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老人与海(节选)》课件(共38张PPT)2025-2026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0《老人与海(节选)》课件(共38张PPT)2025-2026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资源简介

(共38张PPT)
2025-2026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三单元
美·海明威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海明威及其作品;
2、理清小说的主要情节,概述小说的主要内容;
3、细读人物内心独白,感受老渔夫桑地亚哥的硬汉形象;
4、了解小说的“电报式风格”和“冰山理论”。
导入新课
前几年,热播的电视剧《亮剑》中李云龙这位草莽将军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面对强大的敌手,明知不敌也要敢于亮剑。即使倒下,也要成为一座山,一道岭。”
在一百年前的美国,也有这样一个人,他就是海明威。
习近平总书记曾与文艺工作者们分享自己的海明威“情结”:
因为喜欢海明威的小说《老人与海》,在第一次访问古巴期间,他专程去了海明威当年写《老人与海》的栈桥边;
第二次去古巴访问时,他则抽时间去了城里海明威经常去的酒吧,点了海明威爱喝的朗姆酒配薄荷叶加冰块。
作家、记者
传奇军人
习惯站着写作
热衷捕猎冒险
两次飞机失事
三次自读讣告
晚年健康恶化
选择饮弹自尽
“这个世界是个美好的地方,
是值得我为之战斗的。”
——《丧钟为谁而鸣》
——《老人与海》
(1899--1961)
海明威【美】
走进作者——海明威
“人能够被毁灭,但是不能够被打败。”
曾参加第一、二两次世界大战,得过勋章,同时他还拥有几百处的伤疤和身体里无法取出的弹片。
1953年
该书又荣获第五十四届诺贝尔文学奖。
他创作的《老人与海》获普利策奖。
1954年
体现美国精神和“硬汉”精神。
文学成就
代表作《太阳照样升起》《永别了,武器》《丧钟为谁而鸣》《老人与海》等。
著名“冰山原理”以简单蕴深意;提倡“站着写作”的“电报式”行文风格,以简洁、精炼和直接、明快语言叙述故事,塑造人物。
创作风格
1961年
因为衰老、病痛、迷惘和可怕的抑郁症,美国“迷惘的一代”的代表人物,文坛硬汉用钟爱的猎枪终结了自己的辉煌。所以他的墓志铭是:恕我不能站起来。
欧内斯特·海明威
硬汉形象
是指海明威作品中出现的一系列人物形象。有拳击师、斗牛士、猎人等,他们都具有一种百折不挠、坚强不屈的性格,面对暴力和死亡,面对不可改变的命运,都表现出从容、镇定的意志力,保持了人的尊严和勇气。
《老人与海》中的主人公圣地亚哥集中体现了海明威心中的硬汉形象,成为海明威作品中众多硬汉形象最突出而独特的代表。
诺贝尔授奖委员会评价:
勇气是海明威的中心主题。《老人与海》写的是一个老人,展现的却是一个世界。
【2020年全国一卷小说阅读题】
9.海明威的“冰山”理论将文学作品同冰山类比,他说:“冰山在海面移动很庄严宏伟,这是因为它只有八分之一露在水面上。”本小说正是只描写了这露出水面的八分之一。请据此简要说明本小说的情节安排及其效果。(6分)
冰山理论
冰山理论主要指“更少即是更多”。冰山运动之所以雄伟壮观,是因为他只有八分之一在水面上”。
“冰山原则”,即用简洁的文字塑造出鲜明的形象,把丰富的情感和深刻的思想最大限度的埋藏在形象之中,使之情感充沛却含而不露、思想深沉而隐而不晦,从而将文学的可感性与可思性巧妙的结合起来,让读者通过对鲜明形象的感受去发掘作品的思想意义。
【前情回顾】
一个名叫圣地亚哥的老渔夫,连续84天没捕着一条鱼。后来,他独自一人出门远航,在海上经过三天两夜的搏斗,终于捕到了一条足有一千五百多磅的大马林鱼。
课文节选的是归途中老人与鲨鱼搏斗的情景,是小说临近结尾的部分,也是小说情节的高潮。重点描写的是老人与鲨鱼搏斗的五个回合。
活动一:速读全文,整体感知
任务1.梳理小说主要情节,填写下表
内容/ 次数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第五次
攻击者
数量
作战工具
结局
灰鲭鲨
加拉诺鲨
一条
两条
鲨鱼群
一条
两条
一群
鱼叉
绑着刀子的桨
绑着刀子的桨
短棍
短棍和舵柄
杀死鲨鱼,大鱼被吃40磅肉
杀死鲨鱼,大鱼被吃四分之一
杀死鲨鱼,刀子折断
鲨鱼受伤,大鱼还剩一半
大鱼只剩残骸
加拉诺鲨
加拉诺鲨
大马林鱼(青枪鱼)
灰鲭鲨
星 鲨
任务2.梳理文脉
① 。  
② 。
与一条铲鼻鲨搏斗
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败
活动二:深入阅读,分析人物
任务1.标划人物描写部分,批注分析:
(1)描写方法;
(2)作用。
(1)渔叉被受伤的鲨鱼带走,“可以把刀子绑在一支船桨的柄上”; 刀刃断了,还有手钩、船桨、舵柄、短棍,“只要手里还有短棍和舵柄,我就要试试看”“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败”。
(2)当鲨鱼成群结队地扑向大鱼时,他心里明白搏斗也是徒劳,但还是凭感觉和听觉拼死拼活一顿棍棒打下去。棍子失去了,就用船柄一次次猛砸,舵柄断了,就用断裂的手柄刺向最后一条鲨鱼 。
语言、心理和动作描写。坚毅顽强、果断执着、永不言败、永不屈服。
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败——“硬汉精神”!
任务2. 小说塑造人物形象时,除了对老人动作作准确和细致描写外,还运用了大量内心独白,用以表现人的精神状态和情感世界。
从文中标划,分析老人丰富而复杂的内心活动,感受人物性格。
(1)老头儿现在头脑清醒好使,下定决心搏击一番,但却不抱什么希望。真是好景不长啊,他想。能够撑下去就太好啦。他盯着那条紧逼而来的鲨鱼,顺便朝那条大鱼望了一眼。这简直像是做梦一样,他想。我没法阻止它攻击我,但我也许能制服它。尖齿鲨,他想,见鬼去吧。(5)
心理描写——勇敢自信
(2)“想点儿高兴的事儿吧,老家伙,”他说,“你每过一分钟就离家更近一点儿。丢了四十帮鱼肉,你得船走起来能更轻快。”(15段)
内心独白——积极乐观
(4)这下子它们算是把我打垮了,他想,我太老了,没法用棍子打死鲨鱼了。不过只要手里还有短棍和舵柄,我就要试试看。(51段)
心理描写——年老不服输,顽强执着
(3)“但人不是为失败而生的,”他说,“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败。”(12段)
内心独白,表现“硬汉”性格:永不言败,永不屈服;人的肉体可以被毁灭,但人的精神不能被打败。
老人的内心活动,有两种形式,一是无声的各种想法,一是有声的自言自语。一方面表现当时的犹豫,而更多的是否定自己的犹豫,不断激励自己,给他带来了力量和勇气。
在与鲨鱼的搏斗过程中,我们会发觉老人的性格似乎比较矛盾,他经常会自我否定,这是否会削弱“硬汉”形象?
找到相关语句,谈谈你的理解。
问题探究
(1)“真希望这是一场梦,希望根本没有钓上这条鱼”(39)“真希望不用再搏斗了”(82)
——厌烦、焦虑、后悔、想放弃
(2)要是夜里来了鲨鱼,该怎么办?能有什么办法?(70)“我不能指望干掉它们了”(63)
“天知道最后那条鲨鱼要掉了多少鱼肉”(45)
“有些鲨鱼来袭击大鱼的残骸···老人毫不理睬”
(88)
——无奈失望
在与鲨鱼的搏斗过程中,我们会发觉老人的性格似乎比较矛盾,他经常会自我否定,这看似消极的心理描写,不仅没有削弱对老人“硬汉”形象的塑造,更突出了“真实性”。
与凶猛的鲨鱼搏斗,有短暂的犹豫甚至是畏惧心理,这是几乎为战斗而耗尽精力的战斗者的本能想法。但是,当情势危急时,老人又毫不犹豫地投入了战斗。面对险恶形势毫不气馁,不屈不挠,在精神上压倒敌人。
因此,这样描写不但没有削弱老人的“硬汉”形象,反而使这个形象更丰满,更真实。
1.作者多次对鲨鱼进行描写的目的何在
写鲨鱼游得快,身子强健,武器好,凶残嗜杀,会去咬桨或船舵,趁海龟在水面上睡觉时就把它们的腿和鳍状肢咬掉。
反衬老人坚强的决心和十足的自信,突出“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败”的硬汉形象。
任务3.鲨鱼及环境描写
2.第1自然段中的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
(1)环境上:环境描写,用积云高高堆叠、卷云密布的天气状况预示气候变化,暗示着圣地亚哥的处境将变得很严峻。
(2)人物上:“这风会刮上整整一夜”,说明老人航海经验十分丰富。
(3)情节上:为下文老人海上遭遇鲨鱼,凭借丰富的经验和“硬汉精神”一次次击败鲨鱼的进犯作铺垫。
勇敢、坚强、果断、善良、幽默、乐观, 面对险恶形势毫不气馁,不屈不挠,在精神上压倒敌人。一个面临厄运甚至绝境永不屈服永不放弃的 “硬汉”形象。
他是一个胜利的失败者,一个失败了的英雄。
人物形象——圣地亚哥
1.文章中马林鱼、老人、大海、鲨鱼这些物象,有什么象征意义?
(1)马林鱼——人生理想,对超越极限的追求。
(2)老 人——人类勇于与强大势力搏斗的“硬汉”精神。
(3)大 海——人生舞台。
(4)鲨 鱼——成功路上的阻碍,各种各样的困难。
活动三:理解象征意义,探究主题
2.主题探究
小说中,大海和鲨鱼象征与人作对的社会与自然力量。这是一场人与自然搏斗的惊心动魄的悲剧。老人每取得一点胜利都付出惨重代价,最后遭到无可挽救的失败。
但从另外一种意义上说,他又是一个胜利者。在殊死搏斗中,老人表现了无与伦比的力量和勇气,大马林鱼虽然没有保住,但他却捍卫了“人的灵魂的尊严”,虽败犹荣,精神上并没有被打败。
可以说,他是一个胜利的失败者,一个失败的英雄,这样一个形象,完美体现了作者所说“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败”的思想。
展现了海明威式的小说人物的“硬汉子”形象。
小说主旨
通过对老人圣地亚哥与鲨鱼顽强搏斗的描写,表现了一种奋斗的人生观,即使面对的是不可征服的大自然,但人仍可以取得精神上的胜利。也许结果是失败的,但从奋斗的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人如何成为一个顶天立地的大丈夫。 赞美和讴歌了永不服输的硬汉精神。
活动四:
电报式
语言风格
01
结构和情节简单,人物少到不能再少,主人公性格单一而鲜明。
02
避免使用过多的描写手法和形容词,特别是华丽的辞藻,句子简短,语汇准确生动。
03
鲜明生动的动作描写和简洁的对话。
04
着力追求一种含蓄、凝练的意境。
人们称海明威的作品有“电报式风格”。在本文中,这种特点有哪些体现?
①结构上的单纯性,人物少到不能再少,情节不枝不蔓,主人公性格单一而鲜明。
本文中直接出场的人物只有老渔夫桑地亚哥一个,情节也主要是围绕大马林鱼的捕获以及因此而引来的与鲨鱼之间的搏斗,可谓单纯而集中。
问题探究
②避免使用过多的描写手法,避免过多地使用形容词,特别是华丽的辞藻,尽量采用直截了当的叙述和生动鲜明的对话,句子简短,语汇准确生动。
在塑造桑地亚哥这一形象时,他的笔力主要集中在真实而生动地再现老人与鲨鱼搏斗的场景上。鲨鱼的来势凶猛,老人的沉着迎战,机敏矫捷,都写得生动逼真。
问题探究
③鲜明生动的动作描写和简洁的对话。
海明威善于从感觉、视觉、触觉着手去刻画形象,将作者、形象与读者的距离缩短到最低限度,而且很少直接表露感情,他总是把它们凝结在简单、迅速的动作中,蕴涵在自然的行文或者简洁的对话中,由读者自己去体会。如 “老头儿用鱼叉攮到鲨鱼头上的时候,他听得出那条大鱼身上皮开肉绽的声音。”
问题探究
④着力追求一种含蓄、凝练的意境(冰山原则)。
海明威曾经以冰山来比喻创作,说创作要像海上的冰山,八分之一露在上面,八分之七应该隐含在水下。露出水面的是形象,隐藏在水下的是思想感情,形象越集中鲜明,感情越深沉含蓄。另外,为使“水下”的部分深厚阔大,他还借助于象征的手法,使作品蕴涵深意。
问题探究
【积累素材】1.永不言败的圣地亚哥老人圣地亚哥在波涛汹涌的大海上全力以赴地搏斗,尽管他已坚持了几天几夜,尽管他的双手已血肉模糊,尽管他已失去了所有可以助战的武器,他依旧顽强地、不屈地、像天地间的巨人一般,挺立着,战斗着。老人终于回到岸边,虽然只带回了一副大得不可思议的鱼骨,虽然只剩下残破不堪的小船和耗尽了精力的躯体。但他无畏的勇气,奋斗的精神,百折不挠的意志,傲视与战胜失败、死亡的信心,却光芒万丈,成为宝贵的财富【应用角度】信念、执着、坚强、强者《老人与海》当堂检测
1.选C。
【解析】文中的破折号起解释说明的作用,是对前文“勇气是海明威作品的中心主题”的解释说明。
A.破折号起转折的作用,说明前文“睡着了”是死亡,不是睡着。
B.破折号起补充说明的作用,补充解释前文“怎么死的”。
C.破折号起解释说明的作用。是对前文“惊堂木”名称的解释说明。
D.破折号表示话题的转换。
2.选B。
【解析】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修辞”比作“蓝色火花”。A.用典,“鸿雁”有“鸿雁传书”的典故,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B.比喻,诗人以“雁”“蓬”作比:手足离散各在一方,犹如那分飞千里的孤雁,只能吊影自怜;辞别故乡流离四方,又多么像深秋中断根的蓬草,随着萧瑟的西风,飞空而去,飘转无定。C.夸张,表现黄河一泻千里、势不可当的雄壮景象。D.借代,用“烟尘”借代战争。
3.他反复推敲,以极简洁的语言对一篇短小的故事进行修改,使其既凝练又精当。
【解析】本句有两处错误,第一处,“把……进行修改”搭配不当,可以改为“对……进行修改”;第二处,偷换主语,“既凝练又精当”的主语是“故事”,而前一句的主语是“他”,前后主语不一致,可以改为“使其既凝练又精当”。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