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版高考思想政治一轮复习课时突破练1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通用版高考思想政治一轮复习课时突破练1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通用版高考思想政治一轮复习
课时突破练1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
一、选择题
1.春秋初期的齐国,随着井田制的破坏和私田大量出现,许多奴隶摆脱身份,成为有一定人身自由的农人。随着经济发展,商业日益发达,唯利是图的价值取向盛行起来,仅靠礼制不足以应付这一变化,还要以法治世,一是德刑并用,二是立法定制。这表明(  )
①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 ②阶级分化最早出现在原始社会初期 ③社会治理方式受经济发展水平制约 ④奴隶身份转变是私有制确立的标志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政治经济学辞典》中对“剥削”的定义是:剥削是社会上一部分人或集团凭借他们对生产资料的垄断,无偿地占有另一部人或集团的剩余劳动,甚至一部分必要劳动。下列属于“剥削”现象的有(  )
①原始社会中,某氏族为扩张领土讨伐其他氏族 ②封建社会中,地主阶级强迫农民缴纳苛捐杂税 ③资本主义社会中,资本家无偿占有雇佣工人的剩余劳动 ④社会主义社会中,国有企业因生产需要进行的合理加班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3.马克思认为在资本主义的架构下,财富在私人手中的积累便形成资本。劳动市场总是在扩大,需求总是在增加,资本需要增值,就必须吸取活劳动,而使劳动者始终生活在只能维持自身生命的再生产的水平,是吸取活劳动的前提。这说明(  )
①资本家通过无偿占有劳动者的剩余价值实现剥削
②资本主义靠暴力和掠夺来获取所必须的大量资本
③资本需要增值是资本主义社会一切矛盾的总根源
④资本主义生产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值过程的统一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4.某班同学收集到两段材料并就此展开讨论,其中正确的观点是(  )
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
——摘自《共产党宣言》
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一旦有适当的利润,资本就胆大起来。如果有10%的利润,它就保证到处被使用;有20%的利润,它就能活跃起来;有50%的利润,它就铤而走险;为了100%的利润,它就敢践踏一切人间法律;有300%的利润,它就敢犯任何罪行,甚至冒绞首的危险。
——摘自《资本论》
①两段材料看似全面,但无法形成对资本、资产阶级的结论性评价,没有现实意义 ②资本、资产阶级带来史上最残酷的剥削,但不能因此否认其历史性贡献,反之亦然 ③资本具有两面性,我们既要努力发挥其促进生产力发展的作用,又要限制其消极作用
④要对资本、资产阶级作区分,我们最终消灭的是一切形式的资本剥削而不是资产阶级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5.2024年2月28日, 美国某公司被曝直接放弃了研发了十年、已经投资超过百亿美元的造车计划。近年来,一些欧美汽车制造商调整了电动车战略,欧盟也宣布无限期推迟2035年全面淘汰燃油汽车计划。业内人士指出,欧美在“选环保还是选饭碗之间选择了后者”,因为新能源汽车没能给车企带来丰厚的收益。欧美国家和车企对待新能源汽车态度的转变(  )
①直接原因是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存在和激化
②是资产阶级追求自身利润最大化的本性所决定的
③说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阻碍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
④告诉我们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一个漫长过程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6.恩格斯在《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中指出:“我们已经看到,为革命作了准备的18世纪的法国哲学家们(即空想社会主义者),如何求助于理性,把理性当作一切现存事物的唯一的裁判者。他们认为,应当建立理性的国家、理性的社会,应当无情地铲除一切同永恒理性相矛盾的东西。”据此,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空想社会主义者从理性原则出发揭露资本主义弊端
B.永恒理性是无产阶级推翻资产阶级统治的有力武器
C.资本主义社会所固有的矛盾无法通过理性手段解决
D.无产阶级反对用理性的方式解决当今社会基本矛盾
7.《共产党宣言》是由两个年轻人用一个多月时间在布鲁塞尔一间小小的“白天鹅咖啡馆”写就的,是“天才”和“能手”通力合作的结晶。但从大历史背景看,《共产党宣言》更是由19世纪中叶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世界历史舞台这个大时代写就的,是时代风云的回声,是时代精神的精华。由此可以推断(  )
①《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源于马克思、恩格斯的个人智慧 ②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离不开马克思、恩格斯对社会历史的研究 ③阐述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理想目标是《共产党宣言》发表的目的 ④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工人运动的兴起是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前提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8.马克思对劳动有很多不同的论述。
论述1:(在资本主义社会)只要肉体的强制或其他强制一停止,人们就会像逃避瘟疫那样逃避劳动。
——卡尔·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论述2:在共产主义社会高级阶段上……劳动已经不仅仅是谋生的手段,而且本身成了生活的第一需要……
——卡尔·马克思《哥达纲领批判》
对以上论述的理解正确的有(  )
①雇佣劳动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②劳动是资本主义社会痛苦的根本源泉 ③劳动是共产主义社会中人的全面发展的途径 ④劳动的性质随社会形态的变化而变化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9.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从一国实践到多国发展,历经高潮与低谷、成功与挫折。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长期探索和实践的基础上,我们党成功推进和实践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走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材料说明(  )
①社会历史的发展过程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②人类社会发展历史进程是统一性和多样性的统一
③中国社会的发展历程不必遵循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④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进程是由不同国家历史的统一性反映出来的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0.俄国十月革命后,列宁面对出现的新情况,创造性提出发展动力的独到见解。他认为: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对抗将会消失,矛盾仍将存在”。“今后在发展生产力和文化方面,我们每前进一步和每提高一步,都必定同时改善和改造我们的苏维埃制度。”这对当前我国发展的启示有(  )
①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②只有通过制度创新才能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③我国社会基本矛盾之间已不存在根本性的矛盾和冲突 ④在新时代新起点上需要继续把全面深化改革推向前进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二、非选择题
11.(9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形成与之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
此轮产业革命中,我国通过加快发展以数字经济、人工智能等为引擎的新质生产力,促进了生产关系领域的变革,出现了共享经济、平台型组织等新的经济形态,这种变革反过来又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在这一过程中,仍有一些因素在动态调整中成为生产力进一步发展的约束,比如一些数字平台存在数据垄断,数字技术应用带来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等等。
结合材料,运用社会基本矛盾的有关知识,分析我国推动形成与新质生产力相适应的生产关系的原因。
参考答案
1.B 阶级分化最早出现在原始社会末期,②错误。土地变成私有财产是私有制确立的标志,④错误。
2.C “某氏族为扩张领土讨伐其他氏族”,未体现通过垄断生产资料占有他人劳动等特点,这不符合“剥削”的定义,①排除。封建社会中,地主阶级正是凭借对土地的占有,使农民不得不依附于地主,屈从于地主阶级的奴役,这属于“剥削”现象,②正确。资本主义社会中,资本家拥有生产资料并雇佣工人进行生产,为了追求自身利润最大化,不断加大对工人的剥削,无偿占有雇佣工人的剩余劳动,这属于“剥削”现象,③正确。“国有企业因生产需要进行的合理加班”并非无偿,因此并不是无偿占有他人劳动,且国有企业也没有垄断生产资料,这不属于“剥削”现象,④排除。故本题选C项。
3.C 资本吸取活劳动,是因为资本家通过无偿占有劳动者的剩余价值实现对其剥削,①符合题意。材料中的资本增值需要不断吸取活劳动,并没有体现资本主义靠暴力和掠夺来获取资本,②排除。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是资本主义社会一切矛盾和冲突的总根源,③说法错误。资本主义生产是以雇佣劳动为基础,以获取剩余价值为目的,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值过程的统一,④正确。
4.B 题干两段材料分别从历史性贡献与消极作用两个方面对资本、资产阶级作了客观性描述,说明资本、资产阶级带来史上最残酷的剥削,但不能因此否认其历史性贡献,反之亦然,这本身就是结论性评价,具有现实意义,①错误,②正确。题干两段材料分别从历史性贡献与消极作用两个方面对资本、资产阶级作了客观性描述,启示我们资本具有两面性,我们既要努力发挥其促进生产力发展的作用,又要限制其消极作用,③正确。阶级是历史发展的产物,因而也将随着历史的进一步发展而消亡,未来共产主义社会没有阶级、阶级剥削,④错误。故本题选B项。
5.C 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不是欧美国家和车企放弃新能源汽车的直接原因,①排除。欧美国家和车企放弃新能源汽车的研发,是资产阶级追求自身利润最大化的本性所决定的,因为新能源汽车当前不能实现利润最大化;同时也说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阻碍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②③正确。欧美国家和车企对待新能源汽车态度的转变,与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一个漫长过程没有直接联系,④排除。故本题选C项。
6.A 材料中“应当建立理性的国家、理性的社会,应当无情地铲除一切同永恒理性相矛盾的东西”,说明空想社会主义者从理性原则出发揭露资本主义弊端,A项正确。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推翻资产阶级统治的有力武器;“永恒理性”的说法也不妥,B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空想社会主义者从理性原则出发揭露资本主义弊端,未涉及资本主义社会所固有的矛盾能否通过理性手段解决,C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空想社会主义者从理性原则出发揭露资本主义弊端,未涉及无产阶级是否反对用理性的方式解决当今社会基本矛盾,D项错误。故本题选A项。
7.D 《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源自时代实践,①错误。《共产党宣言》是由两个年轻人用一个多月时间在布鲁塞尔一间小小的“白天鹅咖啡馆”写就的,是“天才”和“能手”通力合作的结晶。由此可以推断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离不开马克思、恩格斯对社会历史的研究,②正确。指导人们建立共产主义社会是《共产党宣言》发表的目的,③错误。《共产党宣言》是由两个年轻人用一个多月时间在布鲁塞尔一间小小的“白天鹅咖啡馆”写就的,“是‘天才’和‘能手’通力合作的结晶”,更是由19世纪中叶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世界历史舞台这个大时代写就的,可以推断出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工人运动的兴起是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前提,④正确。故本题选D。
8.D 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是生产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①错误。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是资本主义社会一切矛盾和冲突的总根源,②错误。题干中“在共产主义社会高级阶段上……劳动……成了生活的第一需要”体现了③,符合题意。题干中,在资本主义社会人们会逃避劳动,而在共产主义社会劳动成了生活的需要,这说明劳动的性质随社会形态的变化而变化,④符合题意。故本题选D项。
9.A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状况,这是在任何社会中都起作用的普遍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③错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进程是由不同国家历史的多样性反映出来的,④错误。
10.D 材料中列宁认为“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对抗将会消失,矛盾仍将存在”“必定同时改善和改造我们的苏维埃制度”,这启示我们我国作为社会主义国家,社会基本矛盾之间已不存在根本性的矛盾和冲突,是非对抗性的,要通过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来解决,在新时代新起点上需要继续把全面深化改革推向前进,推动社会发展,③④正确。材料体现的是社会主义社会要通过改革解决社会基本矛盾,没有涉及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①不符合题意。制度创新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但不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的必要条件,②错误。
11.答案 ①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之一。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当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对生产力的发展起推动作用,反之,对生产力的发展起阻碍作用。②作为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决定新型生产关系的出现和形成。③生产关系中不适应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因素,阻碍了新质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要求深化改革,调整与新质生产力不适应的生产关系,加快形成新型生产关系,促进新质生产力的可持续发展。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