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版高考思想政治一轮复习课时突破练18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通用版高考思想政治一轮复习课时突破练18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通用版高考思想政治一轮复习
课时突破练18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
一、选择题
1.2023年3月5日至13日,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修改立法法的决定,这次修法贯彻全过程人民民主重大理念及其要求,总结实践经验,完善相关制度规范,确保立法工作中各个环节都能听到人民的声音,了解基层情况,积极回应人民群众的新要求、新期盼。这表明(  )
①依法治国扎实推进,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上升为国家意志 ②我国坚持科学、民主立法,使法律更好凝聚民心和体现民意 ③我国不断完善法律体系,为人民当家作主提供切实法律保障 ④立法机关健全公众沟通渠道,发挥各界在立法协商中的作用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国务院印发《关于进一步规范和监督罚款设定与实施的指导意见》,其中部分内容如下。这些规定意在(  )
要严格按照法律规定和违法事实实施罚款,不得随意给予顶格罚款或者高额罚款,不得随意降低对违法行为的认定门槛,不得随意扩大违法行为的范围。对违法行为的事实、性质、情节以及社会危害程度基本相似的案件,要确保罚款裁量尺度符合法定要求,避免类案不同罚。要依法广泛综合运用说服教育、劝导示范、指导约谈等方式,让执法既有力度又有温度。①强化规则意识,增强全民法治观念 ②合理设定权力与责任,实现良法善治 ③坚持公正文明执法,维护群众合法权益 ④建设智能高效政府,提高政务服务效能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3.为满足居民多元化需求,上海静安区彭浦新村街道下足了绣花功夫,深入走访了解居民诉求,创新制作“施工图”,形成“一人(户)一档一策”精细化管理模式:问题被制作成标签“上墙”,解决了才“下墙”;解决不了的,也有制度化渠道向上反映。实践表明,坚持问题导向,创新工作方法,就能产生真招、实招、管用的招。这表明(  )
①政府机关能动履职,行政效能和服务水平不断提升 ②基层群众自治组织践行为民宗旨,解决群众难题 ③密切联系群众,发挥社区连接群众和政府的桥梁作用 ④完善治理体系能够有效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4.“请按标线停车,没有按要求的请立即开走。”贵州省黔东南州公安局交警支队民警在治理违停车辆时,变“开罚单”为喇叭喊话方式进行宣传劝导,柔性管理举措获市民点赞。近年来,该交警支队还创新开发了摩托车防酒驾控制系统,推动实施首违免罚、接力纠违等执法方式,既释放交管执法“温度”,又达到了“疏堵结合”。该交警支队的做法(  )
①创新执法方式,多措并举,织密道路交通安全监管基层网 ②采取交通违规免责的柔性执法措施,恰当行使自由裁量权 ③坚持民意导向、人性化执法,增强了法治权威和法治信仰 ④坚持政务公开,宽严相济,推动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融合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5.2023年12月4日是第十个国家宪法日,河北沧州在位于该市的新华区宪法主题公园开展了“大力弘扬宪法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主题宣传教育活动,司法、执法机关和学生代表100余人面向宪法郑重宣誓,学生代表获赠了法律知识书籍。该主题宣传教育活动(  )
①有利于公正司法,即在执法活动的过程和结果中坚持和体现公平正义 ②有利于执法的最重要主体——行政机关带头严格执法,依法履行职能 ③推进覆盖城乡居民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树立宪法法律至上的法治理念 ④坚持把全民普法和守法作为依法治国的长期基础性工作,增强群众法治观念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6.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审议通过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自2024年1月1日起施行。修订后的行政复议法将行政机关作出的有关赔偿决定、有关工伤受理认定决定、政府特许经营协议、土地房屋征收补偿协议等纳入行政复议范围;同时规定,符合条件的行政复议申请人可以申请法律援助等。行政复议法的修订有利于(  )
①加强严格规范行政机关的执法行为 ②推进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 ③妥善化解各种社会矛盾,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④强化公民和社会的监督,建立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7.检察机关持续深化群众信访“件件有回复”制度。统计数据显示,2023年1月至11月,全国检察机关共接收群众信访81.2万件。检察机关通过季度通报、交叉督导检查等推动“件件有回复”落到实处,实现7日回复率99.75%以上、3个月答复率97.25%以上。检察机关持续深化上述制度(  )
①有助于推进公正司法,符合人民司法为人民的要求 ②目的是保证人民群众能获得及时有效的法律帮助 ③能够促进社会矛盾在法治轨道上得到有效解决 ④能够推动信访成为解决社会矛盾的最有效的途径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8.安徽省亳州市四李村驻村书记王浩是排解村里老积怨、新矛盾的行家里手,成立全市首家“第一书记调解室”,实行“调解+普法”的工作模式,组织调解员走街串巷讲法释法、排解纠纷,把无数个“剑拔弩张”的基层矛盾转变为一个个“握手言和”的和谐画面。驻村书记的做法(  )
①运用法治思维筑牢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防线 ②发挥人民调解在化解农村矛盾中的重要功能 ③彰显村委会是调解村民关系的群众性自治组织 ④体现基层党组织是提升社会治理效能的主体力量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9.福建省J县推行“普法流动讲堂”法治宣传教育模式,围绕“八五”普法规划实施,改变单一的宣教形式,根据不同人群对法律的不同需求,编制普法“菜单”,组建“法治带头人+法律明白人+法律顾问+普法志愿者+网格员”的普法宣传志愿服务队,将法律知识送到群众身边、融入生产生活。J县的做法 (  )
①使尊法守法成为全体公民的共同追求和自觉行动 ②不断完善国家法律实施机制,实现社会和谐发展 ③适应了社会治理法治化、规范化发展的客观要求 ④创新普法方式,增进人民群众对法治的认可和信仰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二、非选择题
10.(1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我国西部农牧区地广人稀、居住分散,农牧民因农牧场地界、牛羊走失、邻里、婚姻等矛盾到人民法院打官司存在诸多不便。有些矛盾若不能及时化解,可能影响社会和谐稳定。针对这种状况,甘肃、青海、新疆等地的法官走出法院大楼,背上国徽骑马下乡,把法庭“搬”到农牧民的帐篷前、毡房里,及时受理群众生产生活中的相关纠纷,实行巡回立案,就地质证认证、就地调解审判、就地解决纠纷,打通了司法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被群众亲切地称为“马背法庭”。办案法官还结合农牧区常见多发纠纷的类型、特点和规律,制作了图文并茂、通俗易懂的《农牧区常见法律问题手册》,借巡回审理案件之际发放给群众。
结合材料,运用“全面依法治国”相关知识,分析“马背法庭”是如何体现人民司法为人民的。
参考答案
1.C 题干中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修改立法法的决定,没有涉及党的主张上升为国家意志,①不符合题意,排除;修改立法法,确保立法工作中各个环节都能听到人民的声音,是我国坚持科学立法、民主立法的体现,可以使法律更好凝聚民心,体现民意,体现了我国不断完善法律体系,为人民当家作主提供切实法律保障,②③符合题意,当选;材料没有涉及立法机关健全公众沟通渠道,④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C项。
2.C 题干未强调增强全民法治观念,①认识错误,排除;题干未涉及建设智能高效政府,提高政务服务效能,④认识错误,排除;要严格按照法律规定和违法事实实施罚款,让执法既有力度又有温度等规定有利于合理设定权力与责任,实现良法善治,推动政府坚持公正文明执法,维护群众合法权益,②③认识正确,当选。故本题选C项。
3.B 题干涉及的是上海静安区彭浦新村街道创新工作方法满足居民多元化需求,“街道办事处”属于政府部门,体现了政府积极履职,不断提高行政服务水平,①认识正确,当选;基层群众自治组织是指村委会和居委会,题干中的主体是街道,不涉及基层群众自治组织,②不符合题意,排除;题干涉及的是政府主动创新工作方法,创新管理模式,不涉及社区连接群众和政府的桥梁作用,③不符合题意,排除;上海静安区彭浦新村街道创新管理模式,坚持问题导向,解决了老百姓面临的问题,有效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④认识正确,当选。故本题选B项。
4.B 该交警支队还创新开发了摩托车防酒驾控制系统,推动实施首违免罚、接力纠违等执法方式,既释放交管执法“温度”,又达到了“疏堵结合”,可见,该交警支队的做法创新执法方式,多措并举,织密道路交通安全监管基层网,恰当行使自由裁量权,坚持民意导向、人性化执法,增强了法治权威和法治信仰,①③符合题意,当选;不是交通违规免责,而是首违免罚,②认识错误,排除;材料体现的是交警支队柔性执法,释放交管执法“温度”,又达到了“疏堵结合”,不涉及坚持政务公开,④认识错误,排除。故本题选B项。
5.C 公正司法即在司法活动的过程和结果中坚持和体现公平正义,而非执法活动,①认识错误,排除;行政机关是执法的最重要主体,该活动有利于行政机关严格执法,依法履职,②认识正确,当选;该主题宣传教育活动不能推进覆盖城乡居民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③夸大了活动的作用,排除;该活动坚持把全民普法和守法作为依法治国的长期基础性工作,增强群众法治观念,④认识正确,当选。故本题选C项。
6.A 本次行政复议法的修订扩大了行政复议的范围,并规定符合条件的申请人可以申请法律援助等,这有利于严格规范行政机关的执法行为,也是对公民、法人和其他社会组织合法权益的保护,有利于推进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①②符合题意,当选;行政复议法只能化解行政争议,“化解各种社会矛盾”说法错误,③排除;加强和改进行政复议工作,有利于强化行政复议的监督功能,但这不是公民和社会的监督,且材料也没有涉及建立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④认识错误,排除。故本题选A项。
7.B 检察机关持续深化群众信访“件件有回复”制度,有助于推进公正司法,符合人民司法为人民的要求,促进社会矛盾在法治轨道上得到有效解决,①③符合题意,当选;保证人民群众能获得及时有效的法律帮助是法律援助制度的作用,②不符合题意,排除;信访是解决社会矛盾的有效途径之一,“最有效的途径”说法错误,④排除。故本题选B项。
8.A 驻村书记成立的“第一书记调解室”实行“调解+普法”的工作模式,组织调解员走街串巷讲法释法、排解纠纷,体现了运用法治思维筑牢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防线,①认识正确,当选;人民调解是在人民调解委员会的组织下进行的调解,“第一书记调解室”组织调解员排解纠纷,把基层矛盾转变为和谐画面,体现了人民调解在化解农村矛盾中的重要功能,②认识正确,当选;村民委员会是农村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维护村民合法利益,负责办理本村的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调节民间纠纷,协助维护社会治安等,“彰显村委会是调解村民关系的群众性自治组织”表述不正确,③认识错误,排除;人民群众是提升社会治理效能的主体力量,而不是基层党组织,④认识错误,排除。故本题选A项。
9.D 福建省J县推行“普法流动讲堂”法治宣传教育模式,适应了社会治理法治化、规范化发展的客观要求,创新了普法方式,有利于增进人民群众对法治的认可和信仰,③④符合题意,当选;“使尊法守法成为全体公民的共同追求和自觉行动”夸大了J县的做法的作用,①认识错误,排除;材料强调普法,不涉及完善国家法律实施机制,②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D项。
10.答案 推进公正司法,必须坚持人民司法为人民,依靠人民推进公正司法,通过公正司法维护人民权益。“马背法庭”贯彻群众路线,践行司法为民宗旨,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通过构建开放、动态、透明、便民的阳光司法机制,推进审判公开,通过提供各项便民服务,解决民众的难题,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