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版高考思想政治一轮复习课时突破练25 寻觅社会的真谛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通用版高考思想政治一轮复习课时突破练25 寻觅社会的真谛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通用版高考思想政治一轮复习
课时突破练25 寻觅社会的真谛
1.在“九山半水半分田”的贵州,落后的交通曾经是长期制约发展的突出瓶颈。而今,“万桥架”突破山水阻隔,覆盖于千沟万壑上的“高速平原”持续铺就,当地生产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由此可见(  )
①地理环境是构成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之一 ②生产力是生产方式中最革命、最活跃的因素
③实践能创造出符合人的目的的客观事物 ④实践能够突破客观事物及其运动规律的制约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大美潇湘,山水如画。《潇湘八景图》最早由宋初山水画大师所作,作为一个超越地域和历史范畴的美学意象,成为千百年来历代文人墨客创作的文化母题与图式,成就了中国山水画别开生面、自成一派的“潇湘山水”。亦如美学家宗白华所言:“艺术家以心灵映射万象,代山川而立言。”由此可知(  )
①潇湘的自然山水是能被艺术家的心灵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②艺术家以手中画笔为潇湘自然山水描绘图景、设定法则 ③“潇湘八景”作为美学意象是有相对独立性的社会意识 ④自成一派的“潇湘山水”寓于中国山水画艺术共性之中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植保无人机、北斗导航、免耕播种机……各种新农具正成为农业生产的“新武器”,操作新农具的多是被称为“新农人”的大学生,他们依靠科技和专业知识成为农村致富带头人,其辐射效应推动了乡村面貌的嬗变和农业发展的全方位转型。这表明(  )
①新农具是推动农业生产关系变革的物质条件 ②农业新技术构成了农业生产力发展的新动力 ③新农人的出现有利于优化农业生产力的结构 ④新农人的专业知识为乡村振兴注入精神活力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4.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于2024年1月1日起施行,该法聚焦突出问题,加强污染物排放管控,强化海洋垃圾污染防治,在法律责任方面增加了处罚事项、加大了处罚力度、丰富了计罚方式和处罚手段,有效解决“该硬不硬、该严不严、该重不重”的问题。该法的修订表明(  )
①社会的每一次发展进步都是通过改革来实现 ②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 ③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 ④正确的社会意识预见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变革社会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5.近年来,我国智能农机等智慧农业建设快速起步,农村电商等乡村数字经济新模式不断涌现,“互联网+教育”等数字惠民服务扎实推进……数字乡村发展给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和组织振兴带来新变化,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建设农业强国、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持续发展提供新动能。这说明(  )
①社会意识会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发生自主变化 ②上层建筑的变革推动着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完善 ③数字乡村作为新事物符合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④数字经济推动了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发生深刻变革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6.近年来,某街道办事处先行先试,创新推出“群英断是非”工作法,把群众请上“评判席”,让“是非”接受公开评议,先后解决了积压多年的马路市场、占道经营、违法建设、产权纠纷、邻里纠纷等问题。这一工作法(  )
①为有效化解基层矛盾构建了平台、积累了经验 ②体现了基层民主自治是我国最广泛的民主实践 ③是政府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工作方法的创新 ④意在降低基层政府的行政成本和提高行政效率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7.为治理学科类的隐形变异培训班,提高校外培训治理的法治化水平,教育部颁布《校外培训行政处罚暂行办法》,对校外培训行政处罚的实施机关、管辖和适用,违法行为和法律责任,处罚程序和执行,执法监督等作出了规定,形成了对校外培训违法行为全方位全链条监管。《校外培训行政处罚暂行办法》出台的哲学依据有(  )
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②调整生产关系可以适应生产力状况,促进生产力发展 ③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对社会发展起推动作用 ④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完善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8.基层是国家治理的末梢,是党和政府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是一项重要政治任务。身边有什么问题线索,对基层减负有哪些意见建议,都可以到“留言板”说说。下列选项正确的有(  )
①公开征集问题线索和减负建议,坚持了群众观点与群众路线 ②直面基层工作难点,为基层减负,要以征集的意见建议作为行动出发点 ③理顺基层事务职责,要坚持问题导向,勇于面对矛盾,善于化解矛盾 ④形式是事物存在的基础,要坚持内容与形式的统一,以形式减量促服务增量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9.历史上,鲸曾经是人们生产生活所需的重要“自然资源”, 而今天被认为凶残、贪婪的捕鲸人,却堪称那个时代的勇者。随着工业发展对鲸产品需求的增加,捕鲸者蜂拥而至,长期的大规模捕鲸导致多种鲸类濒临灭绝。1986年《全球禁止捕鲸公约》正式生效,大规模商业捕鲸成为历史。如今,保护鲸类已成为全球共识,人类对捕鲸的认识变化反映了(  )
①社会意识是自发的、不系统的 ②人类在实践活动中必须遵循适度原则 ③社会存在是社会意识内容的客观来源 ④自然资源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决定力量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二、非选择题
10.(1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领航新中国 奋进新时代
新中国成立75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创造了中国奇迹。某校高三(1)班同学们开展“新中国成立75周年”的项目式学习,搜集到以下资料:
资料卡一 1952年,河北一个叫王国藩的农民把村里最穷的23户农民联合起来,办起了一个初级社,人们就称他们是“三条驴腿的穷棒子社”。第二年发展到83户,粮食亩产量从120多斤增长到了300多斤。1956年,我国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
资料卡二 1978年冬夜,小岗村的18户村民以“敢为天下先”的精神,托孤求生、立誓为盟,在一张薄纸片上按下18枚鲜红手印,率先实行“分田到户”,开启了我国农村改革的大幕,次年,小岗村迎来大丰收,卖给国家粮食12 497千克,结束了20余年吃国家救济粮的历史。
资料卡三 1980年,广西合寨村全体村民以无记名投票的方式选举产生了我国第一个村民委员会,同时制定了“村规民约”,从合寨村开始萌芽的民主制度,如选举方法、村民议事制度、村务公开、年终报告制度等等,后来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当中的重要内容。
资料卡四 党的十八大以来,为了完成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全国累计选派300多万名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同近200万名乡镇干部和数百万村干部一道,奋战在脱贫一线。到2021年现行标准下9 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创造了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
结合以上材料,运用社会历史观的知识,解读创造中国奇迹的密码。
参考答案
1.B 落后的交通曾经是长期制约发展的突出瓶颈,而今,覆盖于千沟万壑上的“高速平原”持续铺就,当地生产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由此可见,地理环境是构成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之一,实践能创造出符合人的目的的客观事物,①③符合题意,当选;纵观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和趋势,生产力是生产方式中最革命、最活跃的因素,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但材料没有涉及,②不符合题意,排除;规律是客观的,不能突破客观事物及其运动规律的制约,④说法错误,排除。故本题选B项。
2.B 潇湘的自然山水作为具体的物质形态,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①认识正确,当选;艺术家不能用手中画笔为自然山水设定法则,②说法错误,排除; 《潇湘八景》虽作于宋初,但千百年来一直影响着历代文人墨客的创作,这说明社会意识有时会先于社会存在而变化发展,体现了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③认识正确,当选;共性寓于个性之中,并通过个性表现出来,应该是中国山水画艺术的共性寓于自成一派的“潇湘山水”之中,④说法错误,排除。故本题选B项。
3.C 劳动者、生产工具是生产力的构成要素。操作新农具的“新农人”依靠科技和专业知识,推动农业发展的全方位转型,表明农业新技术构成了农业生产力发展的新动力,②符合题意,当选;被称为“新农人”的大学生,依靠科技和专业知识成为农村致富带头人,表明“新农人”的出现有利于优化农业生产力的结构,③符合题意,当选;题干强调操作新农具的“新农人”依靠科技和专业知识,推动生产力的发展,不涉及生产关系的变革,①与题意不符,排除;“新农人”的专业知识为乡村振兴提供智力因素,而非注入精神活力,④说法错误,排除。故本题选C项。
4.C 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聚焦突出问题,加强污染物排放管控,并强化海洋垃圾污染防治。该法的修订表明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②③符合题意,当选;社会的每一次发展进步不一定都是通过改革来实现,在阶级社会,社会的发展进步主要通过阶级斗争来实现,①说法错误,排除;材料没有体现正确的社会意识可以正确预见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并且正确的社会意识并不能直接变革社会,必须通过实践,④错误。故本题选C项。
5.D 社会意识的变化归根到底是由社会存在决定的,不会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发生“自主”变化,①说法错误,排除;上层建筑的变革与经济基础相适应时,才能推动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完善,并不是只要有上层建筑的变革就能推动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完善,②说法错误,排除;数字乡村发展给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和组织振兴带来新变化,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建设农业强国、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持续发展提供新动能,这说明数字乡村作为新事物符合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③认识正确,当选;近年来,农村电商等乡村数字经济新模式不断涌现,数字乡村发展给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和组织振兴带来新变化,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建设农业强国、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持续提供新动能,这说明数字经济推动了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发生深刻变革,④认识正确,当选。故本题选D项。
6.B “群英断是非”工作法把群众请上“评判席”,让“是非”接受公开评议,是新时代坚持人民至上的生动体现,助力我们更好地开展基层治理,为化解基层矛盾构建了平台、打造了利器、积累了经验,①符合题意,当选;街道办事处先行先试,创新推出“群英断是非”工作法,把群众请上“评判席”,让“是非”接受公开评议,这一工作法是政府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工作方法的创新,③认识正确,当选;基层民主自治是我国最广泛的民主实践,与题意无关,②不符合题意,排除;这一工作法是为了更好开展基层治理、化解基层矛盾,并不是以降低基层政府的行政成本为目的,④说法错误,排除。故本题选B项。
7.B “为治理学科类的隐形变异培训班,提高校外培训治理的法治化水平,教育部颁布《校外培训行政处罚暂行办法》”,可知其出台的依据是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①符合题意,当选;《校外培训行政处罚暂行办法》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其出台是为了适应经济基础的需要,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完善,④符合题意,当选;材料没有涉及生产关系的调整,且只有当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它才会推动生产力的发展,②说法错误,排除;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推动作用,③说法错误,排除。故本题选B项。
8.B 群众观点与群众路线是指在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基础上,采取“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方法,将群众的意见建议集中起来,再回到群众中去。对基层减负有哪些意见建议,都可以到“留言板”说说,体现了坚持群众观点与群众路线,①认识正确,当选;行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主观层面的意见建议不能作为行动的出发点,与唯物主义观点不符,②认识错误,排除;整治形式主义,公开征集问题线索,理顺基层事务职责,体现了坚持问题导向,勇于面对矛盾,善于化解矛盾,③认识正确,当选;内容是构成事物一切内在要素的总和,是事物存在的基础,形式是事物内在要素的结构和组织方式,要坚持形式与内容的统一,④认识错误,排除。故本题选B项。
9.C 人类对捕鲸的认识变化反映了社会意识具有自觉选择性和目的性,而不是自发的、不系统的,①说法错误,排除;长期的大规模捕鲸导致多种鲸类濒临灭绝,如今保护鲸类已成为全球共识,这表明人类在实践活动中必须遵循适度原则,②认识正确,当选;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存在是社会意识内容的客观来源,人类对捕鲸的认识变化是由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的,③认识正确,当选;自然资源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资源和条件,但不是决定力量,④说法错误,排除。故本题选C项。
10.答案 ①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状况,这是在任何社会中都起作用的普遍规律。在社会主义社会,改革的目的就是解决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河北的农业初级社、小岗村进行“大包干”改革、合寨村的基层民主管理都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促进了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②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我们党始终坚持群众观点与群众路线,密切联系群众,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或“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或“坚持人民主体地位”)。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