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九年级上册月考一(1—4单元)历史 测试卷(历史满分:7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答案1.在数千年的时间里,为建造数量众多、工程浩大的金字塔,法老对劳动力、财政和建筑技术的控制达到令人惊讶的地步。这反映了古埃及( )A. 国王权力至上 B. 法律体系完备C. 军事实力强大 D. 医学成就辉煌2.四大文明古国都有着灿烂的文明,创造了楔形文字的文明古国位于下图中的( )A.① B.② C.③ D.④3.“贵族永远是贵族,永远享受特权;贱民永远是贱民,活在最底层。”“法官的儿子永远是法官,小偷的儿子永远是小偷。”该谚语可以用来研究A.古巴比伦的奴隶制度 B.西欧的封君封臣制度C.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 D.希腊的民主政治制度4.古希腊文明经历了“城邦”这一阶段。下列说法反映出古希腊城邦的特点是( )A.中央集权 B.自给自足 C.小国寡民 D.民主政治5.雅典民主政治的范围即使在自由民中也是很有限的,妇女皆不能参政,外邦人也无任何权利,这就使占自由民人口总数一半以上的人与它无缘。据此可知,雅典民主政治( )A.具有历史局限性 B.是一种直接的民主C.扩大了民主范围 D.损害奴隶主的利益6.亚历山大及其继承者们在东方的土地上建立了300多座希腊城市,并建有希腊式剧场和体育场,这些城市定期巡回上演希腊的悲剧和喜剧。材料可以用来说明( )A. 罗马征服了意大利半岛 B. 希腊的城邦制度影响深远C. 雅典民主政治达到高峰 D. 亚历山大东征的客观作用7.为帮助开展教学活动, 某历史公众号上推送了下表所示的专题资料包。由此可见, 世界古代文明具有( )1.书籍《木乃伊谜》2.“楔形文字系列图片展”3.纪录片《商周时期的青铜器》4.古希腊神话阅读书目推荐A.一致性 B.传承性 C.多样性 D.交互性8.小李同学在复习某个国家的发展历程时,制作了下面的年代尺。据此可知,这个国家是( )A.法兰克王国 B.奥斯曼帝国C.拜占庭帝国 D.罗马共和国9.某节历史课后,同学们对所学内容展开评论。甲同学说:“这部法典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奴隶的地位。”乙同学说:“这部法典奠定了欧洲民法的基础。”这部法典编纂于( )A. 5世纪的法兰克王国 B. 6世纪的拜占庭帝国C. 7世纪的日本 D. 8世纪的阿拉伯帝国10.13世纪,西欧某庄园的庄头将一名农奴带到庄园法庭,指控他装病拒服劳役,但农奴坚决否认。经法庭调查后证实,庄头在说谎,故以诬告罪对其处以罚款。据此可知,当时的庄园法庭( )A.依据领主指示进行审判 B.扩大了领主的管辖范围C.导致了庄园居民的流失 D.维护了农奴的相关权益11.12—14世纪,西欧许多城市在城堡外增加了新市场,之后逐渐拆除旧城墙,建造新城墙,把郊区变为城区。这反映出当时西欧( )A. 近代科技兴起 B. 城市工商业发展C. 庄园经济繁荣 D. 生产效率的提高12.欧洲中世纪的大学根据城市生产、交换和社会生活的需要,开设文法和算术等方面的课程,培养各方面的人才。由此可知,大学的课程设置( )A.受到基督教会的影响 B.满足了市民精神文化的需求C.得到教皇和国王支持 D.反映了城市经济发展的要求13.在形成于6世纪的《罗马民法大全》中,“债权”“继承权”“契约”“借贷”“租赁”等法律术语频繁出现。这些法律术语的使用反映了《罗马民法大全》( )A.强调法律的公平公正 B.注重协调经济和社会关系C.奠定欧洲民法的基础 D.适应罗马帝国扩张的需要14.大化改新时规定:凡六岁以上公民,由政府班给口分田,男子二段,女子为男子的三分之二。公奴婢与公民相同,私奴婢为公民的三分之一。这一规定( )A.推动大和政权基本实现了统一 B.动摇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能力C.导致土地私有与土地兼并盛行 D.抑制了贵族地主对土地的兼并15.12世纪,阿拉伯人的著作《积分和方程计算法》《医典》等传入欧洲,并成为欧洲各大学的教科书。可见,古代阿拉伯( )A.统治疆域辽阔 B.翻译事业兴盛C.文化成就显著 D.大学教育普及二、辨析改错题(每小题2分,共6分)16.辨别下列图片解说的正误,在该题前的括号内正确的打“√”;错误的打“×”,并加以改正。《汉谟拉比法典》石柱 (1)如图文物刻有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从中可以清晰地了解古希腊社会。 (3)亚里士多德是一位百科全书式的学者,他创立了逻辑学等新的学科;“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是他的至理名言。帕特农神庙遗址 (2)如图遗址,古罗马建筑艺术主要体现在神庙,神庙四周以廊柱环绕,柱身有粗有细雅典帕特农神庙是典型代表。【 】(1)改正:【 】(2)改正:【 】(3)改正:三、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7题10分,第18题12分,共22分)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材料一 通过远征而形成的欧亚非三洲一体的希腊化世界,对沟通希腊和埃及、西亚、中亚以至印度的商业贸易,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希腊化各国的君主改变了以往东方宫廷和国库贮藏巨额金银的习惯,将大量金银铸成货币以利流通,形成了一种融合东西方特色的新型经济。——摘编自《历史百科》材料二 罗马人的建筑庄严、厚重,多使用柱子和拱形结构。罗马人还建起高架引水渠,把远处的泉水引入城内,供居民使用。罗马建筑的样式和风格影响深远。古代罗马人使用拉丁语,随着罗马的征服和扩张,拉丁语不断向外传播,逐渐成为罗马帝国境内被征服地区使用的官方语言,现在的很多拉丁语种都是从拉丁语衍化而来的。罗马法是人类重要的遗产。基督教是在罗马帝国境内诞生和发展的。——摘编自《希腊罗马历史研究手册》(1)材料一中“远征”指的是什么事件?根据材料一,分析“希腊化世界”产生的影响。(4分)(2)根据材料二,指出拉丁语“逐渐成为罗马帝国境内被征服地区使用的官方语言”的原因,概括罗马帝国在哪些方面对世界文化的发展作出了贡献。(4分)(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人类文明交往的认识。(2分)18. 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12分)材料一:中古西欧城市是作为经济中心出现的。它们是自然地在一些位于交通路口的集市、废旧的古代城堡上兴起的。随着西欧生产力的提高,手工业逐渐发展起来。一些有专门手艺的农奴逃离封建庄园,到交通要道、渡口或寺院、城堡附近开设作坊,成为手工业者,商人也随之在这些地方聚集。为防御侵扰,他们在聚居地筑起栅栏或围墙,在此基础上,逐渐形成了新的工商业城市。材料二:11世纪欧洲城市开始兴起后……成为孕育欧洲文明新因素的摇篮。中世纪城市培育和发展了新的政治文明因素,如共同体观念和自治意识、自由和平等观念、民主和法治精神,孕育了市民阶级这一新的社会力量,并预构了近代国家的政治形式。材料三:西欧中世纪城市兴起后,对西欧社会发展起了极为重要的历史作用。中世纪城市孕育了新的经济关系,无论是西北欧佛兰德尔的毛纺业城市,还是当时较为落后的英国城市,14和15世纪手工业中都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城市工商业者逐渐集结成市民阶级,他们作为享有自由权利的经济活动者,最终成长为能与封建势力抗衡的强大政治力量。(1)材料一中古西欧城市的地位如何 (2分)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古西欧城市兴起的原因。(3分)(2)根据材料二指出中世纪欧洲城市为近代文明孕育了哪些新因素 (2分)(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欧中世纪城市兴起对西欧社会发展起的历史作用。(3分)(4)大学的兴起被认为是欧洲中世纪教育“最美好的花朵”,大学除了有教育自主权外,还有哪些自治权 (2分)四、活动探究题(12分)19.文明是在国家管理下创造出的物质的、精神的和制度方面的发明创造的总和,是人类智慧与创造力的结晶。阅读图片与下列材料,完成探究活动:材料一: 图 6(1)写出图中A、B、C、D文明古国的文明成果代表各一例(4分)A: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 C:______________ D:________________材料二:人类最早的文明是在适合农业耕作的大河流域产生的,亚非地区的尼罗河流域、两河流城、印度河流域和黄河、长江流域是人类文明的重要发样地。四大文明古国都有看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及宝贵的传统文化,为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2)根据材料一图片和材料二的内容,围绕其主题提炼一个观点,结合所学知识展开论述。(8分,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不少于150字。)九年级上册月考一(1—4单元)历史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答案 A B C C A D C A B D B D B D C二、辨析改错题 (每题2分,共6分)[×] (1)“古希腊”改为“古巴比伦”[×] (2)“古罗马”改为“古希腊”[√] (3)三、材料分析题 (本大题共2题,第17题10分,第18题12分,共22分)17.(1)事件:亚历山大东征。(2分)影响:促进东西方商业贸易(经济)交流;推动希腊文化的传播。(2分)(2)原因:随着罗马帝国的扩张,拉丁语逐渐向外传播。(2分)方面:建筑;语言;法律;宗教。(任答2点,2分)(3)人类文明的交往方式是多元的,有战争冲突,有和平往来;尊重文明的多样性,尊重各国、各民族的文明;以开放包容的心态学习借鉴不同的文明成果等。(任答1点,言之有理亦可,2分)18.(12分)(1)地位:经济中心(2分)原因:交通便利; 生产力的提高; 工业发展; 人口聚集。 (任答3点,3分)(2)因素:新的政治文明因素(或者写成共同体观念和自治意识、自由和平等观念、民主和法治精神);孕育了市民阶级这一新的社会力量;预构了近代国家的政治形式。(任答2点,2分)(3)城市中孕育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 城市工商业者发展成市民阶级,成为反封建的政治力量;促进了近代政治法律制度的形成;瓦解了农村中的农奴制度和庄园制度。(任答3点,3分)(4)免赋税特权、司法特权。(每点1分,共2分)活动探究题(12分)19.(1) A.金字塔或象形文字 B.《汉谟拉比法典》C.种姓制度或佛教 D.分封制或甲骨文(每空1分,共4分)(2)观点:大河流域孕育了人类早期文明或大河流域孕育了早期亚非文明(2分)论述:古埃及文明被认为是“尼罗河的赠礼”。古埃及的科学和文化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其中天文学、数学和医学最为突出。太阳历是古埃及天文学的突出成就之一。古埃及的象形文字是世界上最早的文字之一。金字塔是古埃及文明的象征,反映了古埃及社会经济发展的较高水平,是古埃及人智慧的结晶。两河流域的苏美尔人很早就发明了文字,被称为“楔形文字”。古巴比伦王国的汉谟拉比实行君主专制制度,加强中央集权,还制定了一部较为系统和完整的法典。《汉谟拉比法典》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雅利安人进入印度后,逐渐建立了严格的社会等级制度,史称“种姓制度”。发源于古代印度的佛教创立于公元前6世纪,创始人乔达摩 悉达多。阿拉伯人改造了古印度人从0到9的计数法,形成了我们现在常用的“阿拉伯数字”。古代中国商朝时期发明的甲骨文是世界上古老的文字之一,中国的分封制是古老的政治制度。(4分)综上所述,亚非文明是人类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人类早期文明具有多中心起源和多元化的特点。(2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