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学培优期中卷】期中培优模拟卷(五)——部编版2025-2026学年六年级语文上册(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乐学培优期中卷】期中培优模拟卷(五)——部编版2025-2026学年六年级语文上册(含答案)

资源简介

/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 | 语文学科
【乐学培优期中卷】期中培优卷(五)
(考试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十 总分
得分
积累运用
一、制作书签。(3分)
看到戍边英雄誓死捍卫祖国领土,你想到了宋朝李纲的哪
一句名言 请书写在右边书签的合适位置处,注意行款整齐,布
局合理,不写错别字。
二、读语段,完成以下练习。(9分)
时间如流沙般从手指的缝隙中溜走。回望2024年,航天
事业捷报频传,2024年10月30日4时27分,搭载着神舟十
九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九运载火箭在发射架上威风凛凛地站着,随着zhǎn dīng jié tiě( )的一声“点火”,火箭发射成功,现场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电视机前的观众们个个 jī qíng péng pài( ),忘乎所以。2024 年6月25日,“嫦娥六号”携月背土壤,采用“半弹道跳跃式返回”方式,返回器着陆地球,其速度已经接近第二宇宙速度11.2km/s,让全世界人 :“这才是中国实力!”也让每位中国人都 :“何其有幸,生于华夏。”2024年,“新时代好少年”先进事迹发布仪式在南通举行,一群引领未来的先进少年 dà bù liú xīng ( )登台讲述自己的故事,
展现多彩风华!
1、根据语境和拼音,在括号里填写词语。(4分)
2、涵涵给语段中的加点字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缝隙 (fèng) B.运载火箭 (zǎi) C.着陆 (zhuó) D.弹道 (dàn)
3、语段中,画线词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1分)
A.爆发 B.忘乎所以 C.发布 D.引领
4、在语段的横线上填上不含“说”字却能表达“说”的意思的词语。(2分)
三、选择题。(14分)
1、下列加点字读音和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参差(cī) 衣襟(jìn) 攀登 居高临下
B.磁场(cí) 笨拙(zhuō) 拥戴 技高一筹
C.冰雹(báo) 抡起(lūn) 点辍 粉身碎骨
D.喜鹊(què) 咆哮(páo) 恍然 自做自受
2、对词语“别出心裁”中“裁”字的描述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裁”的部首是“戈” B.词语中“裁”的意思是“安排取舍”
C.“裁”的第四笔是“丿” D.“裁”字的第十一笔是“丿”
3、下列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小奇斩钉截铁地对爸爸说:“我要学习英歌舞。”
B.张纲仕爷爷的剪纸设计别出心裁,不落俗套。
C.听到自己的篆刻作品在这次比赛中获得一等奖,霞霞心满意足地笑了。
D.这次侗族大歌比赛,同学们忘乎所以,认真训练,决心为校争光。
4、读小说,感受人物形象,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童年》是苏联作家高尔基的小说,故事的主人公阿廖沙有个粗野自私、脾气暴躁的外祖父。
B.列夫·托尔斯泰的小说《穷人》,塑造了桑娜这个善良、勤劳的穷人形象。
C.长坂桥喝退曹军的神勇人物张飞,出自古典小说《水浒传》。
D.亚米契斯的日记体小说《爱的教育》讲述的是一个四年级小学生的成长故事。
5、对下列句子中运用的说明方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广场以南,主要建筑是三大殿和东西两侧的文华殿、武英殿,叫“外朝”。(举例子)
B.太和殿俗称“金銮殿”,高二十七米,面积近两千三百八十平方米。(列数字)
C.弯弯的内金水河像一条玉带横贯东西。(打比方)
D.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左边怎么样,右边也怎么样。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好像故意避免似的。(作比较)
6、我们要学会根据目的选择阅读内容,下列选择错误的一项是 ( )。(2分)
A.我们游览故宫时,可以选择故宫博物院的开放区域图进行阅读。
B.我们想了解太阳的相关数据,可以选择一些难度较高的书,挑战自己的阅读能力。
C.我们想了解长征的历史,可以选择关于红军革命的书籍。
D.我们想了解“玩具制作”的方法,就要选择“玩具制作”的内容进行阅读,其他内容浏览一下就可以了。
7、下面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这两句词的节奏划分是正确的。
B.《草原》记叙了老舍先生初入草原的所见、所闻、所感,赞美了草原的美丽风光,歌颂了蒙汉同胞的民族情谊。
C.《宇宙生命之谜》是一篇科普说明文,主要介绍了科学家对“地球以外的其他星球上是否也有生命存在”这个问题的研究和探索。
D.《桥》一文结尾时才交代清楚老支书和小伙子的关系,具有震撼人心的艺术效果。
四、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6分)
1、如果不是郝副营长点燃书本牺牲自己,我们怎么会取得那次战斗的胜利呢 (换种说法,句意不变)(2分)
2、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运用反复的手法写一句话)(2分)
3、写人物说话时,可以不用“说”来表达,请选择最恰当的词语填入横线上。(填序号)(2分)
A.婉言谢绝 B.厉声呵斥 C.自言自语 D.由衷感叹
(1)“这简直太漂亮了!”我旁边的同学发出 。
(2)“今天我有事,你们先去吧!”我 了伙伴的盛情邀请。
(3)“家里的日子已经够难的了,再增加两个孩子,该怎么办呢 ”她 。
(4)“停下!”他 ,“这一句又读错了,重来!”
五、根据所学内容填空。(7分)
1、读古诗,感受诗句描绘的画面。“ ,万紫千红总是春”描绘了一幅五彩缤纷的春日美景图;“儿童相见不相识, ”则勾勒出一幅儿童询问来客的生活场景图。(2分)
2、《童年》是苏联作家 的自传体三部曲中的第 部,主要描写了 (谁)的童年生活,书中对他优秀性格的形成起关键作用的人是
。此外,我还读了《小英雄雨来》和《爱的教育》,从中认识了 的雨来和 的恩里科。(3分)
3、在革命战争年代,无数勇毅的前人无惧流血与牺牲,造就了今天我们后人的幸福。毛泽东笔下的《七律·长征》既有高度的概括,又有 ;既写了闻所未闻的险山恶水,又写了 。狼牙山五壮士为掩护群众和部队主力转移,英勇跳崖,壮烈牺牲,从他们身上我能体会到面对强敌毫不畏惧、 、 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忠于党、忠于人民、忠于祖国的精神。(2分)”
阅读理解
六、诗词阅读。(8分)
钱塘湖春行
[唐] 白居易
孤山②寺北贾亭②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注释】①钱塘湖:杭州西湖。②孤山:在西湖的里湖与外湖之间,山上有孤山寺。③贾亭:贾公亭。④暖树:向阳的树。
1、这首诗写的是西湖 (早春 暮春)时的风景,诗中最能表达诗人情感的词语是“ ”。(2分)
2、读画“ ”的诗句,诗人用 、暖树、 、 、 、浅草等景物写出了西湖春天之美。(2分)
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开头两句写诗人行经孤山寺和贾公亭时所看到的天光水色,描绘出西湖的美丽景色。
B.第三、四两句从莺、燕的动态中,把万物在春天苏醒过来的场景生动地描绘了出来。
C.第五、六句写了骑马游春的人们,以游人的感受写西湖春景。
D.结尾两句详写湖东的白沙堤,在绿杨荫里更是美不胜收。
4、从所读的诗句想开去,写下你从其中两句诗中看到的优美画面。(2分)
七、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12分)
竹 节 人(节选)
①下课时,教室里摆开场子,吸引了一圈黑脑袋,攒着观战,还踩脚拍手,咋咋呼呼,好不热闹。常要等老师进来,才知道已经上课,便一哄作鸟兽散。
②上课了,意兴依然不减,手痒痒的,将课本竖在面前当屏风,跟同桌在课桌上又搏将起来,这会儿,嘴里不便咚错。
③偏偏后面的同学不知趣,看得入了迷,伸长脖子,恨不能从我们肩膀上探过来,被那虎视眈眈的老师看出了破绽。
④老师大步流星走过来,怒气冲冲伸手一拂,“屏风”颓然倒了,一切秘密暴露无遗。不消说,费了许多功夫做出来的,建立了赫赫伟绩,鏖战犹酣的两个竹节人被一把抓去。
⑤下课后,眼巴巴看别的同学重新开战,玩得欢,不禁沮丧得要命,便一起悄悄溜到办公室窗户下的冬青丛里转悠,希望老师能像往常一样,把没收的东西扯散了,随手扔出窗外。
⑥蹲着身子,瞪大眼,可一无所获。正悻悻然准备离去,却见同桌趴在窗玻璃旁看得津津有味。
⑦我也凑过去,一探头,咦,看见了什么
⑧只见老师在他自己的办公桌上,玩着刚才收去的那竹节人。双手在抽屉里扯着线,嘴里念念有词,全神贯注,忘乎所以,一点儿也没注意到我们在偷看。
⑨他脸上的神情,跟我们玩得入迷时一模一样。
⑩于是,我跟同桌相视一笑,虽两手空空,但心满意足,轻手轻脚地溜了。
1、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2分)
(1)悻悻然:
(2)忘乎所以:
2、第①自然段没有直接写竹节人搏斗得多激烈,而是用“攒着观战”“跺脚拍手”“咋咋呼呼”等词语让人体会到 。(1分)
3、要聚焦对老师的描写,我们可以重点读第 自然段。读后完成下面的小题。(6分)
(1)对画线句分析正确的是( )。(2分)
A.说明老师平时也很贪玩。
B.竹节人受到老师的青睐,老师也保持着一颗童心。
C.赞扬老师玩竹节人的技术很高。
D.老师收走竹节人是为了自己玩。
(2)老师收走竹节人之后,“我”和同桌的心理变化为: →
→ 。(3分)
(3)阅读时,我们可以用 的方法,快速聚焦对老师的描写。(1分)
4、“虽两手空空,但心满意足”这种说法矛盾吗 为什么 (3分)
八、现代文阅读理解。(11分)
小巷里燃起一盏灯
李 晓
①那一年,因为父亲在城里上班,我由乡下学校转到城里上初一。
②每天学校晚自习下课以后,我都要经过一条黑漆漆的没有路灯的小巷回家。腊月里的一天,小巷人家里有人过世,黑暗中传出哀哀戚戚的哭声,吓得我跌跌撞撞地跑。石板路上有一层青苔,我一个趔趄滑倒在地,门牙把嘴唇磕破了,血一下流了出来。
③我高一脚低一脚地走在小巷里,突然想哭。小巷里的风呼啸着打转儿,像是凄凉的哭声。我想起以前我一个人走在乡下黑夜的山梁上,风也是这么来来回回吹,为了壮胆,我独自哼起了山歌。
④前面的一扇窗户里,突然亮起了灯,一扇木窗推开了,灯光投射在小巷里的路上。我抬头一看,只见一位老奶奶正探出头来,朦胧的灯光下,我看见她慈祥的脸。老奶奶不说话,但我看见她在冲我笑着,那意思是说:孩子快走,奶奶给你灯光。
⑤第二天中午放学回家,我经过那条巷子时,只见两位老人靠在两把藤椅上,他们手里各自握着一杯热茶,正笑眯眯地望着我走过。我明白了,这是小巷子里的一对老夫妻。望一望他们家那木质雕花的窗户,我想,他们差不多与这条小巷里的风霜岁月同龄吧。
⑥从此以后的每个夜晚,我晚自习后回家经过小巷时,那扇窗户几乎准时打开。在这柔和的灯光里,我不再害怕,也不再哼起山歌,怀着一颗温暖的心,回到父亲单位那小小的房间。初一下学期的一个晚上,我晚自习后回家,小巷里的灯光更亮了。我一看,呀,是老人把一盏灯挂在了门前,为我,为我这样怀着胆怯的心情回家的人,亮起了一盏灯。
⑦这一盏灯,就这样陪伴着我读到了初三。初三下学期的一天中午,我放学回家经过小巷,只见两个男人从老人房子里抬出一个人,他们快步冲出小巷。
⑧一连两天晚上,小巷里的灯都没有再亮起。第三天中午,我看见小巷里搭起了灵堂,照片上笑眯眯的老人,就是那位老奶奶呀,我冲出小巷,满脸都是泪水。
⑨几天后,小巷里的灯又亮了起来。看到那团黄色的灯晕,我总觉得,那一盏灯有些温暖,也有些孤独。我白天从小巷里经过,那位老爷爷依然躺在藤椅上,手里握着一杯热茶,笑眯眯地望着我。我冲他点了点头,老爷爷也点点头,似乎是示意我快回家吃饭。
⑩初中毕业以后,因为父亲工作调动,我又回到了乡下中学读高中。三年后,我捧着大学录取通知书回到小巷,想再拜访那位可敬的老爷爷。然而,小巷依旧,木门却紧锁,向几户人家打听,我才知道老爷爷早已搬走了。
怀着一种怅然的心情,我乘船回家。在江上清凉的夏风中,我默默祝福,老爷爷手里握着的那一杯热茶,永远也不要凉了。
多年后,昔日的那条小巷,早已是碧波盈盈的一片湖水了。三峡工程完工后水位上涨,这座城市的下半身,都已被一湖碧水覆盖。
然而那条小巷里的灯,依然亮在我的心里,它一直温暖地照着我,穿过黑漆漆的谇帽岁月,穿过冰凉落寞的忧郁年代。
在你的人生中,有这样一盏灯吗 也请你,在那小巷里,为别人,也为自己,燃起这样一盏灯。
1、作者在文中反复提到“一盏灯”,其用意是( )。(2分)
A.表达“我”对“一盏灯”的印象深刻。
B.以“一盏灯”为线索,贯穿全文的情感脉络。
C.点明它给了“我”走夜路的勇气。
D.蕴含了“我”对这对老夫妻的感激之情。
2、短文中,“我”的情感随着什么事发生了什么变化 根据提示,完成思维导图。(2分)
3、下列对“看到那团黄色的灯晕,我总觉得,那一盏灯有些温暖,也有些孤独”这句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作者借“一盏灯”,表达了“我”对老人的感激和怀念之情。
B.句中的“温暖”一词饱含了“我”对老人的无限感激之情。
C.这句内心独白,突出了“我”充满煎熬、挣扎的矛盾心理。
D.“孤独”写出了“我”对老爷爷失去老伴,孤身一人的同情。
4、有人说,第③自然段与短文主题并无多大关联,删去反而使短文显得更简洁明了。你同意这种观点吗 结合短文说说你的理由。(3分)
5、在成长过程中,你也一定有像老人这样为别人“燃起一盏灯”的经历,请用简洁的语言写一写。(2分)
综合实践
九、综合性学习。(5分)
学校开展了以“好读书·读好书”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也一起参与吧。
1、学校少先大队部为此组织了三个系列活动,请你参与活动设计。(1分)
活动一:黑板报评比 活动二:辩论赛 活动三:
2、为营造活动氛围,教室里需要张贴几句名言,请你推荐一两句有关读书的名言(含诗词)。(1分)
3、《童年》这本书中令你印象最深的人物或情节是什么 请跟大家说一说。(3分)
习作天地
十、习作。(25分)
在阅读的世界里,你能拥有一片蓝天,一方乐土。那里的一切都让你着迷,令你陶醉,你一定从中享受到了无限的乐趣。请你以“阅读真让我着迷”为题,写写它令你着迷的经历,以及你从中获得的成长与收获。注意:把原因写具体,中心明确,不少于450字。
参考答案
一、
二、1、威风凛凛 斩钉截铁 激情澎湃 大步流星
2、B
3、B
4、惊叹 感叹道
5、A
三、1、B
2、C
3、D
4、C
5、A
6、B
7、A
四、1、如果不是郝副营长点燃书本牺牲自己,我们就不会取得那次战斗的胜利。
2、黄土高原上,汉子们跳出的安塞腰鼓是多么壮阔,多么豪放,多么热列啊!
3、DACB
五、1、等闲识得东风面 笑问客从何处来
高尔基 一 阿廖沙外祖母 机智勇敢、热爱祖国纯真善良
3、典型生动的事例 惊天动地的伟大战斗 毫不畏惧 英勇顽强 宁死不屈
六、1、早春 最爱
2、早莺 新燕 乱花 浅草
3、D
4、在西湖边,几处向阳的树上,早莺欢快地跳跃着,争着占据温暖的树枝。
不远处,不知是谁家的新燕,正忙碌地啄着春泥,准备筑巢。湖水波光粼粼,倒映着周围的美景,仿佛一幅美丽的画卷。
七、1、(1)失望,不高兴的样子,文中指“我们”没拿回竹节人,非常失望的样子。
(2)由于过度兴奋或骄傲而忘记了言行应该把握的分寸,文中指老师沉浸在玩竹节人的兴趣当中,而忘记了周边发生的事情。
2、竹节人打斗的场面很精彩,围观者很入迷
3、④~9 (1)B (2)沮丧 悻悻然 心满意足 (3)捕捉关键词句
4、不矛盾,“两手空空”是说没有拿回竹节人,“心满意足”是说不但“我们”爱玩,老师也喜欢,这让“我们”感觉和老师志趣相投,一下子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内心感到无比的喜悦、满足和自豪。
八、1、B
2、经过漆黑的小巷 感到温暖 看到老奶奶的灵堂 怀着怅然的心情
3、C
4、不同意。因为第③自然段运用了环境描写,渲染了小巷里寒冷凄凉的氛围,烘托了“我”独自走夜路时害怕的内心感受,为下文老人为“我”亮灯作铺垫;同时与下文老人为“我”亮灯时“我”内心的温暖与感激之情形成鲜明对比,删去后则没有这样对比强烈的表达效果。
5、有一次,一位走在我前面的同学双手都拿着东西,正用肩膀费劲地推着教学楼的大门,但怎么也推不开。于是,我赶快走上前去,帮他把教学楼的大门打开,让他先走。他进门后,不停地向我说着“谢谢”。      
九、1、演讲比赛
2、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莎士比亚
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苏轼
3、卡隆令我印象最深。因为他不仅品学兼优,而且具有强烈的正义感。例如,当有同学被欺负时,卡隆总是第一个挺身而出,保护弱小。他的行为不仅赢得了同学们的尊敬,也让我深受感动。我认为,卡隆的正义感和勇敢精神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学习的。
十、
阅读真让我着迷
书,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我成长道路上最忠实的伙伴。阅读,就像一把神奇的钥匙,打开了我心灵深处一扇扇充满奇幻与智慧的大门,让我深深着迷。
记得小时候,我就对那些印满文字和图画的书本充满了好奇。最初,妈妈每晚都会给我读童话故事书,《白雪公主》《小红帽》这些故事像磁石一样吸引着我。我沉浸在故事中,仿佛自己也置身于那神秘的森林、华丽的城堡之中。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开始自己阅读简单的绘本和故事书,遇到不认识的字就去问大人,那种通过自己的努力去理解故事内容的成就感,让我对阅读更加热爱。
进入初中后,阅读的世界变得更加广阔。我开始涉猎各种类型的书籍,文学名著、科幻小说、历史传记等。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时,保尔·柯察金那钢铁般的意志深深震撼了我。他在面对重重困难时从不退缩,始终坚守自己的理想和信念。每当我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挫折想要放弃的时候,保尔的形象就会浮现在我的脑海中,激励我重新振作起来。读科幻小说《三体》,那宏大的宇宙观、奇妙的外星文明设定,让我惊叹于人类想象力的无限可能,也让我对科学和未来充满了向往。
阅读让我着迷,因为它是一场跨越时空的旅行。在书中,我可以与古代的智者对话,了解不同国家的文化风俗。它也是我成长道路上的良师益友,教会我如何面对困难,如何坚守自我。阅读的世界,充满了无限的乐趣和惊喜,我愿意永远沉浸其中,不断汲取知识的养分,收获成长与智慧。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