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儋州市洋浦中学2025-2026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政治试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海南省儋州市洋浦中学2025-2026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政治试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海南省洋浦中学2025-2026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政治试题
一、单选题
1.下列哲学观点中,属于唯物主义的是
①现实世界是人的主观感觉的产物
②现实世界是客观理念世界的模仿和分有
③世界是由水、土、火、气等构成的
④世界是由形状大小不同的原子构成的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2.中国首个极深地下实验室,位于四川凉山。在这个世界最深、辐射极低的实验室,可以探索暗物质这一最前沿的研究领域,求解关于宇宙和人类的终极问题:宇宙如何演化?人类从哪儿来?这不仅是科学之问,也是哲学之问,因为( )
①自然科学与哲学所研究的领域相同
②哲学起源于人们对自然科学的追问和思考
③自然科学的发展为哲学研究提供现实基础
④哲学为自然科学研究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古诗讲求用雅致凝练的语言实现抒情表义,既有“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自由奔放,也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自我砥砺、“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劝人奋进……这些千古流传的诗歌以其意象、哲理和才思击中人心,韵味悠长,滋养着一代又一代人的心灵。古诗( )
①是诗人对自然现象的直观反映
②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
③是作者认知、情感、意志的综合表达
④只有富含哲理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4.露作为一种自然现象,人们对它的观察和认识充分体现在词汇中。露珠强调“露”的形状特征,秋露点明“露”的季节特征,朝露、宿露突出“露”的时间特征,花露、草露、竹露体现“露”的空间特征等。由材料可知( )
①劳动和社会交往提供和丰富了意识的内容
②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映可以通过语言表达出来
③事物是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对立统一
④人们借助抽象思维把握事物本质和规律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5.我国拥有全球最大的野生稻种质资源圃。科研人员在圃中能完成野生稻种质资源的收集、保存、保护和后期利用。近几十年来,我国水稻育种技术不断进步,来自野生稻的基因功不可没。人们对野生稻的探寻永不止步,水稻进化、种业振兴、粮食丰收的故事也将继续上演。这表明( )
①人对自然的认识和改造永无止境
②揭示事物发展规律是科学研究的最终目的
③正确认识规律就能解决社会面临的难题
④成功的实践必须坚持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统一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6.20世纪80年代,自行车是我国居民出行最常见的代步工具。近年来,随着绿色低碳出行观念的普及,多地出现骑行热,凭借健身、时尚、科技等新元素,沉寂多年的自行车再次引发民众的消费热潮。这一现象说明( )
①人的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选择性
②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决定生活面貌
③事物的发展是间断性和飞跃性的统一
④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7.为了生存需要,哀牢山区的哈尼族人修筑缠绕大山的沟渠,在沟渠下开发梯田。他们将沟渠中的水引入田中,让水流经过梯田层层下注,汇入谷底江河,又蒸发为云雾并贮留在高山森林中,形成特有的生态循环。梯田因此千年不衰。哈尼族人的梯田建设
①体现系统优化的思想和方法
②表明人类实践活动具有历史性
③说明只有按规律办事才能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
④说明只要有生存需要就能建立起有利的联系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8.北京奥运会奖牌创造性性地将象征尊贵和美德的“金”、“玉”材质组合在—起,实现了中国优秀文化与奥林匹克精神的完美结合。这一设计与创新说明 ( )
①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
②创新必须坚持辩证的思维方法
③系统优化的方法要求我们用综合的思维方式认识事物
④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直接现实性改造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9.近年来,用竹子代替塑料的理念受到广泛认可竹子具有生长快、强度高、可塑性佳、可迅速无害化降解等特点;我国竹子种类丰富,种植业发达。“以竹代塑”理念兼顾生态和经济效益,有助于推动可持续发展。这一理念( )
A.属于感性认识,还需要不断完善和发展
B.基于竹子自身优良属性,符合我国的客观实际
C.具有客观物质性,有利于推动我国竹产业发展
D.立足已有经验,有利于推动“减塑”实践发展
10.入侵物种水花生的蔓延导致洪湖水质恶化、鱼蟹死亡。在相继使用物理和化学手段防治水花生蔓延的努力失败后,当地政府在专家组实地调研的基础上,决定引进专食水花生的叶甲,终于用生物防治手段遏制了水花生的蔓延。这表明
①具体的实践水平限制了人们的认识
②不成功的实践也能推动人们的认识
③实践可以确定真理的适用条件和范围
④事物的发展程度制约了人们的认识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11.维生素是维持人体正常功能的基本要素。以往人们通过食物获取这些微量物质,科学的发展使人们能够通过服用某种或某几种维生素来弥补食物摄取方式的不足,一些科学家认为,大量服用某些维生素有益于身体健康,但另一些科学家警告说,服用过量的维生素可能对健康造成损害。
关于维生素问题的争论表明 ( )
①人们获得的正确认识总是有条件的和不完善的 ②人们获得的正确认识仅在一定时期内是真理 ③人们获得的正确认识不具有终极真理的性质 ④人们的认识不能正确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12.在工业化早已解放人类双手的今天,手作却悄然成为现代人的休闲新方式。人们根据自己的喜好手工编织篮子、制作陶艺。缝制香包,在解压、悦己的体验中消弭了艺术与生活的边界,体现出日常生活审美化的趋势。这表明( )
①审美实践活动是单个人的孤立的活动
②艺术与生活的矛盾在手作中得以消除
③劳动在创造美好生活的同时也塑造人
④审美方式的变化源自社会生活的变化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3.1923年,年仅31岁的林祥谦在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中被捕后英勇就义,是第一位中国共产党烈士。一百多年来,无数像林祥谦这样的共产党人为实现共产主义理想奋斗终身,是因为他们坚信共产主义( )
①符合生产关系发展的客观要求
②顺应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③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④是实现全人类解放的崇高事业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4.千年窑火从未熄灭,陶瓷文化从未中断。2023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景德镇饶有兴趣地了解揉泥、拉坯、修坯、彩绘、施釉等制瓷技艺流程,并同非遗传承人亲切交流,不时赞赏他们的手上功夫和工匠精神,鼓励他们秉持艺术至上,专心致志传承创新。这体现的哲理是( )
①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②文化生产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③人民群众的实践是文化发展的动力 ④社会历史的发展取决于文化的创新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5.某中学坚持三十年组织新生参加“徒步百里祭英烈”活动,每年清明前夕前往烈士陵园祭奠,以“行走的思政课”播撒理想信念的火种,使学生感悟革命先烈的奉献精神和爱国情怀,并将其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此活动说明( )
①正确的价值观形成于社会实践
②革命文化是中国革命的精神标识
③红色资源是传承革命文化的重要载体
④理想信念的确立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6.当老一辈还在炫耀“我这东西可贵了”,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则是“1元奶茶的漏,宁可排队也要捡”,追求“反向攀比”,比谁能花更少的钱买到更实惠的东西。“反向攀比”现象说明( )
①新出现的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
②当今一些年轻人的消费行为趋于理性
③年轻人的消费观念引领全社会的消费选择
④人们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主体差异性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7.高一某班以“劳动教育”为主题开展调研活动,发现当地存在一些将劳动教育窄化为“让孩子干农活”“动动手、流流汗”的误读,甚至出现“有劳动,无教育”的现象。同学们为此发出倡议:劳动教育,既要“流汗”更要“走心”。这一倡议提醒我们( )
①要铸就劳动最光荣的思想观念
②要重视劳动教育对人身心发展的意义
③劳动的终极价值是在改造世界中认识世界
④物质生产劳动是获得正确意识的唯一途径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8.酉阳摆手舞,源于古代巴人的生活,表现了巴人劳动智慧的豪放性格。随着乡村振兴摆手舞重焕生机,成为旅游保留节目。当地小学结合地域文化,创编摆手律动操,让学生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也感受到劳动人民艰苦奋斗的精神。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摆手舞因历史悠久而具有划时代魅力
②摆手舞在乡村振兴中获得经济效益越大,社会效益就越大
③摆手律动操以物化形式发挥了文化育人,增强精神力量的作用
④创编摆手律动操体现了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9.“物勒工名”是我国古代长期延续的一种手工业管理制度,要求器物的制造者把自己的名字勒刻在器物上面,便于管理者检验与追责,“以考其诚”。久而久之,诚信敬业、精益求精的制度要求就内化为工匠的自觉意识,从而推动了传统工匠精神的形成与传承。“物勒工名” ( )
①是传统工匠精神形成和发展的根源
②可为现代工匠精神的培育提供借鉴
③以满足民众的物质文化需求为导向
④体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思想理念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0.近年来,《觉醒年代》《追风者》《长津湖》等革命历史题材影视作品引起广大观众的共情共鸣,让人们在了解革命历史的同时,感悟革命精神,传承红色基因。新时代要大力弘扬革命精神,因为革命精神( )
①是伟大中华民族精神的具体体现
②是中华民族赖以维系的精神纽带
③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力量之源
④为当代中国发展提供强大精神动力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1.“村村寨寨哎,打起鼓、敲起锣,阿低唱新歌。共产党光辉照边疆,山笑水笑人欢乐……”这首上世纪60年代传遍大江南北的《阿佤人民唱新歌》,在2024年“首届云南民歌大家唱”赛歌会再次唱响,引起了台上台下各族群众的热烈响应。由此可见( )
①民歌成为人们向往和歌颂美好生活的新形式
②这首歌唱出了阿佤人民对共产党的感恩之情
③“民歌大家唱”能够促进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④赛歌会展现了民族间的互信互助、互谅互让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2.近些年,不少画家把目光聚焦于各行各业涌现出来的道德模范、最美人物,创作了《守岛老兵》《最美女教师》等一批佳作,获得广泛好评。在这里,画家们( )
①不忘本来,吸收外来
②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
③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④树榜样力量,倡时代新风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二、主观题
23.辨析题。
“元宇宙”是一个平行于现实世界的虚拟世界,拥有完整运行的社会和经济系统。现实中的人能以数字化身的形式进入“元宇宙”,进行娱乐、社交、消费、内容创作等,并获得无限接近于真实的体验。现代科技的运用、发展与整合,为“元宇宙”的实现提供了可能。
有人认为,未来人类会生活在现实世界和“元宇宙”中,成为现实与数字的两栖物种。结合材料,运用哲学唯物论的知识对以上观点加以辨析。
24.“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两千多年前的《论语》就描述了探究性学习与教育性旅行融合的场景。近年来,我国高度重视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将研学旅行纳入国家教育发展战略和国家旅游休闲发展纲要。走出校门开展研究性学习和旅行体验相结合的校外实践活动,对于开阔学生视野,培养学生生活技能、集体观念以及实践能力等素养具有重要作用。随着双减政策落地,学校和家长对素质教育更加重视,研学旅行变成了必修课,不少家长不再满足于以往走马观花式的旅游或简单的一些团建活动,而是希望孩子在行走中获得更多知识和体验。
结合材料,运用认识论的知识,分析“研学热”的原因。
25.20世纪60年代初,国家既缺油又缺钱,大庆油田会战队伍经过3年多奋战,一举甩掉我国的“贫油”帽子,并由此产生大庆精神(铁人精神)。为保证油田高产稳产,大庆油田科研人员从20世纪80年代就开启了化学驱油技术——聚合物驱的科研攻关。经过反复试验,提出了聚合物黏弹性驱油理论,建立世界首个工业化技术体系,使油田采收率提高了10%以上。随后又经过上万次试验,研究出三元复合驱油技术,采收率再次提高,为大庆油田的接续发展出了新路。迄今为止,大庆油田已累计生产原油超25亿吨。
运用“社会历史的主体”相关知识,分析大庆石油人在油田开发过程中发挥的主体作用。
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月面建造是人类迈向深空的关键里程碑。随着我国探月工程的推进,在月球上建房,越来越成为举国瞩目的攻关项目。
在实验工程蓝图设计中,月壤砖制造是重要目标。探月工程团队确立了“用月球的土,建月球的房”的理念;针对月面环境,决定以模拟月壤为原材料,采用太阳能聚光熔融制砖技术,研发抗压强度高、热学性能好、抗辐射能力强的模拟月壤砖;选择了赓续数千年的传统榫卯工艺,并将其融入模拟月壤砖设计(如图):榫卯一转一折之际,蕴含一凸一凹之巧,其节点在相互咬合中形成“牢而不固”的柔性结构,具有极强抗震效果。从古代建筑到现代航天,榫卯工艺跨越数千年,焕发出新的生机。
当前,融传统榫卯工艺与现代智能制造技术于一体的模拟月壤砖,已通过天舟八号货运飞船成功送往中国空间站开展舱外暴露试验,若能获得理想数据,将为实现机器人月面建房目标迈出关键一步。据悉,随着攻关蓝图的展开,探月工程团队将不断优化选择创新元素,系统周密地作出方向性判断和选择。
(1)结合材料,运用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知识,对探月工程团队围绕“月壤砖”制造的工程蓝图设计进行阐释。
(2)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的相关知识,解释榫卯工艺“跨越数千年,焕发出新的生机”的原因。
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B D C C B B C A B C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B D D B A D A D D B
题号 21 22
答案 C C
23.①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对物质的能动反映,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②“元宇宙”是一个平行于现实世界的虚拟世界,随着科技的发展,人能以数字化身的形式进入“元宇宙”进行娱乐、社交、消费、内容创作等,并获得无限接近于真实的体验。这说明意识具有能动创造性,是对客观存在的能动反映。
③人是现实社会中的人,“元宇宙”中的人不能离开现实社会中的人而独立存在,它是对现实社会中的人的一种反映,人不能脱离现实而生活在虚拟世界中。
24.①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发展的动力。研学活动有利于开阔学生视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学生在行走中获得更多知识和体验,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
②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具有辩证统一关系。走出校门进行研学活动,有利于学生将旅行中的感性认识与理论知识相对照,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③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总要受到不同的立场、观点、知识水平、思维能力等条件的限制。在国家多项政策支持下,家长的教育理念发生了改变,也是研学热度不减的重要原因。
25.①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大庆石油人为国内生产了大量原油,一举甩掉我国的“贫油”帽子,迄今为止,大庆油田已累计生产原油2.5亿吨。
②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大庆石油人经过反复试验,提出了聚合物性驱动理论,建立世界首个工业化技术体系,最终形成大庆精神。
26.(1)①价值判断是价值选择的基础,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是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形成的。我国探月工程推进这一实践活动,使得在月球建房成为攻关项目,探月工程团队基于此实践开展月壤砖制造的工程蓝图设计 ,体现了实践是其形成的基础。
②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会因时间、地点和条件的变化而不同。随着我国航天科技发展以及对月球探索的深入,探月工程团队确立 “用月球的土,建月球的房” 理念,针对月面独特环境研发月壤砖,这是符合当前时代条件下探月需求的选择,反映了社会历史性。
③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要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探月工程团队采用太阳能聚光熔融制砖技术,融入传统榫卯工艺研发月壤砖,既遵循了航天科技发展规律以及月球环境等自然规律,又致力于实现人类探索深空的目标,符合人民长远利益 ,是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2)①经济、政治决定文化,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经济、科技进步)为榫卯工艺在现代航天领域的应用提供了物质基础和技术条件,同时榫卯工艺融入月壤砖设计也助力航天事业发展。
②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榫卯工艺作为传统工艺,探月工程团队对其进行继承,并将其融入模拟月壤砖设计,与现代智能制造技术相结合,实现了对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使其焕发出新生机。
③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榫卯工艺数千年的传承体现了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其蕴含的一凸一凹之巧、形成柔性结构等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深厚的文化底蕴使其在现代有了新的应用空间。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