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西安市高新一中2025-2026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物理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陕西省西安市高新一中2025-2026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物理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5~2026学年度第一学期学业检测一试题
九年级物理
一、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计30分,每个小题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 关于物理量的单位,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B. C. D.
2. 小明利用自己学到的绘画技能创作了同学扔实心球的情景图,其中手对球做了功的是( )
A. 捡起球
B. 举球停在空中
C. 球在空中飞
D. 球落地后继续滚动
3. 关于功、功率和机械效率,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功率越大的机械,做功就越多
B. 功率越大的机械,做功就越快
C. 机械效率越高的机械,功率就越大
D. 越省力的机械,机械效率越高
4. 花生大丰收,小明用手剥壳,手指又酸又痛。他用硬棒自制“碎壳神器”,用手对上面硬棒施加压力,即可压碎花生壳。下列图中,最省力的是(  )
A. B.
C. D.
5. 陕西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沉淀,有很多历史遗迹和秀丽的风景,还有独具自己特色的美食。如图所示是四种陕西美食,下列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图甲中,刚出锅的羊肉泡馍入嘴时很烫,是因为泡馍含有的热量很多
B. 图乙中,将甑糕吃掉一口后,剩余甑糕的内能减小
C. 图丙中,煮臊子面时是通过热传递改变了臊子面的内能
D. 图丁中,肉夹馍放凉后,闻到香味变淡,说明分子热运动快慢与温度有关
6. 汽车是现代生活中常见的一种交通工具,下图是某汽车汽油机的能量流向图。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该车匀速下坡时,机械能减小
B. 由图可知该汽油机的效率是28%
C. 冬天汽车都会利用尾气中的能量给车内供暖,该举措大大提高燃料的利用率
D. 某段时间,汽车尾气中的“汽油味”变浓,说明汽车汽油机的效率变高
7. 手电筒的构造如图所示,下面关于手电筒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手电筒中没有电线,因此手电筒不属于电路
B. 按键相当于电路中的开关
C. 手电筒内的两节电池连接时正极与正极相连
D. 手电筒在照明时,没有电流通过弹簧
8. 如图所示是一种太阳能背包。它的前面有一个太阳能电池板,里面有一个蓄电池,可以给手机、小风扇或数码相机等电子产品供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太阳能电池板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
B. 蓄电池充电时相当于电路中的电源
C. 蓄电池放电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D. 小风扇工作将化学能转化为机械能
9. 如图是液体燃料火箭喷气发动机示意图。输送装置将燃料和氧化剂输送到燃烧室燃烧,产生气体喷出推动火箭前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燃料燃烧时内能转化为化学能
B. 燃料箱燃料减少,燃料热值不变
C. 燃烧放出热量越多,燃料热值越大
D. 火箭前进时,燃料的化学能全部转化为火箭的机械能
10. 用甲、乙、丙三个木块将相同弹簧压缩到图示位置后由静止释放,木块沿光滑水平轨道滑行,可冲到光滑斜面上。不计空气阻力,若三个木块能到达斜面的最大高度分别是、(未画出)、,且,弹簧的压缩量分别为、、,且,乙、丙的质量,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A. 乙、丙能到达斜面的最大高度 B. 甲离开弹簧时的动能比丙大
C. 乙、丙离开弹簧时的速度 D. 甲、丙的质量
二、填空与作图题(共7小题,每空1分,每图2分,计24分)
11. 如图为小华制作的斜拉索大桥模型,她用长30cm、重5N的质量均匀分布的木条OA做桥面,立柱GH做桥塔。OA可绕O点转动,A端用细线与GH上的B点相连,桥面OA实质是一种______(填简单机械名称)。保持桥面水平,细线对OA的拉力______N;将细线一端的固定点由B点改至C点使桥面仍保持水平,拉力F的大小会______(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由此为了提高大桥模型的承载能力,你认为大桥的桥塔应该建造更______(选填“高”或“低”)。
12. 如图所示,指纹识别解锁是目前较为流行的手机解锁方式,手指轻轻触碰感应区,识别出正确的指纹后手机自动开锁,则感应区相当于手机电路中的______;手机有较好的防水保护功能,是为了防止线路过于潮湿出现______(选填“短路”或“断路”)现象。
13. 如图甲瓶盖内的螺纹口相当于简单机械中的______,起到了____________的作用。很多男生会利用喝完的饮料瓶进行如图所示的游戏:在饮料瓶中留有少量水,盖紧瓶盖,扭转瓶子时,再轻轻扭松瓶盖,瓶盖被瓶内的气体冲出,瓶内气体内能______(填“增加”或“减少”),此时气体的能量转化类似四冲程内燃机的______冲程。某四冲程汽油机飞轮的转速是30r/s,每分钟对外做______次功,若每次做功400J,则此汽油机的功率为______W。
14. 学校积极开展阳光体育运动,学生在操场上进行各种项目的训练。
(1)小聪在单杠上做引体向上。小明测量了他一次上升的高度h和n次引体向上的时间t,还需要测量______(物理量和符号),可算出小聪引体向上的功率______(用符号表示)。
(2)小明在操场上投实心球。如图是整个抛球运动过程的示意图,轨迹上a、b两点在同一高度。在这个过程中,小球的机械能是______(选填“守恒”或“不守恒”)的,关于球的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
A. 最高点时球的速度为0
B. 球在a点速度大于b点速度
C. 球落地时的机械能最大
15. 目前我国研发一款以压缩空气为动力的环保车。汽车使用前需要压缩存储气体,这一过程通过______的方式使气体内能增加,开动时,释放的气体推动发动机,将气体的内能转化为______能。环保车的散热器应选用______(选填“水”或“酒精”)作冷却剂,若冷却剂的质量为5kg,则冷却剂的温度升高时吸收的热量是______J。(,)
16. 如图甲所示,路边指示牌被大风刮倒了,请在图乙中画出以C为支点,将指示牌扶起的最小力。
17. 如图所示是某同学连接的电路,其中有一根导线连接错误,在接错的那根导线上打一个“×”,再把正确接法的导线画出来。
三、实验探究(共4小题,计23分)
18.
(1)如图1所示,比较不同燃料的热值:应选择______两图进行实验;
(2)如图2所示,在“探究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时,不同质量的小车从同一个斜面上的同一高度处,由静止开始滑下,这样操作的目的是为了使小车运动到水平面时具有相同的______;
(3)如图3所示的电路,闭合开关,电路会出现______故障。
19. 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中,小梅使用可绕O点转动、刻度均匀的杠杆,以及多个重为0.5N的钩码进行了以下操作:
(1)不挂钩码时,杠杆在如图甲所示的位置静止。小梅将杠杆左边的螺母调至最左端,发现杠杆右侧还略向下倾斜。此时小梅应向______调节杠杆右边的螺母,使杠杆水平静止。
(2)给杠杆两侧挂上不同数量的钩码,设右侧钩码对杠杆施加的力为动力,左侧钩码对杠杆施加的力为阻力,测出杠杆水平平衡时的动力臂和阻力臂,多次实验并把数据填入表格。
实验次数 动力 动力臂 阻力 阻力臂
1 0.5 0.2 1.0 0.1
2 1.0 0.15 1.5 0.1
3 0.1 3.0 2.0 0.15
4 2.0 0.15 1.5 0.2
小梅分析表格中的数据发现,第______次实验数据有误,剔除这一组数据后,初步得出杠杆的平衡条件为:____________。(用符号表示)
(3)第4次实验结束后,小梅撤去右侧钩码,改用弹簧测力计继续实验。如图乙所示,她在左侧A点悬挂三个钩码,再用弹簧测力计(未画出)在B点拉杠杆。杠杆重新在水平位置平衡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可能为______。
①1.0N ②1.5N ③3N
(4)小梅换用可变形杠杆(AOB可绕O点转动)进一步探究杠杆平衡条件,在A点挂重物,在B点挂重物,可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然后松开螺母保持OA不动,使OB向下折一个角度,再拧紧螺母形成一根可绕O点转动的杠杆(点对应B点),保持位置不变,要使杠杆在图丙位置保持平衡,则应该移动到位置______处(选填“①”“②”或“③”)。
(5)如图丁所示,轻质杠杆OC可绕O点转动,A点悬挂一重物M,B点受到电子测力计竖直向上的拉力F,杠杆水平静止。保持拉力F方向不变,改变B点位置,记录拉力F的力臂l及F的大小,画出F与的关系图像如图戊①,则拉力F和动力臂l的关系成______(选填“正比”或“反比”);将M从A移至P,再重复上述步骤,得到新的F与的关系图像为图丁中的______(选填“①”“②”“③”或“④”)。
20. 在“探究不同物质吸热升温”的实验中,将A和B两种不同密度的液体分别装在两个相同的烧杯中,两杯液体的液面相平,如图甲所示。用红外灯加热,每隔2min记录一次温度。
(1)实验中,应调节两种液体到红外线灯中心的距离______。这样就可以通过比较______(选填“升高的温度”或“加热时间”)来反映两种液体吸收热量的多少;
(2)在实验操作的过程中有一处明显错误,你认为是____________;
(3)纠正错误后,根据记录的实验数据,绘制了如图乙所示的温度随时间变化关系的图像,在0~4min内,A吸收的热量等于B吸收的热量,______升高的温度高;A、B两液体温度均升高到,______吸收的热量多;由此可知______的吸热能力更强(以上均选填“A”或“B”);
(4)家用小型风力发电机独特的尾翼结构,能使其旋翼自动迎风,如图丙所示。海边,仅在海陆风因素的影响下,如图丁所示的情形通常发生在______。
A. 发生在白天,且陆地温度较高 B. 发生在白天,且海水温度较高
C. 发生在夜晚,且陆地温度较高 D. 发生在夜晚,且海水温度较高
21. 图甲是我国古代的水力机械装置——水碓。水碓广泛应用于舂米(脱壳)、研磨谷物、舂捣药材、加工手工业原料等。工作时通过水流冲击水轮带动转轴和木板转动,使碓头反复抬升,在重力作用下,碓头下落舂捣碓窝中放置的物体。课外小组想探究舂捣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并作出如下猜想:
猜想一:舂捣效果可能与碓头质量有关;
猜想二:舂捣效果可能与碓头抬升高度有关。
小组同学制作了图乙所示的水碓模型(碓头可更换且抬升高度可调),用碓头冲击沙坑模拟舂捣的过程,碓头下陷深度反映舂捣效果,进行实验获得了表中的数据:
实验组别 抬升高度/m 碓头质量/kg 实验1深度/cm 实验2深度/cm 实验3深度/cm ①
1 1.0 05 4.8 5.0 4.9 4.9
2 0.5 1.0 3.5 33 3.4 3.4
3 1.0 1.0 7.1 7.3 7.0 7.1
4 2.0 1.0 12.2 12.5 123 12.3
5 1.0 1.5 95 9.7 9.6 9.6
(1)碓头下落过程中将重力势能转化为______能。
(2)表格中①的内容应填____________。
(3)分析表格中的2、3、4三组实验数据可知,水碓舂捣效果与碓头抬升高度有关,当碓头质量相同时,碓头抬升高度越高,舂捣效果越____________。
(4)分析表格中的______三组实验数据可知,水碓舂捣效果与碓头质量有关,当碓头抬升高度相同时,碓头质量越大,舂捣效果越明显。
(5)结合以上实验结论,请你提出一条可以提高舂捣效果的措施:__________________。
(6)请你结合所学物理知识再提出一条可能影响舂捣效果的猜想:__________________。
四、综合题(共3小题,计23分)
22.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采集和处理数据更加方便了。如图1所示为利用传感器测量热水自然冷却过程的装置,测量结果如图2。[,]
(1)若试管内装入50mL的水,则试管内水的质量是多少?
(2)已知水的初温为,求整个自然冷却过程中水放出的热量。
23. 斜面是一种简单机械,在我国战国时期,墨子所作的《墨经·经下》里记载了一种斜面引重车,如图所示,该车前轮矮小,后轮高大,前后轮之间装上木板,在后轮轮轴上系紧绳索,通过斜板高端的滑轮将绳索的另一端系在斜面上的重物上,只要轻推车子前进,就可以将重物拉到一定高度。工人师傅想用该引重器将质量为的木箱从斜面的底端匀速拉到顶端,已知木箱沿斜面运动了,升高了,后轮轴施加在绳子上的力为。(不计绳重、滑轮与轴之间的摩擦)求:(取)
(1)整个过程克服木箱重力做的功。
(2)该斜面引重车的斜面效率。
(3)木箱所受摩擦力的大小。
24. 在第十五届中国航展,全球首辆量产分体式飞行汽车“陆地航母”首次向全球观众进行公开飞行。如图1所示该款分体式飞行汽车由陆行体和飞行体两部分构成,总质量约4t。几分钟的时间,飞行体从陆行体后尾箱处自动分离,展开机臂后,飞行体自动升空,巡航,降落。被大家称为“中国版变形金刚”。
(1)若陆行体的最大载油量为60kg,使用的燃油的热值为。燃料完全燃烧时放出的总热量是多少?
(2)若陆行体的发动机效率为30%,行驶过程中所受阻力为车重的0.02倍,现陆行体要去距离基地500km的目的地执行任务,问它能否在完成任务后原路返回基地?
(3)若飞行体在水平匀速飞行过程中所受阻力与速度的关系如图2所示,某次飞行过程中,以50km/h的速度水平匀速飞行时,发动机的输出功率是多少?(计算结果保留两位小数)
2025~2026学年度第一学期学业检测一试题
九年级物理
一、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计30分,每个小题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题答案】
【答案】B
【2题答案】
【答案】A
【3题答案】
【答案】B
【4题答案】
【答案】A
【5题答案】
【答案】A
【6题答案】
【答案】D
【7题答案】
【答案】B
【8题答案】
【答案】C
【9题答案】
【答案】B
【10题答案】
【答案】D
二、填空与作图题(共7小题,每空1分,每图2分,计24分)
【11题答案】
【答案】 ①. 杠杆 ②. 5 ③. 变小 ④. 高
【12题答案】
【答案】 ① 开关 ②. 短路
【13题答案】
【答案】 ①. 斜面 ②. 省力 ③. 减少 ④. 做功 ⑤. 900 ⑥. 6000
【14题答案】
【答案】(1) ①. 小聪的质量m ②.
(2) ①. 不守恒 ②. B
【15题答案】
【答案】 ①. 做功 ②. 机械 ③. 水 ④.
【16题答案】
【答案】
【17题答案】
【答案】
三、实验探究(共4小题,计23分)
【18题答案】
【答案】(1)甲乙 (2)速度
(3)短路
【19题答案】
【答案】(1)左 (2) ①. 3 ②.
(3)③ (4)②
(5) ①. 反比 ②. ④
【20题答案】
【答案】(1) ①. 相等 ②. 加热时间 (2)见详解
(3) ①. A ②. B ③. B
(4)D
【21题答案】
【答案】(1)动 (2)平均深度/cm
(3)明显 (4)1、3、5
(5)尽可能提高碓头的高度
(6)碓头的横截面积对舂捣效果的影响
四、综合题(共3小题,计23分)
【22题答案】
【答案】(1)
(2)
【23题答案】
【答案】(1)1440J
(2)80% (3)72N
【24题答案】
【答案】(1)
(2)可以原路返回,过程见解析
(3)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