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专题强化二 追及相遇问题考点一 情境类的追及相遇问题1.两点技巧2.三种方法(1)情境分析法:抓住“两物体能否同时到达空间某位置”这一关键,认真审题,挖掘题目中的隐含条件,建立一幅物体运动的情境图.例如,物体B追赶物体A,开始时,两个物体相距x0,B的速度大于A的速度,之后两物体的加速度恒定且aBxA+x0,则能追上;若xB=xA+x0,则恰好追上;若xB(2)二次函数法:设两物体在t时刻相遇,然后根据位移关系列出关于t的方程xA=xB+x0;①若Δ>0,有两解,说明两物体相遇两次;②若Δ=0,有一解,说明两物体相遇一次;③若Δ<0,无解,说明两物体不能相遇.(3)图像分析法:将两个物体运动的速度—时间关系或位移—时间关系画在同一图像中,然后利用图像分析求解相关问题.例1 (2025·上海长宁模拟)如图,一汽车停在小山坡底部,突然司机发现山坡上距坡底x1=60 m处,因地震产生的泥石流以v0=4 m/s的初速度、a1=0.4 m/s2的加速度匀加速倾泻而下,泥石流到达坡底后以a2=0.3 m/s2的加速度沿水平地面做匀减速直线运动,泥石流通过坡底处时速度不发生改变,司机从发现险情到发动汽车共用了t0=2 s,设汽车启动后一直以a3=0.5 m/s2的加速度沿与泥石流同一直线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求:(1)泥石流到达坡底速度的大小;(2)泥石流与汽车相距的最近距离.【教你解决问题】——“四步法”解决追及相遇问题试答题后感悟1.牢记“一个流程”2.把握“两种情境”物体A追物体B,开始二者相距x0,则:(1)A追上B时,必有xA-xB=x0,且vA≥vB.(2)要使两物体恰不相撞,必有xA-xB=x0,且vA=vB.练1 汽车A以vA=4 m/s的速度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发现前方相距x0=7 m处有一辆以vB=10 m/s的速度同向运动的汽车B正开始匀减速刹车直到静止后保持不动,其刹车的加速度大小a=2 m/s2,从此刻开始计时.(1)A追上B前,求A、B间的最远距离.(2)经过多长时间A追上B?练2 (2025·山东潍坊统考)2023年8月,上海发布自动驾驶5G标准,推动自动驾驶技术快速发展.甲、乙两辆5G自动驾驶测试车,在不同车道上沿同一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甲车在乙车前,甲车的速度大小v1=72 km/h,乙车的速度大小v2=36 km/h,如图所示.当甲、乙两车相距x0=20 m时,甲车因前方突发情况紧急刹车,加速度大小a=2 m/s2.已知刹车过程的运动可视为匀减速直线运动,从刹车时开始计时,两车均可看为质点.求:(1)两车并排行驶之前,两者在运动方向上的最远距离Δx;(2)从甲车开始减速到两车并排行驶所用的时间t.考点二 图像类追及相遇问题例2 中国高铁向世界展示了中国速度.“和谐号”动车和“复兴号”高铁相继从沈阳站点由静止出发,沿同一方向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两车运动的速度—时间图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复兴号”高铁追上“和谐号”动车前,t=70 s时两车相距最远B.“复兴号”高铁经过95 s加速达到最大速度C.t=140 s时,“复兴号”高铁追上“和谐号”动车D.“复兴号”高铁追上“和谐号”动车前,两车最远相距4 900 m题后感悟解决与图像有关的追及相遇问题的方法方法 基本思路数理转换 定量画图时,需根据物体在不同阶段的运动情况,通过定量计算分阶段、分区间作出x-t图像或v-t图像等;或根据已知的运动图像分析物体的运动情况用图 利用图像中斜率、面积、截距、交点等的含义进行定性分析或定量计算,进而解决相关问题练3 (多选)甲、乙两人骑车沿同一平直公路运动,t=0时经过路边的同一路标,下列位移—时间(x-t)图像和速度—时间(v-t)图像对应的运动中,甲、乙两人在t0时刻之前能再次相遇的是( )练4 自动驾驶汽车又称无人驾驶汽车,是一种通过电脑系统实现无人驾驶的智能汽车.某次自动驾驶汽车以恒定的加速度启动,同时一辆货车以恒定速度从其旁边驶过,自动驾驶汽车再次与货车相遇之前已达到最大速度,则下列图像正确的是( )核心素养·拓教材——情境命题 规范解题 收获一个“赢”二维情境类的追及相遇问题典例1 (多选)如图,甲、乙两车分别在相互垂直的道路上,沿各自道路的中心线向前匀速行驶,当甲、乙两车的车头到十字路口(道路中心线)的距离分别为30 m、40 m时,道口恰处于红、绿灯转换,甲、乙两车均未采取任何减速或制动等措施,以致两车相碰.已知两车型号相同,车长为4.72 m,车宽为1.84 m,并已知甲车的车速为40 km/h,设两车相碰前均匀速行驶,则在穿过路口过程中,乙车车速可能为( )A.35 km/h B.40 km/hC.55 km/h D.60 km/h典例2 (多选)如图所示,车道宽为2.7 m,长为12 m的货车以v1=10 m/s的速度匀速直线行驶,货车车头距离斑马线20 m时,一自行车以v3=2 m/s的速度匀速直线行驶,自行车尾部恰好垂直越过货车右侧分界线,此时无人驾驶轿车车头恰好和货车车尾齐平,轿车以v2=15 m/s的速度匀速直线行驶,轿车紧急制动的加速度大小a=10 m/s2.当货车在侧面遮挡轿车雷达波时,自行车需完全越过货车左侧车道分界线,轿车雷达才能准确探测到前方自行车.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货车不减速也不会与自行车相撞B.轿车不减速也不会与自行车相撞C.轿车探测到自行车时立即制动不会与自行车相撞D.轿车探测到自行车时立即制动会与自行车相撞温馨提示:请完成课时分层精练(五)专题强化二 追及相遇问题关键能力·研教材例1 解析:(1)设泥石流到达坡底的时间为t1,速度为v1,根据位移公式有x1=,由速度公式有v1=v0+a1t1,代入数据得v1=8 m/s,t1=10 s.(2)泥石流到达坡底时,汽车速度v2=a3(t1-t0),汽车位移x0=a3(t1-t0)2.当汽车的速度与泥石流速度相等时,泥石流与汽车相距最近,设泥石流到达坡底后汽车又加速,时间为t2且二者共速,故有v1-a2t2=v2+a3t2,泥石流水平位移x泥=,汽车位移x汽=,相距最近的距离x=x0+x汽-x泥,由以上各式解得x=6 m.答案:(1)8 m/s (2)6 m练1 解析:(1)当A、B两汽车速度相等时,两车间的距离最远,即v=vB-at=vA,解得t=3 s,此时汽车A的位移xA=vAt=12 m,汽车B的位移xB=vBt-at2=21 m,故最远距离Δxmax=xB+x0-xA=16 m.(2)运动图像如图所示.汽车B从开始减速直到静止经历的时间为t1==5 s,运动的位移x′B==25 m,汽车A在t1时间内运动的位移x′A=vAt1=20 m,此时两车相距Δx=x′B+x0-x′A=12 m,汽车A需再运动的时间t2==3 s,故A追上B所用时间t总=t1+t2=8 s.答案:(1)16 m (2)8 s练2 解析:(1)当两辆车速度相等时,两者的距离最大,设经过时间t1两者速度相等,由v1=72 km/h=20 m/s,v2=36 km/h=10 m/s,则v1-at1=v2,解得t1=5 s,在t1时间内甲车位移x1=t1=×5 m=75 m,乙车位移x2=v2t1=10×5 m=50 m,两车并排行驶之前,两者在运动方向上的最远距离Δx=x0+x1-x2=20 m+75 m-50 m=45 m.(2)设经过时间t2甲车停下来,根据运动学公式可得t2== s=10 s,在t2时间内,甲车的位移x1′=t2=×10 m=100 m,乙车的位移x2′=v2t2=10×10 m=100 m.说明甲车速度减小到零时,甲、乙两车还相距20 m,到两车并排乙车再运动的时间t3== s=2 s,所以从甲车开始减速到两车并排行驶所用时间t=t2+t3=12 s.答案:(1)45 m (2)12 s例2 解析:由v-t图像可知,0≤t<140 s时,和谐号动车速度大于复兴号高铁,t>140 s时,和谐号动车速度小于复兴号高铁,故复兴号高铁追上和谐号动车前,t=140 s时两车相距最远,根据v-t图像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表示位移,可知复兴号高铁追上和谐号动车前,两车最远相距Δx=×140×70 m-×(140-70)×70 m=2 450 m,故A、C、D错误;复兴号高铁的加速度为a= m/s2=1 m/s2,复兴号高铁加速达到最大速度所需的时间为t1= s=95 s,故B正确.答案:B练3 解析:A图中,甲、乙经过路标后在t0时刻之前位移没有相等的时刻,即两人在t0时刻之前不能相遇,故A错误;B图中,甲、乙在t0时刻之前图像有交点,即此时位移相等,两人在t0时刻之前能再次相遇,故B正确;在v t图中,图线与横轴之间的面积等于位移,C图中,甲、乙在t0时刻之前位移有相等的时刻,即两人在t0时刻之前能再次相遇,故C正确;由D图可知,在t0时刻之前,甲的位移始终大于乙的位移,则两人在t0时刻之前不能相遇,故D错误.答案:BC练4 解析:v-t图像的斜率代表加速度,由于自动驾驶汽车以恒定加速度启动,则自动驾驶汽车加速时的v-t图线为直线,故A错误;v-t图线与t轴围成的面积表示位移,由题可知自动驾驶汽车再次与货车相遇之前已达到最大速度,B项中t0时刻自动驾驶汽车刚好达到最大速度,且由图像中几何关系可知此时两车位移相等,则此时相遇,故B错误;x-t图像的斜率表示速度大小,图线交点表示两车位移相同,C项中自动驾驶汽车与货车相遇时其速度还未达到最大,C错误;D项中两车x-t图线交点表示两车再次相遇,且自动驾驶汽车在再次相遇之前已经达到最大速度,D正确.答案:D核心素养·拓教材典例1 解析:设车长为L,车宽为d;乙车速度最大时,乙车与甲车的车头相碰,如图(a)所示.则有=,解得v乙max≈62.8 km/h,当乙车速度最小时,乙车与甲车的车尾相碰,如图(b)所示.则有=,解得v乙min≈43.9 km/h,即乙的速度范围为43.9 km/h≤v≤62.8 km/h.答案:CD典例2 解析:自行车过路口的时间为t3== s=2.7 s,在时间内,货车做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为x1=v1t3=×10×2.7 m=13.5 m<20 m,轿车做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为x2=v2t3=15×2.7 m=40.5 m>32 m,A正确,B错误;自行车过路口时,轿车雷达可探测到障碍物的时间t0=t3=1.35 s,此时轿车距路口的距离Δx=x0-v2t0=(32-15×1.35) m=11.75 m,轿车开始制动到停下来的时间t′== s=1.5 s,所需要的制动距离x′=v2t′=×15×1.5 m=11.25 m<11.75 m,二者不会相撞,C正确,D错误.答案:AC(共54张PPT)专题强化二 追及相遇问题考点一 情境类的追及相遇问题1.两点技巧2.三种方法(1)情境分析法:抓住“两物体能否同时到达空间某位置”这一关键,认真审题,挖掘题目中的隐含条件,建立一幅物体运动的情境图.例如,物体B追赶物体A,开始时,两个物体相距x0,B的速度大于A的速度,之后两物体的加速度恒定且aBxA+x0,则能追上;若xB=xA+x0,则恰好追上;若xB(2)二次函数法:设两物体在t时刻相遇,然后根据位移关系列出关于t的方程xA=xB+x0;①若Δ>0,有两解,说明两物体相遇两次;②若Δ=0,有一解,说明两物体相遇一次;③若Δ<0,无解,说明两物体不能相遇.(3)图像分析法:将两个物体运动的速度—时间关系或位移—时间关系画在同一图像中,然后利用图像分析求解相关问题.例1 (2025·上海长宁模拟)如图,一汽车停在小山坡底部,突然司机发现山坡上距坡底x1=60 m处,因地震产生的泥石流以v0=4 m/s的初速度、a1=0.4 m/s2的加速度匀加速倾泻而下,泥石流到达坡底后以a2=0.3 m/s2的加速度沿水平地面做匀减速直线运动,泥石流通过坡底处时速度不发生改变,司机从发现险情到发动汽车共用了t0=2 s,设汽车启动后一直以a3=0.5 m/s2的加速度沿与泥石流同一直线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求:(1)泥石流到达坡底时速度的大小;答案:8 m/s(2)泥石流与汽车相距的最近距离.答案:6 m【教你解决问题】——“四步法”解决追及相遇问题题后感悟1.牢记“一个流程”2.把握“两种情境”物体A追物体B,开始二者相距x0,则:(1)A追上B时,必有xA-xB=x0,且vA≥vB.(2)要使两物体恰不相撞,必有xA-xB=x0,且vA=vB.练1 汽车A以vA=4 m/s的速度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发现前方相距x0=7 m处有一辆以vB=10 m/s的速度同向运动的汽车B正开始匀减速刹车直到静止后保持不动,其刹车的加速度大小a=2 m/s2,从此刻开始计时.(1)A追上B前,求A、B间的最远距离.答案:16 m(2)经过多长时间A追上B?答案:8 s练2 (2025·山东潍坊统考)2023年8月,上海发布自动驾驶5G标准,推动自动驾驶技术快速发展.甲、乙两辆5G自动驾驶测试车,在不同车道上沿同一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甲车在乙车前,甲车的速度大小v1=72 km/h,乙车的速度大小v2=36 km/h,如图所示.当甲、乙两车相距x0=20 m时,甲车因前方突发情况紧急刹车,加速度大小a=2 m/s2.已知刹车过程的运动可视为匀减速直线运动,从刹车时开始计时,两车均可看为质点.求:(1)两车并排行驶之前,两者在运动方向上的最远距离Δx;答案:45 m(2)从甲车开始减速到两车并排行驶所用的时间t.答案:12 s考点二 图像类追及相遇问题例2 中国高铁向世界展示了中国速度.“和谐号”动车和“复兴号”高铁相继从沈阳站点由静止出发,沿同一方向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两车运动的速度—时间图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复兴号”高铁追上“和谐号”动车前,t=70 s时两车相距最远B.“复兴号”高铁经过95 s加速达到最大速度C.t=140 s时,“复兴号”高铁追上“和谐号”动车D.“复兴号”高铁追上“和谐号”动车前,两车最远相距4 900 m答案:B题后感悟解决与图像有关的追及相遇问题的方法方法 基本思路数理转换 定量画图时,需根据物体在不同阶段的运动情况,通过定量计算分阶段、分区间作出x-t图像或v-t图像等;或根据已知的运动图像分析物体的运动情况用图 利用图像中斜率、面积、截距、交点等的含义进行定性分析或定量计算,进而解决相关问题练3 (多选)甲、乙两人骑车沿同一平直公路运动,t=0时经过路边的同一路标,下列位移—时间(x-t)图像和速度—时间(v-t)图像对应的运动中,甲、乙两人在t0时刻之前能再次相遇的是( )答案:BC解析:A图中,甲、乙经过路标后在t0时刻之前位移没有相等的时刻,即两人在t0时刻之前不能相遇,故A错误;B图中,甲、乙在t0时刻之前图像有交点,即此时位移相等,两人在t0时刻之前能再次相遇,故B正确;在v t图中,图线与横轴之间的面积等于位移,C图中,甲、乙在t0时刻之前位移有相等的时刻,即两人在t0时刻之前能再次相遇,故C正确;由D图可知,在t0时刻之前,甲的位移始终大于乙的位移,则两人在t0时刻之前不能相遇,故D错误.练4 自动驾驶汽车又称无人驾驶汽车,是一种通过电脑系统实现无人驾驶的智能汽车.某次自动驾驶汽车以恒定的加速度启动,同时一辆货车以恒定速度从其旁边驶过,自动驾驶汽车再次与货车相遇之前已达到最大速度,则下列图像正确的是( )答案:D解析:v-t图像的斜率代表加速度,由于自动驾驶汽车以恒定加速度启动,则自动驾驶汽车加速时的v-t图线为直线,故A错误;v-t图线与t轴围成的面积表示位移,由题可知自动驾驶汽车再次与货车相遇之前已达到最大速度,B项中t0时刻自动驾驶汽车刚好达到最大速度,且由图像中几何关系可知此时两车位移相等,则此时相遇,故B错误;x-t图像的斜率表示速度大小,图线交点表示两车位移相同,C项中自动驾驶汽车与货车相遇时其速度还未达到最大,C错误;D项中两车x-t图线交点表示两车再次相遇,且自动驾驶汽车在再次相遇之前已经达到最大速度,D正确.二维情境类的追及相遇问题典例1 (多选)如图,甲、乙两车分别在相互垂直的道路上,沿各自道路的中心线向前匀速行驶,当甲、乙两车的车头到十字路口(道路中心线)的距离分别为30 m、40 m时,道口恰处于红、绿灯转换,甲、乙两车均未采取任何减速或制动等措施,以致两车相碰.已知两车型号相同,车长为4.72 m,车宽为1.84 m,并已知甲车的车速为40 km/h,设两车相碰前均匀速行驶,则在穿过路口过程中,乙车车速可能为( )A.35 km/h B.40 km/hC.55 km/h D.60 km/h答案:CD典例2 (多选)如图所示,车道宽为2.7 m,长为12 m的货车以v1=10 m/s的速度匀速直线行驶,货车车头距离斑马线20 m时,一自行车以v3=2 m/s的速度匀速直线行驶,自行车尾部恰好垂直越过货车右侧分界线,此时无人驾驶轿车车头恰好和货车车尾齐平,轿车以v2=15 m/s的速度匀速直线行驶,轿车紧急制动的加速度大小a=10 m/s2.当货车在侧面遮挡轿车雷达波时,自行车需完全越过货车左侧车道分界线,轿车雷达才能准确探测到前方自行车.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货车不减速也不会与自行车相撞B.轿车不减速也不会与自行车相撞C.轿车探测到自行车时立即制动不会与自行车相撞D.轿车探测到自行车时立即制动会与自行车相撞答案:AC1.如图所示,甲、乙两个图像分别表示四个物体沿同一直线的运动情况,a、c为直线,b、d为曲线,3 s末,b、d物体图线的斜率分别与a、c物体图线的斜率相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3 s末,a、b两物体的速度相等,c、d两物体的加速度相等B.a、b在1 s末相遇,c、d也在1 s末相遇C.c、d两物体在1~4 s内的平均速度相等D.四个物体的运动方向一直都相同答案:A解析:3 s末,b、d物体图线的斜率分别与a、c物体图线的斜率相同,图甲中图线斜率表示速度,图乙中图线斜率表示加速度,则3 s末,a、b两物体的速度相等,c、d两物体的加速度相等,故A正确;图甲为x-t图像,a、b图像的交点表示相遇,图乙为v-t图像,c、d图线的交点表示速度相等,则a、b两物体在1 s末相遇,由于不知道c、d两物体的初位置关系,故不能判断c、d两物体在1 s末是否相遇,故B错误;v-t图像与t轴围成的面积表示位移,由图像可知,c、d两物体在1~4 s内的位移不相等,故平均速度不相等,故C错误;b物体先向负方向运动再向正方向运动,a、c、d三个物体都一直向正方向运动,故D错误.2.图(a)为马拉松比赛中两位参赛选手的某一情形,甲、乙两人起跑时都做匀加速直线运动,达到某一速度后都各自做匀速直线运动直至终点,他们的速度—时间图像如图(b)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乙选手起跑2 s后刚好追上甲选手B.乙选手起跑时,甲选手正好跑了3 mC.相遇前甲、乙两选手之间的最大距离为4 mD.乙选手超过甲选手后,两选手可能再次相遇答案:C3.如图所示,在地面上一盘子C的正上方A处有一金属小球a距C为20 m,在B处有另一个金属小球b距C为15 m,小球a比小球b提前1 s由静止释放(g取10 m/s2).则( )A.b先落入C盘中,a不可能在下落过程中追上bB.a先落入C盘中,a在BC之间(不含B)某位置追上bC.a、b两小球同时落入C盘D.在a球下落过程中,a恰好在B处追上b答案:D4.(2025·湖北宜昌一模)某实验兴趣小组对实验室的两个电动模型车进行性能测试.如图所示,0时刻电动模型车1、2相距10 m,两车此时同时开始向右做匀减速运动,车1的速度为10 m/s,加速度为2 m/s2,车2的速度为6 m/s,加速度大小为1 m/s2 .则在此后的运动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0~6 s内,车1的位移是24 mB.6 s时,车2的速度大小为1 m/sC.两车间的距离一直在减小D.两车最近距离为2 m答案:D5.(2025·山东青岛一模)青岛气象台2024年2月11日21时15分发布大雾黄色预警,交警提示雨雾天气开车出行注意保持安全车距.期间在滨海大道同一直线车道上,甲车和乙车正同向匀速行驶,甲车在前乙车在后,t=0时,甲车发现前方有险情立即刹车,为避免两车相撞,2 s后乙车也开始刹车,如图是两车位置随时间变化图像,图中曲线均为抛物线.已知甲车匀速行驶的速度为10 m/s,司机反应时间不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车加速度大小为2 m/s2B.当t=7 s时,两车速度大小相等C.若d=28 m,两车恰好没有相撞D.若没有相撞,两车相距最近时乙车的位移为48 m答案:C6.(10分)(2025·福建漳州模拟)截至2023年8月,中国已累计开放智能网联无人驾驶汽车测试道路2万千米.如图所示,某次测试时,无人驾驶测试车甲、乙在两平行车道上做直线运动;当甲、乙两车并排时,甲车以v=20 m/s的速度匀速运动,乙车开始同方向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运动,经t=20 s两车恰好再次并排.求:(1)乙车的加速度大小a;答案:2 m/s2(2)20 s内,两车相距的最大距离xm.答案:100 m答案:BCD8.(6分)某智能汽车搭载了主动刹车系统,车载雷达及摄像系统会实时探测前方路况.当前方遇到紧急情况时,若驾驶员没能及时刹车,系统会介入自动刹车,大大提高了安全性.如图所示,某次测试时,智能汽车跟随前方汽车在平直车道匀速行驶,速度均为72 km/h,两车距离50 m.某时刻,后车雷达侦测到前车开始以5 m/s2的加速度刹车,当车距减为40 m时智能汽车启动自动刹车,假设后车刹车的加速度恒定,若要避免两车相撞,智能汽车刹车的加速度应满足什么条件?答案:当智能汽车刹车的加速度大于4 m/s2,可以避免两车相撞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高三物理一轮复习第一章运动的描述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专题强化二追及相遇问题学案.docx 高三物理一轮复习第一章运动的描述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专题强化二追及相遇问题课件.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