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赣州市石城县2025-2026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强化训练化学试题(无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江西省赣州市石城县2025-2026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强化训练化学试题(无答案)

资源简介

2025年秋九年级化学学科第一次集中训练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请将符合题意的选项代号填涂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1-5每小题1分,6-10每小题2分,共15分)
1.在2025年春节联欢晚会上,机器人的舞蹈表演引发全球关注,展现了中国机器人技术的飞速发展。下列有关机器人生产过程的相关描述中,主要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机器人外形图纸设计 B.机器人外壳金属材料的冶炼
C.机器人操作系统的开发 D.机器人的功能和性能测试
2.常温常压下的下列物质呈气态的是 ( )
A.氮气 B.铁 C.水 D.五氧化二磷
3.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 B. C. D.
4.实验要有安全意识。下列行为正确的是( )
A.穿实验服和戴护目镜 B.将剩余的试剂带回家
C.在实验室追逐打闹 D.实验剩余的废液倒入下水道
5.小红拿来一块固体塑料,有的同学说该固体塑料能点燃,有的同学说不能点燃。老师建议他们放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一下。“用酒精灯加热一下”这个过程,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
A.做出假设 B.进行实验 C.得出结论 D.反思评价
6.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下列有关氧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鱼儿说:“我能在水中呼吸,因为氧气易溶于水。”
B.火箭说:“氧气是我的燃料,因为氧气具有可燃性。”
C.食物说:“我好讨厌氧气,它会让我缓慢氧化而变质。”
D.参天大树说:“我能枝繁叶茂,因为氧气是我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料。”
7.下列生活中的一些做法,主要利用化学性质的是( )
A.用不锈钢制炊具 B.用铜和铝制导线 C.用米酿醋 D.用橙子榨取果汁
8.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展现了化学课程对学生发展的重要性,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科学思维:“冰,水为之,而寒于水”——物质的状态不同,物理性质不同
B.科学态度与责任: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里添加酒精,以免引起失火
C.科学探究与实践:在酒精灯火焰上方罩一个干冷的烧杯,证明酒精燃烧是否生成水
D.化学观念:所有会发光放热的反应都是化学反应
9.下列实验操作中的“先”“后”顺序不正确的是( )
A.向试管中装入粉末固体试剂时,先将试管横放,后将盛有固体的药匙送至试管底部
B.给试管内的液体加热时,先均匀加热,后集中加热
C.用滴管滴加液体时,先将胶头滴管伸入试管并贴近内壁,后滴加液体
D.量取水时,先直接向量筒中倾倒水至接近刻度,后改用胶头滴管滴加
10.将燃着的蜡烛放在图 1 所示的密闭容器中,同时用氧气传感器测出密闭容器中氧气含量的变化
10.将燃着的蜡烛放在图 1 所示的密闭容器中,同时用氧气传感器测出密闭容器中氧气含量的变化 如图2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氧气浓度小于一定值时,蜡烛无法燃烧
B.蜡烛燃烧需要氧气
C.蜡烛熄灭后,密闭容器中还有氧气
D.蜡烛熄灭后,密闭容器中二氧化碳的体积分数为 84%
二、选择填充题(本大题包括3小题,先在A、B、C中选择一个正确选项的代号填涂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然后在D处补充一个符合题意的答案。每小题2分,其中选择1分,填充1分,共6分)
11.下列仪器属于磨砂仪器的是( )
A.试管 B.集气瓶 C.锥形瓶 D.
12.化学概念在逻辑上存在如下图所示关系,对下列概念间的关系说法正确的是( )
A.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属于并列关系
B.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属于交叉关系
C.纯净物与混合物属于包含关系
D.氧化反应与化合反应属于 关系
13.实验方法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法
A 鉴别木炭和四氧化三铁 观察颜色
B 区分白酒和白醋 闻气味
C 检验氧气是否收集满 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
D 鉴别水和过氧化氢溶液
三、填空与说明题(包括4小题,共23分)
14.(6分)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蕴含着深邃丰厚的文化内涵。
(1)火把节:是彝族、白族等民族的传统节日。木材(主要成分:木炭)燃烧会产生大量二氧化碳。二氧化碳 (填“是”或“不是”)空气污染物,请试写一种会污染空气的物质 。
(2)泼水节:是中国傣族、阿昌族等民族的传统节日。在初中不同的化学实验中,水起的作用也各不相同,例如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集气瓶底部水的作用是 。
(3)端午节:已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赛龙舟是当日举行的一项节日活动,制作龙舟过程中,将树木雕刻成龙的形状,属于 变化(选填“物理”或“化学”)。
(4)春节:是中华文化优秀传统的重要载体。春节期间,烟花表演中会发出的耀眼的白光,是镁在空气中剧烈燃烧的现象,写出镁燃烧生成氧化镁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
15.(4分)“从生活走向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
(1)倒开水时,要把开水瓶的软木塞 (填“倒放”或“正放”)在桌面上,
(2)厨房里的花生油用 (填“细”或“广”)口瓶盛装。
(3)化学实验不仅可以在实验室中进行,也可以在家中进行,在一次实践作业中,小明将苏打放入玻璃杯中,倒入食醋后,用筷子进行搅拌,其中筷子的作用与实验室中 作用相似(填仪器名称)。
(4)“绿色化学”是21世纪化学发展的主导方向,其核心要求是从源头上消除污染。以下不符合“绿色化学”理念的做法是 (双选)。
A.将废旧电池就地掩埋 B.回收各种废弃塑料
C.合理使用化肥、农药促进粮食增产 D.禁止使用煤、石油等化石燃料
16.(7分)对比实验是一种重要的科学探究方法。

(1)实验一的目的是探究 对燃烧剧烈程度的影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填序号)。
①需取等量硫进行对比实验 ②瓶中的水可用细沙代替 ③可用硫代替红磷测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2)实验二中,进行操作时,要把红热的木炭由集气瓶口从上往下 (填“快速”或“缓慢”)伸入,为了检验木炭燃烧的产物,应向集气瓶中加入 ,观察现象。
(3)实验三量取5mL过氧化氢溶液选择的量筒量程为 (填“10mL”或20mL),如量取时仰视读数,则量取的实际体积 (填“偏大”或“偏小”或“不变”);该对比实验 (填“能”或“不能”)证明二氧化锰是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催化剂。
17.(6分)空气是宝贵的自然资源。如图是以空气等为原料合成尿素的流程(部分产物略去)。请分析流程并按要求回答相关问题:
(1)X是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其名称是 。
(2)分离空气常用方法有以下两种。
①.分离液态空气法:液态空气气化时首先分离出氮气,则沸点:氮气 氧气(选填“>”、“=”、“<”)。
②.用分子筛分离:分子筛是一种内部分布有均匀微小孔径的固体,通过特制的分子筛把空气中的氧分子吸入孔穴而与其它分子分离,则分子大小:氮气 氧气(选填“>”、“=”、“<”)。
(3)化学反应①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 (填“化合”、“分解”)反应。
(4)反应②是氨气与Y在低温加压条件下生成尿素的同时还生成水,写出其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温馨提示:先推断Y的物质名称)
四、实验与探究题(本大题包括2小题,共16分)
18.(8分)下图是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常见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仪器a的名称: 。
(2)装置A的一处明显错误是(试管口已有棉花) ,改正A后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
(3)与装置C相比,用装置B制取氧气的优点是 。若要收集一瓶较纯净的氧气,应选择的收集装置为 (填字母)。
(4)小军同学用装置A、D制取一瓶氧气后,将带火星的小木条伸入集气瓶瓶口、瓶中、瓶底,都未见小木条复燃,可能的原因是 。
(5)用B和E制取氧气时,当观察到 时,证明氧气已收集满。
19.(8分)学习过氧化氢制氧气时使用了二氧化锰作催化剂,化学社团在寻找新的催化剂的活动中,对硫酸铜能否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进行了以下探究。
【查阅资料】硫酸铜溶于水,溶液呈蓝色。 【实验探究】甲同学按如下方案进行实验。
(1)请完善下面的表格。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步骤①木条不复燃; 步骤②产生大量气泡,溶液变为蓝色; 步骤③带火星的小木条 硫酸铜能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评价改进】
(2)同学们认为甲同学的实验结论不严谨。若要确定该实验结论正确,还需证明硫酸铜的 和________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改变。
【继续探究】
(3)同学们用下列方法继续探究上述实验:将甲同学实验后试管中的溶液蒸发、干燥得到白色固体,称量后其质量为 g,然后将固体加入5%的过氧化氢溶液中,伸入带火星的木条,木条再次复燃,说明硫酸铜仍然可以加快过氧化氢分解。
【拓展延伸】同学们对上述实验进行了下列反思:
(4)将过氧化氢溶液平均分成a和b两等份,只向b中加入少量二氧化锰,另一份不作处理。则生成氧气的质量(m)与反应时间(t)的关系的图像正确的是________(填字母)。
A. B. C.
(5)比较硫酸铜和二氧化锰对过氧化氢分解制氧气的催化效果,实验过程中不需要控制的条件是_______(填字母)。
A.溶液的起始温度 B. 催化剂的质量 C.溶液的浓度 D. 反应起始时
五、综合计算题(本大题包括1小题,共10分)
20.(10分)某化学兴趣小组在老师指导下进行课外实验,利用如图1所示装置来探究磷单质在空气中燃烧后氧气浓度变化情况。
【查阅资料】①白磷与红磷的燃烧现象、产物均相同;②“暖宝宝”中的药品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缓慢氧化。
【提出问题】足量红磷在密闭的三颈烧瓶内燃烧熄灭后,容器中是否有氧气剩余?
【猜想假设】猜想①:有氧气剩余。 猜想②:无氧气剩余。
【实验验证】该小组同学按图1组装好实验装置,利用高能激光笔照射燃烧匙上的红磷,红磷燃烧直至熄灭;待装置完全冷却后,将装有白磷的燃烧匙提出水面,用高能激光笔照射,白磷开始燃烧。
(1)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为发出淡黄色火焰,放出热量, 。
【实验结论】(2)猜想 正确。
【交流讨论】(3)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中,不能用木炭代替磷的原因是 。
【拓展延伸】图2是该小组同学从开始实验到最后装置冷却后的整个实验过程中,用传感器测量容器内氧气浓度变化的曲线图。
(4)在图2中 (填“A”、“B”、“C”、“D”或“E”)点时红磷燃烧熄灭。
【实验拓展】为提高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实验的精确度,化学兴趣小组在查阅相关资料后改用“暖宝宝”对实验进行了如图3的创新改进。
【实验方案】在实际容积为的集气瓶里先加入的水,右侧连接装有空气的注射器。
重复3次上述实验,记录数据如表。
实验次数 1 2 3
注射器内剩余气体读数
(5)根据表中的实验数据计算,空气中氧气含量为 (简单写出计算过程)。
(6)实验后必须等到 时,才可以记录注射器内剩余气体的体积。
(7)某同学用托盘天平称取13.7克红磷(5克以下移游码),正确使用托盘天平应把红磷放在________(填“左盘”或“右盘”),但称取时该同学把砝码和红磷放反了,则红磷实际质量为__________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