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四章 光现象一、单选题1.如图所示,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实验宜在较亮的环境中进行B.只要把光屏放在恰当的位置,就能承接到蜡烛的像C.蜡烛距玻璃板越远,蜡烛的像就越小D.只把玻璃板向左平移,蜡烛的像的位置不变2.古诗词是“国学”中的璀璨明珠,很多古诗词中也蕴含着物理知识,下列对古诗词中有关的光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A.瀑水喷成虹——光的色散B.掬水月在手——光的折射C.潭清疑水浅——光的反射D.天在清溪底——光的直线传播3.下列关于光现象的说法中 ,正确的是( )A.红外线能使荧光物质发光B.物体在平面镜中成等大的实像C.漫反射的光线杂乱无章 ,不遵守光的反射 定律D.电视画面色彩多样 ,都是由红、绿、蓝三种 色光混合而成的4.图为投影式电子白板,它利用投影机将画面投影到屏幕上,投影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投影机的镜头与近视眼镜为同一种透镜B.光经投影机的镜头成像利用的是光的折射C.画面经投影机镜头成的是正立放大的虚像D.屏幕上的丰富色彩由红、白、蓝三种色光混合而成5.“爱物理,爱生活”,对于生活中物理现象的认知是科学素养的体现。下列对物理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A.汽车刹车后不会立即停下来,是由于汽车受到惯性的作用B.利用荧光物质进行防伪,是因为红外线能使荧光物质发光C.炒菜时,菜很快熟了,主要是通过做功的方式增加了菜的内能D.高原地区不易用水煮熟食物,是由于水的沸点随着大气压的减小而降低6.如图所示,两块完全相同的直角三角形玻璃砖 A 和 B 放置在同一水平面内,斜边平行且相距一定距离一条光线从空气中垂直于玻璃砖 A 的直角边射入,从玻璃砖 B 的直角边射出,射出后的位置和方向可能是图中的A.光线 a B.光线 b C.光线 c D.光线 d7.一个雨后的晚上,天刚放晴,地面虽干,但仍留有不少水潭,为了不致踩在水潭里,下面的判断正确的是( )A.迎着月光走时,地面发亮处是水潭B.迎着月光走时,地面暗处是水潭C.背着月光走时,地面发亮处是水潭D.迎着和背着月光走时,地面发亮处是水潭8.在“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实验中,让激光器射出的光沿垂直于镜面的纸板入射到 O 点,在向后折的纸板 NOF 上看不到反射光线,如图所示。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此实验中只有入射光线,没有反射光线B.此实验因为不遵循反射规律,所以没有反射光线C.如果实验室内足够昏暗,就能在纸板 NOF 上看到反射光线D.无论纸板 NOF 前折还是后折,反射光都存在并遵循光的反射规律二、填空题9.探究“光的反射现象”,减小入射光线与平面镜的夹角,则反射角将 (选填“增大”或“减小”);小敏和小华通过同一平面镜彼此看到了对方的眼睛,这说明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光路是 的.10.上课看黑板时常发生“反光”现象,是由于黑板表面较光滑,光线射在上面时发生了 ,教学投影仪的幕布都是用粗糙的白布做成,光线射在上面时发生了 。(选填“镜面反射”或“漫反射”)11.如图,晚上,小明在较暗的环境中用手电筒将光打在了垫有白纸的平面镜上,从侧面观察会发现(选填“白纸”或“平面镜”)更暗。这是因为发生了光的 反射,大部分反射光没有进入人的眼睛。三、作图题12.如图所示,一束光线与镜面成 30°角射向平面镜。请作出反射光线并标出反射角的度数。13.在图中,根据给出的反射光线 OB 画出入射光线 AO,并标出入射角的大小.( )四、实验题14.如图 1 所示,小明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他将棋子 A 放在玻璃板前,在玻璃板后移动棋子B,直至与 A 的像重合。(1)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目的是 ,选择与 A 完全相同的棋子 B,是为了比较像和物的关系。在方格纸上进行实验,是为了便于比较 ;(2)小明在实验过程中,发现不管怎样移动 B 蜡烛,都无法使它与 A 蜡烛的像完全重合,原因可能是玻璃板没有与桌面的白纸 放置;经调整后发现 B 蜡烛能与 A 蜡烛的像完全重合,说明像与物的大小 。(3)移走棋子 B,将一张白纸竖直放在该位置,直接观察白纸,白纸上 (选填“能”或“不能”)看到棋子 A 的像,说明平面镜成的是 像。(4)小明为了更好地研究像与物的位置关系,采用了彩色 LED 光源进行实验,你认为图 2 中字母形状的光源,最好的是 (选填字母)。15.同学们利用图甲所示的器材(纸板 F 可绕 ON 翻折)探究光的反射定律。(1)图乙中,用激光笔沿 AO 方向入射;再将纸板 F 绕 ON 向后折,纸板 F 上 (选填“有”或“没有”)反射光线,这一步骤的目的是证明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 。(2)图乙中,若让另一束光线沿 BO 方向射向平面镜,反射光线沿 OA 方向射出,这一现象说明。(3)为了得到“反射角等于入射角”这一普遍规律,接下来的操作是改变 ,多次实验。(4)图丙中,保持入射光线 AO 不变,将平面镜绕入射点旋转,使入射角增大 ,则反射光线偏转的角度为 。《第四章 光现象 单元测试》参考答案题号 1 2 3 4 5 6 7 8答案 D A D B D B A D1.D【详解】A.在较亮的环境中进行实验时,其他物体反射的光线会影响成像情况,为便于观察,实验宜在较暗的环境中进行,故 A 错误;B.玻璃板中成的虚像,不是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用光屏承接不到虚像,故 B 错误;C.蜡烛距玻璃板越远时,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可知,蜡烛在玻璃板中的像也会变远,蜡烛的像大小不变,故 C 错误;D.只把玻璃板向左平移时,蜡烛到玻璃板的距离没改变,玻璃板所在的平面没油变化,由平面镜成像时像和物关于镜面对称可知,蜡烛的像到玻璃板的距离也不变,即蜡烛的像的位置不变,故 D 正确。故选 D。2.A【详解】A.瀑水喷成虹,彩虹是光的色散现象,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故 A 正确;B.“掬水月在手﹣﹣手中月”是平面镜成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故 B 错误;C.潭清疑水浅,“水浅”是水底看起来比较浅,这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看水底是逆着光的传播方向看的,即逆着折射光线看,我们始终认为光是沿直线传播的,所以看到的位置比实际位置浅,故 C 错误;D.天在清溪底是平面镜成像现象,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故 D 错误。故选 A。3.D【详解】A.紫外线能够使荧光物质发光,故 A 错误;B.物体在平面镜中成等大的虚像,故 B 错误;C.漫反射的光线仍然遵守光的反射定律,故 C 错误;D.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电视画面色彩多样都是由三色光混合而成的,故 D 正确。故选 D。4.B【详解】A.投影机的镜头是凸透镜,与近视眼镜是发散透镜,即凹透镜,故是不同的透镜,故 A 错误;B.光经投影机的镜头成像利用的是光的折射,光经过透镜发生折射,故 B 正确;C.画面经投影机镜头成的是倒立的放大的实像,故 C 错误;D.屏幕上的丰富色彩由红、绿、蓝三种色光混合而成,故 D 错误。故选 B。5.D【详解】A.汽车刹车后不会立即停下来,是由于汽车具有惯性要保持原有运动状态,惯性是物质的一种性质,不能用受到来描述,故 A 错误;B.红外线对温度敏感,用红外线可以制作红外线夜视仪和进行电视遥控,紫外线能使荧光物质发光,可以用紫外线来识别真伪,故 B 错误;C.炒菜时,菜很快熟了,是因为锅温度高,菜温度低,发生了热传递,菜吸收热量内能增加,故 C 错误;D.气压越低,沸点就越低,高原地区海拔高,气压低,水的沸点随着大气压的减小而降低,所以高原地区不易用水煮熟食物,故 D 正确。故选 D。6.B【详解】由光路的可逆性可知,光线经 A 折射后进入完全相同的 B,经 B 折射后的光线一定与原光线平行,又因 AB 之间有一段空气,故最后的出射光线与入射光线不再同一直线上,故射出后的位置和方向可能是图中的 b,故答案选 B.7.A【详解】ABD.平静的水面发生的是镜面反射,光线很强,地面发生的是漫反射;迎着月光走,水面发生的是镜面反射,而地面发生的是漫反射,水面反射后的光线进入眼睛的较多,所以水潭处是亮的,陆地看上去是暗的,故 A 正确,BD 错误;C.背着月光走,水面发生镜面反射的光线射向前方,没有进入人的眼睛,而地面发生的漫反射会有一部分光线进入眼睛,因此水潭处是暗的,陆地看上去是亮的。故 C 错误。故选 A。8.D【详解】A.在反射规律中,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故在向后折的纸板 NOF 上看不到反射光线,故 A 错误;B.光在反射过程中遵循反射定律,故 B 错误;C.如果实验室内足够昏暗,且纸板 EON 和纸板 NOF 在同一平面内就能看到反射光线,故 C 错误;D.光在反射过程中反射光线遵循反射定律,与纸板 NOF 前折还是后折无关,故 D 正确。故选 D。9. 增大 可逆【分析】(1)在光的反射中,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上;(2)光的反射中,光路是可逆的.【详解】(1)在探究“光的反射现象”时,减小入射光线与平面镜的夹角的同时增大了入射光线与法线之间的夹角即增大了入射角,根据反射定律可知反射角将增大,(2)小敏和小华通过同一平面镜彼此看到了对方的眼睛,这说明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10. 镜面反射 漫反射【详解】[1]黑板“反光”是因为黑板发生了镜面反射,黑板反射的光线比粉笔字反射的光线强,使人无法看清黑板上的字。[2]银幕常用粗糙的白布做成,是因为光在白布表面上发生了漫反射,使坐在剧场各处的观众都能看到画面。11. 平面镜 镜面【详解】[1][2]当用手电筒的光垂直照射白纸和平面镜时,在平面镜上会发生镜面反射,反射光线垂直平面镜射出,大部分反射光没有进入人的眼睛,从侧面观察到的平面镜是暗的;而白纸发生漫反射,进入眼睛的光线较多,所以在侧面看到的白纸更亮。12.【详解】入射光线与平面镜的夹角为 30°,所以入射角为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故反射角也为 60°,在法线的右侧画出反射光线,如图所示:13.【分析】根据反射定律: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作出入射光线并标出入射角及其度数.【详解】由图知,反射角为 ,可得入射角也为 ,在法线左侧画出入射光线,度数等于反射角为 即可,如图所示:14. 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大小 像和物到平面镜的距离关系 垂直 相等 不能虚 F【详解】(1)[1]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同时观察到棋子 A 的像和玻璃板后面的棋子 B,便于确定像的位置,便于比较物像大小关系。[2]实验中的两棋子要求大小相同,这是为了探究物像的大小关系。[3]实验中选择方格纸,这样更便于比较像和物体到达平面镜的距离。(2)[4][5]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关于镜面对称,若玻璃板与桌面不垂直,下面左图中平面镜没有竖直放置,会出现像偏高且倾斜的现象,右图中平面镜没有竖直放置,则蜡烛 A 的像偏低且倾斜,故同组小明在实验中,蜡烛 B 在玻璃板后的纸面上无论怎样移动,都无法让它与蜡烛 A 的像完全重合,原因可能是玻璃板与水平桌面不垂直。经调整后发现 B 蜡烛能与 A 蜡烛的像完全重合,说明像与物的大小相等。(3)[6][7]此实验中的白纸相当于光屏,光屏只能承接实像,不能承接虚像,因为平面镜成的像是虚像,所以棋子的像不会出现在白纸上。(4)[8]小明为了更好地研究像与物的位置关系,采用了彩色 LED 光源进行实验,你认为图 2 中字母形状的光源,最好的是“F”,因为“F”左右不对称,即可以研究像与物体的上下关系,也能研究左右关系。15.(1) 没有 在同一平面内(2)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3)入射角大小(4)20°【详解】(1)[1][2]图乙中,用激光笔沿 AO 方向入射,再将纸板 F 绕 ON 向后折,纸板 F 与入射光线不在同一平面上,纸板 F 上不能显示反射光线,即此时纸板 F 上没有反射光线。改变纸板 F 的位置,是为了探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2)光线从 AO 入射,从 OB 射出,图乙中,若让另一束光线沿 BO 方向射向平面镜,反射光线沿 OA 方向射出,这一现象说明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3)为了得到“反射角等于入射角”这一普遍规律,接下来的操作是改变入射光线的入射角度,即改变入射角大小,多次实验,得出实验结论。(4)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入射角增大 10°,反射角也增大 10°,反射光线偏转的角度为 20°。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