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孝感市2025-2026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湖北省孝感市2025-2026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湖北省孝感市2025-2026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
一、选择题
1.中华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下列中国传统节日的活动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A.春节放烟花 B.端午赛龙舟 C.中秋赏明月 D.重阳插茱萸
2.为了防治大气污染,打赢蓝天保卫战,下列做法不提倡的是
A.公共交通出行 B.直接焚烧垃圾
C.积极植树造林 D.使用清洁能源
3.学校采购了一批含75%酒精的免洗消毒喷雾。你建议在存放处张贴的警示标识是
A. B. C. D.
4.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A.冰水混合物 B.洁净的空气 C.澄清石灰水 D.白酒
5.下列反应中既是化合反应,又是氧化反应的是
A.氧化汞汞+氧气 B.大理石+盐酸→氯化钙+二氧化碳+水
C.酒精+氧气水+二氧化碳 D.碳+氧气二氧化碳
6.规范操作是实验成功的保障,如图操作正确的是( )
A.点燃酒精灯 B.液体的倾倒
C.给液体加热 D.处理实验废液
7.实验桌上有一包黑色粉末,为验证该粉末是铁粉,有同学提出将磁铁放在黑色粉末上方,这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A.猜想假设 B.收集证据 C.设计实验 D.得出结论
8.认真观察并准确描述实验现象是中学生的必备能力。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木炭在空气中燃烧,发出白光
B.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
C.蜡烛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
D.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9.下列方法能区分氮气和二氧化碳两瓶气体的是
A.观察颜色 B.闻气味
C.将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 D.倒入适量澄清石灰水
10.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反应一定是化合反应
B.缓慢氧化和燃烧都属于氧化反应
C.生成物为两种物质的化学反应一定是分解反应
D.物质与氧气反应时一定伴随有发光放热的现象
11.铜催化叠氮化物﹣炔烃环加成反应是目前最好的点击化学反应之一,下列关于催化剂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催化剂能增加生成物的质量
B.反应后催化剂的质量比反应前减小
C.催化剂只能加快化学反应速率
D.催化剂的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不改变
12.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将少量红磷点燃后,缓慢伸入瓶中
B.待红磷熄灭,立即打开弹簧夹
C.将红磷换成木炭也能达到实验目的
D.瓶中的水有吸热降温和吸收白烟的作用
13.如图所示,下列实验设计能达到学习目的的是
A B C D
实验目的 探究木炭燃烧的剧烈程度与氧气浓度有关 验证蜡烛燃烧产物有水和二氧化碳生成 探究二氧化锰是过氧化氢分解反应的催化剂 探究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实验设计
A.A B.B C.C D.D
二、填空与简答
14.小明同学在学习化学时,很注意对知识进行对比归纳。在学习中,他归纳了下列化学物质:①空气;②五氧化二磷;③氦气;④二氧化碳;⑤二氧化硫;⑥氮气。请回答下列问题(填序号):
(1)不支持燃烧且能参与植物光合作用的是 。
(2)属于混合物都是 。
(3)通常状况下,属于白色固体物质的是 。
(4)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 。
15.请你阅读下列短文,回答问题。
二氧化硫为无色透明气体,有刺激性气味,溶于水、乙醇和乙醚,有毒。液态二氧化硫比较稳定,不活泼;气态二氧化硫加热到2000℃不分解,不燃烧。二氧化硫作为防腐剂、漂白剂和抗氧化剂广泛用于食品行业。化石燃料中的煤通常含有硫元素,直接燃烧会产生二氧化硫。
(1)写出一条二氧化硫的物理性质 。
(2)气态二氧化硫加热到2000℃不分解,不燃烧。这属于二氧化硫的 (选填“物理”或“化学”)性质。
(3)二氧化硫的用途有 (写一条)。
(4)某地禁止燃烧煤的原因是 (写一条)。
16.硝酸铵是一种常见的化肥,极易溶于水,易吸湿结块,受猛烈撞击或受热会发生爆炸。下图是以空气为原料合成硝酸铵的工业流程。分析流程,回答问题:

物质 氢气 氮气 氨气
沸点/℃(1.01×105Pa) -252 -195.8 -33.35
(1)步骤①得到的其他气体中稀有气体的一种用途是 。
(2)步骤②中,在1.01×105Pa时,要将工业合成氨的产物氨气从它的反应物氮气和氢气的混合物中分离开来,最适宜的温度(T)范围应控制在 。
(3)步骤③中发生的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
(4)步骤⑤中只有硝酸铵生成,该反应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 。
(5)保存硝酸铵时,要注意 。
17.已知:A、B、C、D、E为初中常见物质。它们之间有如图所示转换关系,图中“→”指向生成物,“—”表示两物质可以发生反应。其中A、B为空气中成分,A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C、D在常温下为黑色固体。E是形成酸雨的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物质B的名称: 。
(2)写出A生成D的文字表达式: 。该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为 。
(3)B在自然界也能变成A,这个过程是 作用。
三、实验题
18.如图所示为实验室中常见的气体制备和收集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标号仪器的名称:a 。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可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填字母序号)。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
(3)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相比于B装置,选用C装置作为发生装置的优点是 。
(4)E装置是一种可用于集气、洗气等的多功能装置,欲使用E装置用排空气法收集氧气,则氧气应从 (填“m”或“n”)端通入。
四、科学探究题
19.小明同学跑步时腿部擦伤,校医用过氧化氢溶液给他清洗伤口时,他发现过氧化氢溶液接触伤口产生气泡的速度会变快,医生解释是人体有过氧化氢酶,可催化过氧化氢分解。他对过氧化氢酶产生了兴趣,并和同学们进行了探究。
【进行实验】
同学们用图1的密闭装置分别用1.5mg、3.1mg、5.6mg过氧化氢酶及1.5mg、5.6mg、10.7mg二氧化锰作催化剂,其他实验条件相同,用压强传感器测得装置内压强的变化曲线如图2、3:
【讨论交流】
(1)检查装置气密性时,用注射器A向锥形瓶内注入2mL空气,若注射器B的活塞 ,则表明装置气密性良好。
(2)写出过氧化氢酶催化过氧化氢分解的文字表达式 。
(3)对比 mg的二氧化锰和过氧化氢酶催化过氧化氢分解的曲线,说明过氧化氢酶催化能力比二氧化锰 (填“强”或“弱”)。
(4)分析图2中三条曲线,说明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与 有关。
(5)由图2和图3中的曲线可知,催化剂对最终产生氧气的量 (填“有”或“无”)影响。
20.天宫课堂第四课与地面同步进行了蜡烛燃烧实验。兴趣小组同学对航天员演示的“蜡烛球形火焰实验”(图1所示)很好奇,于是一起开展了如下探究。
物质 熔点/℃ 沸点/℃ 燃烧时温度/℃
石蜡 50~70 330~550 约600
铁 1535 2750 约1800
钠 97.8 883 约1400
(1)对比蜡烛火焰各层温度的高低,同学们将一块打磨光亮的铁纱窗置于蜡烛火焰之中(如图2所示),一段时间后观察到外焰处的铁纱窗出现红热的环,内焰及焰心处的铁纱窗无明显变化,由此说明 。
(2)探究蜡烛燃烧产生火焰的原因
【查阅资料】蜡烛在氧气中燃烧有明亮的火焰,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却没有火焰。
由表可知,物质燃烧能否产生火焰与其 (选填“熔点”或“沸点”)和燃烧时的温度有关。由此推测:钠燃烧时, (选填“有”或“没有”)火焰产生。
(3)球形火焰之谜,下列分析正确的是______。
A.空间站的蜡烛燃烧只发生化学变化
B.在空间站的微重力条件下,蜡烛燃烧产生的热气流向四周扩散,因此火焰呈球形;地面上蜡烛燃烧产生的热气流向上扩散,因此火焰呈锥状
C.空间站内没有空气,因此蜡烛火焰比较微弱
D.在空间站的微重力条件下,氧气的流动性差,因此蜡烛火焰比较微弱
参考答案
1.A
2.B
3.D
4.A
5.D
6.C
7.C
8.D
9.D
10.B
11.D
12.D
13.A
14.(1)④
(2)①
(3)②
(4)⑥
15.(1)无色透明气体(合理即可)
(2)化学
(3)做防腐剂(合理即可)
(4)防止空气污染(合理即可)
16.(1)制成多种用途的电光源(合理即可)
(2)-195.8℃≤T<-33.35℃
(3)
(4)化合反应
(5)阴凉、干燥、防潮、防撞击(合理即可)
17.(1)二氧化碳
(2) 铁+氧气四氧化三铁 铁丝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放出热量
(3)光合
18.(1)酒精灯
(2) A 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3)控制反应速率
(4)m
19.(1)向外移动2ml
(2)
(3) 1.5(或5.6) 强
(4)过氧化氢酶的用量(或催化剂的质量)
(5)无
20.(1)外焰温度最高
(2) 沸点 有
(3)BD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