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版高考思想政治一轮复习课时突破练47 纠纷的多元解决方式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通用版高考思想政治一轮复习课时突破练47 纠纷的多元解决方式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通用版高考思想政治一轮复习
课时突破练47 纠纷的多元解决方式
一、选择题
1.“做了快三十年的邻居,你居然来起诉我。”王某在杨某家门前的水沟上堆放杂物,设置围栏,导致水流不畅,一到雨天,水全都流进了杨某家的院子。杨某多次与王某协商能否将杂物挪开,王某拒不配合,杨某无奈遂将其诉至人民法院。最终在承办法官主持调解下,王某答应自家的东西不再放在水沟上方,而杨某也同意撤回起诉。双方握手言和,案结事了。对本案说法正确的有(  )
①纠纷的合理解决表明人民法院代表国家行使了审判权 ②与诉讼相比,调解往往成为当事人解决纠纷的优先选择 ③若当事人在人民法院制作的调解书上签字后,又反悔的,应及时提起诉讼 ④不动产的相邻关系处理应按照有利生产、方便生活、团结互助、公平合理的原则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2.刘老伯去世时留下一套房产。为了这套房子的分配问题,刘老伯的外甥、外甥女等7人将刘老伯的侄女朱女士起诉至人民法院,诉称刘老伯生前未立遗嘱,亦无第一、二顺位法定继承人,原、被告都对其尽了生养死葬的义务,可以分享其遗产。经法官调解,双方当事人达成调解协议,房产由刘老伯的外甥、外甥女共有,同时,两人支付朱女士继承所得份额的折价款共计40万元。本案中(  )
①诉讼调解可以有效降低当事人的诉讼成本 ②剩余房产份额,外甥、外甥女可以通过仲裁来解决继承问题 ③房产由刘老伯的外甥、外甥女共有属于代位继承 ④朱女士在继承刘老伯房产前需要把属于自己的那一部分先析出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近年来,枫桥人民法庭创新运用“三步工作法”,即靠前一步防风险,变“末端治理”为“前端预防”;跨实一步解纠纷,变“诉讼为主”为“诉讼断后”;走深一步树公信,变“结案事了”为“案结事了”,法庭收案量持续保持下降态势。该工作法取得成效的原因在于(  )
①注重引导和支持人民群众理性表达诉求 ②突出社会规范在纠纷解决中的教化作用 ③最大限度地把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 ④保障人民群众能及时获得有效法律援助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4.有人举报某酒店利用电商平台刷单炒信、自己写好评、雇人删差评。市场监管部门核实后,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对该酒店进行了处罚,责令其停业整改,并要求电商平台采取自律措施整改。下列对该处罚的认识,正确的有(  )
①市场监管部门此举为电商行业健康发展提供法律依据 ②市场监管部门此举旨在加大监管力度,促进市场健康发展 ③如果该酒店对处罚不服,可与市场监管部门共同申请仲裁 ④如果该酒店对处罚不服,可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5.彭某与何某系上下楼邻居。最近,彭某发现何某将两台空调外机安装到了自己卧室窗户边的外墙上。由于空调外机在使用过程中持续发出噪声并排出热气流,影响彭某开窗通风和正常休息。在多次商谈无果的情况下,解决彭某的难题,你的建议是(  )
①“远亲不如近邻”,彭某应该照顾相邻一方的利益
②彭某可以向人民调解委员会申请调解,以化解矛盾 ③彭某可以向仲裁机构申请商事仲裁,给予法律制裁 ④彭某可以向当地人民法院起诉,请求人民法院公正审理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6.甲因工作中疏忽导致一批货物受损,与乙产生矛盾。甲在微信朋友圈辱骂乙,并附上了乙的个体登记信息等。甲的言行在乙从事的行业内流传开来,给乙造成了很大的困扰,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他的经营。据此,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①甲所发信息属于物证 ②甲与乙之间的诉讼属于民事诉讼 ③甲侵犯了乙的名誉权 ④甲与乙之间法律关系的客体是行为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7.小周骑电动自行车时被交警拦下。交警对小周闯红灯且不戴安全头盔的行为进行处罚,还罚了小周100元。小周对此认为不可,觉得很憋屈,决心要讨回公道。若小周要讨回公道,他可以(  )
A.对交警部门的行政行为申请行政仲裁
B.在规定期限内向人民法院提出上诉
C.就交警部门的行政不作为提出行政复议
D.对交警部门的行政行为不服提起行政诉讼
8.甲、乙两公司达成供货协议,并约定了仲裁协议。后双方出现纠纷,某仲裁机构作出裁决。但甲方掌握了本案仲裁庭某仲裁员多次与乙方出入餐饮娱乐场所的证据,向人民法院申请撤销仲裁。经人民法院审理撤销了仲裁裁决,甲方就该纠纷向人民法院起诉,维护了自身权益。由此可见(  )
A.仲裁往往难以解决民事合同纠纷
B.相对于仲裁,诉讼具有程序性和强制性
C.诉讼使各种冲突和纠纷得到最终的解决
D.不服仲裁裁决可以将纠纷提请人民法院裁决
9.浙江省杭州市钱塘区某村村民李某用镰刀故意破坏同村村民的蔬菜大棚,钱塘区公安分局所属派出所决定给予李某行政拘留5日的处罚,并收缴“镰刀”一把,李某对此表示不服。在此案件纠纷中(  )
①李某可以向钱塘区公安分局提出行政复议 ②李某可以对案件中的行政相对人提起诉讼 ③钱塘区派出所侵犯了李某的所有权 ④若通过诉讼解决,派出所应承担举证责任
A.①④ B.②③ C.①② D.③④
10.同住某小区的李某和陈某遛狗时,两家的狗发生撕咬,陈某的狗被咬伤。陈某一气之下,将李某打伤,李某发现自己伤得不轻,便选择了报警,经司法鉴定为轻伤二级。陈某赔偿了李某40 000元医药费,也取得对方谅解,但区人民检察院仍向人民法院提起公诉,陈某要为其行为承担法律责任。上述案例中(  )
①李某选择报警是自诉人提起的民事诉讼 ②陈某赔偿李某医药费并获得谅解是纠纷的和解 ③区人民检察院向人民法院提起公诉属于刑事诉讼 ④陈某的赔偿属于刑事诉讼附带民事诉讼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二、非选择题
11.(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仲裁是解决纠纷的一种有效途径,与诉讼相比,其更加便捷、经济。
案例一 刘某到某铸造公司从事抛光工作,但双方未签订书面劳动合同。刘某在作业中不慎将左手食指碰伤,造成末节缺损,但公司以不存在劳动关系为由拒绝给予刘某工伤赔偿。刘某申请仲裁,请求确认其与公司存在劳动关系,仲裁委员会支持了刘某的请求。公司不服,诉至人民法院,人民法院受理了此案并一审判决确认双方存在劳动关系。
案例二 甲公司和乙公司签订了一份《履约协议书》,约定任何一方均有权将争议提交仲裁委员会仲裁。甲公司的法定代表人王某为乙公司出具了一份《保证函》,为甲公司的债务提供连带责任保证。后因纠纷乙公司以甲公司和王某为仲裁被申请人,向仲裁委员会提起仲裁。裁决后王某不服,诉至人民法院,人民法院裁判不予受理。
结合上述案例,运用《法律与生活》的知识,说明同是对仲裁结果不服,人民法院为何作出不同的选择。
参考答案
1.C 以和为贵选调解,遇到纠纷,相对诉讼来说,调解往往是优先选择,②符合题意。我国法律规定,不动产的相邻关系处理应按照有利生产、方便生活、团结互助、公平合理的原则,④说法正确。题干中纠纷的解决是通过人民法院调解实现的,而不是人民法院行使了审判权,①不符合题意。当事人在人民法院制作的调解书上签字后,调解书发生法律效力,当事人不能反悔,若调解协议生效后一方拒不履行的,另一方可以持民事调解书申请强制执行,③说法错误。
2.B 根据民法典可知,继承纠纷不能仲裁,②错误。根据法律的有关规定,遗产必须符合三个特征:第一,必须是公民死亡时遗留的财产;第二,必须是公民个人所有的财产;第三,必须是合法财产。因此,经析产后确定是被继承人的个人合法财产的才能成为遗产。朱女士属于继承人,无需析产,④错误。
3.A 枫桥人民法庭创新运用“三步工作法”,即靠前一步防风险,跨实一步解纠纷,走深一步树公信,法庭收案量持续保持下降态势。该工作法取得成效的原因在于注重引导和支持人民群众理性表达诉求,最大限度地把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①③符合题意。材料强调法庭收案量持续保持下降态势,不是突出社会规范在纠纷解决中的教化作用,②不符合题意。材料强调枫桥人民法庭创新运用“三步工作法”,不体现保障人民群众能及时获得有效法律援助,④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A项。
4.C 该处罚不属于法律,因此不能为电商行业健康发展提供法律依据,①不符合题意;题中所述处罚旨在加大监管力度,促进市场健康发展,②符合题意;依法应当由行政机关处理的行政争议不能仲裁,③排除;该酒店与市场监管部门的纠纷,属于法人与行政部门之间的纠纷,应该通过行政诉讼来解决,④符合题意。
5.C 相邻关系一方在为自己便利行使权利时,应当照顾到相邻方的利益,而不能以牺牲一方的利益为代价去照顾另外一方的利益,①错误。常见解决民事纠纷的方式有:和解、调解、仲裁和诉讼。彭某多次与何某商谈无果,他(她)可以向人民调解委员会申请调解,以化解矛盾,也可以向当地人民法院起诉,请求人民法院公正审理,②④符合题意。彭某和邻居的矛盾属于民事纠纷,而商事仲裁适用于商业、经济领域,且当事人申请仲裁,须以双方自愿订立的有效仲裁协议为前提,③错误。
6.B 物证是以物品或者文字为表现形式的实物证据,而本案中甲所发信息是以数字化形式存储、处理、传输的,且能够证明案件事实的数据,属于电子数据证据,①错误。民事诉讼解决平等主体之间的民事权利和义务纠纷,本案中甲与乙的诉讼属于民事诉讼,②正确。甲在微信朋友圈辱骂乙某,并附上了乙的个体登记信息等。甲的言行在乙从事的行业内流传开来,给乙造成了很大的困扰,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他的经营,这说明甲侵犯了乙的名誉权,③正确。债权关系的客体是行为,人身关系的客体是人身利益,甲与乙之间法律关系的客体是乙的名誉权,④错误。
7.D 交警部门对小周的处罚为行政处罚,小周可以提起行政复议或行政诉讼,不适用仲裁,A项排除。一审判决后,对一审判决不服,才能在规定期限内提出上诉,B项排除。交警部门的行为不属于行政不作为,C项排除。对交警部门的行政行为不服提起行政诉讼,D项符合题意。
8.C 材料说明诉讼具有终局性,是解决各种冲突和纠纷的最后途径,诉讼使各种冲突和纠纷得到最终的解决,C项正确。仲裁是解决民事纠纷的法定途径,A项说法错误。B项在材料中未体现,排除。仲裁实行或裁或审、一裁终局制度,当事人申请仲裁就不得将同一纠纷再提交人民法院裁决,D项错误。
9.A 李某不服钱塘区公安分局所属派出所的处罚,可以通过申请行政复议的方式解决,①正确;行政相对人是李某,②错误;钱塘区公安分局所属派出所收缴李某镰刀,是因为李某用镰刀故意破坏同村村民的蔬菜大棚,派出所并没有侵犯李某的所有权,③错误;若通过诉讼解决,该案件属于行政诉讼,举证责任由做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即派出所来承担,④正确。
10.C “报警”并非民事诉讼,①错误;陈某赔偿了李某40 000元医药费,也取得对方谅解,这是纠纷的和解,②符合题意;陈某将李某打伤,并致李某轻伤二级,虽取得对方谅解,但仍需承担该行为的刑事责任,区人民检察院向人民法院提起公诉属于刑事诉讼,③符合题意;本案中陈某的赔偿不属于刑事诉讼附带民事诉讼,④错误。
11.答案 仲裁是解决纠纷的一种有效途径,包括商事仲裁、劳动争议仲裁。案例一中的仲裁属于劳动争议仲裁,案例二中的仲裁属于商事仲裁。
根据劳动法律、法规,除特定情形外,未经劳动仲裁程序,当事人不得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当事人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自收到仲裁裁决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案例一是劳动争议问题,必须先进行劳动仲裁,公司不服仲裁结果,可以诉至人民法院。
在商事仲裁与诉讼之间,当事人只能选择其一加以适用。仲裁实行一裁终局制度,仲裁裁决一经作出,即发生法律效力。案例二中的仲裁是商事仲裁,一裁终局,所以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