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武汉市第四十九中学2025-2026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阶段性达标测试化学试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湖北省武汉市第四十九中学2025-2026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阶段性达标测试化学试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5~2026学年上学期高二阶段性达标测试
化 学 试 卷
一、单选题
1.生活离不开化学。生活中的下列做法与化学反应速率控制无关的是
A.夏天将食物保存在冰箱中 B.食品抽真空包装
C.加工馒头时加入碳酸氢钠 D.洗衣服时使用加酶洗衣粉
2.关于焓及焓变的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A.物质的聚集状态不同,焓值不相同
B.反应热一定等于焓变
C.化学反应中焓变不可以为零
D.已知某反应的焓变小于零,则反应产物的总焓小于反应物的总焓
3.对于反应2A(g)+4B(g) 5C(s)+3D(g)来说,下列反应速率中最快的是
A.v(A)=0.006mol L-1 s-1 B.v(B)=0.6mol L-1 min-1
C.v(C)=0.8mol L-1 min-1 D.v(D)=0.5mol L-1 min-1
4.下列关于热化学反应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表示甲烷的燃烧热: kJ·mol-1
B.已知稀盐酸和稀NaOH溶液反应的中和热kJ·mol-1,则溶液和溶液反应生成1mol时放出57.3kJ的热量
C.已知: kJ·mol-1;则0.5mol与1.5mol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放出热量为46.2kJ
D. ; ,则
5.臭氧分解反应以及氯自由基()催化臭氧分解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如图,存在时先后发生反应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既可加快臭氧分解反应速率,也可改变该反应热
B.图示所呈现总反应为
C.
D.催化臭氧分解的反应速率由第二步反应决定
6.下列图示与对应叙述不相符的是
A.图1升高温度时,反应的平衡常数会减小
B.图2为在绝热恒容密闭容器中,反应的正反应速率随时间变化的示意图,由图可知该反应为放热反应
C.图3为合成氨反应中,其它条件不变时,起始时用量对反应的影响图,则图中温度,a、b、c三点所处的平衡状态中,反应物的转化率最高的是b点
D.图4中,,则E点
7.标准状况下,下列物质气态时的相对能量如下表:
物质 O H
能量 249 218 39 10 0 0 X
已知:中氧氧单键的键能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的键能为 B.表中的
C. D.的燃烧热:
8.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A(s) 2B(g)+3C(g),当气体平均摩尔质量不变时,反应达到平衡
B.对于一个给定的反应,选择合适的催化剂可以大幅度提升正逆反应速率和反应物转化率
C.铁与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向溶液中加入少量的CuSO4固体可以加快化学反应速率
D.在恒温恒压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2NO+O22NO2,达到平衡后充入He,平衡不移动
9.下列选项不正确的是
A.图①可表示盐酸与碳酸氢钠反应的能量变化
B.图②中反应物断键吸收的能量小于生成物成键释放的能量
C.图③若用铜丝代替玻璃搅拌器进行相应的实验操作,测得反应的偏大
D.图④表示将物质的量浓度相等、体积分别为、的、NaOH溶液混合,混合液的最高温度随的变化(已知mL)
10.下列平衡移动方向和现象判断正确的是
A.Cr2O72-(橙色)+H2O 2CrO42-(黄色)+2H+加水稀释,平衡正移,溶液黄色加深
B.,压缩容器体积,平衡正向移动,气体颜色变浅
C.,压缩容器体积,平衡不移动,气体颜色加深
D. △H<0,升高温度,平衡正向移动
11.恒温恒压下向密闭容器中充入2mol SO2和1mol O2, △H<0;2min时反应达到平衡,生成0.7molSO3,同时放出热量QkJ。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若反应开始时容器体积为1L,则0~2min内
B.2min后向容器中再通入2mol和1mol,重新达到平衡时,的含量不变
C.若把条件“恒温恒压”改为“绝热恒压”,则平衡后
D.若把条件“恒温恒压”改为“恒温恒容”,则平衡时放出热量小于QkJ
12.在一绝热(不与外界发生热交换)的恒容容器中,发生反应:,下列描述中能表明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有个
①容器内温度不变 ②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变 ③A的物质的量浓度不变 ④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变 ⑤混合气体的压强不变 ⑥容器内B、C、D三种气体的浓度之比为2∶1∶1 ⑦某时刻且不等于零 ⑧单位时间内生成nmol D,同时生成2nmol B
A.3 B.4 C.5 D.6
13.在恒温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 ,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B.从体系中移出一部分,平衡正向移动
C.点时压缩容器体积,达到新平衡时不变
D.M点时再充入一定量CO2,CO2的平衡转化率减小
14.合成氨的热化学方程式为:;△H = -92. 4 kJ/mol。现将1 mol N2 (g)、3 mol H2 (g) 充入一容积为2 L的密闭容器中,在500 ℃下进行反应,第10 min时达到平衡,NH3的体积分数为 ω,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若达到平衡时,测得体系放出9. 24 kJ热量,则H2反应速率变化曲线如图a所示
B.如图b所示,容器Ⅰ和Ⅱ达到平衡时,NH3的体积分数为ω,则容器Ⅰ放出热量与容器Ⅱ吸收热量之和为92. 4 kJ
C.反应过程中,混合气体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M,混合气体密度为d,混合气体压强为P,三者关系如图c
D.若起始加入物料为1 mol N2、3 mol H2,在不同条件下达到平衡时,NH3的体积分数变化如图d所示
15.向体积均为2 L的两个恒容容器中分别充入2 mol X和1 mol Y发生反应:2X(g)+Y(g)= Z(g) △H,其中甲为绝热过程,乙为恒温过程,两反应体系的压强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达到平衡时,X的转化率:甲>乙
a点化学平衡常数K>48
气体总物质的量na>nc
D.向b点加入1mol Z,X转化率增大
二、填空题
16.煤、石油等传统能源使用时会污染环境,科学家们正积极寻找其他清洁能源作为替代品。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下列反应中,属于放热反应的是_______(填字母)。
A.灼热的碳与CO2反应 B.铝和氧化铁反应
C.CaCO3受热分解 D.锌与盐酸反应
(2)通常把拆开1mol某化学键所需要吸收的能量看成该化学键的键能,键能用E表示。已知:
化学键
436 497.3 462.8
计算: 。
(3)已知在25℃、101kPa时:
Ⅰ.
Ⅱ.
写出与Na反应生成的热化学方程式: 。
(4)二甲醚()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可由CO和反应制得,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起始时向容器中充入2mol CO和,某时刻测得该反应放出的热量为51.5kJ,此时CO的转化率为 。
(5)某同学设计如图所示实验,探究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①利用实验装置(b)测定盐酸与NaOH溶液发生中和反应的反应热,若取的盐酸,则还需加入 (填字母)。
A.1.0g NaOH固体
B.氨水
C.溶液
②分析下列操作可能对结果造成的影响。
将实验(a)中的铝片更换为等质量的铝粉后,释放出的能量将 (填“偏大”“偏小”或“不变”,下同);将实验(b)中玻璃搅拌器改为铁质搅拌器后,实验测得的 。
17.已知A和B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回答下列问题:
(1)下图是反应在不同温度下A的转化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
①该反应的 (填“>”“<”或“=”)0。
②在温度下,向体积为1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1mol和2mol,测得和的浓度随时间变化如图所示。则0~10min该反应的化学反应速率为 mol·L-1·min-1。
③若容器容积不变,下列措施可增加A转化率的是 (填字母)。
a.升高温度 b.将从体系中分离
c.使用合适的催化剂 d.充入He,使体系总压强增大
(2)在容积为1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分别研究在230℃、250℃和270℃条件下的上述反应。三种温度下B与A的物质的量之比与A平衡转化率的关系如图所示。曲线z对应的温度是 ℃;该温度下,若反应物A的物质的量为1mol,则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为 (用分数表示)。曲线上a、b、c点对应的化学平衡常数分别为、、,则、、的大小关系为 。
18.某化学兴趣小组通过以下实验探究加深对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反应限度的认识,并测定化学反应的平衡常数。
实验一:探究温度和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实验原理及方案]在酸性溶液中,碘酸钾()和亚硫酸钠可发生反应生成碘,加入指示剂后,根据出现蓝色所需的时间来衡量该反应的速率。
实验序号 0.01mol/L酸性溶液(含淀粉)的体积/mL 0.01mol·L-1溶液的体积/mL 蒸馏水的体积/mL 实验温度/℃ 记录出现蓝色的时间/s
① 5 5 0
② 5 5 40 25
③ 5 35 25
(1)上述表格中: mL, mL。
(2)酸性溶液中,碘酸钾和亚硫酸钠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3)预测t1、t2、t3由小到大的顺序为 。
实验二:探究KI和FeCl3的反应存在一定的限度
[实验步骤]ⅰ.向5mL0.01mol·L-1KI溶液中滴加5~6滴0.01mol·L-1FeCl3溶液,充分反应后,将所得溶液分成甲、乙两等份;
ⅱ.向甲中滴加CCl4,充分振荡;
ⅲ.向乙中滴加KSCN溶液。
(4)证明反应存在一定限度的实验现象是: 。
实验三:测定反应的平衡常数K
常温下,取2个碘量瓶分别加入下表中的试剂,振荡半小时。取一定体积的上层清液测定I2和的总浓度。
编号 250mL碘量瓶① 250mL碘量瓶②
试剂 0.5g研细的碘60mL0.010mol·L-1KI溶液 0.5g研细的碘60mL
和的总浓度 0.00500mol·L-1 0.0012mol·L-1
(5)不能用普通锥形瓶代替碘量瓶的原因 。
(6)测定过程中,为了判断溶液中的是否完全反应,实验中需要向碘量瓶中加入 。
(7)解释配置碘水是将碘单质溶解在KI溶液中的原因 。
19.和CO是常见的环境污染气体。
(1)对于反应来说,“”可作为此反应的催化剂。其总反应分两步进行:第一步为;则第二步为 (写方程式)。
(2)在四个不同容积的恒容密闭容器中按图甲充入相应的气体,发生反应:,容器Ⅰ、Ⅱ、Ⅲ中的平衡转化率如图乙所示:
①该反应的 (填“>”或“<”)0。
②若容器Ⅰ的体积为,反应在370℃下进行,后达到平衡,则内容器Ⅰ中用表示的反应速率为 ,B点对应的平衡常数 (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③图中A、C、D三点容器内气体密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
④若容器Ⅳ体积为,反应在370℃下进行,则起始时反应 (填“向正反应方向”“向逆反应方向”或“不”)进行。
(3)采用真空封管法制备磷化硼纳米颗粒,在发展非金属催化剂实现电催化还原制备甲醇方向取得重要进展,该反应历程如图所示:
容易得到的副产物有CO和CH2O,其中相对较少的副产物为 ;上述合成甲醇的反应速率较慢,要使反应速率加快,主要降低下列变化中 (填字母)的能量变化。
A. B.
C. D.
试卷第1页,共3页
高二化学阶段性测试答案
一、每题3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C B A D B C B C D C
题号 11 12 13 14 15
答案 C C C B B
(每空2分,共14分)
(1)BD
(2)
(3)
(4)25%
(5) C 不变 偏大
17.(每空2分,共12分)
(1) < 0.15 b
(2) 270
18.(标红色的空每空1分,其他每空2分,共14分)
(1) 40 10
(2)
(3)
(4) 甲中溶液分层,下层溶液呈紫红色,乙中溶液变红
(5)使用锥形瓶易被空气中氧气氧化(或碘易升华)
(6)淀粉溶液
(7)碘化钾溶液能与碘反应生成易溶于水的I3-,提高碘的溶解量。
19.(标红色的空每空1分,其他每空2分,共15分)
(1) FeO++COFe++CO2
(2) > 0.000 5 mol·L-1·s-1 0.0044 D>C>A 向逆反应方向
(3) CH2O A
答案第1页,共2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