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版高考思想政治一轮复习课时突破练28 学习借鉴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通用版高考思想政治一轮复习课时突破练28 学习借鉴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通用版高考思想政治一轮复习
课时突破练28 学习借鉴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
一、选择题
1. 几年前在法国尼斯,马克龙总统向到访的习近平主席赠送了一本1688年法国出版的首部《论语导读》法文版原著,并提到“孔子的思想深刻影响了伏尔泰等人,为法国启蒙运动提供了启迪”。2024年5月,习近平主席回赠了马克龙总统一些中文翻译的法国小说,如《包法利夫人》《红与黑》《高老头》等。从中法两国元首互赠的礼品中可以看出(  )
①不同国家的文化可以相互交流、相互借鉴 ②文化不仅是民族的,而且也是整个世界的 ③推进文化交融是让世界变得更美的必由之路 ④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根基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有人说,法国人是用心吃饭:法国菜的制作选料之讲究、做工之精细、色彩之搭配均堪称世界之典范。日本人是用眼吃饭:日本饮食风格是少而精,做得量很少,但食材选择和器皿非常讲究。中国人是用嘴吃饭:中国美食的烹饪最讲究口味,酸、甜、苦、辣、咸,各有其风味。这一差异表明(  )
①不同国家的文化难有相通之处 ②文化多样性表征文化存在的丰富程度 ③民族文化的差异性体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④世界文化的繁荣推动着民族文化的发展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3.中华颜色一眼万年,惊艳岁月。“苍莨”是春天竹子出生时的青绿;“月白”是月光洒下的一片青白;“海天霞”是海霞灿烂里云朵和天空被染上的那层浅红;“暮山紫”是黄昏时刻山间烟雾与夕阳落照交织的紫色……中国色从自然中寻找色彩的气韵,充满中国人的感知力与想象力。可见(  )
①气韵雅致的中国色具有鲜明独特性,蕴含着中华传统文化基因 ②中国色能够派生出丰富色彩,是现代色彩艺术实践的理论源泉 ③中国色融合自然具象与人类心灵意象,在触类旁通中创新色彩表达
④中国传统色彩体系虽历经千年,但人们对色彩的认识始终不会改变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4.甲辰龙年,译“loong”出海。“龙”不再翻译为“Dragon”而是“Loong”。“Dragon”所指代的是欧洲神话中的龙,形象凶悍,具有攻击性。而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龙”多带有美好的寓意,是吉祥、勇敢的象征,中国人也自豪于自己是“龙的传人”。这一转变(  )
①展现出可亲、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 ②诠释着中华传统美德的时代内涵 ③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整体风貌和精神特征 ④让世界“正”译中国,讲好中国故事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5.在历史悠久的波尔多大剧院广场,有一位穿着汉服、戴着面纱的东方女孩拨动着琴弦,“请问你是中国的仙女吗 ”有小朋友这样问她。“还有老人家告诉我,他们在曲子中听到了流水、鸟鸣。”旅法留学生彭静旋,用古筝摸索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文化交流之路。这启示我们(  )
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在于与不同文化进行交流 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影响力能够跨越民族和国别 ③要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增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 ④认同本民族文化是进行文化交流的必要前提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6.讲好中国故事,如果缺乏让外国人理解的叙事方式,一味强调“中国”的特色,便成了自说自话;如果光讲“故事”而忽略传播国家观念,则会让对外传播迷失方向。只有将“中国”与“故事”两者紧密结合,对外传播才能达到积极的效果。由此可见(  )
①中华文化要以独特的魅力赢得世界的认同 ②文化交流取决于不同文化相互交融的程度 ③让世界读懂中国有利于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 ④文化交流要增强本民族文化的自尊、自信、自立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7.中法文化旅游年的展览分为“龙与百合花的相遇”“紫禁城中的法国风景”“凡尔赛宫的中国时尚”三个单元,通过故宫博物院、凡尔赛宫以及其他收藏机构的大约200件文物精品,展现百年间双方的文化交流史,推动了两国的文化交流。这说明(  )
①通过中法文化对比,展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②文化的多样性繁荣了世界文化,增添了文化色彩
③不同民族文化的交流借鉴融合推动了文化的发展
④外来文化是推动中华文化发展的重要动力和源泉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8.脚踝内翻、扭腰、摆胯、摇花手,配合动感背景乐,形成一套丝滑的小连招。从国内短视频平台上的各种花样翻新,到国外社交平台上不同国家不同肤色舞者秀出的同款;从街头巷尾田间地角的草根自嚼,到专业舞台国际秀场上的豪华阵容,全世界各种版本的《科目三》,在网上形成了一道道文化奇观。这表明(  )
①文化因相互交流而丰富多彩 ②文化在交流互鉴中日益趋同 ③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④中华文化引领世界文化发展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9.武术、榫卯、龙舞、皮影戏……一些海外社交媒体网站的中国文化专题下,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主题的视频产品热度居高不下,千万级的播放量、百万级的点赞数。各国网友在评论区里用不同语言参与互动,表达对中国非遗的热爱:“这才是真正的艺术!”由此可见,中国“非遗”走出国门(  )
A.意在更好地展现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
B.借助于内涵拓展完善推动非遗的创造性发展
C.能够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
D.激发各国人民认同中华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
10.杭州亚运会是一场体育盛会,也是一场文化交流的盛宴。奖牌“湖山”、火炬“薪火”都打上了良渚文化的烙印;吉祥物组合“江南忆”,来源于白居易诗句“江南忆,最忆是杭州”;会徽“潮涌”展示了中国文化敢为人先的理念……由此可见,文化交流(  )
①要增强文化的包容性,避免中外文化的碰撞与交锋 ②要保持开放心态,积极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 ③要讲好中国故事,让国外民众深化对中国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④要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展示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二、非选择题
11.(8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国式现代化既借鉴吸收一切人类优秀文明成果,又展现了不同于西方现代化模式的新图景,是一项前无古人的开创性事业。中国的现代化道路经历了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学习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模式到改革开放初期吸收发达国家发展经验,再到逐步形成基于自身成功治理经验的现代化道路的演进。我们党吸取西方国家治理失败的教训,积极总结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国家治理的成功经验,持续完善国家治理体系,不断拓展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打破了“现代化=西方化”的迷思,丰富了世界走向现代化的路径选择,为人类对更好社会制度的探索提供了中国方案。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的知识,说明我们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过程中应如何对待西方现代化模式。
参考答案
1.A 从中法两国元首互赠的礼品中可以看出,不同国家的文化可以相互交流、相互借鉴,文化不仅是民族的,而且也是整个世界的,①②符合题意。材料没有体现文化交融,③不选。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根基与材料无关,④不选。故本题选A项。
2.C 文化既具有民族性,又具有世界性,是共性与个性的统一,①错误。④说法错误,颠倒了民族文化与世界文化的关系。
3.B 中国色能够派生出丰富色彩不属于理论范畴,并不是现代色彩艺术实践的理论源泉,②错误。人们对色彩的认识是不断变化发展的,而不是始终不会改变,④错误。
4.C “Dragon”所指代的是欧洲神话中的龙,形象凶悍,具有攻击性。而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龙”多带有美好的寓意,是吉祥、勇敢的象征。“龙”不再翻译为“Dragon”而是“Loong”,这一转变展现出可亲、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让世界“正”译中国,讲好中国故事,①④符合题意。这一转变诠释着中华传统美德,但并没有体现时代内涵,②不符合题意。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整体风貌和精神特征,③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C项。
5.D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在于激发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为解决当代中国和世界发展中的许多问题提供有益借鉴,以及正确认识和处理国际关系,推动建立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而不在于与不同文化进行交流,①错误。“请问你是中国的仙女吗 ”“还有老人家告诉我,他们在曲子中听到了流水、鸟鸣”启示我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影响力能够跨越民族和国别,②正确。材料与大力发展文化事业无关,③不符合题意。旅法留学生彭静旋,用古筝摸索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文化交流之路,这启示我们认同本民族文化是进行文化交流的必要前提,④符合题意。故本题选D项。
6.D 中华文化要以独特的魅力赢得世界的认同说法过于绝对化,认同的是本民族的文化,①排除。文化交流并不取决于不同文化相互交融的程度,②排除。只有将“中国”与“故事”两者紧密结合,对外传播才能达到积极的效果,由此可见文化交流要增强本民族文化的自尊、自信、自立,让世界读懂中国有利于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③④正确。
7.C 材料强调的是文化交流,本意不是通过对比中法文化,衬托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另外,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①排除。中法文化交流有利于世界文化的繁荣,②正确。双方百年的文化交流推动了两国文化的发展,③正确。外来文化性质有两面,不一定都起推动作用,另外,外来文化也不是中华文化发展的动力,社会实践是文化发展的源泉,④排除。故本题选C项。
8.A 《科目三》引发全世界的竞相模仿,最终在网上形成了一道道文化奇观,这表明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文化因交流而丰富多彩,①③符合题意。文化具有多样性,文化因交流而多彩,而不是“日益趋同”,②说法错误。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中华文化引领世界文化发展的说法不符合实际,④不选。故本题选A项。
9.A 材料体现中国“非遗”借助于海外社交媒体网站走出国门,加强了文化传播与交流,并没有涉及非遗的创造性发展,B项不符合题意。中国“非遗”走出国门有利于增强中华文化的影响力,但并不涉及中华民族的凝聚力,C项不符合题意。在文化交流过程中,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尊重其他民族文化,D项错误。
10.D 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文化既有共性又有个性,在文化交流中碰撞与交锋不可避免,①说法错误。材料强调的是我国的悠久文化,没有强调学习别人的优秀成果,②不符合题意。
11.答案 ①文化具有民族性和多样性。不同国家的国情不同,其现代化模式也各具特色。②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保持开放的心态,学习借鉴西方现代化的一切有益经验,反对全盘吸收和全盘否定的思想;同时,要立足中国国情,坚持“洋为中用”,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