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祁东县第二中学2025年高一10月份月考地 理 答 题 卡学校 班级姓名 考号(第Ⅱ卷(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书写)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21题(8分)(1)(2))(22题(16分)(1)(2)(3))(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23题(14分)(1)(2)(3))(24题(12分)(1)(2)(3))祁东县第二中学2025年高一10月份月考地理答案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 C B B D D B A B B D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答案 D D C D D C B A C D1.C 2.B【解析】1.结合材料分析,“西瓜雪”是因为雪中含有一种叫极地雪藻的微生物,它们适合在寒冷气候中生存,并在低温下保持“休眠”状态,升温时会迅速生长并呈现粉红色,可知“西瓜雪”出现时会使地面反射的太阳辐射减少,③地面吸收的太阳辐射增多,C正确;①表示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作用,“西瓜雪”对①没有影响,A错误;地面吸收的太阳辐射增多,地面辐射增强,②大气吸收的地面辐射增多,④大气逆辐射增强,BD错误。故选C。2.①代表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臭氧层主要吸收紫外线,臭氧层遭到破坏会削弱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能力,导致① 减少,A错误。②代表大气吸收地面辐射,二氧化碳是温室气体,浓度降低会减弱大气对地面长波辐射的吸收,因此②减少,B正确。③代表地面吸收太阳辐射,可吸入颗粒物增加会削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导致地面获热减少,因此③减弱,而非增加,C错误。④代表大气逆辐射,雾霾增强大气对地面辐射的吸收,同时增强大气逆辐射,尤其在夜间起到保温作用,因此④增强而非减少,D错误。故选B。3.B 4.D【解析】3.太阳系中,地球公转轨道内侧是金星,外侧是火星。从图中地球公转轨道及相对位置可判断,a是金星,b是火星。若地球和火星位置互换,地球距离太阳更远。太阳辐射到达地球减少,地球温度将大幅下降,出现冰天雪地,A错,B对;地球本身有大气,位置互换不会导致没有大气,C错;地球公转方向由其形成和运动规律决定,位置互换不会改变公转方向,D错;综上,此题选B。4.行星a是金星。金星与太阳距离比地球近,温度不适宜,①对;太阳系的宇宙环境对地球和火星来说是相似的,都比较安全,②错误;金星体积质量与地球相差不大,③错误;金星大气层中CO2占比高,没有适宜生物呼吸的大气(生物呼吸需要氧气等),这是火星没有生命存在的重要原因,④正确。所以答案是①④。综上,此题选D。5.D 6.B【解析】5.人类在非日食时段运用简易装置观测太阳,只能观测到太阳大气的光球层,黑子位于光球层可以被观测,D正确;日珥、耀斑位于色球层,不可被观测,AC错误;太阳风位于日冕层,也不可被观测,B错误。故选D。6.太阳光通过遮阳罩和望远镜后其亮度被大大削弱,再投射到投影屏上,可以直接用肉眼进行观测,B正确,C错误;该装置在可见太阳的时候都可以进行观测,A错误;阴天太阳被云层所覆盖,无法进行观测,D错误。故选B。7.A 8.B【解析】7.地壳和地幔的分界面是莫霍界面,莫霍界面的位置在陆地下平均39--41千米处,海洋下平均5--10千米处。读图可知,甲界面正好处于大陆地面以下39--41千米附近,故判断为莫霍界面,A正确;软流层底部、上地幔顶部、古登堡界面的深度远大于甲处的深度,BCD错误。故选A。8.根据所学知识,C处位于地壳部分波速较低,A和B的深度大于地壳的厚度,位于地幔部分,B处深度大于A处,波速较大,故A、B、C三处地震波波速大小关系是B>A>C,B正确,ACD错误。故选B。9.B 10.D 11.D【解析】9.早古生代以海洋无脊椎动物为主,植物尚未繁盛,A错误;中生代是裸子植物极度繁盛的时期,百岁兰作为裸子植物“活化石”,其兴盛时期应在此阶段,B正确;晚古生代蕨类植物繁盛,裸子植物尚未成为主流,C错误;新生代被子植物占主导,D错误。故选B。10.海洋无脊椎动物属于早古生代特征,A错误;晚古生代脊椎动物开始出现,但中生代以爬行动物为主,B错误;新生代哺乳动物快速发展,C错误;中生代是爬行动物(如恐龙)盛行的时代,D正确。故选D。11.珊瑚虫多生活在温暖、光照充足的浅海环境(需与藻类共生,藻类光合作用依赖充足光照,浅海能满足此条件,且温暖水域更适宜珊瑚生长)。寒冷的深海、寒冷的陆地、温暖的陆地均不符合珊瑚生长习性,因此古珊瑚化石所在地层形成时的环境最可能是温暖的浅海环境,D正确、ABC错误。故选D。12.D 13.C 14.D【解析】12.读图,图中出现河漫滩,说明河流以堆积作用为主,流速可能较慢,A错误;西南地区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的季节变化大,导致河流水量季节变化大,B错误;该河流右岸出现河漫滩,以堆积作用为主,河岸较缓较浅,C错误;河流洪水期水量大,水位高,淹没河漫滩,枯水期水量小,水位低,河漫滩露出,故虚线为枯水期河岸,D正确。故选D。13.河漫滩形成的两个要素分别是物质来源和动力来源。下游修建防洪大堤对上游河水含沙量和河流流速影响很小,A错误;上游种植业发展迅速,由于地处西南地区,可能会造成森林破坏,水土流失,河流含沙量增加,进而会加快河漫滩的形成,B错误;上游修建水库,拦水拦沙导致下游泥沙减少,河漫滩形成速度减慢,C正确;下游河道不断疏通对上游河水含沙量和河流流速影响较小,D错误。故选C。14.支流流速慢,则流水的沉积作用明显,则泥沙就会沉积形成三角洲,所以支流汇入干流处,没有形成三角洲,最不可能的原因是支流流速慢,D符合题意;支流汇入处落差大,则支流的流速应该是较快的,搬运作用强,不可能形成三角洲,A不符合题意;支流位于河流干流的凹岸,凹岸河床陡峭,汇入处落差大,流水侵蚀作用强,泥沙不易沉积,B不符合题意;流水的侵蚀作用强,则水流速度快,搬运作用强,不可能形成三角洲,C不符合题意。故选D。15.D 16.C 17.B【解析】15.甲为新月形沙丘,为风力堆积地貌,A错误;乙为雅丹地貌,是风力侵蚀地貌,B错误;根据材料信息可知,该照片是面朝西南方向拍摄的,所以甲新月形沙丘东南坡较缓为迎风坡,西北坡较陡为背风坡,盛行风为东南风,C错误;乙风蚀雅丹东南坡较缓为背风坡,西北坡较陡为迎风坡,该地盛行西北风,D正确。故选D。16.根据上题分析可知乙地为风蚀雅丹地貌,由河湖相沉积土状沉积物形成地层,然后遭受盛行风侵蚀,形成土墩和凹槽相间排列的地貌,垄槽延伸方向与盛行风向平行,ABD正确;垄脊高度和长度不一致,C错误。本题选择不正确的,故选C。17.翼龙为恐龙,繁盛的地质年代是中生代,中生代爬行动物繁盛,被称为爬行动物时代,但不是铁矿成矿期,A错误; 银杏、松柏、苏铁为裸子植物,中生代裸子植物繁盛,被称为“裸子植物时代”,B正确; 喜马拉雅山隆起的地质年代是新生代,C错误;海陆分布的基本格局形成于 新生代 ,D错误。故选B。18.A 19.C 20.D【解析】18.低层大气(即对流层)主要由干洁空气、水汽和固体杂质组成,干洁空气主要包括氮气(约78%)和氧气(约21%),以及少量的二氧化碳、氩气等,水汽和固体杂质(如尘埃、花粉等)是低层大气中的重要组成部分,A正确;云、雨、雪、雷电等天气现象,主要发生在对流层,故B错;大气中的臭氧主要是减少紫外线对生物的伤害,C错;大气组成会受受人类活动的影响,如大量燃烧矿物燃料产生的二氧化碳,使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增加,D错。故选A。19.根据图示可知,在对流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但在平流层气温是随高度增加而升高,然后到中间层气温又随高度增加而降低,高层大气(80千米以上)气温又升高,A错;随着海拔的上升,气压逐渐降低,B错;随着海拔升高,大气密度减小,C对;靠近地面,空气湿度大,越远离地面大气湿地越小,D错。故选C。20.云、雨、雪、雷电等天气现象,主要发生在对流层;而平流层大气稳定,空气透明度高,利于飞机飞行,而通常中纬度平流层的高度在10千米以上,因而当飞机遭遇雷雨天气,应该把飞机高度升高万米以上,即升高到平流层位置,D正确;飞机在遇到雷雨天气时,迅速迫降可能会导致更大的危险,A错误;降低飞行高度可能会使飞机进入更危险的天气区域,如强对流区或低空湍流区,B错误;保持原有高度可能会使飞机继续处于雷雨区域,增加飞行风险,C错误。故选D。21.(1)海边岩石不断受海浪侵蚀,硬度较小的岩石首先被侵蚀掉,海岸不断后退,较坚硬的岩体残留在海蚀平台上,形成“石老人”(海蚀柱)。(2)距离会变远。海岸不断受海浪冲蚀,海蚀崖不断地受到冲刷、后退,就会残留下海蚀平台。海蚀平台的宽度随海蚀崖的后退而加大,所以“石老人”会距岸越来越远。22.(1)空间分布不均衡,大致表现为北多南少;南阳市、周口市出现两个低值中心,南阳市出现最小值。(2)豫北地区降雨天数相对较少(晴天较多),大气透明度高,辐射较强,大部分地区年平均太阳辐射值大;豫西南、豫东南地区阴雨日数较多(晴天较少),大气透明度较低,太阳辐射较弱,大部分地区年平均太阳辐射值小。(3)太阳辐射直接为地球提供了光、热资源;太阳辐射能维持着地表温度;是促进地球上水、大气运动和生物活动的主要动力;作为工业主要能源的煤、石油等矿物燃料,是地质历史时期生物固定、累积下来的太阳能等。23.(1)该地区分布有可溶性岩石(如石灰岩、白云岩等),这些岩石容易被水溶蚀;安第斯山脉东坡为东南信风迎风坡,降水较多;山脉东坡地势陡峭,水流速度快,增强了溶蚀作用;山间河流湍急,水流对岩石的侵蚀和溶蚀作用强烈,有利于喀斯特地貌的形成。(2)河流沉积或风化作用形成大量的碎屑物质;受信风影响,风力强劲,能够搬运沙粒;风力搬运的沙粒在遇到障碍物或风力减弱时沉积,逐渐堆积形成沙丘。(3)山脉地区:地貌:峡谷、瀑布等地貌。原因:地势陡峭,水流速度快,侵蚀能力强。平原地区:地貌:河漫滩、曲流等地貌。原因:地势平坦,水流速度慢,搬运能力减弱,泥沙沉积。24.(1)香格里拉纬度低,正午太阳高度大;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较弱,故白天太阳辐射强。但空气稀薄,大气逆辐射弱,大气的保温作用差,不利于热量储存,所以常年气温较低。(2)太阳短波辐射可透过玻璃到达棚内,使棚内地面温度升高,而棚内的地面长波辐射却很少能透射出去,从而使热量保存在暖棚内。(3)祁东县第二中学2025年高一10月份月考试题地 理请注意:时量75分钟 满分100分一、选择题(2.5×20=50分)2020年2月,南极某科考站附近出现了“西瓜雪”现象。科学家表示,这是因为雪中含有一种叫极地雪藻的微生物,它们适合在寒冷气候中生存,并在低温下保持“休眠”状态,升温时会迅速生长并呈现粉红色。下图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相比普通的雪,“西瓜雪”的出现会使图中( )A.①增强 B.②减弱 C.③增强 D.④减弱2.大气中( )A.臭氧层遭到破坏,会导致①增加 B.二氧化碳浓度降低,会使②减少C.可吸入颗粒物增加,会使③增加 D.出现雾霾,会导致④在夜间减少下图为太阳系中公转轨道相邻的三大行星相对位置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小题。3.若把地球和行星b的位置互换,则地球上( )A.温度将大幅升高 B.将出现冰天雪地C.将不会有大气 D.公转方向将发生变化4.与地球相比,行星a的大气层中CO2气体占比可达96%,下列关于其没有生命存在的原因,叙述正确的是( )①与太阳距离太近②宇宙环境不安全③体积质量远大于地球④没有适宜生物呼吸的大气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④下图为某学校学生制作的“简易太阳活动观测装置示意图”,其原理是让太阳光通过遮阳罩和望远镜后,再投射到投影屏上,以便于观测。据此完成下面小题。5.用该装置可观测到的太阳活动类型是( )A.日珥 B.太阳风 C.太阳耀斑 D.太阳黑子6.使用该装置观测太阳活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只能正午时刻观测 B.可直接用肉眼观测C.必须戴护目镜观测 D.可在阴天天气观测下图为青藏高原地形起伏与相应地壳厚度变化对比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7.图中甲表示的是( )A.莫霍界面 B.软流层底部 C.上地幔顶部 D.古登堡界面8.科学研究发现当地震波向下传播时,图中A、B、C三处地震波波速大小关系是( )A.A>B>C B.B>A>C C.C>A>B D.C>B>A百岁兰是裸子植物,产于非洲纳米布沙漠中,其特征是茎短、根深;只长两片叶,叶片长、宽、厚,叶上多气孔且有革质层,夜间张开;可活100年以上,是远古时代留下来的植物“活化石”;被列为世界八大珍稀植物之一。纳米布沙漠沿海有寒流流经,常形成大量的海雾。据此完成下列小题。9.百岁兰极度兴盛的时期是( )A.早古生代 B.中生代 C.晚古生代 D.新生代10.该时期生物进化的主要特点是( )A.海洋无脊椎动物的空前繁盛 B.脊椎动物发展的时代C.哺乳动物快速发展 D.爬行动物盛行11.下图是古珊瑚的化石照片,指示其所在地层形成时的环境特征最可能是( )A.寒冷的深海环境 B.温暖的陆地环境C.寒冷的陆地环境 D.温暖的浅海环境下图是“我国西南某区域河流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2.该河流( )A.水流湍急 B.水量季节变化小 C.右岸陡峭 D.虚线为枯水期河岸13.近年来河漫滩形成的速度减慢,其原因有( )A.下游新建防洪大堤 B.上游种植业发展迅速 C.上游建大型水库 D.下游河道不断疏通14.支流含沙量较大,但支流汇入干流处,没有形成三角洲,最不可能的原因是( )A.汇入处落差大 B.位于干流凹岸 C.侵蚀作用强 D.支流流速慢下图为某旅游爱好者面朝西南方向拍摄的甲地新月形沙丘(左图)和乙地鲸背状雅丹景观(右图)。据有关考察,乙地曾是一个巨大的淡水湖泊,其地层中发现了翼龙的化石群,这里曾经是翼龙繁衍生息的乐土,堪称“翼龙的伊甸园”。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5.有关甲、乙地貌类型说法正确的是( )A.甲是风力侵蚀作用形成 B.乙是风力沉积作用形成C.甲地貌区盛行风向为东北风 D.乙地貌区盛行风向为西北风16.关于乙地貌景观的特征和成因,叙述不正确的是( )A.土墩和凹槽相间排列 B.垄槽延伸方向与盛行风向平行C.垄脊高度和长度保持一致 D.由河湖相沉积土状沉积物形成17.翼龙繁盛的地质历史时期( )A.是爬行动物的时代,为铁矿的成矿期 B.银杏、松柏、苏铁等植物繁盛C.气候温暖湿润,喜马拉雅山隆起 D.海陆分布的基本格局形成下图为“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8.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低层大气主要是由干洁空气、水汽和固体杂质组成B.云、雨、雪、雷电等天气现象,主要发生在平流层C.大气中臭氧的主要作用是减少红外线对生物的伤害D.大气组成成分的比例不会因人类活动的影响而改变19.地球大气层,一般随高度增加( )A.气温降低 B.气压升高 C.密度减小 D.湿度增大20.北京飞往美国华盛顿的飞机,升空20分钟后遇到雷雨天气,此时飞机应( )A.迅速进行迫降 B.不断降低飞行高度 C.保持原有高度 D.升至万米以上高空二、综合题2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8分)海蚀地貌,是指海水运动对沿岸陆地侵蚀破坏所形成的地貌。由于波浪对岩岸岸坡进行机械性的撞击和冲刷,岩缝中的空气被海浪压缩而对岩石产生巨大的压力,波浪挟带的碎屑物质对岩岸进行研磨,以及海水对岩石的溶蚀作用等,统称海蚀作用。位于山东半岛南部崂山距岸百米的“石老人”海蚀柱,岩石表面呈现大片烧焦样蜂窝状石孔,是我国基岩海岸典型的海蚀景观。下图示意“石老人”所在地区海蚀地貌景观。(1)说出“石老人”的形成过程。(4分)(2)推测距岸百米的“石老人”离岸距离变化趋势,并说明原因。(4分)2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太阳以电磁波形式向宇宙传递能量,其发射出的能量称为太阳辐射能。太阳辐射能是农作物通过光合作用形成生物量最基本的能量,占太阳总辐射40%-50%的可见光部分为光合有效辐射,可被农作物直接吸收。下图为1971~2020年河南省夏玉米生长季年平均太阳辐射空间分布。(1)描述1971~2020年河南省夏玉米生长季年平均太阳辐射空间分布特征。(4分)(2)推测导致1971~2020年河南省夏玉米生长季年平均太阳辐射空间分布差异的天气原因。(4分)(3)简述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6分)2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在南美洲西部某区域,安第斯山脉贯穿其中,山脉东坡有大片喀斯特地貌分布,山间河流湍急。山脉东侧的平原地区,受信风影响,发育了大面积风成沙丘地貌。同时,多条河流从山脉流出,在平原地区蜿蜒前行,塑造出独特的河流地貌景观。下图为该地区地貌景观。(1)根据材料分析安第斯山脉东坡喀斯特地貌的形成条件。(6分)(2)根据材料描述风成沙丘地貌在该平原地区的形成过程。(4分)(3)简述河流在山脉地区与平原地区塑造地貌的差异,并分析原因。(6分)24.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一、云南香格里拉位于青藏高原东南部,海拔约3300米,晴朗时有湛蓝的天空。这里太阳辐射强,但气温较低,当地居民高效利用太阳能,在房屋南侧用玻璃搭建绝热暖棚,暖棚通过通风口与内室形成循环气流,使内室增温。材料二、香格里拉房屋模型图。(1)从大气受热过程角度分析香格里拉白天太阳辐射强但气温低的原因。(4分)(2)从大气受热原理分析暖棚内温度较高的原因。(4分)(3)绘制通风口1,2的热力环流形式。(4分)试卷第1页,共3页答案第1页,共2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地理 答题卡.docx 祁东县第二中学2025年高一10月份月考地理答案.docx 祁东县第二中学2025年高一10月份月考试题.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