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1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1.声音的产生通过观察和实验证明: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就停止。2.声音的传播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叫作声波。3.声速(1)声音传播的快慢用声速描述。声速的大小与介质的种类和介质的温度有关。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液体、气体中的传播速度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是固体、液体、气体。(2)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会被反射回来,再传入耳朵,就是回声。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0.1 s以上时,人耳才能把这两次声音区分开。听到回声,人到障碍物的距离大于17 m(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为340 m/s)。(3)声音通过颅骨也能传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这种传导方式叫作骨传导。重难突破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1)怎样说明发声体在振动。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有些发声体的振动是很难观察到的。为了说明发声体在振动,可以借助轻小物体的振动放大,便于观察。(2)判断声音传播的介质。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播的。人在岸上说话惊动水中的鱼,说明液体能传声。大音乐家贝多芬耳聋后,用头骨把硬棒顶在钢琴上进行创作,说明固体能传声。【典例1】小华和小兰在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时: (1)如图甲所示,正在发声的音叉将悬挂着的乒乓球反复弹开,说明声音是由物体________产生的。(2)如图乙所示,敲响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也会发声并把乒乓球弹起,说明________可以传声;若将乙装置搬上月球进行实验,则乒乓球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被弹起。 丙(3)如下页图丙所示,抽气机不断向罩外抽气的过程中,罩内音乐芯片的铃声会越来越____(选填“大”或“小”),进一步推理得出:________不能传声。解析 (1)如图甲所示,正在发声的音叉将悬挂着的乒乓球反复弹开,将音叉微小的振动放大,更加便于观察。说明发声的音叉正在振动,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2)如图乙所示,敲响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也会发声并把乒乓球弹起,说明空气可以传声。若将乙装置搬上月球实验,因为月球周围是真空,真空不能传声,所以乒乓球不能被弹起。(3)如图丙所示,抽气机不断向罩外抽气的过程中,罩内可以传播声音的空气越来越少,所以罩内音乐芯片的铃声会越来越小,进一步推理得出:真空不能传声。答案 (1)振动 (2)空气 不能(3)小 真空2.有关声速的计算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有关声速的计算问题主要是利用声速求距离,特别是应用回声的计算问题。【典例2】一辆匀速行驶的汽车在离高楼 360 m处鸣笛,汽车直线向前行驶40 m后,司机刚好听到回声,则汽车的速度为________km/h。(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为 340 m/s)解析 声音传播的距离s=360 m+360 m-40 m=680 m,声音传播的时间t===2 s,汽车直线向前行驶的路程s1=40 m,所用的时间t1=t=2 s,所以汽车行驶的速度为v1===20 m/s=72 km/h。答案 72随堂练习知识点一 声音的产生1.发声的音叉放入水中溅出水花,说明声音是由于物体________产生的,物理学中把这种研究方法叫作________________(选填“等效替代法”“转换法”或“控制变量法”)【答案】振动 转换法知识点二 声音的传播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A.没有传声的介质,我们也能听到声音B.“隔墙有耳”说明固体也能传声C.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 m/sD.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一定能听到声音知识点三 声速3.在某金属管的一端敲一下钟,在管的另一端听到两次声音(第一次是由金属管传来的,第二次是由空气传来的),管长1 020 m,两次响声相隔2.5 s。如果当时空气中的声速是340 m/s,则该金属中的声音的传播速度是( B )A.340 m/s B.2 040 m/sC.1 460 m/s D.3 810 m/s基础巩固1.把手指放在喉结附近,比较说话时和不说话时手指的感觉,这个实验的目的是( A )A.探究声音的产生B.探究声音的传播C.探究声音的速度D.探究声音的特征2.下列关于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叙述正确的是( A )A.手拍桌子,桌子振动发声B.有些乐器不振动也能发出声音C.声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D.空气中声音每秒一定传播340 m3.花样游泳被誉为“水中芭蕾”,运动员在音乐的伴奏下在水面和水下做出各种优美的动作。运动员头部浸没在水下的时候能听到岸上的音乐是因为声音通过以下哪些介质传到耳朵( D )A.只有固体 B.只有气体C.固体、气体 D.气体、液体4.(情境运用)某中学举办了迎新年文艺晚会,晚会上来自不同班级的同学表演了合唱、独唱、器乐演奏等丰富多彩的节目。锣鼓声声辞旧岁,喜气洋洋贺新年,晚会在阵阵鼓乐声中拉开帷幕,下列有关鼓声的说法正确的是( C )A.只要鼓面振动,人耳就能听见声音B.鼓手敲击鼓面越快,鼓声传播速度越快C.鼓声是以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的D.鼓声是通过鼓槌传到人耳的5.(跨学科)唐诗《春晓》中有这样一句脍炙人口的诗句:“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诗中的风雨声是通过________传到诗人的耳中的;如果以下落的花为参照物,地面是____________的。【答案】空气 运动能力达标6.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B )A.中国空间站的航天员能直接说话交流,是因为声音的传播不需要介质B.人走到河边,河里的鱼会被惊跑,是因为声音能在水中传播C.吹竹笛时,竹笛能发出声音,声音是竹笛振动产生的D.拿一根短铁棍,轻轻敲击一次,我们只能听到一次声音,是因为声音不能在固体中传播7.小华在钢水管的一头敲一下,小珍在另一头却听到三次声音,这三次声音依次是由下述哪一组介质传播的( B )A.钢、空气、水 B.钢、水、空气C.水、空气、钢 D.空气、水、钢8.风和日丽的一天,同学们在操场进行百米赛跑。站在终点的计时员,如果在听到起跑枪声开始计时,运动员到达终点时秒表的读数为10.59 s,则运动员跑完百米的时间应为(v声=340 m/s)( C )A.10.30 s B.10.59 sC.10.88 s D.10.18 s【解析】声音从起点传到终点的时间t=≈0.29 s,由于计时员比运动员听到枪声晚0.29 s,所以计时员给运动员的成绩少计时0.29 s,所以运动员跑完百米的时间应为10.59 s+0.29 s=10.88 s,故选C。 2.1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1.声音的产生通过观察和实验证明:声音是由物体的 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就停止。2.声音的传播声音的传播需要 ,真空 传声。声音以 的形式传播,叫作声波。3.声速(1)声音传播的快慢用声速描述。声速的大小与介质的 和介质的 有关。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液体、气体中的传播速度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是 、 、 。(2)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会被 回来,再传入耳朵,就是回声。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 s以上时,人耳才能把这两次声音区分开。听到回声,人到障碍物的距离大于 m(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为340 m/s)。(3)声音通过颅骨也能传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这种传导方式叫作骨传导。重难突破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1)怎样说明发声体在振动。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有些发声体的振动是很难观察到的。为了说明发声体在振动,可以借助轻小物体的振动放大,便于观察。(2)判断声音传播的介质。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播的。人在岸上说话惊动水中的鱼,说明液体能传声。大音乐家贝多芬耳聋后,用头骨把硬棒顶在钢琴上进行创作,说明固体能传声。【典例1】小华和小兰在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时: (1)如图甲所示,正在发声的音叉将悬挂着的乒乓球反复弹开,说明声音是由物体________产生的。(2)如图乙所示,敲响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也会发声并把乒乓球弹起,说明________可以传声;若将乙装置搬上月球进行实验,则乒乓球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被弹起。 丙(3)如下页图丙所示,抽气机不断向罩外抽气的过程中,罩内音乐芯片的铃声会越来越____(选填“大”或“小”),进一步推理得出:________不能传声。2.有关声速的计算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有关声速的计算问题主要是利用声速求距离,特别是应用回声的计算问题。【典例2】一辆匀速行驶的汽车在离高楼 360 m处鸣笛,汽车直线向前行驶40 m后,司机刚好听到回声,则汽车的速度为________km/h。(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为 340 m/s)随堂练习知识点一 声音的产生1.发声的音叉放入水中溅出水花,说明声音是由于物体________产生的,物理学中把这种研究方法叫作________________(选填“等效替代法”“转换法”或“控制变量法”)知识点二 声音的传播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没有传声的介质,我们也能听到声音B.“隔墙有耳”说明固体也能传声C.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 m/sD.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一定能听到声音知识点三 声速3.在某金属管的一端敲一下钟,在管的另一端听到两次声音(第一次是由金属管传来的,第二次是由空气传来的),管长1 020 m,两次响声相隔2.5 s。如果当时空气中的声速是340 m/s,则该金属中的声音的传播速度是( )A.340 m/s B.2 040 m/sC.1 460 m/s D.3 810 m/s基础巩固1.把手指放在喉结附近,比较说话时和不说话时手指的感觉,这个实验的目的是( )A.探究声音的产生B.探究声音的传播C.探究声音的速度D.探究声音的特征2.下列关于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叙述正确的是( )A.手拍桌子,桌子振动发声B.有些乐器不振动也能发出声音C.声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D.空气中声音每秒一定传播340 m3.花样游泳被誉为“水中芭蕾”,运动员在音乐的伴奏下在水面和水下做出各种优美的动作。运动员头部浸没在水下的时候能听到岸上的音乐是因为声音通过以下哪些介质传到耳朵( )A.只有固体 B.只有气体C.固体、气体 D.气体、液体4.(情境运用)某中学举办了迎新年文艺晚会,晚会上来自不同班级的同学表演了合唱、独唱、器乐演奏等丰富多彩的节目。锣鼓声声辞旧岁,喜气洋洋贺新年,晚会在阵阵鼓乐声中拉开帷幕,下列有关鼓声的说法正确的是( )A.只要鼓面振动,人耳就能听见声音B.鼓手敲击鼓面越快,鼓声传播速度越快C.鼓声是以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的D.鼓声是通过鼓槌传到人耳的5.(跨学科)唐诗《春晓》中有这样一句脍炙人口的诗句:“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诗中的风雨声是通过________传到诗人的耳中的;如果以下落的花为参照物,地面是____________的。能力达标6.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中国空间站的航天员能直接说话交流,是因为声音的传播不需要介质B.人走到河边,河里的鱼会被惊跑,是因为声音能在水中传播C.吹竹笛时,竹笛能发出声音,声音是竹笛振动产生的D.拿一根短铁棍,轻轻敲击一次,我们只能听到一次声音,是因为声音不能在固体中传播7.小华在钢水管的一头敲一下,小珍在另一头却听到三次声音,这三次声音依次是由下述哪一组介质传播的( )A.钢、空气、水 B.钢、水、空气C.水、空气、钢 D.空气、水、钢8.风和日丽的一天,同学们在操场进行百米赛跑。站在终点的计时员,如果在听到起跑枪声开始计时,运动员到达终点时秒表的读数为10.59 s,则运动员跑完百米的时间应为(v声=340 m/s)( )A.10.30 s B.10.59 sC.10.88 s D.10.18 s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2.1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docx 2.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学生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