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四章 光现象章末总结一、选择题1.关于水中月的形成,源于下列哪个物理原理( )A.光的反射 B.光的折射C.光的直线传播 D.光的色散2.Photoshop 是电脑的一款专业图像处理软件,俗称“PS”。用“PS”处理图像时,电脑屏幕显示的颜色都可由RGB三种颜色按一定比例混合而成。RGB三种颜色是指( )A.红、黄、蓝 B.红、绿、黄C.红、绿、蓝 D.品红、黄、青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小孔成像”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实像B.光发生漫反射时,反射光线虽杂乱无章,但遵循光的反射定律C.水面上方的物体与它在水中的倒影关于水面对称D.一束太阳光经三棱镜折射,在竖直白屏上从下到上的色光顺序是红橙黄绿蓝靛紫4.“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诗词是中国文化的瑰宝,它从泛黄的古籍中走出,跨越千年的历史,成为国人心有灵犀的文化记忆符号,构成独树一帜的东方浪漫。对下列古诗词中蕴含的物理知识,解释不正确的是( )A.“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是因为光沿直线传播B.“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看到红花是因为荷花反射了红光C.“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中的“水清浅”是光的反射现象D.“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中的“倒影”是光的反射现象5.我们经常提到影和像:①小孔成像;②平面镜成像;③从岸上看到水中鱼的像;④汽车观后镜中的像;⑤形影相随;⑥水中倒影。其中( )A.由于直线传播而成的是①⑤⑥B.由于反射而成的是②④⑥C.由于折射成虚像的是②③D.由于折射而成的是①③二、填空题6.阳光透过树叶间的缝隙,在地面上形成了许多圆形的光斑,这是光的__________形成的。我们能从不同方向看到一朵花,这是由于光在花朵表面发生了________。7.一束光与水平面成30°角斜射到平静的水面上,则反射角为________°,若入射角增大10°,则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夹角为________°。远远望去,一只小鸟在平静的水面上飞翔,若它距水面6 m,它的像距水面的距离是________m,当它向水面俯冲的过程中,像的大小________(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三、作图题8.如图所示,水池边有一路灯S,路灯上方有一平面镜MN,S发出的光能经MN反射后射入水中,请画出:(1)S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S′;(2)经MN反射后过A点的反射光线OA;(3)OA照射到水池底的光路图。四、实验探究题9.小新利用图甲所示的装置进行“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选用主要器材:薄玻璃板、两个完全相同的蜡烛A和B、白纸、刻度尺和黑色纸板等。(1)实验时用薄玻璃板替代平面镜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2)实验中将玻璃板竖立在白纸上,把点燃的蜡烛A放在玻璃板前,可以看到它在玻璃板后的像。把未点燃的蜡烛B放在玻璃板后移动,直到看上去它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说明蜡烛A的像与蜡烛A____________。(3)多次改变蜡烛A的位置,并移动蜡烛B确定像的位置,每次标记出蜡烛A和它像的位置(如图乙所示)。请根据小新完成的下列实验数据表格,补充完整①、②处的内容: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次数 ① ② 蜡烛的像与蜡烛的大小关系1 6.5 6.5 ……2 4 4 ……3 5 5 …… (4)分析实验数据得出,蜡烛A的像与蜡烛A到玻璃板的距离________。(5)将黑色的纸板放在玻璃板与蜡烛B之间,小新在蜡烛A侧____(选填“能”或“不能”)观察到蜡烛A的像。 章末总结一、选择题1.关于水中月的形成,源于下列哪个物理原理( A )A.光的反射 B.光的折射C.光的直线传播 D.光的色散2.Photoshop 是电脑的一款专业图像处理软件,俗称“PS”。用“PS”处理图像时,电脑屏幕显示的颜色都可由RGB三种颜色按一定比例混合而成。RGB三种颜色是指( C )A.红、黄、蓝 B.红、绿、黄C.红、绿、蓝 D.品红、黄、青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D )A.“小孔成像”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实像B.光发生漫反射时,反射光线虽杂乱无章,但遵循光的反射定律C.水面上方的物体与它在水中的倒影关于水面对称D.一束太阳光经三棱镜折射,在竖直白屏上从下到上的色光顺序是红橙黄绿蓝靛紫4.“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诗词是中国文化的瑰宝,它从泛黄的古籍中走出,跨越千年的历史,成为国人心有灵犀的文化记忆符号,构成独树一帜的东方浪漫。对下列古诗词中蕴含的物理知识,解释不正确的是( C )A.“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是因为光沿直线传播B.“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看到红花是因为荷花反射了红光C.“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中的“水清浅”是光的反射现象D.“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中的“倒影”是光的反射现象5.我们经常提到影和像:①小孔成像;②平面镜成像;③从岸上看到水中鱼的像;④汽车观后镜中的像;⑤形影相随;⑥水中倒影。其中( B )A.由于直线传播而成的是①⑤⑥B.由于反射而成的是②④⑥C.由于折射成虚像的是②③D.由于折射而成的是①③二、填空题6.阳光透过树叶间的缝隙,在地面上形成了许多圆形的光斑,这是光的__________形成的。我们能从不同方向看到一朵花,这是由于光在花朵表面发生了________。【答案】直线传播 漫反射7.一束光与水平面成30°角斜射到平静的水面上,则反射角为________°,若入射角增大10°,则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夹角为________°。远远望去,一只小鸟在平静的水面上飞翔,若它距水面6 m,它的像距水面的距离是________m,当它向水面俯冲的过程中,像的大小________(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答案】60 140 6 不变三、作图题8.如图所示,水池边有一路灯S,路灯上方有一平面镜MN,S发出的光能经MN反射后射入水中,请画出:(1)S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S′;(2)经MN反射后过A点的反射光线OA;(3)OA照射到水池底的光路图。【答案】如图所示四、实验探究题9.小新利用图甲所示的装置进行“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选用主要器材:薄玻璃板、两个完全相同的蜡烛A和B、白纸、刻度尺和黑色纸板等。(1)实验时用薄玻璃板替代平面镜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2)实验中将玻璃板竖立在白纸上,把点燃的蜡烛A放在玻璃板前,可以看到它在玻璃板后的像。把未点燃的蜡烛B放在玻璃板后移动,直到看上去它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说明蜡烛A的像与蜡烛A____________。(3)多次改变蜡烛A的位置,并移动蜡烛B确定像的位置,每次标记出蜡烛A和它像的位置(如图乙所示)。请根据小新完成的下列实验数据表格,补充完整①、②处的内容: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次数 ① ② 蜡烛的像与蜡烛的大小关系1 6.5 6.5 ……2 4 4 ……3 5 5 …… (4)分析实验数据得出,蜡烛A的像与蜡烛A到玻璃板的距离________。(5)将黑色的纸板放在玻璃板与蜡烛B之间,小新在蜡烛A侧____(选填“能”或“不能”)观察到蜡烛A的像。【答案】(1)便于确定像的位置(2)大小相等(3)①蜡烛到玻璃板的距离/cm②蜡烛的像到玻璃板的距离/cm(4)相等(5)能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第四章 光现象 章末总结.docx 第四章 光现象 章末总结- 学生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