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德州市夏津县万隆实验中学2025-2026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物理试题(无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山东省德州市夏津县万隆实验中学2025-2026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物理试题(无答案)

资源简介

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
八年级物理试题
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题3分,共36分)
1.晋人崔豹在《古今注》中有这样的记载:“燧, 铜镜也, 以铜为之,形如镜。如图所示为古代铜镜, 古人照面饰容的生活用品,根据图片估测铜镜的直径,下列数据最接近实际情况的是(  )
A.8cm B.3cm C.8dm D.15cm
2.甲、乙两物体从左到右运动时的轨迹被频闪相机拍下(相机每隔0.02s曝光一次记录下物体影像),从两物体运动的轨迹L(如图所示)来看,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
A.甲做的是变速直线运动 B.乙物体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
C.甲物体全程的平均速度和乙物体不相等 D.在L这段运动路程中,乙所用的时间是0.08s
3.2024年9月22日7时30分,太原马拉松赛在山西省太原市迎泽大街鸣枪起跑。如图所示的是参赛选手在迎泽大桥上奔跑的情景,若认为迎泽大桥是静止的,所选的参照物是(  )
A.奔跑中的运动员
B.桥下的汾河水
C.道路旁陪跑的观众
D.路旁的路灯
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速度越大的物体,运动的路程也越长 B.运动时间越长的物体,它的路程也越大
C.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与路程、时间无关
D.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与路程成正比,与时间成反比
5.短跑运动员在某次百米赛跑中测得5秒末的速度为9.0m/s,10秒末到达终点的速度为10.2m/s,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在前5秒内运动员的平均速度为4.5 m/s
B.在后5秒内运动员的平均速度为9.6m/s
C.在本次百米赛跑中运动员的平均速度为10.0 m/s
D.在本次百米赛跑中运动员的平均速度为9.6 m/s
6.甲、乙两物体都在做匀速直线运动,其速度之比为 1∶3,路程之比为3∶2,甲、乙两物体所用时间之比为(  )
A.9∶2 B.2∶9 C.2∶1 D.1∶2
7. 甲、乙两辆汽车行驶在平直的公路上,甲车上的乘客看乙车向北运动,乙车上的乘客看到甲车和树木都向南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甲、乙两车可能都向南运动 B.甲车一定向南运动,乙车向北运动
C.甲车向北运动,乙车向南运动 D.甲、乙两车可能都向北运动
8.2024年巴黎奥运会女子10米跳台总决赛中,全红婵成功拿下金牌,再现“水花消失术”。若将其下落阶段中的一段运动简化为直线运动,其中A、B、C、D四点是她下落过程中的四个位置,相邻两点间的时间间隔为0.5s,距离如图所示。关于全红婵在此段运动过程中,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在AD段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
B. 在AD段的平均速度为7.5m/s
C. 经过C点时的速度为5m/s
D. CD段的平均速度小于BC段的平均速度
9.如图,某款变频超声波驱蚊器能够发出不同频率的超声波,干扰蚊子的感觉和行为,达到驱蚊效果。关于驱蚊器发声的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驱蚊器发声体通过振动发出声音
B. 驱蚊器发出的声音能够在空气中传播
C. 驱蚊器发出的声音可以被人听到
D. 调高驱蚊器振动频率,声音的音调变高
10.如图是甲、乙二种声音在同一示波器上显示的波形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甲比乙振动快 B.甲比乙的频率高 C.甲比乙的音调低 D.甲比乙的响度小
11.有一种专门存放贵重物品的“银行”,“银行”必须记录下存放者的“手纹”、“眼纹”和“声纹”,这里的“声纹”主要记录的是人说话的(  )
A.音调 B.音色 C.响度 D.三者都可以
12.A、B、C三物体在t=0s时分别位于同一水平直线上的a、b、c三点,如图甲所示。a、b和b、c之间的距离均为20m,其中物体A向右运动,其运动的v-t图像如图乙所示。物体B、C相向而行,物体B运动的s-t图像如图丙所示,C做匀速直线运动。t=6s时,B、C相距6m。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前5秒内物体A的平均速度为2m/s B.第2s末物体A、B相距20m
C.第6s时物体A、C可能相距10m D.6s内A的平均速度大于C的平均速度
二、填空题(共6小题,每空1分,共14分)
13.如图是用刻度尺测量一木块的长度,其中测量方法正确的是图 (选填“甲”或“乙”),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木块的长度是 cm。
14.人工智能是新一轮产业变革的核心驱动力,如图展示的是智能机器人和小朋友互动情况。机器人发出的声音是由物体 产生的;现场观众能区分机器人和小朋友的声音主要是根据他们的 不同。
第(14)题 第(15)题
15.在学校组织的文艺汇演中,小希用二胡演奏了《二泉映月》,如图所示.演奏过程中,她不断变换手指在琴弦上的位置,其目的是为了改变 , 的高低与发声体的振动快慢有关.
16.智能手机的“智慧语音”功能,可以通过声音识别实现对手机解锁,该系统主要是根据声音的 (选填“音调”、“音色”或“响度”)这一特征来工作的。“快手”App能将正常录制的音频和视频以3倍的速度快速播放,此时声波的频率也为正常声音的3倍,则“快手”的音调比正常声音的 (选填“高” 或“低”),此时声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17.小明和爸爸自驾游返程时,看到如图所示的交通标志,在遵守交通法规的前提下,从此处至少需______h到达哈尔滨;若以他们正在行驶的车为参照物,此交通标志是______(选填“运动”或“静止”)的。
18.如图所示,重庆轨道2号线在李子坝站“穿”居民楼而过,山城的复杂地形造就了全国绝无仅有的震撼景象。吸引众多游客来此“打卡”。若某辆不停靠站点的空载列车长度120m,行驶速度为15m/s,游客小张测出该列车完全穿过居民楼的过程中所花的时间为18s,该居民楼长度为 m;轻轨“完全隐没”在楼中的时间为 s。
三、实验探究题(共2小题,每空2分,共30分)
19.(20分)如图甲所示,让小车从斜面的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分别测出小车到达B点和C点的时间,即可测出不同阶段的平均速度。
(1)该实验还需要的测量工具是 ;
(2)该实验原理是 ,实验时应保持斜面的倾角较 (选填“大”或“小”),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便于测量 ;
(3)小车通过AB段时测得时间 AB段的距离 ,则AB段的平均速度
(4)在测量小车到达B点的时间时,如果小车过了 B 点才停止计时,测得AB段的平均速度vAB会偏 (选填“小”或“大”);
(5)根据你的实验,你认为小车由静止释放,小车通过上半程的平均速度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小车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
(6)小车在AC段运动过程中,经过时间tAC中点时的速度为v1,经过路程sAC中点时的速度为v2,则v1 v2(选填“>”“<”或“=”)。
(7)图乙中能正确反映小车在下滑过程中运动情况的s-t图像是 (选填序号)
20.(10分)在学习声学时,实验小组做了如下实验:
(1)如图所示,正在发声的音叉可以激起水花,这个现象说明发声体在   。
第(1)题 第(2)题
(2)如图,小芳把正在发声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罩内的空气,她听到闹钟声音逐渐变小。小芳在此基础上进行理想化推理得出真空不能传声,这里的科学方法是  法。
(3)如图所示,将一把钢尺的一端紧压在桌面上,一部分伸出桌面,用手拨动伸出桌外的一端,分别轻拔与重拨钢尺各一次,则两次钢尺发出声音的 不同;钢尺伸出的长度不同时,用相同的力度弹拨钢尺时发出的声音的  不同(以上两空均选填“响度”、“音调”或“音色”)。
第(3)题 第(4)题
(4)如图所示,小东用相同力度敲击桌面时,小明的耳朵贴紧桌面时听起来更响。这个实验说明 能传声。
四.计算题(共2小题,共20分)
21.(8分)共享单车的出现极大的方便了人们的生活, 可以说共享单车的出现为“低碳生活, 绿色消费”提供了有力支持,也使打通城市公交系统“最后一公里”有了解决良策,迅速赢得了广大消费者的青睐,也给城市交通出行带来了一股“清流”。小明周末从家中出发前往南湖公园,他选择了共享单车,到达南湖公园后从手机上看到一些信息如图所示,求:
(1)小明骑行共享单车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km/h?(4分)
(2)若小明步行速度为1m/s,他沿同样路径步行到达南湖公园所用的时间?(4分)
22.(12分)一辆汽车在前面山崖处鸣笛,经过4s听到回声(声音在空气中340m/s)。
(1)若车以20m/s速度向靠近山的方向匀速行驶,则鸣笛时车和峭壁间的距离为多少?
(2)若汽车在高速公路某处看到了如图所示的标志牌,实际用80分钟到达贵阳,试通过计算说明汽车在此路段是否超速?(5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