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1.3 运动的快慢1.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1)在相同的 内,比较物体经过的 ,经过路程长的物体运动得 。(2)在物体运动相同 的情况下,比较它们所花的 ,所花时间短的物体运动得 。2.速度在物理学中,把路程与时间之比叫作速度,速度是表示物体 的物理量,计算公式:v= 。在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 ,符号是 ,这种单位叫作组合单位。常用单位还有 ,符号是 或km·h-1;1 m/s= km/h。3.匀速直线运动(1)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速度大小 ,运动方向不变,或在任何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是相等的。(2)匀速直线运动速度公式的理解:速度是定值,路程与时间成 。重难突破1.速度的公式及单位(1)速度公式中的三个物理量必须对应于同一个物体。(2)运算过程中单位要统一。(3)由公式可以看出,物体运动速度的大小等于路程和时间两个物理量的比值。(4)速度的单位是一个组合单位,由路程和时间单位共同组成的,要注意弄清它的含义、写法和读法。【典例1】百米赛跑过程中,某时刻甲、乙两名运动员位置的示意图如图所示。(1)两名运动员中,____的速度较快,因为在相等的时间内该运动员____________较大。(2)乙运动员的成绩是14 s,他的速度是________m/s。2.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的比较项目 匀速直线运动 变速直线运动特点 运动过程中,沿直线运动,速度大小和方向每时每刻都一样 运动过程中,沿直线运动,速度大小发生改变,运动方向不改变速度 计算 用v=求速度 用v=求出路程s内的平均速度理解 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速度的大小与s、t的大小无关,不能认为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路程成正比,与时间成反比 (1)平均速度用来粗略地描述变速运动的物体的平均快慢程度; (2)计算平均速度时,公式中的路程s和时间t要一一对应,不能张冠李戴,因不同路程(或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不一定相同,故计算平均速度时一定要指明是哪段路程(或时间)内的 【典例2】甲、乙两小车运动的s t图像如图所示,由图像可知 ( )A.甲、乙两车都做匀速直线运动B.甲车的速度为10 m/s,乙车的速度为2 m/sC.经过6 s,甲、乙两车相距2 mD.经过5 s,甲、乙两车通过的路程均为10 m3.解有关路程问题的一般步骤(1)审题,分析题意,根据物体运动的特点,判断物体做的是什么运动(做匀速运动还是变速运动)。(2)分析题目给出的已知条件和待求量,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再进行求解。遇到比较复杂的问题,可作示意图来帮助分析。(3)在解题时,要注意统一单位,在列式运算过程中不要漏掉单位。(4)在计算时,一般要先列出公式,按解题需要进行公式变形,然后代入数据,最后得出结果。【典例3】福建南平九峰山脚下“自锚式独塔悬索斜拉”的跨江大桥主线桥梁全长449 m,双向六车道。一辆小车匀速过桥时的速度如图所示,(结果保留一位小数)则:(1)该小车的行驶速度为多少千米/时?合多少米/秒?(2)小车以此速度通过主线桥需多长时间?随堂练习知识点一 比较运动快慢的方法1.动物运动会龟兔赛跑时,比赛刚开始,“观众”认为跑在前面的兔子运动得快,判断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由于兔子骄傲轻敌,中途睡了一觉,“裁判员”判定最先到达终点的乌龟运动得快,判断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物理学中通常选取________(选填“观众”或“裁判员”)的方法来描述运动的快慢。2.在自由泳200 m某次训练中,以每50 m为一个赛段,某运动员在四个赛段的成绩如表所示,在此次训练中,运动员运动最快的赛段是( A )赛段 一 二 三 四时间/s 24.47 27.11 27.25 26.60 A.一 B.二 C.三 D.四知识点二 速度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A.物体运动的路程越长,速度越大B.物体运动的时间越短,速度越大C.在相同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越长,速度越大D.通过相同的路程,所用时间越长,速度越大4.下列选项中,关于速度的估测正确的是( B )A.人步行的速度约为1.1 km/hB.人骑自行车的速度约为5 m/sC.高速公路上的小轿车的速度约为120 m/sD.中学生百米赛跑的速度约为10 m/s5.填单位符号并完成下列单位换算:(1)正常行驶的客车速度是70________。(2)小汽车在高速公路上正常行驶的速度约为20________。(3)10 m/s=________km/h。(4)72 km/h=________m/s。知识点三 匀速直线运动6.下列是利用每秒闪光60次的频闪照相机拍摄到的四个物体的闪光照片,图中箭头表示物体的运动方向,其中可能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是( D ) 7.如图所示记录了两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时,相同时间段内通过的路程,请回答下列问题:(1)由图1可知,甲车做________直线运动,速度为________m/s。(2)由图2可知,乙车前20 s的平均速度为______ m/s,后20 s的平均速度为______ m/s,说明乙车做________直线运动。(3)根据图中两车的行驶记录画出两车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图线。基础巩固1.某汽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其s t图像如图所示,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D )A.0~t1时间段汽车做加速直线运动B.t1~t2时间段汽车做匀速直线运动C.汽车在0~t1时间段比在t2~t3时间段运动的路程长D.汽车在0~t1时间段比在t2~t3时间段运动的速度大2.为宣传“绿色出行,低碳生活”理念,同学们在公园进行了一场有趣的运动比赛,小李滑轮滑以36 km/h的速度前进,小张以5 m/s的速度跑步前进,小王骑自行车,每分钟通过的路程是0.54 km,则( A )A.小李速度最大 B.小张速度最大C.小王速度最大 D.三人速度一样大3.(多选)甲、乙两人同时从同一起跑线出发,同向做匀速直线运动,某时刻他们的位置如图所示。下列选项能正确反映两人运动过程中各物理量与时间关系的是( BD ) 4.甲、乙、丙三辆小车同时、同地向西做直线运动,它们运动的图像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 A.运动过程中,甲车的速度小于丙车的速度B.只有丙车是做匀速直线运动C.根据公式v=,乙车的速度与路程成正比D.经过5 s,乙车比甲车的路程少12.5 m5.一个物体做变速直线运动,全程是24 m,前一半路程用时4 s,后一半路程的平均速度为2 m/s,求:(1)该物体通过前一半路程的平均速度;(2)该物体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能力达标6.姐姐和弟弟在同一所学校上学。某一天吃过早餐后,姐弟俩约定从小区门口出发去学校大门口会合。作出他们的路程与时间的关系图像分别如图中的两条实线所示,弟弟的图线为直线。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C )A.弟弟比姐姐早5 min离开家B.弟弟和姐姐的平均速度相同C.弟弟和姐姐行走时的速度相等,均为100 m/minD.姐姐一直做匀速直线运动7.图甲是某物体运动的路程-时间图像,则AB段物体所通过的路程是________m,整个运动过程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_m/s。图乙是某物体运动的速度-时间图像,则由A运动到D的过程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_m/s。 8.如图甲所示是某次心电图仪正在工作的情景,图纸以25 mm/s的速度匀速移动,心电图仪在纸上记录下信息如图乙所示,心跳速度的诊断与每分钟心跳次数(BPM)的关系如表所示。 (1)图纸移动0.1 m所用的时间是________s。(2)由图纸计算出心脏每分钟跳动________次,结合表中信息,心跳速度的诊断应属于________。心跳速度诊断 心动过速 正常 心动过缓每分钟心跳次数BPM BPM>100 100>BPM>60 BPM<60 9.如图是某高速路上的一个区间测速的相关标识,某车辆以70 km/h的速度进入全长为34 km的区间测速路段,行驶了一段距离后又以100 km/h的速度行驶了0.2 h,然后再以70 km/h的速度继续行驶直至离开该区间测速路段,请计算:(1)汽车以100 km/h的速度行驶的路程是多少?(2)汽车以70 km/h的速度行驶的总路程是多少?(3)通过计算说明,在该区间测速路段该车辆的平均速度有没有超出限定速度。 第3节 运动的快慢1.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 2.(重点)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3.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 4.(难点)了解平均速度的概念。1.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1)在相同的时间内,比较物体经过的路程,经过路程长的物体运动得快。(2)在物体运动相同路程的情况下,比较它们所花的时间,所花时间短的物体运动得快。2.速度在物理学中,把路程与时间之比叫作速度,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计算公式:v=。在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米每秒,符号是m/s或m·s-1,这种单位叫作组合单位。常用单位还有千米每小时,符号是km/h或km·h-1;1 m/s=3.6 km/h。3.匀速直线运动(1)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速度大小不变,运动方向不变,或在任何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是相等的。(2)匀速直线运动速度公式的理解:速度是定值,路程与时间成正比。重难突破1.速度的公式及单位(1)速度公式中的三个物理量必须对应于同一个物体。(2)运算过程中单位要统一。(3)由公式可以看出,物体运动速度的大小等于路程和时间两个物理量的比值。(4)速度的单位是一个组合单位,由路程和时间单位共同组成的,要注意弄清它的含义、写法和读法。【典例1】百米赛跑过程中,某时刻甲、乙两名运动员位置的示意图如图所示。(1)两名运动员中,____的速度较快,因为在相等的时间内该运动员____________较大。(2)乙运动员的成绩是14 s,他的速度是________m/s。解析 由题意可知,甲、乙两名运动员运动时间相同时,乙在甲前方,通过的路程大,所以乙的速度较快;乙运动员的速度v==≈7.14 m/s。答案 (1)乙 跑过的路程 (2)7.142.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的比较项目 匀速直线运动 变速直线运动特点 运动过程中,沿直线运动,速度大小和方向每时每刻都一样 运动过程中,沿直线运动,速度大小发生改变,运动方向不改变速度 计算 用v=求速度 用v=求出路程s内的平均速度理解 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速度的大小与s、t的大小无关,不能认为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路程成正比,与时间成反比 (1)平均速度用来粗略地描述变速运动的物体的平均快慢程度; (2)计算平均速度时,公式中的路程s和时间t要一一对应,不能张冠李戴,因不同路程(或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不一定相同,故计算平均速度时一定要指明是哪段路程(或时间)内的 【典例2】甲、乙两小车运动的s t图像如图所示,由图像可知 ( )A.甲、乙两车都做匀速直线运动B.甲车的速度为10 m/s,乙车的速度为2 m/sC.经过6 s,甲、乙两车相距2 mD.经过5 s,甲、乙两车通过的路程均为10 m解析 由s t图像知,随着时间的变化,甲车路程不变,甲车处于静止状态;乙车路程随时间的变大而变大,并且路程和时间的比值是相同的,所以乙车做匀速直线运动,故A错误;甲车处于静止状态,速度为0,故B错误;由图像知,经过6 s,甲车在10 m处,乙车在12 m处,甲、乙两车相距12 m-10 m=2 m,故C正确;由图像知,经过5 s,乙车在10 m处,甲一直处于静止状态,故D错误。故选C。答案 C3.解有关路程问题的一般步骤(1)审题,分析题意,根据物体运动的特点,判断物体做的是什么运动(做匀速运动还是变速运动)。(2)分析题目给出的已知条件和待求量,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再进行求解。遇到比较复杂的问题,可作示意图来帮助分析。(3)在解题时,要注意统一单位,在列式运算过程中不要漏掉单位。(4)在计算时,一般要先列出公式,按解题需要进行公式变形,然后代入数据,最后得出结果。【典例3】福建南平九峰山脚下“自锚式独塔悬索斜拉”的跨江大桥主线桥梁全长449 m,双向六车道。一辆小车匀速过桥时的速度如图所示,(结果保留一位小数)则:(1)该小车的行驶速度为多少千米/时?合多少米/秒?(2)小车以此速度通过主线桥需多长时间?解 (1)由图可知,速度表的分度值为5 km/h,故此时小车行驶的速度为40 km/h=40× m/s≈11.1 m/s,即该小车的行驶速度为40 km/h,合11.1 m/s。(2)由题意可知,小车运动的路程s=449 m,由(1)可知此时的速度v=11.1 m/s,利用公式t=,可以算出通过主线桥的时间t==≈40.5 s,即小车以此速度通过主线桥大约需40.5 s。随堂练习知识点一 比较运动快慢的方法1.动物运动会龟兔赛跑时,比赛刚开始,“观众”认为跑在前面的兔子运动得快,判断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由于兔子骄傲轻敌,中途睡了一觉,“裁判员”判定最先到达终点的乌龟运动得快,判断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物理学中通常选取________(选填“观众”或“裁判员”)的方法来描述运动的快慢。【答案】见解析【解析】比赛刚开始,“观众”通过在时间相同的情况下比较运动路程的长短,判断跑在前面的兔子运动得快;“裁判员”通过在路程相同的情况下比较所用时间的长短,判定最先到达终点的乌龟运动得快;物理学中通常采用“相同时间比较路程”的方法来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即“观众”的方法。2.在自由泳200 m某次训练中,以每50 m为一个赛段,某运动员在四个赛段的成绩如表所示,在此次训练中,运动员运动最快的赛段是( A )赛段 一 二 三 四时间/s 24.47 27.11 27.25 26.60 A.一 B.二 C.三 D.四知识点二 速度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A.物体运动的路程越长,速度越大B.物体运动的时间越短,速度越大C.在相同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越长,速度越大D.通过相同的路程,所用时间越长,速度越大4.下列选项中,关于速度的估测正确的是( B )A.人步行的速度约为1.1 km/hB.人骑自行车的速度约为5 m/sC.高速公路上的小轿车的速度约为120 m/sD.中学生百米赛跑的速度约为10 m/s5.填单位符号并完成下列单位换算:(1)正常行驶的客车速度是70________。(2)小汽车在高速公路上正常行驶的速度约为20________。(3)10 m/s=________km/h。(4)72 km/h=________m/s。【答案】(1)km/h(2)m/s(3)36(4)20知识点三 匀速直线运动6.下列是利用每秒闪光60次的频闪照相机拍摄到的四个物体的闪光照片,图中箭头表示物体的运动方向,其中可能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是( D ) 7.如图所示记录了两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时,相同时间段内通过的路程,请回答下列问题:(1)由图1可知,甲车做________直线运动,速度为________m/s。(2)由图2可知,乙车前20 s的平均速度为______ m/s,后20 s的平均速度为______ m/s,说明乙车做________直线运动。(3)根据图中两车的行驶记录画出两车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图线。【答案】(1)匀速 15(2)11.75 18.25 变速(3)如图所示【解析】(1)由题图可知,在相同的时间内甲车通过的路程不变,说明甲车在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v甲===15 m/s。(2)由题图可知,乙车前20 s的平均速度v乙前===11.75 m/s,后20 s的平均速度v乙后===18.25 m/s,说明乙车在做变速运动。(3)图见答案。基础巩固1.某汽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其s t图像如图所示,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D )A.0~t1时间段汽车做加速直线运动B.t1~t2时间段汽车做匀速直线运动C.汽车在0~t1时间段比在t2~t3时间段运动的路程长D.汽车在0~t1时间段比在t2~t3时间段运动的速度大2.为宣传“绿色出行,低碳生活”理念,同学们在公园进行了一场有趣的运动比赛,小李滑轮滑以36 km/h的速度前进,小张以5 m/s的速度跑步前进,小王骑自行车,每分钟通过的路程是0.54 km,则( A )A.小李速度最大 B.小张速度最大C.小王速度最大 D.三人速度一样大3.(多选)甲、乙两人同时从同一起跑线出发,同向做匀速直线运动,某时刻他们的位置如图所示。下列选项能正确反映两人运动过程中各物理量与时间关系的是( BD ) 4.甲、乙、丙三辆小车同时、同地向西做直线运动,它们运动的图像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 A.运动过程中,甲车的速度小于丙车的速度B.只有丙车是做匀速直线运动C.根据公式v=,乙车的速度与路程成正比D.经过5 s,乙车比甲车的路程少12.5 m5.一个物体做变速直线运动,全程是24 m,前一半路程用时4 s,后一半路程的平均速度为2 m/s,求:(1)该物体通过前一半路程的平均速度;(2)该物体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解】(1)s前=s=×24 m=12 m,v前===3 m/s,即该物体通过前一半路程的平均速度为3 m/s。(2)s后=s=×24 m=12 m,t后===6 s,t=t前+t后=4 s+6 s=10 s,v===2.4 m/s,即该物体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为2.4 m/s。能力达标6.姐姐和弟弟在同一所学校上学。某一天吃过早餐后,姐弟俩约定从小区门口出发去学校大门口会合。作出他们的路程与时间的关系图像分别如图中的两条实线所示,弟弟的图线为直线。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C )A.弟弟比姐姐早5 min离开家B.弟弟和姐姐的平均速度相同C.弟弟和姐姐行走时的速度相等,均为100 m/minD.姐姐一直做匀速直线运动7.图甲是某物体运动的路程-时间图像,则AB段物体所通过的路程是________m,整个运动过程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_m/s。图乙是某物体运动的速度-时间图像,则由A运动到D的过程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_m/s。 【答案】0 10 1.58.如图甲所示是某次心电图仪正在工作的情景,图纸以25 mm/s的速度匀速移动,心电图仪在纸上记录下信息如图乙所示,心跳速度的诊断与每分钟心跳次数(BPM)的关系如表所示。 (1)图纸移动0.1 m所用的时间是________s。(2)由图纸计算出心脏每分钟跳动________次,结合表中信息,心跳速度的诊断应属于________。心跳速度诊断 心动过速 正常 心动过缓每分钟心跳次数BPM BPM>100 100>BPM>60 BPM<60 【答案】(1)4 (2)75 正常【解析】(1)根据v=,图纸移动0.1 m所用的时间为t= ==4 s。(2)心跳一次用时为t0===0.8 s,则每分钟跳动的次数为n= 次=75次,结合表中信息可知,心跳速度的诊断应属于正常。9.如图是某高速路上的一个区间测速的相关标识,某车辆以70 km/h的速度进入全长为34 km的区间测速路段,行驶了一段距离后又以100 km/h的速度行驶了0.2 h,然后再以70 km/h的速度继续行驶直至离开该区间测速路段,请计算:(1)汽车以100 km/h的速度行驶的路程是多少?(2)汽车以70 km/h的速度行驶的总路程是多少?(3)通过计算说明,在该区间测速路段该车辆的平均速度有没有超出限定速度。【解】(1)汽车以100 km/h的速度行驶的路程s=vt=100 km/h×0.2 h=20 km。(2)汽车以70 km/h的速度行驶的总路程s′=34 km-20 km=14 km。(3)汽车以70 km/h的速度行驶的总时间t′= ==0.2 h,在该区间测速路段该车辆的平均速度v″===85 km/h,85 km/h>80 km/h,所以在该区间测速路段该车辆的平均速度超出了限定速度。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1.3 运动的快慢 - 学生版.docx 1.3 运动的快慢.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