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教材知识梳理 课时练习(含解析)2025--2026年八年级上学期物理人教版【2024】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1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教材知识梳理 课时练习(含解析)2025--2026年八年级上学期物理人教版【2024】

资源简介

1.1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教材知识梳理 课时练习
班级:_______ 姓名:_______
知识点1 长度的单位
1.基本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①______,符号为②______.
2.常用单位及换算
单位 千米 分米 厘米 毫米 微米 纳米
符号 km ③______ cm mm μm nm
单位换算 1 km=④______m 1 dm=10-1 m 1 cm=⑤______m 1 mm=10-3 m 1 μm=⑥______m 1 nm=⑦______m
知识点2 长度的测量
1.常用的测量工具:卷尺、⑧________、三角尺.
2.用刻度尺测量长度
选:认清刻度尺上标注的零刻度线(起始刻度)、测量的范围和⑨__________(相邻两刻度线之间的长度,它反映了刻度尺的精确程度),根据测量的要求选择不同的刻度尺.
放:⑩____________对准被测物体的一端(若零刻度线磨损,可以取其他整数值刻度线),有刻度线的一边要 _______被测物体且与被测边保持 _______,不能歪斜.
读:读数时,视线要 _______刻度线,还要估读到 ________的下一位,读数为整刻度时,估读位的数字记为0,不能省略.
记:记录时,不但要记录 ______,还必须注明测量 _______.
3.常见长度的估测:成人走两步的距离大约是1.5 m,课桌的高度大约是0.75 m,中学生大拇指的长度约为5 cm.
知识点3 时间的测量
1.时间的单位
(1)基本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是 _______,符号是 ______.
(2)常用单位及换算: ______(h)、 ______(min),1 h= _____min、1 min= _____s.
2.时间的测量
(1)测量工具:钟、表;在运动场和实验室常用 _______来测量.
(2)机械秒表的读数方法
a.先读小表盘的分钟数,再看大表盘的秒数.
b.若小表盘指针位于一大格的前半格,则大盘读数应该在 _________内:若小表盘指针位于一大格的后半格,则大盘读数应该在 _________内.
c.读数结果为大表盘与小表盘读数之 ________.
知识点4 误差
1.定义:在测量长度、时间以及其他物理量时,受所用仪器和测量方法的限制,测量值与 ___________之间总会有差别,这就是误差.
2.减小误差的方法:多次测量 ______________、选用精密的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
3.错误与误差:测量错误是由于不遵守仪器的使用规则、读数时粗心等造成的,是不该发生的,是能够避免的;误差不是错误,可以减小误差,但不能消除误差.
参考答案
①米 ②m ③dm ④103 ⑤10-2 ⑥10-6 ⑦10-9 ⑧直尺 ⑨分度值 ⑩零刻度线 紧靠 平行 正对 分度值 数值 单位 秒 s 小时 分 60 60 秒表 0~30 s 30~60 s 和 真实值 求平均值
第1节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课时练习
 01  知识点过关
1.长度及其测量
单  位:国际单位是________,符号:________;常用单位还有千米、分米、厘米、毫米、微米、纳米.
换算关系:________km=________m;________m=________dm=________cm=________mm=________μm=________nm.
刻度尺的使用:(1)认:使用前要认清刻度尺的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2)放:零刻度线对准被测物体的一端,有刻度线的一边要紧靠被测物体且与被测边保持________;
(3)读:读数时,视线要________刻度线;
(4)记:记录物体的长度包括________和________.
注  意:利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读数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说  明:当刻度尺的零刻度线磨损时,可使某整数刻度线对齐物体一端,然后另一端的刻度值减去这一整数刻度值,就得出测量物体的长度了.
2.时间及其测量
单  位:国际单位是________,符号是____;常用单位还有小时、分.
单位换算:1 h=________min=________s.
停表的使用:在使用机械停表时应先在小盘内读取分钟,然后在大盘内读取秒.
3.误差
定  义:________与________之间总会有差别,这个差别就是误差.
减小方法:(1)采用____________求平均值;(2)采用精密的测量工具;(3)运用合理的测量方法.
 02  基础题
1.据观察,教室的宽度最接近于( )
A.60 mm B.8 dm
C.8 m D.60 m
2.用厚木制成的刻度尺测量一长方体的边长,如图,其中方法正确的是( )
3.图中所列仪器用于测量时间的是( )
A.卷尺   B.游标卡尺
 C.螺旋测微器   D.挂钟
4..如图,“号脉”是中医独创的诊法,古人强调每次号脉的时间应不少于脉跳五十次,据此可知中医号脉一次至少需要(  )
A.50min左右 B.5min左右
C.1min左右 D.1s左右
5.坐在温馨的物理考场,仔细想想:你平时走路的步幅约为50________,上体育课时你跑100 m所需时间约为16________.(填上合适的物理量单位)
6.形成雾霾天气的主要污染物是PM2.5,“PM2.5”是指大气层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 μm的颗粒物,能被肺吸收并进入血液,对人体危害很大,2.5 μm=____________m.
7.如图中被测物体的长度是________cm,该刻度尺的分度值是________cm.
03  中档题
8.如图所示,下列关于刻度尺的使用或读数正确的是( )
   
   
9.古代常用人的身体“尺子”进行长度度量,如:肘、虎口,掌等。用人的前臂作为长度单位叫“腕尺”,疫情防控期间,为更符合卫生防疫要求,某班同学倡导“夸赞礼”并拍摄成宣传画如图所示,图中行“夸赞礼”两位同学的面部间距d约为(  )
A.0.5m B.1.5m
C.3.0m D.4.5m
10.下列测量长度的方法,不正确的是( )
A.测一张纸的厚度可以用刻度尺先测出几十张纸的厚度,然后再除以纸的总张数,即得出一张纸的厚度
B.测细金属丝的直径,可以把金属线无间隙地密绕在一根铅笔上若干圈,测出密绕部分的长度L和圈数N,则直径D=L/N
C.只使用一个刻度尺不用其他工具就可以准确测出乒乓球的直径
D.测自行车通过的路程,可先记下车轮转过的圈数N,再乘以车轮的周长L
11.一根钢管,已测得管的内直径为7.2 mm;现用三角板和刻度尺量钢管的外径,如图所示.由此得钢管外径是________cm,钢管壁的厚度是________mm.
12.小明同学用如图1所示的特殊方法测出细铜丝的直径:他先在铅笔上紧密缠绕10圈铜丝,然后用直尺量出长度,那么铜丝的直径为________mm.如图2所示是某种机械表的实物图,图中记录的时间是________.
13.为了探究误差产生的原因,小名和同学做了如下的实验:
①找出几把不同的刻度尺(可以是分度值不同,也可以是制作材料不同),从中取出两把不同的刻度尺,将它们的零刻度线对齐,再看看它们的10 cm或15 cm刻度线是否还对齐;换用其他尺子仿照上述方法再做两次.
②在一张白纸上画一根直线,由几个同学独立测量直线的长度,注意:使用的是同一把刻度尺,并将零刻度对准直线的起点.
现在请回答下列几个问题:
(1)15 cm的刻度线不再对齐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不同的人测量结果最后一位不完全相同,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通过上述实验,你认为引起误差的原因有哪些?
14.某学生为了测量8年级物理上册课本的纸张厚度,采用了如下的措施:
A.量出8年级物理上册课本第1页~最后1页(不含封面、封底)的厚度,记录为L;
B.选用学生三角尺并检查零刻度线是否有磨损(没有磨损);
C.用表示8年级物理上册课本每一张纸的厚度d;
D.翻看物理书最后一页的页码,记录该页码为n.
(1)上述各措施中错误的步骤是________,应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措施改正后,正确的实验步骤应为(填字母)________.
04  拓展题
15.一个同学要测量一个圆柱体的直径,他根据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减小测量误差的方法,想出了下面的办法:
用一条很长的薄纸条,紧密地叠绕在圆柱体上10圈,在重叠处用针扎个孔,然后将纸条展开,用刻度尺测得两端孔之间的长度,然后除以10,就得到圆柱体的周长.你认为他的做法能减小误差吗?请说明理由.若不能,请提供可行办法
16.小关同学用同一把刻度尺测量同一个物体的长度,记录了五次测量结果,分别是:4.82cm、4.83cm、4.95cm、4.81cm、4.83cm,求物体的长度时,小庆和小黄两位同学都做出解答,请你对他们的解答做出评价【正确或不正确,并说明理由】?请把你的解答写在方框内?
(1)小庆同学的解法:解:物体的长度:
【正确或不正确】 ;理由: ;
(2)小黄同学的解法:
解:物体的长度:
【正确或不正确】 ;理由: ;
(3)你的解答: 。
17.学习了长度测量知识后,小明进行以下两个测量,请你通过计算得出测量结果。
(1)用柔软棉线测出地图上长江长63.00cm,北京至郑州铁路线长6.95cm。长江实际长度为6300km,则北京至郑州实际铁路长为多少千米?
(2)用直径为80厘米的铁环,绕操场滚动一周,若铁环刚好滚动80圈,求操场的周长是多少米?(π取3)
18.如图甲所示是用某地图软件上的南昌到瑞金的一段公路线,小明用细线沿此图上公路线截取相同一段,拉直后的长如图乙中线段AB所示。
(1)则线段AB的长度为 ;
(2) 若软件显示的这段公路线长360km,则此时地图所用的比例尺是 ;
(3)南昌到杭州的一段公路线长度为515km,那么在该地图上的南昌到杭州这段曲线的长度为 。
16.1
第1节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参考答案
知识点过关
1.米 m 1 103 1 10 100 103 106 109 (1)零刻度线 量程 分度值 (2)平行 (3)正对 (4)数值 单位 2.秒 s 60 3 600 3.测量值 真实值 多次测量
基础题
1.C 2.D 3.D 4.C 5.cm s 6.2.5×10-6 7.2.50 0.1
中档题
8.C 9.B 10.C 11.1.30 2.9 12.1.1 217.4 s 13.(1)刻度尺刻度线不均匀 (2)不同人的估计值不同 (3)测量时估读值因人而不同,误差总是不可避免的,误差由测量工具引起,也由测量的人引起. 14.(1)C 用表示物理书内每张纸的厚度,记录d (2)BADC
拓展题
15.题目中这位同学的做法不可行,因为在圆柱体上叠绕10圈会加大圆柱的周长,不仅不能减小误差,反而加大了误差.测量圆柱体周长的方法有很多种.第一种方法:用一纸条紧包在圆柱体上,在纸条重叠处用大头针扎个孔,然后把纸条展开,用刻度尺量出两孔之间的距离即是圆柱体的周长.第二种方法:在圆柱体上某点涂上颜色,使圆柱体在纸上滚动一圈.用刻度尺量出纸上两颜色处之间的距离,即是圆柱体的周长.第三种方法:用细丝线在圆柱体上绕上一圈,量出丝线的长度即可,这三种办法都能用,只是有误差,可以采用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办法减小误差.
16.(1) 不正确 错误数据4.95cm参与计算,应该剔除
(2) 不正确 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平均值保留的小数位数要与测量值位数相一致
(3)见解析
【详解】(1)[1][2]为了减小误差通常进行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在数据处理时通常是先将错误数据删除,由于第3个数据与其它4个数据相差太多,所以应是错误的。所以,小庆同学的解法是不正确的,理由是:错误数据4.95cm参与计算,应该剔除。
(2)[1][2]在进行多组数据求平均值时,所得平均值应保留到分度值的下一位,所以,小黄同学的解法是不正确的,理由是:由于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平均值保留的小数位数要与测量值位数相一致。
(3)综上分析可知,剔除错误数据4.95cm,对剩余数值求平均值,且平均值保留的小数位数要与测量值位数相一致,所以,物体的长度为
17.(1)695千米;(2)192米
【详解】
解:(1)根据题意可知
(2)铁环的直径为
d=80cm=0.8m
铁环的周长为
L=πd=3×0.8m=2.4m
操场的长度为
s=nL=80×2.4m=192m
答:(1)北京至郑州实际铁路长为695千米;
(2)操场的周长是192米。
18. 3.60cm
【详解】(1)[1]由乙图可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A端对齐刻度1.00cm,B端对齐刻度4.60cm,所以线段AB的长度
L=4.60cm-1.00cm=3.60cm
(2)[2]这段公路线长360km,线段AB的长度为3.60cm,则地图所用的比例尺
(3)[3]一段公路线长度为515km,则这段曲线的长度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