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盐城市盐都区第二联盟2025-2026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化学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江苏省盐城市盐都区第二联盟2025-2026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化学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
班级
________________
姓名
____
_________ 考场
______________
考试号____________________
…………………………

……………………………………

…………………………………
线
……………………………………………
)化学答题纸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题2分,共3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二、非选择题(表达式每空2分,计算2分,其余每空1分,共40分)
16.(8分)
I. (1)   (2)  
(3)   (4)  
II. (1) (2)  
(3)   (4)  
17.(9分)
(1) ①  ② 
(2) ①   
②   
(3)   
18. ( 13分)
(1) 
(2)      
(3)      
(4)      
   
(5)          
(6) 
19( 10分)
(1)  
 
(2)    
(3)  
(4)          
(5)        
(6)  
(7) (写出计算过程,按空气中氧气体积占计算,结果精确至2025年秋学期10月份课堂练习
九年级化学试题
时间:60分钟 分值:7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共30分)
1.践行“美丽中国我先行”理念,建设美丽盐城。下列做法中符合该理念的是
A.过度施用农药 B.回收废弃塑料 C.就地焚烧秸秆 D.任意排放污水
2.盐城市博物馆馆藏多件国家一级文物,其中展有陶瓷、铁盘和书画作品等。下列有关性质中属于物理性质的是
A.陶瓷耐腐蚀 B.铁盘硬度大 C.宣纸易燃烧 D.墨迹难氧化
3.为我国炼油催化剂制造技术奠定基础的化学家是
A.门捷列夫 B.张青莲 C.卢瑟福 D.闵恩泽
4.铁丝燃烧实验中,不需要出现的提示图标为
A. B. C. D.
5.以下变化中,不属于缓慢氧化的是
A .酒精的燃烧 B.动植物的呼吸 C .醋的酿造 D.农家肥的腐熟
6.在跨学科实践活动——微型空气质量监测站的组装与使用中,要求能检测空气中的主要污染物。下列不需要列入检测项目的是
A.二氧化碳 B.PM2.5 C.二氧化硫 D.二氧化氮
7.在三个集气瓶中分别盛有空气、氮气、氧气,鉴别他们的最好方法是
A.用带火星的木条 B.用燃着的木条 C.倒入澄清的石灰水 D.闻气味
8.对下列事实的微观解释不正确的是
选项 事实 解释
A 水银温度计测量温度高低 分子间有间隔
B 桂树花开,香满校园 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C 气球充气过多发生爆炸 分子的数量增多
D 蜡烛在空气中燃烧 分子变成了其他分子
9.对实验现象的准确观察和描述是一种基本化学素养。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二氧化碳气体
B.铁丝伸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C.硫在空气中燃烧时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D.熄灭蜡烛时,有白烟产生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10~12题:
化学对整个科技领域的发展起到了强有力的支撑和推动作用,材料、能源、环境、生命与健康、资源与可持续发展等问题,均需要化学的理论与方法。如航空航天领域中火箭推进剂中燃料和氧化剂的选择和配比、北斗导航卫星材料的研发等无不体现化学的学科价值。
10.某种火箭推进剂所用氧化剂为液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液氧是混合物 B.液氧具有助燃性,可用作飞船的燃料
C.氧气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液氧 D.保持液氧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氧原子
11.我国北斗导航系统应用了星载氢原子钟和铷原子钟作为北斗导航卫星“心脏”。结合给出的铷原子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氢原子的质子数为1
B.氢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g
C.铷原子的质子数为37
D.铷原子的化学性质与钠原子相似
12.载人航天器中处理CO2的另一种方法是将CO2与H2反应,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是化合反应 B.丁分子由1个碳原子和4个氢原子构成
C.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发生改变 D.甲、乙、丙、丁四种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
13.推理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必须严谨、科学。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原子不显电性,是因为原子中不存在带电的微观粒子
B.离子都是带电的微观粒子,带电的微观粒子一定是离子
C.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是纯净物,所以纯净物一定由同种分子构成
D.化学变化中分子种类发生改变,分子种类发生改变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
1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高锰酸钾加热完全分解后剩余的固体是纯净物
②具有相对稳定结构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一定是8
③蒸馏水不宜养鱼,因为蒸馏水中几乎不含氧分子
④钠、镁两种原子的本质区别是核内质子数不同
⑤已知M2-核外有x个电子,其相对原子质量为a,则该粒子含有的中子数为a-x+2
⑥质量相同的Na、Mg、Al、Ca四种金属,含原子数最少的是Na (相对原子质量:Na- 23、Mg- 24、Al- 27 、Ca- 40)
A.①③ B.①②⑤ C.③④⑤ D.③⑤⑥
15.图1是利用气体压强传感器测定红磷燃烧时集气瓶内气压变化并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的实验装置。点燃红磷,待红磷熄灭并冷却至室温后,打开止水夹,瓶内气压的变化如图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实验中红磷要足量
B.如图2所示,其中表示红磷熄灭是e点
C.ac段气压增大是因为红磷燃烧放出热量,使气体膨胀
D.若d点时就打开止水夹,集气瓶中的上升水位会低于理论的水位高度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16.(8分)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化学就在我们身边。
Ⅰ.现有:①氖气;②氧气;③氮气;④水蒸气,选择适当的物质填空(填序号)。
(1)可用作医疗急救的是 ▲ ; (2)一般用作食品包装保护气的是 ▲ ;
(3)可用作电光源的是 ▲ ; (4)会使空气中的饼干逐渐变软的是 ▲ 。
Ⅱ.用化学用语填空:
(1)2个氢原子 ▲ ; (2)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气体是 ▲ ;
(3)构成氯化钠的阳离子是 ▲ ; (4) Ca2+ 符号中“2”的意义 ▲ 。
17.(9分)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请结合下图,选择合适的仪器,将其序号填写在相应的空格里。
①用于夹持燃烧镁条的工具是 ▲ 。
②加热时,下面仪器中不需要垫陶土网就可以进行加热的仪器有 ▲ 。
(2)某同学在进行物质的称量和液体的量取操作,如图所示:
①图1中所表示的食盐的质量为 ▲ 。若在称量氯化钠的过程中,天平的指针向左偏转,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填字母)。
A.移动游码 B.增加砝码 C.移走适量药品 D.继续添加药品
②图2中所表示的液体的体积是 ▲ ,若要量取的液体,在此图基础上,用 ▲ 再向量筒中加入该液体。若读数时仰视,则量取液体的实际体积 ▲ (填“<”“>”或“=”)。
(3)通常情况下,我们用下图所示方法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先把导管的一端浸入装有水的烧杯中,用手紧握试管,此时试管内气体的分子间的间隔比手握试管前 ▲ (选填“大”或“小”)。若装置的气密性良好,松开手一段时间后,导管口出现的现象是 ▲ (填“甲”或“乙”或“丙”)。
18.(13分)结合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b的名称是 ▲ 。
(2)甲同学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欲调整铁夹高度,可松开 ▲ (选填“①”、 “②”或“③")处的螺丝,待调整到所需高度后再拧紧。写出该反应的文字或符号表达式 ▲ 。
(3)乙同学用混合过氧化氢溶液和硫酸铜溶液的方法制取氧气,为了便于控制反应速率,选择装置 ▲ (填字母)作为发生装置,该反应的文字或符号表达式为 ▲ 。
(4)小明做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他最好选择 ▲ (填字母)装置收集氧气,原因是 ▲ ,该反应的文字或符号表达式为 ▲ 。
(5)若用如图H装置收集氧气,验满的方法是 ▲ 。
(6)已知氨气是一种极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实验室常用氯化铵和氢氧化钙固体加热来制取氨气,制取氨气的发生装置选择 ▲ (填字母)。
19.(10分)某小组以“探究催化剂的奥秘”为题开展项目式学习。
【任务一】认识催化剂
称量0.2g二氧化锰,取5mL5%的过氧化氢溶液于试管中,进行图1所示实验。
(1)对比试管①③的实验现象,说明 ▲ ,进行步骤⑥和步骤⑦的目的 ▲ 。
【任务二】定量探究催化剂的效果
为比较淀粉和二氧化锰对过氧化氢分解催化效果,小组同学进行了如下探究:实验装置如图2所示,收集40mL气体测得数据如下表。
实验序号 5%过氧化氢溶液体积/mL 催化剂的质量/g 待测数据
1 20 a
2 20 淀粉0.5 b
3 20 二氧化锰0.5 c
(2)上述实验“待测数据”是 ▲ ;实验证明二氧化锰的催化效果较好,则b ▲ (填“<”“>”或“=”)c。
【任务三】数字化实验探究催化剂的效果
分别取20mL浓度为5%过氧化氢溶液、0.5g二氧化锰、0.5g淀粉,按下图装置进行实验,瓶内气压的变化如图4所示。
(3)对比分析坐标图中的 ▲ (填序号) 点,可知化学反应速率与催化剂的种类有关。
A. ab B. cd C. ac D.bd
(4)在温度一定的情况下,氧气的体积分数等于氧气的压强分数。上述实验过程中虽然化学反应速率不同,但完全反应后两个装置内压强相同,请从催化剂的角度解释原因 ▲ 。
【任务四】跨学科实践活动:制作家庭简易制氧机
根据过氧化氢分解产生氧气原理,兴趣小组在家完成家庭简易制氧机。
(5)相较实验室制取氧气,某同学设计的简易制氧机可以通过拉动线绳实现二氧化锰与过氧化氢溶液的接触与分离,从而达到 ▲ 的目的,体现实验设计的优点。
(6)为了弥补装置的不足,更好地监测氧气的流速,同学们发现,可将装置中右侧饮料瓶中的 ▲ (填“a”或“b”)端导管延长伸入水面以下。
(7)小明用装有80%的水的饮料瓶排水法收集氧气后,饮料瓶中仍留有15%的水,
则此时瓶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约为 ▲ 。(写出计算过程,按空气中氧气体积占计算,结果保留至2025年秋学期10月份课堂练习
九年级化学试题
一、选择题
B B D C A A B A DC B D D C B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16.(8分) Ⅰ.(1) ② (2) ③ (3) ① (4)④
Ⅱ. (1) 2H (2)CO2 (3) Na+ (4)一个钙离子带两个单位的正电荷
17.(9分)
(1) ① G ② BD
(2)① 7.4g C ② 42 胶头滴管 >
(3) 大 丙
18. ( 13分)
(1)长颈漏斗
(2) ② 高锰酸钾 锰酸钾 + 二氧化锰 + 氧气
KMnO4 K2MnO4 + MnO2 + O2
(3) D 过氧化氢 水 + 氧气
H2O2 H2O + O2
(4) G 集气瓶底需留少量水,防止高温熔化物降落炸裂瓶底
铁+氧气 四氧化三铁 或 Fe + O2 Fe 3O4
(5)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n导管口,若木条复燃则已集满。
(6)A
19( 10分)
(1)二氧化锰能加快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
验证二氧化锰在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
(2)收集40mL气体所需时间 >
(3) C D (4)催化剂只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不能改变生成物的质量
(5)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
(6)a
(7)
(过程1分,结果1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