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宝葫芦的秘密 第1课时 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1 宝葫芦的秘密 第1课时 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第四单元
单元内容概述:
童话是每个人童年的梦,本单元以“感受童话丰富的想象”为主题,由4篇课文组成。2篇精读课文《宝葫芦的秘密》、《在牛肚子里旅行》,1篇略读课文《一块奶酪》以及习作《我来编童话》、“语文园地”、“快乐读书吧”。
本单元最重要的语文要素是“感受童话丰富的想象”。本单元3篇课文都和童话有关系,童话将继续为你打开一扇鸟语花香的大门,它会让你乘着想象的翅膀,游历奇妙的童话王国,看花儿跳舞,听星星唱歌。通过学习,我们可以感受到童话是一个五彩缤纷的大花园,在这个大花园里,动物、植物也像人一样,有快乐、有烦恼、有情义。教师在教学时可以充分借助文本去感悟主要内容,让学生在读中体会童话故事蕴含的道理。
单元核心目标:
1.感受童话中生动有趣的形象。
2.学会讲故事、演故事、编写童话故事。
11 宝葫芦的秘密(节选)
教学目标:
正确认读 “绍、妖、撵、烫、瘦、棒、换” 等生字,规范书写 “介、绍、妖、怪、宝、葫、芦” 等生字,理解 “平平常常、传说、规矩、可怜巴巴、幻想” 等词语的含义。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尤其读好王葆与自己内心的 “对话”(如对宝葫芦的猜想)及奶奶与王葆的互动对话。
3.运用本单元 “边读边预测” 的策略,结合题目、插图、故事情节线索预测 “王葆能否得到宝葫芦”“宝葫芦会帮王葆做什么”,并说明预测依据。
4.能梳理奶奶讲的关于宝葫芦的故事,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宝葫芦的神奇之处,提升信息提取与概括能力。
5.感受王葆天真烂漫的儿童心理,体会童年幻想的美好;初步感知 “不劳而获可能带来烦恼” 的道理(结合 “选做” 提示铺垫)。
6.激发阅读完整《宝葫芦的秘密》的兴趣,培养课外阅读儿童文学的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1.梳理奶奶讲的宝葫芦故事,明确宝葫芦的神奇之处;运用 “边读边预测” 的方法猜想故事发展,说出预测依据。
2.理解王葆 “想要宝葫芦” 的心理背后的儿童需求(解决学习、生活中的小困难),初步区分 “幻想” 与 “现实” 的差异。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第 1 课时
课时目标 1.正确认读 “绍、妖、撵、烫、瘦、棒、换” 等生字,规范书写 “介、绍、妖、怪、宝、葫、芦” 等生字,理解 “平平常常、传说、规矩、可怜巴巴、幻想” 等词语的含义。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尤其读好王葆与自己内心的 “对话”(如对宝葫芦的猜想)及奶奶与王葆的互动对话。3.运用本单元 “边读边预测” 的策略,结合题目、插图、故事情节线索预测 “王葆能否得到宝葫芦”“宝葫芦会帮王葆做什么”,并说明预测依据。
执教时间 2025年 月 ___日
前置学习 1.了解童话故事。2.说说你喜欢的童话故事。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一、趣味导入,激发兴趣 1. 出示 “宝葫芦” 插图,提问:“同学们,你们见过这样的葫芦吗?它和普通葫芦有什么不一样?猜猜它可能有什么神奇的能力?”2. 揭示课题:“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故事,就和这只‘宝葫芦’有关 ——《宝葫芦的秘密(节选)》,作者是儿童文学作家张天翼。” 简要介绍作者(擅长写幽默的儿童故事)。 1. 观察插图,自由发言,猜想宝葫芦的神奇能力(如 “能变出想要的东西”“能实现愿望”)。2. 齐读课题,初步了解作者。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宇。
1. 指导自由朗读:“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圈出生字词,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借助拼音或查字典,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 生字词教学:(1)出示生字卡片,重点指导 “绍(翘舌音)、撵(前鼻音)、烫(后鼻音)” 的读音;(2)指导书写 “葫、芦”:强调 “葫” 是上下结构,“芦” 的 “艹” 要写得扁而宽;(3)理解词语:结合课文语境解释 “规矩”(奶奶和王葆的约定:奶奶做事,王葆要听故事)、“平平常常”(王葆和我们一样,不是神仙妖怪)。3. 检查朗读:指名分段读课文,纠正字音、停顿问题(如 “我和 / 宝葫芦的故事”“奶奶 / 每逢要求我干什么,就得 / 给我讲个故事”)。 1. 自由朗读课文,圈画生字词,尝试自主解决读音问题。2. 跟读生字词,练习书写 “葫、芦”,在练习本上写 2 遍;结合课文句子理解 “规矩”“平平常常” 的意思。3. 分段朗读课文,互评读音是否准确、句子是否通顺。
三、再读课文,梳理 “奶奶的故事” 提出任务:“奶奶为了让王葆听话,讲了好几个宝葫芦的故事。请同学们再读课文(第 4-9 自然段),完成‘奶奶的宝葫芦故事梳理表’。”(课件出示表格:人物 / 得到宝葫芦的方式 / 宝葫芦的作用)巡视指导,针对学生梳理困难处提示(如 “张三是怎么得到宝葫芦的?”“李四要了什么,宝葫芦帮他实现了?”)。3. 全班交流:指名分享表格内容,教师板书总结(见下文板书设计)。 1. 再读课文,边读边填写学习单上的 “梳理表”,同桌可互相讨论。2. 全班交流,补充完善表格:- 张三:撞见神仙→得到宝葫芦;- 李四:远足到龙宫→得到宝葫芦;- 王五:听话(让奶奶换衣服)→得到宝葫芦;- 赵六:掘地→得到宝葫芦。
四、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1. 小结:“这节课我们认识了生字词,还梳理了奶奶讲的 4 个宝葫芦故事,知道了不同人是怎么得到宝葫芦的。”2. 布置作业:(1)基础题:抄写本课生字词各 2 遍,熟读课文;(2)预习题:思考 “宝葫芦到底有什么神奇的地方?王葆为什么想要宝葫芦?”,在课文中画出相关句子。 1. 回顾本课内容,明确重点。2. 记录作业,课后完成。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