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版高考思想政治一轮复习课时突破练39 在生活中学民法用民法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通用版高考思想政治一轮复习课时突破练39 在生活中学民法用民法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通用版高考思想政治一轮复习
课时突破练39 在生活中学民法用民法
一、选择题
1.10岁男孩小明在楼下玩耍时恰遇75岁的刘某在遛狗,该狗当时未拴绳也未办理犬证。该狗多次靠近小明,小明惊慌失措之下躲向刘某处意欲求救,但刘某未能及时制止该狗的扑咬,导致小明被狗咬伤。事发后,小明被家长送往医院治疗,经诊断为右大腿动物咬伤或造成损伤三级暴露,并持续出现遇犬惊恐等症状,需要进行心理治疗。据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①小明父母作为法定代理人,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
②小明父母未尽到监护职责,刘某不应承担法律责任 ③小明的生命权、健康权受到侵犯,诊断书可作为物证 ④刘某应承担赔礼道歉、医疗费及精神损害赔偿等责任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染粉色长指甲的小李在90岁的奶奶的病床前分享找到好工作喜讯的照片, 却遭遇大规模网暴:照片被盗用,并在多个平台扩散,各种不堪入目的评论接踵而至。尽管相关平台及时出来澄清,但那些带有侮辱性、攻击性的评论一直在她脑海里盘旋,令她精神恍惚。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①网暴者对小李的侵害不仅仅是健康权 ②相关平台对此应该承担无过错侵权责任 ③侵权人必须立即停止侵害、赔礼道歉等 ④如果小李提起诉讼,适用举证责任倒置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原告、被告系同一小区前后楼栋的邻居,两家最近距离不足20米。被告为监测住宅周边,在其入户门上安装一款采用人脸识别技术、可自动拍摄视频并存储的可视门铃,位置正对原告等前栋楼多家住户的卧室和阳台。原告认为,被告侵犯其隐私,诉至人民法院,请求判令被告拆除可视门铃、赔礼道歉并赔偿财产损失及精神损害抚慰金。对此,下列认识正确的有(  )
①被告的安装行为已侵害了原告的隐私权 ②被告没有侵犯原告隐私的主观意图,原告应予容忍 ③原告如不能证明其精神和财产受损,人民法院不会支持全部请求 ④被告若不服人民法院判决,可以随时行使上诉权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4.甲在乙的医院做的隆鼻手术效果很好。乙为了宣传,分别在美容前后对甲的鼻子进行拍照(仅见鼻子和嘴部),未经甲同意将照片发布到丙网站的广告中,介绍该照片时使用了甲的真实姓名。丙网站在收到甲的异议后立即作了删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乙医院和丙网站侵犯了甲的姓名权,应承担连带赔偿责任
B.乙医院和丙网站侵犯了甲的姓名权,应承担按份赔偿责任
C.乙医院侵犯了甲的姓名权
D.乙医院和丙网站侵犯了甲的姓名权和肖像权,但丙网站可免于承担赔偿责任
5.王某的儿子小王(时年13周岁)在用王某的手机观看网络直播时,趁其不注意偷偷绑定了王某的银行卡,此后的时间里,小王多次充值买礼物给主播“打赏”,花费3万余元。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①因为小王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其交易行为无效
②若法定监护人不同意或不追认,则小王的行为无效 ③小王的父亲未尽到相应的监护职责,应承担部分责任 ④若当事人对已生效的调解协议书反悔,可以提起上诉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6.女子刘某与男子李某婚后生育一子,孩子不满一周岁时双方因感情不和协议离婚,儿子跟随母亲,李某每月支付抚养费。一年后刘某再婚,并与李某签订补充协议,约定孩子改随继父姓,李某不再支付抚养费。然而协议履行几个月后,刘某以孩子的名义起诉至人民法院,要求李某支付拖欠及今后的抚养费用。关于本案,下列认识正确的有(  )
①双方签订的补充协议里违反法律规定的部分无效
②刘某的民事行为违背补充协议,不会得到法律支持 ③刘某为其子改名的行为侵犯了未成年人的姓名权 ④抚养未成年子女的责任不因婚姻状况、子女姓名的改变而变化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7.学生张某模仿班主任签名伪造请假条,逃课溜出学校去上网。学校对张某作出通报批评的处分,并张榜公布。学校周围的居民纷纷议论学校管理松懈、存在漏洞。下列关于此事件说法正确的有(  )
①学生张某侵犯了班主任的姓名权 ②学校公布处分的行为侵犯了学生张某的隐私权 ③学生张某影响了学校声誉,侵犯了学校的名誉权 ④人们指责学校属于正常的合法行为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8.张某等人因不满某商家的“剧本杀”游戏服务,上网发布恶意“差评”。该商家遂在微信公众号发布与张某等人的微信群聊记录、游戏包厢监控视频录像片段、微信个人账号信息,还称“可向公众提供全程监控录像”。据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①商家公开消费者包厢内监控录像,构成对消费者荣誉权的侵害 ②张某等人发布的恶意“差评”超过正当的界限,侵犯商家的名誉权 ③商家未经张某同意公布其微信个人账号信息,侵害了张某的个人信息权益 ④张某若就商家的个人信息处理行为向人民法院起诉维权,需对商家存在过错承担举证责任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9.罗女士在一家火锅店就餐时被要求扫码点餐。她提出用传统纸质菜单,被店员拒绝。而点餐关注的微信公众号,需要获得“微信头像、昵称、地区和性别信息”,并且只能允许不能拒绝。罗女士认为火锅店的行为不合法,于是一纸诉状将其告上法庭。最终,人民法院判决餐厅停止侵权。判决书中明确提到:扫码点餐应是可选项,而不应该成为唯一选项。该案例中(  )
①处理个人信息,应当遵循合法、正当、必要原则,不得过度处理 ②消费者扫码点餐即向经营者发出要约,需经营者作出承诺,该合同才生效 ③经营者获取他人个人信息,应当依法取得并确保信息安全,保护消费者的隐私权 ④经营者只提供扫码点餐并强制获取消费者信息,侵犯了消费者自主选择权和知情权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0.随着“人脸识别”技术的普及,刷脸登记、刷脸支付、刷脸办事等顺利实现,并与互联网、高新科技等行业同步发展,渗透到居民公共安全、资金安全以及个人账户安全的方方面面。但有数据显示,近半数的商家在使用人脸识别功能时没有征得用户同意。对此,以下认识正确的有(  )
①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获取他人的隐私信息 ②对“人脸识别”技术的法律约束是社会进步的体现 ③“人脸识别”技术侵犯了公民的隐私权,应当限制其使用 ④对“人脸识别”技术的规范有利于明确公共空间与个人隐私边界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二、非选择题
11.(9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人肉搜索”是一种基于人际关系的关系型网络社区活动,往往是“一人提问,八方回应”,一次声势浩大的“人肉搜索”,往往会有成千上万的网民参与,可能使相关人员受到全国乃至整个世界的关注。代购人朱某发错货,买家彭某开封使用,双方在退货及补差价金额问题上未达成一致意见,于是,朱某便对彭某发起“人肉搜索”并在网络上引发热议。随后彭某补差价,并要求朱某对引发的社会负面评论进行道歉。双方产生分歧,不能达成一致,彭某遂将朱某诉至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人民法院。
结合材料,运用《法律与生活》的相关知识,分析这一案例。
参考答案
1.B 10岁的小明属于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不能独立行使诉讼权利。小明父母作为其法定代理人,可以向法院起诉,①符合题意。小明在楼下玩耍的行为与其年龄、智力状况相适应,可以独立实施,小明父母不存在未尽到监护职责的情况,②说法错误。小明被狗咬伤,被家长送往医院治疗,经诊断为:“右大腿动物咬伤或造成损伤三级暴露”,并持续出现遇犬惊恐等症状,需要进行心理治疗。小明的生命权、健康权受到侵犯,诊断书是书证,不是物证,③说法错误。刘某外出遛犬时,未对犬只采取拴绳等安全措施,且未能及时制止犬只的扑咬,导致犬只将小明咬伤,其作为动物饲养人应对小明赔礼道歉,并承担医疗费。小明年幼、心智尚未成熟,因被犬只咬伤遭受严重的精神损害和心理痛苦,刘某也应承担精神损害赔偿的责任,④符合题意。故本题选B项。
2.B 网暴者盗用小李的照片并发表侮辱性评论,给小李带来心理困扰,侵犯了小李的肖像权和健康权,应当停止侵害、赔礼道歉、消除影响等,①③正确。相关平台及时出来澄清,及时履行了自己的监管义务,不承担无过错侵权责任,②说法错误。依据民事诉讼“谁主张谁举证”原则,本案不适用举证责任倒置,④说法错误。故本题选B项。
3.A 原告、被告长期近距离相处,可视门铃对着卧室和阳台,为辨认影像提供了可能,原告的生活安宁确实受到侵扰,①符合题意。被告安装门铃位置正对原告等前栋楼多家住户的卧室和阳台,侵犯了原告的隐私权,②表述错误。民事诉讼遵循“谁主张,谁举证”原则,原告如不能提供证据,则承担不利后果,③符合题意。法律规定了公民的上诉权,但必须在有效期限内行使,如果超过上诉期限,人民法院不予受理,④表述错误。
4.C 乙医院虽发布了甲的照片,但仅见鼻子和嘴巴,故不构成侵犯甲的肖像权;由于乙医院使用了甲的姓名,故侵犯了甲的姓名权;丙网站在收到甲的异议后立即作了删除处理,故未构成侵犯甲的姓名权。C项正确。
5.C 小王13周岁,属于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其“打赏”行为超过了自己的判断能力,需要待其法定监护人同意或追认才有效,①错误;由于小王“打赏”的金额较大,其“打赏”行为超过了自己的判断能力,该合同属于效力待确认合同,如其监护人不同意或不追认,则小王的行为无效,②正确;小王的父亲作为小王的监护人,应当履行好监护人的义务,小王的多次“打赏”行为未被父亲及时发现,小王的父亲应当承担部分责任,③正确;生效的调解协议书具有法律效力,不能上诉,如有证据证明调解违反自愿原则或者调解协议的内容违反法律的,可以申请再审,④错误。
6.C 材料中“约定孩子改随继父姓,李某不再支付抚养费”,该补充协议里违反法律规定的部分无效,①正确;抚养未成年子女的责任不因婚姻状况、子女姓名的改变而变化,因此,刘某的主张会得到法律支持,②错误,④正确;刘某作为监护人,为未成年的孩子改名的行为没有侵犯未成年人的姓名权,③错误。
7.B 侵犯姓名权指的是干涉、盗用、假冒他人姓名,小张冒充班主任签名的行为侵犯了班主任的姓名权,①正确;学校对外公布处分的行为侵犯了小张的名誉权而非隐私权,②错误;学校依法享有名誉权,小张逃课溜出学校去上网,虽然引起了居民的议论,但学校确实存在管理漏洞,因此不构成侵犯学校的名誉权,③错误;公民有言论自由的权利,因此人们指责学校属于行使批评与监督的权利的表现,并未侵犯学校的名誉权,④正确。
8.C 消费者在经营者提供的包间内的活动具有私密性,商家公开消费者包间内监控录像,构成对消费者隐私权的侵害,未侵害消费者的荣誉权,①说法错误。消费者有权对商品或者服务予以评价,但恶意“差评”超过正当界限的,侵犯了商家的名誉权,②正确。商家未经张某等人同意公布其微信个人账号信息,导致消费者个人信息被泄露,侵害了张某等人的个人信息权益,③正确。个人信息保护法规定,处理个人信息侵害个人信息权益造成损害,个人信息处理者不能证明自己没有过错的,应承担损害赔偿等侵权责任,因此张某若就商家的个人信息处理行为向人民法院起诉维权,适用举证责任倒置,张某不需要对商家存在过错承担举证责任,④说法错误。
9.A 扫码点餐应是可选项,而不应该成为唯一选项。而点餐关注的微信公众号,需要获得“微信头像、昵称、地区和性别信息”,并且只能允许不能拒绝。最终,人民法院判决餐厅停止侵权,说明处理个人信息,应当遵循合法、正当、必要原则,不得过度处理,①正确。该案涉及个人信息的保护,与“消费者扫码点餐即向经营者发出要约,需经营者作出承诺,该合同才生效”无关,②排除。点餐关注的微信公众号,需要获得“微信头像、昵称、地区和性别信息”,并且只能允许不能拒绝。最终,人民法院判决餐厅停止侵权,说明经营者获取他人个人信息,应当依法取得并确保信息安全,保护消费者的隐私权,③正确。经营者只提供扫码点餐并强制获取消费者信息,并没有侵犯消费者的知情权,④错误。
10.D 民法保护隐私权是对宪法规定的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住宅不受侵犯等公民权利的落实。尊重他人隐私,既是法律的要求,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体现。对“人脸识别”技术的规范有利于明确公共空间与个人隐私边界,是社会进步的体现,②④符合题意。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需要获取他人个人信息的,应当依法取得并确保信息安全,不得非法以收集、存储、使用、加工、传输、提供、公开等方式处理他人个人信息;处理个人信息,应当遵循合法、正当、必要原则,不得过度处理,①③错误。
11.答案 ①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刺探、侵扰、泄露、公开等方式侵害他人的隐私权。朱某将彭某的个人信息公之于众,侵犯了彭某的隐私权,需要承担相应的侵权责任。彭某作为买家收到并非自己所购买的产品却开封使用,引发该事件亦存在过错。②朱某和彭某的纠纷是一起买卖合同纠纷,可以通过双方协商、找网络平台解决、找市场监管部门投诉举报、诉讼等合法方式解决。③民事主体的权利和义务是统一的,在行使权利时不能侵犯他人的合法权益。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