径为,虽然将细铜丝紧密排绕在粗细不均匀的筷子上,但是测量的长度还是25个细铜丝组成的,故小丽测细铜丝直径的方法是正确的。
16.【答案】12.50 0.15
【详解】小球从A点到F点的路程为12.5cm-0.00cm=12.50cm 小球从B点到F点的路程为s=12.5cm-0.50cm=12.00cm,时间为0.2s×4=0.8s,平均速度v===15cm/s=0.15m/s 
17.【答案】(1)刻度尺 (2)拉直;起点和终点之间 (3)kL
【详解】(1)本实验中先用细棉线围绕城墙边缘绕一圈,拉直后用刻度尺测量出棉线的长度。所以需要用到测量长度的器材,即刻度尺。
(2)此实验中先用细线沿着地图边缘绕一圈后拉直,标出起点和终点后,为了测量起点和终点之间的直线距离,应将细线拉直,用刻度尺测量出起点和终点之间的长度为L。
(3)地图的比例尺为1:k,细线起点和终点的长度为L,则城墙的实际周长为细线上长度的k倍,即
18.【答案】 ; 40.0 ; 0.3 ; B ; 缓 ;大 ;
【详解】
(1)[1]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原理是。
(2)[2][3]由图可知AB段的距离为
sAB=10.00dm 6.00dm=4.00dm=40.0cm
AC段的路程为
sAC=10.00dm 1.00dm=9.00dm=0.9m
AC段所用的时间为
tAC=15:35:23 15:35:20=3s
则AC段的平均速度为
(3)[4]由图可知小车从斜面顶端运动到斜面底端的过程中速度越来越快。
A.由图可知,随时间增加,速度保持不变,是匀速直线运动,故A不符合题意;
B.由图可知,随时间增加,速度也均匀增加,是加速直线运动,故B符合题意;
C.由图可知,随时间增加,路程无变化,说明是处于静止状态,故C不符合题意;
D.由图可知,在s t图象中是倾斜直线,说明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4)[5] 斜面的坡度越大,小车在斜面上滑下的速度越大,在斜面上运动的时间越短,不方便测量时间,因此为了方便计时,应调整斜面使坡度较缓。
(5)[6] 如果小车过了A点才开始计时,所测量的时间会偏小,而AC段路程一定,由可知,测得AC段的平均速度会偏大。
(6)[7]根据速度公式可知,小车全程的平均速度等于走的总路程除以全程所用的总时间,上半段所用的时间为
下半段所用的时间为
全程平均速度为
19.【答案】(1) 0.25h;(2)48 km/h;(3)50 min;(4)3 km.
【详解】
(1)由图可知,下车时间减去乘车时间即为出租车行驶的时间:
t=19h11min-18h56min=15min=0.25h.
(2)由图可知,出租车行驶里程(路程)为s=12km,则出租车行驶的平均速度为:
v===48km/h.
(3)按照平均速度行驶,则这辆出租车从相隔40 km的阜阳到太和大概需要的时间为:
t==≈0.83h=50min.
(4)若该出租车的起步价为6元,则起步价内路程后的费用为:
16.8元-6元=10.8元,
则起步价内路程后行驶的路程为:
s后==9km,
则起步价内的路程为:
s内=s-s后=12km-9km=3km.
即在起步价内最多能乘车的路程是3km.
答:(1)出租车行驶的时间为0.25h.
(2)出租车行驶的平均速度为48km/h.
(3)若按照平均速度行驶,则这辆出租车从相隔40 km的阜阳到太和大概需要时间为50min.
(4)若该出租车的起步价为6元,单价按超过起步价内路程后开始计算,则在起步价内最多能乘车的路程为3km.
20.【答案】(1)100m;(2)13.3m/s
【详解】
解:(1)由可得,该汽车在模拟山路上行驶10s的路程
s1=v1t1=10m/s×10s=100m
(2)汽车在模拟公路上行驶的路程
s2=v2t2=20m/s×5s=100m
汽车在这次整个测试中的总路程
s=s1+s2=100m+100m=200m
汽车在这次整个测试中的总时间
t=t1+t2=10s+5s=15s
汽车在这次整个测试中的平均速度
答:(1)该汽车在模拟山路上行驶10s的路程为100m;(2)汽车在整个测试过程中的平均速度为13.3m/s。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