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大卫·科波菲尔(节选)》课件(共45张PPT)2025-2026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8《大卫·科波菲尔(节选)》课件(共45张PPT)2025-2026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资源简介

(共45张PPT)
大卫·科波菲尔
狄更斯
一生颠沛 永葆赤诚
作者名言
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
这是一个智慧的年代,这是一个愚蠢的年代;
这是一个信任的时期,这是一个怀疑的时期。
这是一个光明的季节,这是一个黑暗的季节;
这是希望之春,这是失望之冬;
人们面前应有尽有,人们面前一无所有;
人们正踏上天堂之路,人们正走向地狱之门。
经典语录:
1.顽强的毅力可以征服世界上任何一座高峰。
2.善良的人会把生活里的黑暗变成光明。
3.我所收获的,是我种下的。
4.一片用努力换来的面包皮比一桌继承来的酒席好吃得多。
知人论世
英国有史以来最伟大的幽默作家——狄更斯
1812年2月7日生于朴次茅斯市郊。祖父、祖母在克鲁勋爵府当佣人。父亲约翰是海军军需处职员,嗜酒成性,挥霍无度,常常入不敷出。在狄更斯12岁那年,约翰因负债被捕,关在马夏尔西债务人监狱。数周后其母伊丽莎白及幼年子女们也迁入其中。
此前,仅上了两年小学的狄更斯已入华伦黑鞋油作坊当童工,因此没有随家人住进监狱,独自在朋友家借宿。约翰获释后,全家在索默斯镇约翰逊街栖身。1825年,狄更斯进威灵顿豪斯学校读书。1826年,全家因欠缴房租而遭驱逐。狄更斯被迫辍学,先后在艾里斯和布莱克默律师事务所和查尔斯·莫洛伊律师事务所当学徒。20岁开始当报馆采访员。1870年3月9日,受维多利亚女王接见。6月9日,因患脑溢血逝世。
去世后被安葬在西敏寺的诗人角,墓碑上写道:“他是贫穷、受苦与被压迫人民的同情者;他的去世令世界失去了一位伟大的英国作家。”
知人论世
英国有史以来最伟大的幽默作家——狄更斯
知人论世
英国有史以来最伟大的幽默作家——狄更斯
狄更斯特别注意描写生活在英国社会底层的“小人物”的生活遭遇,深刻地反映了当时英国复杂的社会现实,为英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开拓和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他的作品对英国文学发展起到了深远的影响。
你能说出一些他的代表作吗?
《匹克威克外传》
1838年
《老古玩店》
《董贝父子》
《大卫·科波
菲尔》
《艰难时世》
《双城记》
《远大前程》
1837年
《雾都孤儿》
1841年
1848年
1850年
1854年
1859年
1861年
狄更斯の书写人生
主要作品
狄更斯一生写作了百余篇短篇小说,几十篇中篇小说,15部长篇小说,还有大量散文、特写、游记、剧本、演讲、书信等。成就最高的是他的长篇小说,他的创作可以分为三个时期:
第一时期(1842年以前):《匹克威克外传》《雾都孤儿》《尼古拉斯·尼克尔贝》《老古玩店》《巴纳比·拉齐》
第二时期(1842—1858):《马丁·朱述尔维特》《董贝父子》《大卫·科波菲尔》《荒凉山庄》《艰难时代》《小杜丽》
第三阶段(1858—逝世):《双城记》《远大前程》《我们共同的朋友》《艾德温·德鲁德的秘密》
批判现实主义特指19世纪在欧洲形成的一种文艺思潮和创作方法。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是在继承以往文学中的现实主义传统的基础上形成的。最早作出“现实主义是批判”论断的是法国作家蒲鲁东,正式提出“批判现实主义”并给它下定义的是高尔基。
批判现实主义突出的特点是比较广阔和真实地展示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对现实矛盾的揭示十分深刻。
批判现实主义的代表作家有司汤达、巴尔扎克、狄更斯、托尔斯泰等。
批判现实主义
狄更斯出身于社会底层,祖父、祖母都长期在克鲁勋爵府当佣人。父亲约翰是海军军需处职员,在狄更斯十二岁那年,因负债无力偿还,带着全家住进了马夏尔西债务人监狱。当时狄更斯在泰晤士河畔的华伦黑鞋油作坊当童工,比他大两岁的姐姐范妮在皇家音乐学院学习,全家人中只有他俩没有在狱中居住。1848年,范妮因患肺结核早逝,她的死使狄更斯非常悲伤,因为在众多兄弟姐妹中,只有他俩在才能、志趣上十分接近。范妮死后,狄更斯写下一篇七千字的回忆文章,记录他俩一起度过的充满艰辛的童年。狄更斯去世后,他的好友福斯特在《狄更斯传》中首次向公众披露了狄更斯的早年生活;小说《大卫·科波菲尔》不少地方就取材于作者亲历的生活(但又并非生活实录)。
创作背景
《大卫·科波菲尔》(1850)是半自传体的小说,它的成就超过了狄更斯所有其他作品,被称为他“心中最宠爱的孩子”。当时由于英、法革命运动的失败,资产阶级的反动势力更加嚣张,狄更斯对社会的认识不断深化,从而作品反映的社会生活也更加广阔。
它通过一个孤儿的不幸遭遇描绘了一幅广阔的社会画面,揭露了资产阶级对劳动人民的剥削、司法界的黑暗腐败和议会对人民的欺压。
作品塑造了不同阶层的典型人物,特别是劳动者的形象,表现了作者对弱小者的深切同情。
自传体小说
自传体小说是传记体小说的一种,是从主人公自述生平经历和事迹角度写成的一种传记体小说。
这种小说是在作者亲身经历的真人真事的基础上,运用小说的艺术写法和表达技巧经过虚构、想象、加工而成。
它一方面不同于一般的自传和回忆录,另一方面又必须以作者或自述主人公为原型。
比如,卢梭的《忏悔录》、高尔基的《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等。
自传是传记的一种,以记叙人物生平事迹为主。从写作的对象上来讲,自传体作文是以写人为主的文章。只不过这个人物是自己,写人的手法在此都可以应用。
“在我所有的著作中,我最喜爱的是这一部。像许多偏爱的父母一样,在我内心的最深处,我有一个最宠爱的孩子。他的名字就叫《大卫·科波菲尔》。”
——狄更斯在《大卫·科波菲尔》
(1850)的序言中这样写道
列夫·托尔斯泰:《大卫·科波菲尔》是“所有英国小说中最好的一部”。
【大卫·科波菲尔内容简介】
大卫·科波菲尔是个遗腹子,在母亲及女仆佩格蒂的抚养照管下长大。就在母亲再婚前,大卫去佩格蒂哥哥家住了两星期,他们的善良深深地感染了他。不久,母亲嫁给了谋得斯通,此人凶狠贪婪,觊觎大卫家的财产,常常责打大卫,并且剥夺了母亲对他关怀和爱抚的权利。大卫的母亲去世后,谋得斯通立即把尚不足10岁的大卫送去当童工,衣食无着。后来大卫历尽艰辛,终于找到了姨婆贝西小姐。
贝西小姐性格怪异,但心地善良。她不仅把大卫留下,还供他上学。大卫求学期间,寄宿在律师威克菲尔家,与他的女儿爱格妮斯相处融洽。大卫回到伦敦后,爱上了斯潘洛律师的女儿朵拉。但两人婚后生活并不幸福,因为朵拉虽然容貌美丽,但头脑简单。
大卫成了作家,朵拉却患了重病去世。大卫满怀悲痛,出国旅行。当他三年后回到英国时,发觉爱格妮斯始终爱着他。他们终于喜结良缘,与姨婆贝西还有女仆佩格蒂愉快地生活在一起。
初读,整体感知,梳理情节
节选部分中“我”的经历?叙述课文内容
1.被送到谋得斯通-格林比货行做童工
洗刷瓶子、贴标签、塞木塞、封火漆盖印、装箱……
2.认识米考伯先生一家(米考伯邀我做他的房客)
被介绍给米考伯,租住在米考伯家里
3.认识米考伯太太,听米考伯太太讲往事
同情米考伯一家遭遇
4.帮米考伯太太典当家具
5.我去监狱探望米考伯先生,替他向霍普金斯借一副刀叉
6.米考伯太太搬到监狱居住,我搬到新寓所,米考伯渡过难关……
“我”遇到了哪些人?
人物鉴赏
霍普金斯船长(米考伯的牢友)
昆宁先生(账房先生)
米克·沃克(童工)
粉白·土豆(童工)
米考伯先生(房东)
米考伯太太(房东)
梳理情节
序幕(1-5段):
开端(6-23段):
发展(24-44段):
高潮(45-51段):
结局(52-54段):
“我”来到谋得斯通-格林比货行当童工。
米考伯先生邀请“我”做他的房客。
米考伯一家被人催债,靠典当度日。
米考伯一家入住监狱。
“我”有了新的住所,米考伯先生度过最危急的关头。
梳理情节
本文线索是什么?
主线—大卫的成长史;
副线—处于困境中的米考伯夫妇。
本文以大卫的成长史为主线,以处于困境中的米考伯夫妇为副线,给我们塑造了一批极具个性的人物。
2、主人公大卫·科波菲尔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呢?
3、小说中米考伯太太有哪些性格特点?
1、小说是如何塑造米考伯这一形象的?请简要分析。
5、小说采用了怎样的叙述视角,试分析“我”在小说中的主要作用是什么?
分组讨论
4、小说中的环境描写及作用?
答题方法:
文本例句+人物描写方法+该方法的效果及刻画的人物形象
他身穿褐色外套,黑色马裤,黑色皮鞋,脑袋又大又亮,没有头发,光秃得像个鸡蛋,他的大脸盘完全对着我。他的衣服破旧,但装了一条颇为神气的衬衣硬领。
他手里拿着一根很有气派的手杖,手杖上系有一双已褪色的大穗子,他的外套的前襟上还挂着一副有柄的单片眼镜——我后来发现,这只是用作装饰的,因为他难得用来看东西,即使他用来看了,也是什么都看不见的。
外貌描写
米考伯先生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长相滑稽、穿着考究、虚荣、爱面子
贫穷却不甘落魄,寒酸却不失体面
“……现在能接待这么一位 初来的年轻创业者,这是本人的荣幸。”
“我的印象是,”米考伯先生说,“你在这个大都市的游历还不够广,要想穿过这座迷宫似的现代巴比伦,前往城市路,似乎还有困难——简而言之,”说到这儿,米考伯又突然露出亲密的样子,“你也许会迷路——为此,今天晚上我将乐于前来,以便让你知道一条最为便捷的路径。”
语言描写
言谈幽默、说话爱拿腔拿调、善良
米考伯先生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遇到这种时候,米考伯先生真是又伤心又羞愧,甚至悲惨得不能自制,用一把剃刀做出抹脖子的动作来(这是有一次他太太大声尖叫起来我才知道的)。可是在这过后还不到半个小时,他就特别用心地擦亮自己的皮鞋,然后哼着一支曲子,摆出比平时更加高贵的架势走出门去。
动作描写
命运悲惨却又盲目乐观
米考伯先生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组织语言,写出人物典型特征,尽量全面概括人物形象特点
米考伯先生是一个滑稽可笑、爱慕虚荣、迂腐、喜好挥霍、盲目乐观的英国下层小人物的形象。
但他贫穷却不甘落魄,寒酸却不失体面,处境困难却不忘真诚待人,命运悲惨却又乐观开朗的“末代绅士”。
米考伯先生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1、小说是如何塑造米考伯这一形象的?请简要分析。
①肖像描写、神态描写,刻画了米考伯先生的衣着打扮,写出了他的经济拮据以及他爱慕虚荣(爱面子)、虚伪、故作文雅的性格特点;
②语言描写,写米考伯先生为大卫带路,并为他找到一条最便捷的路,说明他是一个热心善良的人;
③动作描写,写出债主来临时和离开后米考伯先生的一系列动作,说明他生活艰难,没有责任感,是一个乐天派;
④侧面描写,通过妻子的描述,可见米考伯先生天生乐观。
“米考伯主义”
米考伯是大卫在格林比货行做童工时的房东,最后与他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他因无力偿还账务而身陷囹圄,最显著的特点是得乐且乐,梦想有一天会时来运转,一副盲目乐观的样子,他的爱慕虚荣、乐观,尤其是他乐天知命、债多不愁、喜欢讲排场的性格,使他成为文学中的一个典型形象,后人将这些行为及其背后的思想概括为“米考伯主义”。
生动的形象,精湛的描写
“米考伯”一词被收入英语词典,意思是“没有远虑,无所作为,幻想走运的乐天派”。
感悟成长的力量
“我全心全意地向他道了谢,因为他愿不怕麻烦前来领我,对我真是太好了。” “他愿不怕麻烦前来领我”让大卫冰冷的心有了些许温暖的慰藉, “对我真是太好了”的心理感受让我读出大卫由衷的感激,我从这几句心理描写中读出大卫的内心不再如初到货行时那般痛苦和绝望,这是大卫成长的表现。
请找出有关大卫心理描写的句子,谈出你的感悟。
“我”的成长
“我”的成长变化:
初到货行
充满抵触,
感到屈辱
在货行开始工作
内心孤独, 默默忍受痛苦
工作受到肯定
渴望得到建议、鼓励、帮助和支持
米考伯先生遇到困难
同情
痛苦加深
每周六晚上
高兴,感到精神富足
搬家后
放下重压,
平淡接受生活
2、主人公大卫·科波菲尔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呢?
①孤苦伶仃、痛苦寂寞。
②自强自立。他被人遗弃后,在恶劣的环境中做童工,获取的是微薄的报酬,却能够独立安排好自己的生活。
③积极向上。他渴望读书,想成为有学问、有名望的人,为失学而痛苦,为所处的地位而感到羞耻。
④善良勤奋、重视友谊、渴望温情。他为米考伯先生的债务忧心,为米考伯夫妇的困难处境感到痛苦、心碎,主动把剩下的两三先令送给米考伯太太,并帮助米考伯太太典当餐具;米考伯先生入狱后,他到监狱里去探望米考伯先生。
即使经历再多风雨,大卫依然保持本真与对生活的热情,并不断从现实中汲取力量、突破自我,这让他成了不朽的经典。刘禹锡曾诗云:“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黄沙始到金”,唯有在曲折的过程中不断奋进,才能到达最美的明天!
生活不能等待别人来安排,要自已去争取和奋斗;而不论其结果是喜是悲,但可以慰藉的你总不枉在这世界上活了一场。有了这样的认识你就会珍重生活,而不会玩世不恭;同时,也会给人自身注入一种强大的内在力量。
——路遥
将苦难被熬成一剂解忧良方
苦难的生活谁也不愿意遭遇,但是在你靠别人之手和依赖别人智慧生活的时候,你是没有选择的。 “我整个身心所忍受的悲痛和屈辱史如此巨大,即便到了现在,我已出了名,受到别人敬爱,生活愉快,在睡梦中我仍然忘掉我有爱妻和娇女, 甚至忘掉自己已成人 ,好像又孤苦伶仃地回到那段岁月中了。”
你可能被苦难摧毁,梦想毁灭;也可能从苦难生活中攫取营养,使其成为筑造他日辉煌的一种独特源泉。
狄更斯少年时代遭遇的苦难生活,在他的心中灼下了一辈子的伤痛,但也给他带来文学上的创造力。想想他作品中塑造过多少儿童人物,他那仁慈的心灵、柔和的感情,对于家庭幸福生活的描绘,这些都跟他的过往生活不无关系。比如我和米考伯夫妇家的交往,反映了底层人的悲惨遭遇,以及彼此间的患难与共、亲密温情。
【素材引用】
适用主题:人的主观能动性、环境对人格的影响、教育的重要性等。
如2014年四川卷《人只有站起后世界才属于他》。
示例:
马克思有句话颇有意思,说的是人创造环境,环境同样也创造人。先不论个人如何影响一个社会,人从呱呱落地之初就已经开始经受外界对自己的各种试探与磨砺了。只是,一个相似的环境也有可能塑造出不同的人生。这或许是因为有人忌惮生活的巨力,而有人却能把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发挥到极致;或许是因为有人不幸地失去有心人的引导,而有的人却意外地捕捉到了人生灯塔的指引。总而言之,你是否能活出像狄更斯笔下大卫·科波菲尔那样的美好结局,不在运气,在你自己。
示例:
还记得东野圭吾的《白夜行》书背有这么一句话:“我的天空里没有太阳,总是黑夜,但并不暗,因为有东西代替了太阳……凭借着这份光,我便能把黑夜当成白天。”这句话给人的质感,正如语句中的内涵一样,像温暖的太阳,照亮了每个人心中那片大小不一的灰暗地带。无论是过往还是当下,我们的社会和个人生活都或多或少存在让人无奈唏嘘的阴暗不堪。只是,在暗夜里依旧能怀抱希望,或许正是人类的珍贵品质。如此,我们才能像狄更斯的《大卫·科波菲尔》所表达的那样,看到何为光明驱散黑暗,何为以积极之心传递暖心正能量。
3、小说中的米考伯太太有哪些性格特点?
①乐观坚强,爱慕虚荣,喜欢享受。因为丈夫的债务,财产被法院强制没收,她依然边炸牛排边和大卫谈论往事,兴致极好。
②自尊自重,尽心持家。当大卫提出可以借钱给她的时候,她坚决拒绝,而是请求大卫帮她去当铺用银餐具换钱维持生计。
③对爱忠诚,深爱丈夫。米考伯因为债务被抓进监狱,但米考伯太太去监狱陪伴,并且相信他可以“时来运转”;大卫探监回来报告情况的时候,她竟晕过去了。
米考伯太太形象
作者对米考伯夫妇的态度是什么?
作者一方面同情他们悲惨的遭遇,但又对他们的缺点加以温和的讽刺,用喜剧的方式巧妙地避免了他们的悲剧色彩。让现实形成反差较大的喜剧效果。赋予人物以盲目乐观精神。
以小组为单位,圈画出文中描写环境的相关语段,进行分析并填写以下表格。
4、环境赏析
环境描写 所处环境 具体描写 环境作用
货行环境
米考伯家环境
监狱环境
环境描写包括社会环境描写与自然环境描写。
自然环境描写:指的是对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季节、气候、以及景物等的描写。
社会环境描写:指的是对特定的时代背景及人物生活环境的描写。
小说中的环境描写
(1)环境方面(环境本身)
①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和人物活动背景。
②渲染气氛,营造意境,奠定基调。
③象征、暗示社会环境(背景、习俗、思想观念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2)人物方面(环境与人物)
④烘托人物心情、心理。
⑤表现人物身份、地位、思想、性格。
⑥暗示命运。
环境描写的作用“4面14点”
高考链接
(3)情节方面(环境与情节)
⑦暗示或推动情节发展。
⑧为后面情节的发展做铺垫或制造悬念。
⑨作为情节发展的线索。
⑩与标题相呼应,诠释标题的内涵。
引出下文内容。
与开头或结尾相呼应,结构完整。
(4)主旨方面(环境与主题)
揭示主题。
深化主旨。
从环境自身、情节、人物、主题、艺术表现(审美意蕴)等五个角度分析。
环境描写 所处环境 具体描写 环境作用
货行环境 货行的房子又破又旧,有个自用的小码头和码头相连,涨潮时是一片水,退潮时是一片泥..... (第2段) 体现工作环境的恶劣;烘托“我”绝望的心境;揭示英国童工制度的丑恶。
米考伯家环境 这住宅像他一样破破烂烂,但也跟他一样一切都尽可能装出体面的样子...... (第24段) 展现米考伯一家的贫穷窘境;侧面突出米考伯先生的爱慕虚荣;推动下文追债和入狱的情节发展。
监狱环境 在它附近会看到一个院子,穿过那个院子,再一直往前走,就能看到一个监狱看守.....(第46段) 生锈的炉栅上,一边放着一块砖头,免得烧煤太多.....(第48段) 体现监狱环境的恶劣;侧面突出了“我”去探监的善良与真诚。
5、 独特的视角:小说以第一人称叙述,有什么好处
①小说是作者带有自传性的作品,全书采用第一人称叙事,其中融进了作者本人的许多生活经历,增强了故事的真实性,使叙述更有说服力。
②小说是以“我”的口吻,以亲身经历者的眼光去观察和叙述,使小说主观色彩更为浓厚。便于更直观地抒发作者对社会现状的批判之情,有利于作者表达对社会诸多现象的认识;
③“我”是小说的线索,以“我”的见闻串起故事情节,使故事情节更加紧凑、集中。作者并不拘泥于描摹现实中实际发生的事,而是充分发挥想象力,以一个孩童的视角去揣摩、想象,丰富了小说情节,交代出必要的内容。
④便于揭示主人公的深层心理。拉近了小说主人公与读者的距离,让读者走进小说主人公的世界,产生强烈共鸣。
叙述人称 优点 缺点
第一人称(有限视角) 拉近与读者的距离,使小说显得真实亲切,同时便于抒发感情 局限于个人所见,造成叙述的主观性,且易局限于叙述的时态,不便于对广阔历史主题的叙述。
第二人称(有限视角) 第二人称增强文章的抒情性,便于感情交流 强制性地把读者拉进了故事中,使读者觉得有点奇怪
第三人称(全知视角) 第三人称不受时空限制,叙述自由灵活,客观直接地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 叙述者对作品中人物及其命运,对所有事件可完全预知和任意摆布,读者在阅读中只能被动地等待叙述者将自己还未知悉的一切讲述出来,剥夺了接受者的大部分探索、解释作品的权利。
补充拓展
01
“我”作为第一人称
叙事的作用
使叙述亲切自然,能自由地表达思想感情,给读者以真实生动之感。
设置悬念,增强读者的阅读兴趣。
03
“我”作为小说
主要人物的作用
通过塑造人物形象来表现某种价值观、道德观或行为品行。
通过人物的命运发展来反映某种社会的现状,讽刺或揭露社会的不公。
借助人物形象表达作者的某种主张或寄托某种情感。
02
“我”作为小说
次要人物的作用
衬托主要人物。(指明是正衬或反衬,是怎样衬托的)
线索(结构)作用。“我”是贯穿作品始终的一条重要线索,推动(串起)故事情节发展,使作品结构更加严谨。
主题作用。“我”与主要任务一起丰富、深化了主题。
小说中“我”的作用
联系时代背景,谈一谈本文的主题。
主题探讨
时代背景
当时英国正处于资本主义工业化过渡阶段,狄更斯的作品广泛而深刻地描写了这一时期英国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鲜明而生动地刻画了各阶层代表人物的形象,并从人道主义的角度出发,对各种丑恶的社会现象及其代表人物进行了揭露和批判,对劳动人民的苦难及其反抗斗争给予同情和支持。
联系时代背景,谈一谈本文的主题。
主题探讨
节选部分描述了大卫·科波菲尔在谋得斯通-格林比货行开始独立做工的现状,他与米考伯夫妇结下了深厚的友谊,突出了大卫·科波菲尔的善良、诚挚以及米考伯夫妇爱慕虚荣、得乐且乐、盲目乐观、喜好挥霍、债多不愁、乐天知命但又乐观开朗的性格特征,揭示了当时英国社会的真实面貌,突出了金钱对家庭、婚姻、社会的腐蚀,表达了对社会中人性的缺失以及道德的沦丧的批判和对患难与共、善良真诚和自强不息的优良品质的赞扬。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