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2026学年度八年级历史上学期期中检测卷(广东深圳专用)(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5—2026学年度八年级历史上学期期中检测卷(广东深圳专用)(含答案)

资源简介

/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历史学科
2025—2026学年度八年级历史上学期期中检测卷(广东深圳专用)
(考试时间:60分钟,分值:70分)
试卷页数:6页;试题数量:33小题;测试范围:八上历史新教材1~10课。
一、选择题(共17题,每小题2分,共计34分)
1.道光十九年四月廿二(公元1839年6月3日),虎门海滩人潮涌动。钦差大臣林则徐并未沿用旧法焚烧鸦片,而是指挥兵勇先挖就两个方形大池,池底铺石,四周钉板,以防渗漏。随后,鸦片切片投入池中,浸泡半日,再将大量生石灰倾入,池水顷刻沸腾,鸦片尽化。待退潮时,打开涵洞,残渣随浪入海。这一精心设计的销烟流程,主要体现了林则徐( )
A.办事严谨务实,力求彻底销毁
B.广泛学习西方,应用先进科技
C.注重生态保护,避免烟毒残留
D.意图公开展示,震慑沿海民众
2.【家国情怀】魏源曾作诗“同仇敌忾士心齐,呼市俄闻十万师”。面对英军的炮火,广州三元里及附近数千乡民手持武器,包围英军盘踞的四方炮台。这一群众性的自发抵抗行为( )
A.成功地维护了中国的领土主权完整
B.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决心
C.改变了中国近代历史的发展进程
D.避免了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3.【史料实证】鸦片战争后,英国资产阶级欣喜若狂,“一想到和三万万或四万万人开放贸易,大家好像发了疯似的”,“只要中国人每年需用一顶棉帽,不必更多,那英格兰现有的工厂就已经供给不上了”,但实际情况如下表。这则材料可以用以说明( )
年代 英输华货物总值(万英镑)
1837-1839年 年均不到100
1845年 239
1850年 140
A.中英签订《虎门条约》的影响
B.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
C.日本获得在华设厂权的危害
D.维新派发起戊戌变法的原因
4.【史料实证】下列史料中,研究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暴行最恰当的史料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5.林则徐根据自己多年在新疆的考察,结合当时沙俄胁迫清廷开放伊犁,告诫国人:“终为中国患者,其俄罗斯乎!吾老矣,君等当见之。”下列史实中,最能证明该预言的是( )
A.攻占北京城,火烧圆明园
B.割占中国领土150多万平方千米
C.沙俄支持阿古柏
D.逼迫清政府赔偿白银4.5亿两
6.太平天国严禁鸦片贸易,多次拒绝外国提出的侵略要求,击溃洋枪队。同时,发动东征、西征战役,多次击败清政府军队。太平天国的斗争( )
A.具有反侵略反封建的性质 B.创新了反封建斗争方式
C.代表着资产阶级的要求 D.逆转了中国的贸易逆差
7.【历史解释】轮船招商局创办之初只有轮船3艘,后来发展到30多艘,其经营的国内外运输业务不但打破了外国轮船公司在中国的垄断地位,还一度兼并美商的旗昌轮船公司。1890年,张之洞主持兴建中国第一个近代化钢铁企业——汉阳铁厂。其生产的钢铁产品在质量和价格上具有一定的竞争力,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与西方钢铁产品竞争,从而减少了西方钢铁产品在中国市场的份额。这说明洋务运动( )
A.实现了富国强兵 B.客观上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C.推动了国防建设 D.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资本的入侵
8.19世纪60年代以后,英国支持浩罕国首领阿古柏入侵新疆部分地区。俄国出兵占领伊犁地区。法国控制越南,中法战争爆发。1874年日本侵台;1884年法国进攻台湾。据此构建的合适主题是( )
A.边疆危机 B.瓜分狂潮
C.救亡图存 D.开眼看世界
9.甲午战争期间,日本通过英国路透社发布有偿新闻,每次付给606英镑。日军制造旅顺大屠杀后,国际社会听不到清政府的呼吁申冤,反观日本,却邀请英美公使到现场调查,诉说清军如何残暴,日军所处决的不是俘虏或平民而是罪犯。由此可见( )
A.西方列强放弃支持清廷 B.晚清政府缺少明确的军事策略
C.日本发动战争蓄谋已久 D.日本以国际舆论掩盖战争罪行
10.中国步入近代以后,逐步陷入内忧外患的严重局面,一些爱国的有识之士求变求新,不断走上探索救图发展之路。下列相关主张,按其提出的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法者,天下之公器也;变者,天下之公理也”
②“是书何以作?……为师夷之长技以制夷而作”
③“革命者,天演之公例也:革命者,世界之公理也”
④“火轮船必为中外官民通行之物,可以剿发逆,可以勤远略”
A.①③②④ B.②④①③ C.②③①④ D.④②③①
11.【跨学科学习】某班同学开展“近代爱国诗词”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以下诗词可作为学习素材的有( )
①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②开辟荆榛逐荷夷,十年始克复先基。(郑成功《复台》)
③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林则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二首》)
④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谭嗣同《狱中题壁》)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2.【史料实证】《庚子大事记》:“皇城之内,杀戮更惨,逢人即发枪毙之,……城里居民百家之中,所全不过十室,街巷尸首堆积如山。”和下面两幅图片共同佐证了( )
A.中国近代工业的发展 B.日军侵华的凶恶本质
C.八国联军的侵华罪行 D.中国人民的英勇抗争
13.【时空观念】民国9年,北京大学首次招收9名女学生入学旁听,开创了中国国立大学男女同校的先例,推动中国近代教育制度的发展。“民国九年”换算成公元纪年应该是( )
A.公元1916年 B.公元1919年
C.公元1920年 D.公元1921年
14.“民国”取代自秦始皇以来两千多年的“帝国”,是中国近代内在矛盾发展的结果,是一种前无古人的变化……是政治制度和社会思想的一大飞跃。从法律上实现“民国”取代“帝国”的措施是( )
A.颁布《中华民国约法》 B.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C.发表《讨袁檄文》 D.签署《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
15.毛泽东在《如何研究中共党史》中写道:“辛亥革命有它的胜利,它打倒了直接依赖帝国主义的清朝皇帝。但后来失败了,没有巩固它的胜利,封建势力代替了革命,袁世凯代替了孙中山。”下列对这段材料解读最为准确和全面的是( )
A.毛泽东分析了辛亥革命胜利的原因
B.毛泽东客观评价了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和存在的局限
C.毛泽东阐述了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背景
D.毛泽东认为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结束了封建制度
16.辛亥革命后,资产阶级革命派、改良派等政治派别和团体分歧重重,但南京临时政府还是颁布了一系列振兴实业的方针;继南京临时政府之后,北洋政府也颁布了一系列发展资本主义的政策、法令和条例。这些政策允许一般商人开办实业,逐步废除了专制垄断。材料旨在说明( )
A.辛亥革命实现了民族资产阶级思想的统一
B.辛亥革命后的政府较为重视发展民族经济
C.南京国民政府继承临时政府的“振兴实业”
D.社会环境的安定促进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17.【历史解释】下面关于表格反映的历史信息解读最为准确的是( )
派系 代表人物 控制区域 扶植军阀的帝国主义
直系 冯国璋、曹锟 江苏、江西、湖北等 英国、美国
皖系 段祺瑞 安徽、浙江、山东等 日本
奉系 张作霖 黑龙江、吉林、辽宁 日本
滇系 唐继尧 云南、贵州 英国、美国
桂系 陆荣廷 广东、广西 英国、美国
A.反映了清朝末期地方割据
B.这一局面从根本上说是由袁世凯一人造成的
C.这一局面结束于北伐战争
D.近代军阀割据的原因之一是帝国主义的扶持
二、非选择题(36分)
18.近代中国的历史不仅是西方列强肆意侵略留下的屈辱史,也是中华民族不屈不挠书写的抗争史与探索史。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8分)
材料一 在民族耻辱面前,中国社会各阶级、各阶层进行了顽强的反抗和斗争。“大将筹边尚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在中国历史上写下了可歌可泣的悲壮篇章,他们的不屈不挠成为推动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动力。
——出自清代杨昌浚的《恭诵左公西行甘棠》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的抗击外来侵略的民族英雄及其事迹。(4分)
材料二 条约签订以后,台湾人民表示“与其生为降虏,不如死为义民”,坚决反对割让台湾。爱国志士徐骧等人组织义军,与刘永福等人领导的清军协同作战,在5个多月的时间里,打死打伤日军32000多人……
——摘自初中历史教科书
(2)写出材料二中条约的签订对中国社会性质的影响是什么?台湾军民为什么“坚决反对割让台湾”?(4分)
材料三 吾人对于中国群众,不能视为已成衰弱或已失德性之人。彼等在实际上,尚含有无限蓬勃生气……无论欧美日本各国,皆无此脑力与兵力,可以统治此天下生灵四分之一……故瓜分一事,实为下策。
——摘编自[德]瓦德西《瓦德西拳乱笔记》
(3)据材料三,指出瓦德西对“中国群众”的看法有何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该变化的原因。(4分)
材料四 黄花岗起义之后,孙中山先生这样评价:“不半载武昌之大革命已成”。临终前,他又留下遗嘱:“余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其目的在求中国之自由平等……现在革命尚未成功,凡我同志,务须继续努力,以求贯彻。”
(4)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说出为什么孙中山先生说“大革命已成”?而后却又说“革命尚未成功”?(4分)
(5)近代中国风起云涌,英雄人物辈出,人民群众也用自己的方式发出自己的怒吼,他们探索追求的时代主题是什么?(2分)
19.从救亡图存的觉醒到自立自强的奋斗,中华民族在团结抗争中凝聚精神血脉,走向伟大复兴。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某学者曾论述:鸦片战争逐渐打破了中国人固守传统“夷夏之辩”和“天朝上国”的观念,开始提出“开眼看世界”“师夷长技以制夷”等思想。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付诸近代“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实践是什么?(2分)这一实践在教育领域的贡献有哪些?(2分)该“实践”在近代地位如何?(2分)
材料二 战争失败的消息传到我家乡的时候,我和我的二哥曾经痛哭不止。……从前我国还只是被西方大国打败过,现在竟被东方小国打败了,条约又订得那样苛刻,这是多么大的耻辱啊!……当时正在北京会试的各省举子纷纷集会、请愿,要求拒和迁都,变法图强。
——摘自吴玉章《辛亥革命亲历记》
(2)根据材料二,概括令吴玉章感到“耻辱”的原因。(2分)“当时正在北京会试的各省举子纷纷集会、请愿,要求拒和迁都,变法图强”这一事件的意义是什么?(2分)
材料三
(3)阅读以上材料,根据任选的两幅图片所反映的主题确定观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中国近代史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8分)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A B B B B A D A D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B D C C B B B D
二、非选择题
18.(1)民族英雄和事迹:左宗棠收复新疆(2分);邓世昌在黄海海战中壮烈牺牲。(2分)
(2)最大影响:中国陷入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大大加深)(2分)
原因: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誓死不当亡国奴等。(2分)
(3)变化:从认为中国已丧失反抗能力,到认为中国人民富有反抗精神,坚决捍卫民族尊严,列强不可能把中国变为其殖民地。(2分)
原因:义和团运动虽然失败了,但它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野心,使侵略者不得不承认中国“尚含有无限蓬勃生气”。(2分)
(4)大革命己成原因: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它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2分)
革命尚未成功: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社会性质。(2分)
(5)时代主题:救亡图存(或反侵略反封建、实现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等)。(2分)
19.(1)实践:洋务运动。(2分)
教育贡献:兴办新式学堂(或创办京师同文馆);派遣留学生出国深造。(2分)
地位: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2分)
(2)原因: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被迫签订《马关条约》。(2分)
意义:这一事件是公车上书,它拉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 ,在社会上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推动了中国近代政治民主化进程,促进了民族意识的进一步觉醒。(2分)
(3)观点:列强侵略推动中国人民探索救国道路。
论述:《南京条约》签订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族危机显现。为挽救危局,洪秀全领导金田起义,掀起太平天国运动,试图用农民革命改变现状;《辛丑条约》签订,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孙中山等发动武昌起义,掀起辛亥革命,力求以革命推翻清朝、建立共和,探索救国之路。(8分)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