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议论性文章中作者的立场态度——以《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为例 课件(共28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8 议论性文章中作者的立场态度——以《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为例 课件(共28张PPT)

资源简介

(共28张PPT)
议论性文章中作者的立场态度——
以《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为例
雨果
议论性文章
是作者对某个问题或某件事进行分析、评论,表明自己的观点、立场、态度、看法和主张的一种文体。
立场
是指认识和处理问题时所处的地位和所抱的态度。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
学习目标:探究准确把握议论性文章中作者立场态度的方法。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
英法联军是1857-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国与法国组成的侵华远征军。1860年,英法侵略者纵火焚烧圆明园,圆明园及附近的清漪园、静明园、静宜园、畅春园及海淀镇均被烧。
巴特勒的观点是什么?给雨果写信的目的是什么?
“你认为这次远征是体面的,出色的。”
“在你看来,打着维多利亚女王和拿破仑皇帝双重旗号对中国的远征,是由法国和英国共同分享的光荣,”
“你征求我对远征中国的意见。”
“而你很想知道,我对英法的这个胜利会给予多少赞誉。”
巴特勒真的想听听雨果的看法吗?

维克多·雨果,法国19世纪前期积极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家,人道主义的代表人物,法国文学史上卓越的民主作家,被人们称为“法兰西的莎士比亚”。一生写过多部诗歌、小说、剧本、各种散文和文艺评论及政论文章,在法国及世界有着广泛的影响力。
作家介绍
雨果的立场是什么?
原文:
你认为这次远征是体面的,出色的……
在你看来,打着维多利亚女王和拿破仑皇帝双重旗号对中国的远征,是由法国和英国共同分享的光荣,而你很想知道,我对英法的这次胜利会给予多少赞誉。
既然你想了解我的看法,那就请往下读吧:
改文:
这次远征是体面的,出色的,是代表维多利亚女王和拿破仑皇帝共同对中国的远征,是由法国和英国共同分享的光荣。你想让我对这次胜利给予一些赞誉,那就请往下读吧:
字里行间含蓄地表明了自己的不同立场
任务一:浏览全文,明确作者的观点
快速浏览全文,找出能够表明作者立场态度的句子,看看这封书信主要表达了作者什么观点?
1.将受到历史制裁的这两个强盗,一个叫法兰西,另一个叫英吉利。不过,我要抗议,感谢你给了我这样一个抗议的机会
2.法兰西吞下了这次胜利的一半赃物,今天,帝国居然还天真地以为自己就是真正的物主,把圆明园富丽堂皇的破烂拿来展出。我希望有朝一日,解放了的干干净净的法兰西会把这份战利品归还给被掠夺的中国,那才是真正的物主。
3.现在,我证实,发生了一次偷窃,有两名窃贼。
任务一:浏览全文,明确作者的观点
谴责英法联军侵略中国的罪行,同情遭受劫难的中国
1.作者为什么没有正面回答对于“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的看法,而是先从圆明园之美写起?
阅读文章第三段,圈点勾画关键语句,尝试做批注,看看作者从哪些方面,怎样描绘圆明园之美的?作者怎样评价圆明园的地位?
【可以从行文思路、关键词句、写作手法等角度】
任务二:圈点批注,分析作者的立场
第三段行文思路
艺术地位
形象:建筑材料、装饰、规模等
赞美、赞誉
幻想艺术的典范
用大理石、青铜等建造,用宝石、绸缎等装饰,大得犹如一座城市,耗费了两代人的长期劳动
为了各国人民而建
是杰作、是亚洲文明的剪影
奇迹
世界奇迹
亚洲文明
请你想象有一座言语无法形容的建筑,某种恍若月宫的建筑,这就是圆明园。请你用大理石,用玉石,用青铜,用瓷器建造一个梦,用雪松做它的屋架,给它上上下下缀满宝石,披上绸缎,这儿盖神殿,那儿建后宫,造城楼,里面放上神像,放上异兽,饰以琉璃,饰以珐琅,饰以黄金,施以脂粉,请同是诗人的建筑师建造《一千零一夜》的一千零一个梦,再添上一座座花园,一方方水池,一眼眼喷泉,加上成群的天鹅、朱鹭和孔雀,总而言之,请你假设人类幻想的某种令人眼花缭乱的洞府,其外貌是神庙,是宫殿,那就是这座园林。
用中国古典建筑的特殊元素美化圆明园
批注:运用排比、夸张的修辞手法,如“饰以琉璃,饰以珐琅,饰以黄金,施以脂粉”,写出了圆明园的富丽堂皇;辅以白描的手法,“一座座花园,一方方水池,一眼眼喷泉”等内容给读者留下了充分的想象空间,构筑起梦一般的圆明园。
脚步不能到达的地方,
眼光可以到达;
眼光不能到达的地方,
精神可以飞到。
1.作者为什么没有正面回答对于“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的看法,而是先从圆明园之美写起?
任务二:圈点批注,分析作者的立场
雨果运用优美的语言,诗意的铺陈,充分展现圆明园昔日的辉煌,与下文圆明园被劫掠的惨状形成对比,更能调动读者的情感,加强了对英法联军强盗行径的批判。
为什么雨果只对“火烧圆明园”一事表示谴责呢?
火烧圆明园是那段历史中的典型事件,通过评价火烧圆明园来评价英法联军远征中国,借怒斥火烧圆明园的行径来批判“远征”,鲜明地表达了他对远征事件的谴责,让巴特勒上尉无法反驳。
可以抓住一些典型事件来反映一个宏大的主题,从而揭示对这一事件的态度。
从事物的局部看到整体的性质
任务二:圈点批注,分析作者的立场
2.小文同学在阅读文章5~10段时,发现了一些奇怪的语句表达,如“丰功伟绩!收获巨大!两个胜利者”等,这是对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的肯定吗?
请再找找其他类似的表达,进一步分析作者的立场。
知识卡片:反语
正话反说或反话正说,即通常所说的“说反话”,运用跟本意相反的词语来表达此意,却含有否定、讽刺以及嘲弄的意思,是一种带有强烈感彩的修辞方法。
示例: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鲁迅《藤野先生》)
从前他们对巴特农神庙怎么干,现在对圆明园也怎么干,不同的只是干得更彻底,更漂亮,以至于荡然无存。
丰功伟绩!收获巨大!两个胜利者,一个塞满了腰包,这是看得见的,另一个装满了箱箧。他们手挽手,笑嘻嘻地回到欧洲。
这就是文明对野蛮所干的事情。
今天,帝国居然还天真地以为自己就是真正的物主,把圆明园富丽堂皇的破烂拿来展出。
先生,以上就是我对远征中国的全部赞誉。

文中反语
含义:词语有两重意思
作用:表明态度,传递情绪
从前他们对巴特农神庙怎么干,现在对圆明园也怎么干,不同的只是干得更彻底,更漂亮,以至于荡然无存。
(技巧点拨:解释字词本义+分析语境+讽刺……语境义)
批注:“彻底”“漂亮”原指事情做得圆满,然而却用来修饰破坏圆明园的行为,讽刺英法联军对圆明园的破坏程度之深,罪恶之重。

文中反语
这就是文明对野蛮所干的事情。
批注:“文明”原指文雅、有教养,此处用来形容侵略,极大地讽刺了英法两国统治阶级的虚伪。
今天,帝国居然还天真地以为自己就是真正的物主,把圆明园富丽堂皇的破烂拿来展出。
批注:“天真”原指心地单纯、性情真诚,此处用来修饰展示圆明园盗窃物的行为,讽刺了帝国统治阶级的自大和愚蠢。

文中反语
立场态度表达的基本思路
赞美圆明园
痛惜圆明园遭劫,怒斥强盗行径
表明批判态度
富于诗意的语言铺陈
明褒实贬的反语暗讽
层层推进
逐步展开
义正词严的鲜明态度
赞美圆明园,批判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的强盗行径。
雨果作为一个法国人,但对法国的“胜利”没有喜悦,没有赞美,而是中国发声,雨果是不是不够“爱国”?请你给雨果写一段话,表明你的观点。
任务三:正义的伙伴,我为雨果代言
1848年6月,巴黎人民举行革命,成立共和国。雨果对革命并不理解,但当大资产阶级阴谋消灭共和国时,雨果却成了一个坚定的共和主义者。
1851年7月1日,雨果在立法议会发表演说,揭露总统路易-拿破仑·波拿巴的个人野心。12月2日,亲王总统发动流血政变。雨果坚持共和立场,和战友组织抵抗失败,伪装出逃。先去比利时避难,后经伦敦到英吉利海峡群岛泽西岛和根西岛,开始了长达十九年的流亡生涯。
巴黎公社起义时,雨果并不理解这次革命。但当公社失败,反动政府疯狂镇压公社社员时,雨果又愤怒谴责反动派的兽行,呼吁赦免全部公社社员,并在报纸上宣布将自己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的住宅提供给流亡的社员作避难所。为此,他的家遭到反动暴徒的袭击,他自己险些丧命。

雨果的立场

雨果先生,您虽是法国人,却态度鲜明地谴责英法联军的强盗行为和毁灭世界奇迹的罪行。您站在了正义的立场上同情中国所遭受的空前劫难,让我看到了您公正、人道、是非分明的高贵心灵。更可贵的是,您超越了民族主义的狭隘珍视人类文明成果,尊重人类文明的创造者,盛赞中华民族是一个“超人的民族”,表达了对中国人民的敬重。您指出“岁月创造的一切都是属于人类的”并把法国政府与人区别开,您深邃的思想,让我深深折服!向您致敬!
雨果的立场
法兰西的莎士比亚!
世界良心的发言人!
中国人民的伟大朋友!
观点表达
针对以上两种观点,你更赞同哪一种
思考探究
文章标题 《敬业与乐业》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
文体类型 典型的议论性文章 一般的议论性文章
共同特点 有观点、讲道理 不同点 直接表明中心论点,运用多种论证方法阐述论证,层次清晰、逻辑严密。 运用铺陈、类比、反语等多种写法及多种表达方式,立场鲜明,说理别具特色,有感染力。
课堂小结
如何读懂议论性文章中作者的立场态度
1.梳理行文思路,把握作者观点,明确立场态度。
2.关注文中写法的独特之处:
(1)内容安排的先后与详略
(2)富有表现力的语句及独特的表现手法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