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11 宝葫芦的秘密(节选)第 2 课时课时目标 1.能梳理奶奶讲的关于宝葫芦的故事,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宝葫芦的神奇之处,提升信息提取与概括能力。2.感受王葆天真烂漫的儿童心理,体会童年幻想的美好;初步感知 “不劳而获可能带来烦恼” 的道理(结合 “选做” 提示铺垫)。3.激发阅读完整《宝葫芦的秘密》的兴趣,培养课外阅读儿童文学的习惯。执教时间 2025年 月 ___日前置学习 预习题可让学生在课文中用 “波浪线” 画出相关句子,为下节课分析做准备教学过程设计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一、复习回顾,衔接新知1. 复习生字词:出示词语卡片,指名认读 “介绍、妖怪、撵上、滚烫、瘦长、真棒”,随机抽查 “规矩”“幻想” 的意思。2. 回顾旧知:“上节课我们梳理了奶奶讲的宝葫芦故事,谁能说说张三是怎么得到宝葫芦的?”(指名回答,快速回顾)。 1. 认读词语,巩固生字词记忆;2. 回顾奶奶讲的宝葫芦故事,指名简要复述。二、聚焦 “神奇”,感受宝葫芦特点。1. 提出问题:“奶奶讲的故事里,宝葫芦有什么神奇的地方?请同学们读课文第 10 自然段,用‘△’标出宝葫芦的神奇表现。”2. 引导分析:(1)“张三想要水蜜桃,立刻就有一盘”——“立刻” 说明什么?(宝葫芦实现愿望很快);(2)“李四想要大花狗,马上就冒出一条”——“冒出” 是什么意思?(不是买来的、找来的,是凭空出现的)。3. 小结:“宝葫芦的神奇之处,就是‘要什么有什么’,而且能立刻实现愿望。”②第5自然段一共有几个感叹句?感叹句的运用对表达情感有什么作用? 1. 读第 10 自然段,圈画 “立刻”“马上”“要什么有什么” 等关键词;2. 结合关键词发言,分析宝葫芦的 “快” 和 “灵”;3. 齐读第 10 自然段,感受宝葫芦的神奇。三、运用预测,分析王葆的心理 引导思考:“王葆听了奶奶的故事,他有什么想法?请读课文第 11-13 自然段,找找王葆‘想要宝葫芦’的原因。”出示 “我的预测记录卡”,指导预测:(1)记录卡内容:“读到‘王葆对着算术题发愣’,我预测______,因为______;读到‘王葆的向日葵长得不好’,我预测______,因为______。”(2)巡视指导,鼓励学生结合 “宝葫芦能解决困难” 的特点,说出预测依据(如 “王葆算术题不会做,宝葫芦能帮他列出式子”)。3. 全班交流:指名分享预测,教师点评 “依据是否合理”,引导发现 “王葆想要宝葫芦,是想解决学习、种向日葵的困难”。 1. 读课文,找出王葆的困难:算术题不会做、向日葵长得瘦、和同学闹翻;2. 填写 “预测记录卡”,同桌互相交流预测内容和依据;3. 全班分享,明确王葆 “想要宝葫芦” 的心理:想借助宝葫芦解决生活中的小麻烦。四、拓展延伸,布置作业 1. 拓展提问:“王葆真的能得到宝葫芦吗?如果得到了,宝葫芦会一直帮他解决困难吗?”(结合课文 “选做” 提示,简要提及 “宝葫芦带来的烦恼”)。2. 布置作业:(1)基础题:完成《补充习题》中本课的阅读练习;(2)提高题:阅读《宝葫芦的秘密》节选(王葆得到宝葫芦后 “烦恼” 的片段),写下 “宝葫芦带来了什么麻烦”;(3)拓展题:画一画 “我想象中的宝葫芦”,并写 1-2 句话说明它的神奇能力。 1. 自由发言,猜想王葆得到宝葫芦后的故事;2. 记录作业,课后完成。教学设计尾页作业设计 1.阅读《宝葫芦的秘密》节选(王葆得到宝葫芦后,想 “变” 出算术答案,结果答案和同学一样,被老师怀疑作弊),完成填空:“宝葫芦帮王葆做了______,但带来的麻烦是______,我觉得王葆应该______。”2.画 “我想象中的宝葫芦”,用 1-2 句话描述它的神奇能力(如 “我的宝葫芦能变出图书,帮我解决阅读的烦恼”)。3. 和家人分享 “王葆与宝葫芦的故事”,听听家人 “小时候的幻想”。板书设计 人物 得到宝葫芦的方式 宝葫芦的神奇张三 撞见神仙 要什么有什么 李四 远足到龙宫 立刻实现愿望 王五 听话(换衣服) 赵六 掘地教学反思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