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版高考思想政治一轮复习课时突破练17 法治中国建设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通用版高考思想政治一轮复习课时突破练17 法治中国建设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通用版高考思想政治一轮复习
课时突破练17 法治中国建设
一、选择题
1.近年来,各地政务服务中心纷纷设立线上线下“办不成事反映窗口”,由当地数据资源管理局对口管理,专门办理那些在其他政务服务窗口没有办成的事情。设立“办不成事反映窗口”表明,我国政府 (  )
①就事关群众利益的问题加大执法力度 ②运用现代技术手段提高政务服务效能 ③遵循政务诚信的基本原则保障群众的知情权 ④积极履行法定职责为社会提供优良的公共服务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随着互联网发展,各类“自媒体”越来越深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但是,“自媒体”在其发展过程中也滋生了一些问题,扰乱了网络秩序,干扰了人们正常生活。针对相关问题,中央网信办开展了“清朗从严整治‘自媒体’乱象”专项行动。整治“自媒体”乱象 (  )
①彰显了政府执政为民的决心 ②能有效破解“自媒体”经营管理难题 ③是政府依法履行基本职能的具体体现 ④有助于净化网络空间,维护公共生活秩序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3.2021年,海南省全面推行“一枚印章管审批”,特别极简审批园区从3个推广到14个,园区项目落地审批提速70%;打造“海易办”“海政通”平台,实现政务服务事项55.6%“零跑动”,30项“一件事一次办”,1 038项“跨省通办”。上述举措(  )
①提高了行政服务效能和水平 ②增强了政府依法执政的能力 ③强化了政府社会管理的职能 ④体现了海南的制度集成创新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4.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2024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正式施行。该法强调坚持面向全体人民、聚焦青少年,建立健全政府、社会、学校、家庭“四位一体”的爱国主义教育治理体系。这有利于(  )
①明确法律责任,消除危害国家安全和利益的行为
②强化担当作为,凝聚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强大合力
③加强道德教化,发挥党治国理政基本方式的作用
④坚持良法善治,推动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走深走实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5.作为我国首部无障碍环境建设领域的专门性、基础性、综合性法律,无障碍环境建设法于2023年9月正式施行。无障碍环境建设法对无障碍环境建设的全要素、全链条、全场景作出系统规定,助力营造平等共享、普惠包容的社会环境。用法治助推“有爱无碍”,体现出(  )
A.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一项系统性工程
B.推进公正司法必须加强人权司法保障
C.为残疾人建立更完备的法律服务体系
D.推进法治国家建设保障公民合法权益
6.2023年12月4日是第十个国家宪法日,山东省万余所各级各类学校师生共同参与“宪法晨读”活动。他们或走出校门,面向市民开展宪法宣传服务活动;或高声朗读宪法条款,进行集体宣誓;或通过各种艺术形式解读宪法;或走进人民法院,直面庭审现场沉浸式模拟法庭不同角色。这些活动意在(  )
①确立宪法的核心地位,更好发挥宪法的根本法作用 ②增强宪法意识,贯彻党的依宪治国依宪执政的要求 ③树立宪法法律至上理念,为全民守法打下坚实的基础 ④监督人民法院公正司法,实现程序正义与实质正义相统一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7.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云南省人民法院积极融入党委领导下的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将“抓前端、治未病”落到实处。积极开展“枫桥式人民法庭”创建,276个人民法庭扎根基层定分止争,建成97个专业化、特色化法庭,设立旅游巡回法庭及站点159个,巡回审判达标率高达99%,依法服务乡村振兴。此举有利于(  )
①人民法院履行监察职责,提高为民服务能力 ②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依法服务乡村振兴 ③提升民众法治意识,推进法治国家建设 ④夯实良法善治之基,健全国家法律体系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8.松绑烟花爆竹“禁放令”、叫停涉嫌犯罪人员亲属“连坐”、纠正破坏房屋承重墙处罚“放水”……这些案例均来自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2023年备案审查工作报告。2023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收到报送备案的法规、司法解释等规范性文件共1 319件,收到公民、组织提出的审查建议2 827件。加强备案审查(  )
①意在树立守法光荣的法治理念 ②有利于保障宪法法律严格实施 ③能维护国家法治的统一和权威
④能够构建透明的阳光司法机制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9.对无主观恶性的轻微违法行为,深圳轨道交通警方创新开展“敬告式执法”,除了不予处罚,还会向当事人开具法律风险敬告书,进行释法说理,让当事人充分认识到其行为的危害性和法律的严肃性,使其自觉约束自身行为。这种做法(  )
①做到了公正司法,维护了社会公平正义和法律尊严 ②坚持了权责法定,做到了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 ③做到了法、理、情相融合,通过文明执法实现了执法效果最大化 ④坚持执法和普法相结合,让公安机关的执法行为既有力度又有温度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10.三明市沙溪乡设立了侨益司法保护中心,同步启用“互联网+”“跨境立案+代理见证”诉讼服务、异步庭审等涉侨司法服务,探索出“侨乡枫桥”解纷工作法,连续多年没有涉侨矛盾纠纷外溢,实现“解侨忧、安侨心”。沙溪乡的做法(  )
①探索矛盾化解新方法,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
②创新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构建共建共治共享格局
③激发多元主体热情,保障共同行使社会管理职能
④完善基层治理平台,不断提升辖区管理服务水平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二、非选择题
11.(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业主、物业使用人损坏房屋承重结构、主体结构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住房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责令立即改正,恢复原状,可以处一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处五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款。 ——节选自《××省物业管理条例》 房屋建筑使用者在装修过程中擅自变动房屋建筑主体和承重结构的,责令改正,处5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 ——节选自国务院颁布的《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
该省物业管理条例的这条规定,引来了全国人大常委会的一次备案审查。经过审查,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认为,该省物业管理条例的处罚规定明显低于国务院颁布的行政法规规定的罚款额度,而且国务院的规定是“并处”,地方的规定是“可处”,处罚明显较轻。最终,地方条例制定机关对相关规定进行了修改。
全国人大常委会坚持有件必备、有备必审、有错必纠。2023年,全国人大常委会收到报送备案的法规等规范性文件共1 319件;对收到的公民、组织提出的2 827件审查建议和其他备案审查工作机构移送的90件审查工作建议,逐一研究并提出意见。
结合材料,运用《政治与法治》的知识,分析全国人大常委会坚持备案审查对法治中国建设的意义。
参考答案
1.C 各地政务服务中心纷纷设立线上线下“办不成事反映窗口”,由当地数据资源管理局对口管理,说明我国政府运用现代互联网技术,运用大数据等技术手段提高政务服务效能,履行法定职责为社会提供优质的公共服务,方便人民群众解决在其他政务服务窗口没有办成的事情,②④符合题意,当选;材料体现了就事关群众利益的问题加大服务力度,没有体现执法,①不符合题意,排除;政务诚信的基本准则是公平正义,材料没有涉及公平正义与知情权,③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C项。
2.D 执政为民的主体是中国共产党,不是政府,①认识错误,排除;材料主要讲述中央网信办针对“自媒体”乱象进行整治,规范了“自媒体”经营行为,而材料未涉及“自媒体”经营管理难题,②不符合题意,排除;中央网信办针对“自媒体”扰乱了网络秩序、干扰了人们正常生活等乱象,开展“清朗从严整治‘自媒体’乱象”专项行动,是政府依法履行基本职能的表现,同时也有助于净化网络空间,维护公共生活秩序,③④符合题意,当选。故本题选D项。
3.A 海南省全面推行“一枚印章管审批”,增加特别极简审批园区,提速园区项目落地审批,实现政务服务事项“零跑动”“一件事一次办”“跨省通办”等。这些举措强化了政府社会管理的职能,有利于转变政府职能,提高行政服务效能和水平,①③符合题意,当选。政府依法行政,中国共产党依法执政,②认识错误,排除。海南省的这些举措是行政体制机制的创新,不涉及海南的制度集成创新,④与题意不符,排除。故本题选A项。
4.C 该法强调坚持面向全体人民、聚焦青少年,建立健全政府、社会、学校、家庭“四位一体”的爱国主义教育治理体系,这有利于强化责任担当,凝聚民族复兴的强大合力,②符合题意,当选;《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的正式施行,有利于为爱国主义教育提供法律依据,推动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走深走实,④符合题意,当选;“消除”危害国家安全和利益的行为,夸大了该法实施的作用,①说法错误,排除;法治是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③说法错误,排除。故本题选C项。
5.D 无障碍环境建设法于2023年9月正式施行,无障碍环境建设法对无障碍环境建设的全要素、全链条、全场景做出系统规定,助力营造平等共享、普惠包容的社会环境,用法治助推“有爱无碍”,体现出推进法治国家建设保障公民合法权益,D项认识正确,当选;材料强调无障碍环境建设,未涉及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一项系统性工程,也没有体现推进公正司法必须加强人权司法保障,A、B两项不符合题意,排除;用法治助推“有爱无碍”,有助于更好维护残疾人的合法权益,但“为残疾人建立更完备的法律服务体系”的说法,夸大了无障碍环境建设法的作用,C项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D项。
6.C 人民宪法的核心地位早已确立,①认识错误,排除;宣传、学习宪法的目的在于增强宪法意识,贯彻党的依宪治国、依宪执政的要求,②认识正确,当选;材料中的活动有利于树立宪法法律至上理念,为全民守法、建设法治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③符合题意,当选;材料未体现对司法机关的监督,④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C项。
7.C 人民法院履行审判职责,监察委履行监察职责,①表述错误,排除;云南省人民法院积极融入党委领导下的基层社会治理体系,扎根基层定分止争,这样做有利于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依法服务乡村振兴,②符合题意,当选;开展“枫桥式人民法庭”创建,276个人民法庭扎根基层,建成97个专业化、特色化法庭,设立旅游巡回法庭及站点159个,巡回审判达标率高达99%,这样做有利于提升民众法治意识,推进法治国家建设,③符合题意,当选;题干强调人民法院积极融入党委领导下的基层社会治理体系,不体现健全国家法律体系,④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C项。
8.C 材料强调国家加强备案审查,维护法治的统一和权威,未涉及提高公民法治理念层面,①认识错误,排除;烟花爆竹“禁放令”被松绑、涉嫌犯罪人员亲属“连坐”被叫停、破坏房屋承重墙处罚“放水”被纠正,表明加强备案审查有利于加强法律监督,保障宪法法律严格实施,②认识正确,当选;2023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收到报送备案的法规、司法解释等规范性文件共1 319件,收到公民、组织提出的审查建议2 827件,可见,加强备案审查能维护国家法治的统一和权威,③认识正确,当选;加强备案审查强调国家维护法治统一,保障法律实施,阳光司法强调司法机关开放、透明,提升司法公信力,加强备案审查与构建透明的阳光司法机制无直接联系,④认识错误,排除。故本题选C项。
9.B 深圳轨道交通警方创新开展“敬告式执法”,强调执法,体现的主体是行政机关,不涉及司法机关公正司法,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和法律尊严,①认识错误,排除;深圳轨道交通警方创新开展“敬告式执法”,强调执法和普法相结合,不涉及权责法定问题,②与题意无关,排除;对无主观恶性的轻微违法行为,深圳轨道交通警方创新开展“敬告式执法”,除了不予处罚,还会向当事人开具法律风险警告书,进行释法说理,让当事人充分认识到其行为的危害性和法律的严肃性,使其自觉约束自身行为,这做到了法、理、情相融合,通过文明执法实现了执法效果最大化,坚持执法和普法相结合,让公安机关的执法行为既有力度又有温度,③④符合题意,当选。故本题选B项。
10.B 三明市沙溪乡设立了侨益司法保护中心,探索出“侨乡枫桥”解纷工作法,连续多年没有涉侨矛盾纠纷外溢,实现“解侨忧、安侨心”。沙溪乡的做法探索矛盾化解新方法,强化法律在维护群众权益、化解社会矛盾中的权威地位,引导和支持人们理性表达诉求,依法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①认识正确,当选。沙溪乡设立了侨益司法保护中心,同步启用涉侨司法服务,未涉及创新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构建共建共治共享格局,②不符合题意,排除。沙溪乡的做法可以激发多元主体参与热情,但社会管理职能由国家机关行使,不是由多元主体共同行使社会管理职能,③说法错误,排除。沙溪乡探索出“侨乡枫桥”解纷工作法,连续多年没有涉侨矛盾纠纷外溢,实现“解侨忧、安侨心”,沙溪乡的做法完善基层治理平台,不断提升辖区管理服务水平,④认识正确,当选。故本题选B项。
11.答案 有利于维护国家法制统一、尊严、权威,切实保证上位法的有效实施;有利于建设法治国家,提升地方行政法规的立法质量,建设协调统一的法律体系,最大程度地发挥法律法规的效力,实现良法善治;有利于建设法治政府,督促政府更好地行使权力,实现善政,保障公民权益;有利于建设法治社会,引导公民树立法治意识,提高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考生如从其他角度作答,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