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3章 《物态变化》第3节 汽化和液化(同步基础练习)题型 选择题 填空题 作图题 实验题 计算题 总计题数 20 10 0 5 0 35一、选择题(共20小题):1.以下属于汽化现象的是( )A.初春,冰雪消融 B.盛夏,荷叶上的露珠C.深秋,大雾消散 D.严冬,窗上的“冰花”2.夏天可以通过洒水或放置冰块来降低温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洒水降温利用了水蒸发吸热B.洒水降温是因为水的比热容较大C.冰块熔化时从周围物体吸收温度D.冰块熔化过程中温度升高3.水的物态变化使自然界有了云、雨、露、雾、霜等千姿百态的奇观,如图所示。下列描述的几种现象中,通过汽化形成的是( )A.春天来了“冰雪消融” B.严寒天气“泼水成冰”C.植物上的“露珠消失” D.冬天树木上的“雾凇”4.如图所示,在注射器中吸入少量液态乙醚,用橡皮塞堵住注射孔,向外拉动活塞,液态乙醚消失。下列选项中的物态变化与其相同的是( )A.清晨,人在户外呼出“白气”B.雪水在屋檐下形成冰锥C.洗手后,用热风干手器将手烘干D.寒冬,雪人没有熔化却变小了5.关于蒸发和沸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蒸发和沸腾都可以在任何温度下发生B.蒸发和沸腾都是在液体表面发生的汽化现象C.蒸发和沸腾过程都需要不断放热D.蒸发和沸腾都是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6.在18℃的教室里,将温度计从装有酒精的瓶中取出,则温度计的示数将( )A.立即上升 B.先下降后上升C.先上升后下降 D.不变7.下列四个实例中,能够使蒸发加快的是( )A.将水果放在低温冷藏柜中B.将新鲜的蔬菜封装在保鲜袋中C.给播种后的农田覆盖地膜D.将新采摘的辣椒摊开晾晒在阳光下8.为探究影响水分蒸发快慢的因素,小明设计如图所示的实验,则他想探究的是( )A.蒸发快慢与空气接触面积的关系B.蒸发快慢与光照的关系C.蒸发快慢与蔬菜所处环境温度的关系D.蒸发快慢与蔬菜表面空气流速的关系9.下列关于水沸腾时的说法正确的是( )A.继续加热,水温不断升高 B.继续加热,沸点不断升高C.气泡上升过程中体积变大 D.气泡上升过程中压强不变10.小明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水在加热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情况如图乙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水的沸点为98℃,此时烧杯内水面上方的气压小于1标准大气压B.烧杯口有大量“白气”不断冒出,这些“白气”是水蒸气遇冷后液化成的小水滴C.当水沸腾时,烧杯内气泡上升过程中受到水的压强变大D.水在加热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升高;沸腾时,吸收热量,温度不变11.“我劳动,我快乐!”热爱劳动的小梦同学在家中与妈妈一起做饭,她和妈妈每次烧菜时都会用锅盖盖住锅,从而让食物更快熟。这样做的理由是( )A.增大锅内的气压从而增大水的沸点B.减小锅内的气压从而减小水的沸点C.增大锅内的气压从而减小水的沸点D.减小锅内的气压从而增大水的沸点12.将盛水的烧瓶加热,水沸腾后把烧瓶从火焰上拿开,并迅速塞上瓶塞,再把烧瓶倒置后向瓶底浇上冷水,如图所示。关于烧瓶内的水,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一直沸腾,浇上冷水时,水面气压增大,水会停止沸腾B.先停止沸腾,浇上冷水时,水面气压增大,水会再次沸腾C.因没有继续加热,浇上冷水时,水的能量减小,不会沸腾D.先停止沸腾,浇上冷水时,水面气压减小,水会再次沸腾13.如图所示,在试管内装适量的水,用橡胶塞塞住瓶口,将水加热至沸腾一段时间后,橡胶塞被推出,管口出现大量“白气”。关于此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管口“白气”是汽化的结果B.水变热是通过热传递实现的C.此过程与内燃机的做功冲程相似D.试管中水的沸点高于100℃14.下列现象中物态变化与露的形成相同的是( )A.蜡烛燃烧时会有液态的蜡流下来 B.深秋树上挂着一层白霜C.冰棒周围冒着白气 D.冬天室外冰冻的衣服干了15.为了便于运输液化气,应使液化气液化,一般采用的方法是( )A.降低温度 B.提高温度 C.压缩体积 D.增大体积16.如图是小明“探究水沸腾”时的装置以及实验中不同时刻气泡的情形,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可以选用量程为﹣80℃~60℃的酒精温度计B.实验器材是按自上而下的顺序组装的C.图甲是水沸腾前的现象D.图乙气泡中的气体主要是空气17.小明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特点,乙图中a是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温度与时间关系的图像。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由a图像可知,当地大气压高于标准大气压B.水沸腾时,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会变小C.水在沸腾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不断升高D.若只减少烧杯中水的质量,重做上述实验并绘制图像,此图像可能是c18.如图所示为甲、乙两杯水沸腾时的温度变化与时间的关系图像,由图像可知,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水沸腾时的温度保持不变B.此时的气压低于标准大气压C.甲、乙两杯水的沸点相同D.甲杯水的质量一定比乙杯水的质量大19.在标准大气压下,关于“100℃的水”,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一定在沸腾 B.可能在沸腾C.一定在蒸发 D.蒸发和沸腾可能同时发生20.如图所示,将A、B两个杯子放入水槽中,A杯倒扣入水中,B杯内有水,然后对水槽加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不能沸腾,B能沸腾B.A能沸腾,B不能沸腾C.A能沸腾,B也能沸腾D.A不能沸腾,B也不能沸腾二、填空题(共10小题):21.夏天用电风扇吹风,人觉得凉快,是因为电风扇吹的风加快了人体汗水的 (填物态变化的名称),在这个过程中要从人体 (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若将一干燥的温度计放在电扇下吹,则温度计的示数将 (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22.下图是水循环示意图,图中过程①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过程②中水蒸气有 形成的小冰晶,有的 形成小水滴,形成千姿百态的云,同时伴随着 热;过程③中温度较高时冰晶会 变成水滴,与空中下落的水滴一起形成雨。23.聪明的小邓发现洗澡时在水中不冷,而刚上岸后,若有风吹过,觉得很冷,这是因为人出水后,风吹过时, 了身上水的蒸发,水蒸发需要 热量,所以觉得很冷,这是一种 (填相应的物态变化)现象。24.人们洗完头,为了使头发干得更快一些,就会用吹风机吹头发,用吹风机吹头发是通过 来加快蒸发速度,而且一般会选择开热风来吹,用热风吹是通过 来加快头发上水的蒸发速度。25.如图所示,有一个玻璃杯倒扣着放入盛水的容器中。用酒精灯给容器加热,玻璃杯中的水 (选填“能”或“不能”)沸腾。原因是: 。26.某兴趣小组用相同的烧杯盛等量的水,以相同的热源同时加热。标准大气压下,甲杯为隔水加热,乙杯为隔油加热,加热足够长时间后,测得烧杯外物质的温度分别为水温100℃、油温300℃,甲、乙两杯中的水能沸腾的是 ,最终两杯水的温度t甲 t乙(选填“>”“=”或“<”)。27.用如图装置给烧瓶中的水加热,烧瓶中水沸腾后移去酒精灯,水停止沸腾。你可以不用加热,而用 的方法使水重新沸腾,其原理是 ;高压锅原理是 。28.如图所示,冰棒是大家都喜欢吃的冷饮,请根据图中的情景回答:图中的“白气”是 形成的(填物态变化的名称);关于“白气”,符合生活实际的是 图。29.今年冬天北方天气极寒,晚上外面气温骤降,戴近视眼镜的小明看到窗户上会结上一层冰花,当他早上出门后,眼镜上 (填“会”或“不会”)蒙上一层水雾,原因是 。30.如图所示,取一支大注射器,拉动活塞使注射器里吸进一些液态乙醚,取下针头,用橡皮帽把注射器的小孔堵住。然后向外拉动活塞,拉到一定程度时,注射器里的液态乙醚几乎全部 (填物态变化名称)成为了乙醚蒸气;再向里推动活塞,可以观察到又有液态乙醚出现了,这说明:用 的方法可以使气体液化。三、实验探究题(共5小题):31.云云同学在“探究沸腾时温度的变化的特点”的实验中,根据实验数据绘制出水沸腾时的图像。(1)水沸腾前的情况是图中的 (选填“a”或“b”)图。(2)水沸腾时对水继续加热,从图乙得出水的沸点为 ℃,当停止加热时,水停止沸腾,以上现象说明液体沸腾时 。(3)将装有水的试管放入装有水的烧杯中,用酒精灯对烧杯进行加热,如图丙所示。一段时间后,观察到烧杯中的水沸腾,而试管中的水 (选填“会”或“不会”)沸腾。32.利用如图甲所示装置做“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的实验。(1)按规范组装器材,在安装温度计时,玻璃泡碰到了烧杯底,此时应适当将 (选填“A处向上”或“B处向下”)调整。(2)实验前,向烧杯中倒入热水而不是冷水,这样做是为了 。(3)温度计刚放入热水时,表面变得模糊不清,看不清示数,这是由于水蒸气在温度较低的温度计表明 (填物态变化名称)造成的。(4)由实验数据绘制出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乙所示。分析图像可知:水的沸点是 ℃,水沸腾过程中不断吸热,温度 (选填“升高”、“降低”或“保持不变”)。(5)为说明水沸腾过程中是否需要吸热,应 ,观察水是否继续沸腾。(6)小明和小红分别利用质量相等的水按图甲装置同时进行实验,正确操作,却得出了如图(c)所示的两个不同的图线,原因可能是 。33.在“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的实验中,某组同学用如图甲所示实验装置进行了两次实验,并根据实验数据绘制了如图乙所示的图像。(1)安装该实验装置的顺序是 (选填“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2)当甲温度计的示数达到98℃时,烧杯中的水开始沸腾,说明当时大气压可能 (选填“高于”、“低于”或“等于”)1标准大气压。(3)撤去酒精灯后,水很快停止沸腾,说明水在沸腾过程中需要持续 。(4)分析图乙中的图线可知,第一次实验和第二次实验所用水的质量之比是 (两次实验热吸热功率相等)。34.关于“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特点”的实验,某校科学小组进行了如下操作:(1)如图甲所示,水沸腾时,杯底气泡上升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到水面破裂开来,里面的水蒸气散发到空气中。(2)由图乙得出实验结论:水在沸腾过程中,不断吸热,温度 (选填“升高”、“降低”或“保持不变”)。(3)在评估与交流环节中,该科学小组发现。从开始加热到沸腾所用的时间较长,为了缩短这段时间,可以采取的措施是 (写出其中一条即可),改进措施后,重新实验并绘制的图象应为图丙中的 。35.如图甲是小明、小红两名同学分别探究“水的沸腾现象”的实验装置,他们所用的器材规格完全相同。(1)安装实验器材时,需要安装的器材有:①烧杯和水②酒精灯③铁杆A和温度计(含纸盖)④铁圈B和石棉网。安装过程中合理的顺序是 (填序号)。(2)图乙是两名同学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水温随时间变化图象,发现两次实验时水沸腾时间不同,造成此结果的原因是实验用水的 不同。(3)实验计时第7min,发现有一位同学的装置水中气泡在上升过程中如图丙所示情景,这位同学是 (选填“小明”或“小红”)。(4)取走酒精灯,小明用装有海波的大试管进行实验(如图丁)。根据温度计A和B的示数,绘制海波和热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图象(如图戊)。由图象可知,8min时,大试管内海波处于 (选填“固”、“液”或“固液共存”)态,10min后,海波会 (选填“继续”或“停止”)熔化。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3章 《物态变化》第3节 汽化和液化(同步基础练习)题型 选择题 填空题 作图题 实验题 计算题 总计题数 20 10 0 5 0 35一、选择题(共20小题):1.以下属于汽化现象的是( )A.初春,冰雪消融 B.盛夏,荷叶上的露珠C.深秋,大雾消散 D.严冬,窗上的“冰花”【答案】C【解析】解:A、冰雪消融,是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是熔化过程,故A不符合题意;B、露水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变成的小水珠,是液化过程,故B不符合题意;C、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液态小水滴,雾气消散是液态小水滴遇热汽化成水蒸气,故C符合题意;D、“冰花”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直接变成的小冰晶,是凝华过程,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2.夏天可以通过洒水或放置冰块来降低温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洒水降温利用了水蒸发吸热B.洒水降温是因为水的比热容较大C.冰块熔化时从周围物体吸收温度D.冰块熔化过程中温度升高【答案】A【解析】解:AB、夏天温度高时洒水,水蒸发时从周围吸收热量,可以降低温度,而不是因为水的比热容大,故A正确、B错误。C、冰块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但不能说吸收温度,故C错误;D、冰块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内能增加,但温度不变,故D错误。故选:A。3.水的物态变化使自然界有了云、雨、露、雾、霜等千姿百态的奇观,如图所示。下列描述的几种现象中,通过汽化形成的是( )A.春天来了“冰雪消融” B.严寒天气“泼水成冰”C.植物上的“露珠消失” D.冬天树木上的“雾凇”【答案】C【解析】解:A、冰雪消融属于熔化现象,故A错误;B、泼水成冰,是水的凝固现象,故B错误;C、露珠消失是水的汽化现象,故C正确;D、雾凇是水蒸气的凝华现象,故D错误。故选:C。4.如图所示,在注射器中吸入少量液态乙醚,用橡皮塞堵住注射孔,向外拉动活塞,液态乙醚消失。下列选项中的物态变化与其相同的是( )A.清晨,人在户外呼出“白气”B.雪水在屋檐下形成冰锥C.洗手后,用热风干手器将手烘干D.寒冬,雪人没有熔化却变小了【答案】C【解析】用橡皮塞堵住注射孔,向外拉动活塞,液态乙醚消失,乙醚由液态变为气态是汽化现象;A.清晨,人在户外呼出“白气”,口腔内的水蒸气遇冷从气态变为液态是液化现象,故此选项不符合题意;B.雪水在屋檐下形成冰锥,水从液态变为固态是凝固现象,故此选项不符合题意;C.洗手后,用热风干手器将手烘干,水从液态变为气态是汽化现象,故此选项符合题意;D.寒冬,雪人没有熔化却变小了,雪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是升华现象,故此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C。5.关于蒸发和沸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蒸发和沸腾都可以在任何温度下发生B.蒸发和沸腾都是在液体表面发生的汽化现象C.蒸发和沸腾过程都需要不断放热D.蒸发和沸腾都是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答案】D【解析】解:A、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而沸腾只能在特定的温度(沸点)才能发生,故A错误;B、蒸发只发生在液体表面,而沸腾发生在液体表面和内部,故B错误;C、蒸发和沸腾都是汽化现象,都需要吸收热量,故C错误;D、蒸发和沸腾都是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现象,属于汽化的两种方式,故D正确。故选:D。6.在18℃的教室里,将温度计从装有酒精的瓶中取出,则温度计的示数将( )A.立即上升 B.先下降后上升C.先上升后下降 D.不变【答案】B【解析】解:在18℃的室内将温度计从装有酒精的瓶中取出,温度计的玻璃泡上附有少量酒精,在空气中蒸发,从玻璃泡上吸收热量,所以是温度下降。蒸发完后,温度计的玻璃泡又慢慢从空气中吸收热量,使温度升高至18℃。故选:B。7.下列四个实例中,能够使蒸发加快的是( )A.将水果放在低温冷藏柜中B.将新鲜的蔬菜封装在保鲜袋中C.给播种后的农田覆盖地膜D.将新采摘的辣椒摊开晾晒在阳光下【答案】D【解析】解:A、将水果放在低温冷藏柜中,降低了温度,控制了液面上方的空气流动,减慢了蒸发,故A不合题意;B、把新鲜的苹果装入塑料袋,是控制了蒸发面积,减慢了液面上方的空气流动,故减慢了蒸发,故B不合题意;C、用地膜覆盖农田,是控制了蒸发面积,减慢了液面上方的空气流动,故减慢了蒸发,故C不合题意;D、将新采摘的辣椒摊开晾晒在阳光下,是通过增大表面积、提高温度来加快蒸发的,故D符合题意。故选:D。8.为探究影响水分蒸发快慢的因素,小明设计如图所示的实验,则他想探究的是( )A.蒸发快慢与空气接触面积的关系B.蒸发快慢与光照的关系C.蒸发快慢与蔬菜所处环境温度的关系D.蒸发快慢与蔬菜表面空气流速的关系【答案】D【解析】解:由题意可知,将两根胡萝卜放在风扇前,一根用放在塑料袋内,并扎口,另一根没有放在塑料袋内,改变的是胡萝卜表面空气流速的快慢,故是研究蒸发快慢与蔬菜表面空气流速的关系,故D正确,ABC错误。故选:D。9.下列关于水沸腾时的说法正确的是( )A.继续加热,水温不断升高 B.继续加热,沸点不断升高C.气泡上升过程中体积变大 D.气泡上升过程中压强不变【答案】C【解析】解:AB、水在沸腾的过程中,需要吸收热量,但温度保持不变;沸点的高低与气压有关,气压不变,沸点不变,故AB错误;CD、气泡在上升的过程中,水的密度不变,深度变小,根据p=ρgh可知,气泡受到水的压强变小,同时不断有水蒸气补充到气泡中,所以气泡的体积变大,故C正确,D错误。故选:C。10.小明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水在加热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情况如图乙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水的沸点为98℃,此时烧杯内水面上方的气压小于1标准大气压B.烧杯口有大量“白气”不断冒出,这些“白气”是水蒸气遇冷后液化成的小水滴C.当水沸腾时,烧杯内气泡上升过程中受到水的压强变大D.水在加热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升高;沸腾时,吸收热量,温度不变【答案】C【解析】解:A、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实验中水的沸点为98℃,说明此时烧杯内水面上方的气压小于1标准大气压,故A正确;B、烧杯口有大量的“白气”不断冒出,这些“白气”是水蒸气遇冷后液化成的小水滴,故B正确;C、气泡上升时,深度h变小,由p=ρgh得气泡受到水的压强变小,故C错误;D、水在加热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升高,沸腾时,吸收热量,温度不变,故D正确。故选:C。11.“我劳动,我快乐!”热爱劳动的小梦同学在家中与妈妈一起做饭,她和妈妈每次烧菜时都会用锅盖盖住锅,从而让食物更快熟。这样做的理由是( )A.增大锅内的气压从而增大水的沸点B.减小锅内的气压从而减小水的沸点C.增大锅内的气压从而减小水的沸点D.减小锅内的气压从而增大水的沸点【答案】A【解析】解:烧菜时都会用锅盖盖住锅,增大锅内的气压从而增大水的沸点,从而让食物更快熟。故选:A。12.将盛水的烧瓶加热,水沸腾后把烧瓶从火焰上拿开,并迅速塞上瓶塞,再把烧瓶倒置后向瓶底浇上冷水,如图所示。关于烧瓶内的水,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一直沸腾,浇上冷水时,水面气压增大,水会停止沸腾B.先停止沸腾,浇上冷水时,水面气压增大,水会再次沸腾C.因没有继续加热,浇上冷水时,水的能量减小,不会沸腾D.先停止沸腾,浇上冷水时,水面气压减小,水会再次沸腾【答案】D【解析】解:水沸腾后把烧瓶从火焰上拿开,并迅速塞上瓶塞,再把烧瓶倒置后向瓶底浇上冷水,由于水不能继续吸热,故水先停止沸腾,浇上冷水后,烧瓶内的水蒸气液化为小水滴,导致烧瓶内的气压减小,水的沸点降低。所以水会再次沸腾。故ABC错误,D正确。故选:D。13.如图所示,在试管内装适量的水,用橡胶塞塞住瓶口,将水加热至沸腾一段时间后,橡胶塞被推出,管口出现大量“白气”。关于此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管口“白气”是汽化的结果B.水变热是通过热传递实现的C.此过程与内燃机的做功冲程相似D.试管中水的沸点高于100℃【答案】A【解析】解:A.管口的“白气”是水蒸气对外做功时内能减小、温度降低而液化成的小水滴。故A说法错误。B.用酒精灯加热试管,使用热传递的方式来增加试管与水的内能,故B说法正确。C.此过程中,水蒸气的内能转化为橡胶塞的机械能;内燃机的做功冲程中,燃气的内能转化为机械能。这两种过程中,能量的转化方式相同,故C说法正确。D.在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为100℃。在橡胶塞没有被推出时,因产生的水蒸气越来越多,水表面的气压越来越多。而水的沸点与其表面的气压有关,气压越大,沸点越高,所以水的沸点也会升高,即会高于100℃。故D说法正确。故选:A。14.下列现象中物态变化与露的形成相同的是( )A.蜡烛燃烧时会有液态的蜡流下来 B.深秋树上挂着一层白霜C.冰棒周围冒着白气 D.冬天室外冰冻的衣服干了【答案】C【解析】解:露是水蒸气遇冷变成液态小水滴的过程,是液化现象。A、蜡烛燃烧时会有液态的蜡流下来,物体从固态变成液态,是熔化现象,故A不符合题意;B、深秋树上挂着一层白霜,霜是水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是凝华现象,故B不符合题意;C、冰棒周围冒着白气,是水蒸气遇冷变成液态小水滴的过程,是液化现象,故C符合题意;D、冬天室外冰冻的衣服干了,是水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是升华现象,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15.为了便于运输液化气,应使液化气液化,一般采用的方法是( )A.降低温度 B.提高温度 C.压缩体积 D.增大体积【答案】C【解析】解:使气体液化有两种方法,一是压缩体积,二是降低温度。因为一般液化气是在常温下运输和使用的,所以是通过压缩体积的方法使其液化的。只有C正确。故选:C。16.如图是小明“探究水沸腾”时的装置以及实验中不同时刻气泡的情形,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可以选用量程为﹣80℃~60℃的酒精温度计B.实验器材是按自上而下的顺序组装的C.图甲是水沸腾前的现象D.图乙气泡中的气体主要是空气【答案】C【解析】解:(1)酒精温度计的量程为﹣80℃~60℃,而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超过温度计的量程,故A错误;(2)实验中要用酒精灯外焰加热,温度计玻璃泡浸没在被测液体中,但不能碰触容器底和壁,所以安装器材时应按照自下而上的顺序进行,故B错误;(3)沸腾前烧杯中的气泡越往上越小,故图甲是水沸腾前的现象,故C正确;(4)气泡在上升过程中气泡体积增大,所以是沸腾时的情况,气泡中的气体是水蒸气不是空气,故D错误。故选:C。17.小明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特点,乙图中a是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温度与时间关系的图像。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由a图像可知,当地大气压高于标准大气压B.水沸腾时,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会变小C.水在沸腾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不断升高D.若只减少烧杯中水的质量,重做上述实验并绘制图像,此图像可能是c【答案】D【解析】解:A、水沸腾时,继续加热,温度不变;由图乙知,此时水的沸点为98℃,小于水在一标准大气压下的沸点100℃,因液体的沸点随气压的增大而升高,故当地大气压低于一标准大气压,故A错误;B、沸腾时,不同深度的水温都达到沸点,不断汽化变为气态水蒸气,水蒸气聚集使气泡上升过程中不断变大,故B错误;C、水在沸腾时,持续吸收热量,但温度不变,故C错误;D、因当地大气压不变,水的沸点不变,故减少水的质量时,只是缩短了加热时间,故水沸腾时图像可能是图乙中的c,故D正确。故选:D。18.如图所示为甲、乙两杯水沸腾时的温度变化与时间的关系图像,由图像可知,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水沸腾时的温度保持不变B.此时的气压低于标准大气压C.甲、乙两杯水的沸点相同D.甲杯水的质量一定比乙杯水的质量大【答案】D【解析】解:A.水沸腾时吸热温度保持不变,故A说法正确;B.水的沸点随气压降低而降低,由图知水的沸点低于100摄氏度,因此此时气压低于标准大气压,故B说法正确;C.由图可知,两杯水的沸点都是99摄氏度,故C说法正确;D.如果两杯水使用相同的热源加热,那么相同时间内,两杯水吸收热量相同,根据公式Q=cm△t知,水在沸腾前,经过相同时间甲的温度高于乙的温度,说明甲的质量小于乙的质量,故D说法错误;故选:D。19.在标准大气压下,关于“100℃的水”,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一定在沸腾 B.可能在沸腾C.一定在蒸发 D.蒸发和沸腾可能同时发生【答案】A【解析】解:A、水沸腾发生的条件一是达到沸点,二是继续加热,即使达到沸点,不继续加热也不能沸腾。故A说法不正确。B、当水达到沸点时,我们继续加热,水才会沸腾,因此水达到沸点可能会沸腾。故B说法正确。C、蒸发是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的,因此水一定蒸发。故C说法正确。D、由B、C分析可知,蒸发和沸腾可能同时发生。故D说法正确。故选:A。20.如图所示,将A、B两个杯子放入水槽中,A杯倒扣入水中,B杯内有水,然后对水槽加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不能沸腾,B能沸腾B.A能沸腾,B不能沸腾C.A能沸腾,B也能沸腾D.A不能沸腾,B也不能沸腾【答案】D【解析】解:A中水汽化成水蒸气,水蒸气增多,气压增大,水的沸点升高,水温不能达到沸点,所以A杯中水不能沸腾; B杯中水温能达到沸点,但不能继续吸热,所以B杯中水不能沸腾,故D正确。故选:D。二、填空题(共10小题):21.夏天用电风扇吹风,人觉得凉快,是因为电风扇吹的风加快了人体汗水的 (填物态变化的名称),在这个过程中要从人体 (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若将一干燥的温度计放在电扇下吹,则温度计的示数将 (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答案】汽化;吸收;不变。【解析】解:夏天吹风扇,身上感到凉爽,这是因为风扇吹来的风加快了身上汗水的蒸发,蒸发过程中要从人体吸收热量,使人身体表面的温度降低,所以人会感到凉快;而将一干燥的温度计放在电扇下吹,没有蒸发吸热现象,则温度计的示数将不变。故答案为:汽化;吸收;不变。22.下图是水循环示意图,图中过程①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过程②中水蒸气有 形成的小冰晶,有的 形成小水滴,形成千姿百态的云,同时伴随着 热;过程③中温度较高时冰晶会 变成水滴,与空中下落的水滴一起形成雨。【答案】汽化;凝华;液化;放;熔化。【解析】解:水由液态变为气态跑到空中,所以这种物态变化是汽化,汽化吸热。高空中的水蒸气遇冷会凝华成小冰晶或液化变为小水滴,物质在凝华、液化过程中都要放热。温度较高时冰晶下落会熔化变成水滴,与空中下落的水滴一起形成雨。故答案为:汽化;凝华;液化;放;熔化。23.聪明的小邓发现洗澡时在水中不冷,而刚上岸后,若有风吹过,觉得很冷,这是因为人出水后,风吹过时, 了身上水的蒸发,水蒸发需要 热量,所以觉得很冷,这是一种 (填相应的物态变化)现象。【答案】加快;吸收;汽化。【解析】解:洗澡时,人出水后,有风吹来时,空气的流速加快,使身上的水蒸发加快,而蒸发吸热,使人体的温度下降,所以人会觉得很冷;蒸发是一种汽化现象。故答案为:加快;吸收;汽化。24.人们洗完头,为了使头发干得更快一些,就会用吹风机吹头发,用吹风机吹头发是通过 来加快蒸发速度,而且一般会选择开热风来吹,用热风吹是通过 来加快头发上水的蒸发速度。【答案】加快液体表面上方空气流速;提高液体表面温度。【解析】解:用吹风机吹头发,提高了头发中水分的温度,加快了空气的流动,从而加快了水分的蒸发。故答案为:加快液体表面上方空气流速;提高液体表面温度。25.如图所示,有一个玻璃杯倒扣着放入盛水的容器中。用酒精灯给容器加热,玻璃杯中的水 (选填“能”或“不能”)沸腾。原因是: 。【答案】不能;加热过程中,杯中封闭气体的压强变大,杯中水的沸点升高,水温不能达到沸点。【解析】解:当容器中的水沸腾后,尽管不断吸热,但容器中的水温度不再升高,保持水的沸点温度不变;加热过程中,杯中封闭气体的压强增大,杯中水的沸点升高,水温不能达到沸点,所以不能沸腾。故答案为:不能;加热过程中,杯中封闭气体的压强变大,杯中水的沸点升高,水温不能达到沸点。26.某兴趣小组用相同的烧杯盛等量的水,以相同的热源同时加热。标准大气压下,甲杯为隔水加热,乙杯为隔油加热,加热足够长时间后,测得烧杯外物质的温度分别为水温100℃、油温300℃,甲、乙两杯中的水能沸腾的是 ,最终两杯水的温度t甲 t乙(选填“>”“=”或“<”)。【答案】乙;=。【解析】解:在一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为100℃。(1)甲杯中的水温等于100℃,但由于不能继续从外面烧杯中吸收热量,所以不会沸腾;乙烧杯外的物质达到了300℃,而水的沸点为100℃,故乙烧杯中的水能达到沸点且能够继续吸热,故乙烧杯的水能沸腾;(2)甲杯中的水温等于100℃,因为液体沸腾后温度保持不变,所以乙烧杯中的水温也为100℃,最终两杯水的温度t甲=t乙。故答案为:乙;=。27.用如图装置给烧瓶中的水加热,烧瓶中水沸腾后移去酒精灯,水停止沸腾。你可以不用加热,而用 的方法使水重新沸腾,其原理是 ;高压锅原理是 。【答案】将烧瓶密封,抽去瓶内部分空气;液面气压降低,液体的沸点降低;液面气压升高,液体的沸点升高。【解析】解:①根据气压与沸点的关系,当气压降低时,水的沸点也跟着降低,所以我们可以采用将烧瓶密封,抽去瓶内部分空气的办法降低瓶内的气压,使停止沸腾的水有重新沸腾起来;②高压锅原理是液面气压升高,液体的沸点升高。故答案为:将烧瓶密封,抽去瓶内部分空气;液面气压降低,液体的沸点降低;液面气压升高,液体的沸点升高。28.如图所示,冰棒是大家都喜欢吃的冷饮,请根据图中的情景回答:图中的“白气”是 形成的(填物态变化的名称);关于“白气”,符合生活实际的是 图。【答案】液化;乙。【解析】解:冰棒周围的“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冰棒时会发生液化形成的小水滴;因为小水滴的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所以“白气”会下沉,故图中的乙符合题意。故答案为:液化;乙。29.今年冬天北方天气极寒,晚上外面气温骤降,戴近视眼镜的小明看到窗户上会结上一层冰花,当他早上出门后,眼镜上 (填“会”或“不会”)蒙上一层水雾,原因是 。【答案】不会;水蒸气遇冷才能液化。【解析】解:由于室外温度较低,眼镜片的温度高于室外空气中水蒸气的温度,水蒸气不能放热液化,眼镜上不会蒙上一层水雾。故答案为:不会;水蒸气遇冷才能液化。30.如图所示,取一支大注射器,拉动活塞使注射器里吸进一些液态乙醚,取下针头,用橡皮帽把注射器的小孔堵住。然后向外拉动活塞,拉到一定程度时,注射器里的液态乙醚几乎全部 (填物态变化名称)成为了乙醚蒸气;再向里推动活塞,可以观察到又有液态乙醚出现了,这说明:用 的方法可以使气体液化。【答案】汽化;压缩体积。【解析】解:注射器里的液态乙醚变成了气态,这是汽化现象,汽化吸热;推活塞,使气态乙醚的体积被压缩,分子间的距离拉近,体积变小,又变成了液态,这是液化现象。故答案为:汽化;压缩体积。三、实验探究题(共5小题):31.云云同学在“探究沸腾时温度的变化的特点”的实验中,根据实验数据绘制出水沸腾时的图像。(1)水沸腾前的情况是图中的 (选填“a”或“b”)图。(2)水沸腾时对水继续加热,从图乙得出水的沸点为 ℃,当停止加热时,水停止沸腾,以上现象说明液体沸腾时 。(3)将装有水的试管放入装有水的烧杯中,用酒精灯对烧杯进行加热,如图丙所示。一段时间后,观察到烧杯中的水沸腾,而试管中的水 (选填“会”或“不会”)沸腾。【答案】(1)b; (2)98;需要持续吸热; (3)不会。【解析】解:(1)从图象可以看出,开始时水还没有沸腾,上部的温度低,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减小,气泡遇冷收缩;当沸腾时,有大量气泡产生,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增大。所以b图是沸腾前的现象;(2)由表格中数据知,水在沸腾过程中保持98℃不变,所以水的沸点是98℃,在沸腾过程中温度虽然保持不变,但要不断吸热;(3)将装有水的试管放入装有水的烧杯中,用酒精灯对烧杯进行加热,如图丙所示,一段时间后,观察到烧杯中的水沸腾,因试管中的水通过烧杯中的水吸热,烧杯中水沸腾时,试管中的也可以达到沸点,因烧杯中水和试管中的水温度相同,故试管中的水不能继续吸热,不满足沸腾的条件,故不会沸腾。故答案为:(1)b; (2)98;需要持续吸热; (3)不会。32.利用如图甲所示装置做“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的实验。(1)按规范组装器材,在安装温度计时,玻璃泡碰到了烧杯底,此时应适当将 (选填“A处向上”或“B处向下”)调整。(2)实验前,向烧杯中倒入热水而不是冷水,这样做是为了 。(3)温度计刚放入热水时,表面变得模糊不清,看不清示数,这是由于水蒸气在温度较低的温度计表明 (填物态变化名称)造成的。(4)由实验数据绘制出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乙所示。分析图像可知:水的沸点是 ℃,水沸腾过程中不断吸热,温度 (选填“升高”、“降低”或“保持不变”)。(5)为说明水沸腾过程中是否需要吸热,应 ,观察水是否继续沸腾。(6)小明和小红分别利用质量相等的水按图甲装置同时进行实验,正确操作,却得出了如图(c)所示的两个不同的图线,原因可能是 。【答案】(1)A处向上;(2)缩短加热水至沸腾的时间;(3)液化;(4)98;保持不变;(5)移去酒精灯;(6)酒精灯火焰大小不同。【解析】解:(1)由于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了烧杯底,需要将温度计向上调整,即将A处向上调整;(2)为了缩短加热至沸腾所用的时间,实验前,向烧杯中倒入热水而不是冷水;(3)温度计刚放入热水时,表面变得模糊不清,看不清示数,由于水蒸气在温度较低的温度计液化成小水珠;(4)如图乙图像可知,水沸腾过程中,继续吸收热量但温度不变,水的沸点为98℃。(5)撤去酒精灯后,水不能吸热,所以水停止沸腾,这说明水沸腾时要吸收热量。(6)用质量相等的水按图甲装置同时进行实验,正确操作,却得出了如图(c)所示的两个不同的图线,原因可能是酒精灯火焰大小不同。故答案为:(1)A处向上;(2)缩短加热水至沸腾的时间;(3)液化;(4)98;保持不变;(5)移去酒精灯;(6)酒精灯火焰大小不同。33.在“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的实验中,某组同学用如图甲所示实验装置进行了两次实验,并根据实验数据绘制了如图乙所示的图像。(1)安装该实验装置的顺序是 (选填“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2)当甲温度计的示数达到98℃时,烧杯中的水开始沸腾,说明当时大气压可能 (选填“高于”、“低于”或“等于”)1标准大气压。(3)撤去酒精灯后,水很快停止沸腾,说明水在沸腾过程中需要持续 。(4)分析图乙中的图线可知,第一次实验和第二次实验所用水的质量之比是 (两次实验热吸热功率相等)。【答案】(1)自下而上;(2)低于;(3)吸热;(4)5:3。【解析】解:(1)此类实验中,因需要利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所以需要先放置酒精灯并点燃,然后根据酒精灯外焰的高度确定铁圈的位置;固定好铁圈后,放置石棉网、烧杯,然后根据烧杯中的水确定温度计的高度,确保温度计的液泡既可以完全浸没在水中,又不会与烧杯接触,所以应按照自下而上的顺序安装;(2)根据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为100℃,气压越低沸点越低,当地沸点为98℃小于100℃,则气压小于一个标准大气压;(3)撤去酒精灯后,水很快停止沸腾,说明水在沸腾过程中需要持续吸热;(4)在装置相同的情况下,相同时间吸收热量相同,即:cm1△t1=cm2△t2,第一次实验和第二次实验所用水的质量之比:m1:m2=△t2:△t1=(98℃﹣88℃):(98℃﹣92℃)=5:3。故答案为:(1)自下而上;(2)低于;(3)吸热;(4)5:3。34.关于“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特点”的实验,某校科学小组进行了如下操作:(1)如图甲所示,水沸腾时,杯底气泡上升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到水面破裂开来,里面的水蒸气散发到空气中。(2)由图乙得出实验结论:水在沸腾过程中,不断吸热,温度 (选填“升高”、“降低”或“保持不变”)。(3)在评估与交流环节中,该科学小组发现。从开始加热到沸腾所用的时间较长,为了缩短这段时间,可以采取的措施是 (写出其中一条即可),改进措施后,重新实验并绘制的图象应为图丙中的 。【答案】(1)变大;(2)保持不变;(3)减小水的质量;(4)b。【解析】解:(1)水沸腾时,烧杯中所有的水温度都一样,气泡越往上,所受水的液体压强越小,且不断有液态水汽化为水蒸气进入气泡 故气泡越来越大;(2)由图乙可知,水沸腾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不变;(3)从开始加热到沸腾所用的时间稍长,为了缩短这段时间,可以采取的措施是减少水的质量。根据Q=cmΔt可知,质量减小后,加热到沸腾所吸收的热量会减少,故加热时间会变短,但沸腾时温度不变,故选b。故答案为:(1)变大;(2)保持不变;(3)减小水的质量;(4)b。35.如图甲是小明、小红两名同学分别探究“水的沸腾现象”的实验装置,他们所用的器材规格完全相同。(1)安装实验器材时,需要安装的器材有:①烧杯和水②酒精灯③铁杆A和温度计(含纸盖)④铁圈B和石棉网。安装过程中合理的顺序是 (填序号)。(2)图乙是两名同学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水温随时间变化图象,发现两次实验时水沸腾时间不同,造成此结果的原因是实验用水的 不同。(3)实验计时第7min,发现有一位同学的装置水中气泡在上升过程中如图丙所示情景,这位同学是 (选填“小明”或“小红”)。(4)取走酒精灯,小明用装有海波的大试管进行实验(如图丁)。根据温度计A和B的示数,绘制海波和热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图象(如图戊)。由图象可知,8min时,大试管内海波处于 (选填“固”、“液”或“固液共存”)态,10min后,海波会 (选填“继续”或“停止”)熔化。【答案】(1)②④①③;(2)初温(或质量);(3)小红;(4)固液共存、停止。【解析】解:(1)安装实验器材时需要利用酒精灯的外焰给烧杯充分加热,所以要先固定好下面的位置,然后再调整上面的位置,使温度计的玻璃泡完全接触水,并且不要碰到烧杯壁和烧杯底,所以从自下而上顺序安装,合理顺序为②④①③;(2)图乙是两名同学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水温随时间变化图象,发现两次实验时水沸腾的时间不同,造成此结果的原因为实验用水的初温不同或水的质量不同,造成水沸腾时间不同;(3)由图丙可知,此时水未沸腾,因为水沸腾时气泡从下往上越来越大,根据图乙,第7min时,小明实验装置中水已沸腾,小红实验装置中水未沸腾,故这位同学为小红;(4)由图戊可知,从第5min开始,达到海波的熔点开始熔化,8min海波处于熔化阶段,是固液共存状态,到第10min后海波不能继续吸热,停止熔化。答案为:(1)②④①③;(2)初温(或质量);(3)小红;(4)固液共存、停止。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3.3汽化和液化(同步练习)(原卷版).docx 3.3汽化和液化(同步练习)(解析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