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物理一轮复习第一章运动的描述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第1讲运动的描述 课件+学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高三物理一轮复习第一章运动的描述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第1讲运动的描述 课件+学案

资源简介

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
第1讲 运动的描述
必备知识·链教材——知识梳理 考教衔接 把握一个“全”
一、质点、参考系、位移
1.质点
(1)定义:用来代替物体的________的点.质点是一种________模型.
(2)条件:物体的________和________对所研究问题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
2.参考系
(1)在描述物体运动时,用来作为________的物体.在讨论地面上物体的运动时,通常以________为参考系.
(2)对于同一物体,选择不同的________时,观察到的运动结果一般不同.
3.路程和位移
4.时间间隔与时刻(如图所示)
二、平均速度、瞬时速度
1.平均速度:物体发生的位移与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________,即v=,是矢量,其方向就是对应________的方向.当时间足够短时,平均速度可认为等于瞬时速度.
2.瞬时速度:运动物体在某一________或经过某一________的速度,是矢量.
3.速率:________的大小,是标量.
4.平均速率:物体运动的路程s与通过这段路程所用时间t的比值,即v=.平均速率________等于平均速度的大小.
三、加速度
1.定义:物理学中把速度的变化量与发生这一变化所用时间________,叫作加速度.
2.定义式:a=.
3.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加速度的单位是_______________,符号是________或
________.
4.物理意义:表示________的快慢.
5.方向:与________的方向相同,是矢量.
考教衔接
1.【链接·人教版必修第一册P12“旁栏”内容:在物理学中……科学研究方法.】
(2024·浙江卷1月,2)杭州亚运会顺利举行,如图所示为运动会中的四个比赛场景.在下列研究中可将运动员视为质点的是(  )
A.研究图甲运动员的入水动作
B.研究图乙运动员的空中转体姿态
C.研究图丙运动员在百米比赛中的平均速度
D.研究图丁运动员通过某个攀岩支点的动作
2.【链接·人教版必修第一册P33第2题.两题的思维方法相似】
(2023·浙江卷1月,3)“神舟十五号”飞船和空间站“天和”核心舱成功对接后,在轨运行如图所示.则(  )
A.选地球为参考系,“天和”是静止的
B.选地球为参考系,“神舟十五号”是静止的
C.选“天和”为参考系,“神舟十五号”是静止的
D.选“神舟十五号”为参考系,“天和”是运动的
关键能力·研教材——考向探究 经典示例 突出一个“准”
考点一 对质点、参考系、位移的理解
1.对质点的三点说明
(1)质点是一种理想化物理模型,实际并不存在.
(2)物体能否被看作质点是由所研究问题的性质决定的,并非依据物体自身大小和形状来判断.
(3)质点不同于几何“点”,是忽略了物体的大小和形状的有质量的点,而几何中的“点”仅仅表示空间中的某一位置.
2.对参考系“两性”的认识
(1)任意性:参考系的选择原则上是任意的,通常选地面为参考系.
(2)同一性:比较不同物体的运动必须选同一参考系.
3.位移与路程的“两点”区别
(1)决定因素不同:位移由初、末位置决定,路程由实际的运动路径决定.
(2)运算法则不同:位移应用矢量的平行四边形定则运算,路程应用标量的代数运算法则运算.
例1 如图为第33届巴黎夏季奥运会中的四个比赛场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研究图甲中运动员的击球动作,可以把运动员看成质点
B.图乙为双人跳水,以其中一运动员为参考系,另一运动员近似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C.图丙中,中国队4×100米决赛跑出38秒06,38秒06是时间间隔
D.图丁中,400米自由泳比赛运动员的位移大小是400米
练1 (2025·海南模拟预测)北京冬奥会为世界的冰雪爱好者带来了极大的视觉享受。如图所示为比赛中的精彩瞬间,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如图甲,在研究花样滑冰运动员的肢体动作时,不能将其视为质点
B.如图乙,以运动员为参考系,钢架雪车是静止的
C.如图丙,在研究冰壶的运动轨迹时,可将其视为质点
D.如图丁,单板滑雪中,以运动员为参考系,地面是静止的
练2 如图所示,小朱坐动车从A地前往直线距离1 300 km外的B地,小陈从C地乘船而上至B地.两人均于2024年2月10日下午5点整到达B地.则两人去B地的过程中(  )
A.平均速度相同
B.“1 300 km”是小朱运动的路程
C.“2024年2月10日下午5点整”为时间间隔
D.研究两人的平均速度时可将各自交通工具视为质点
考点二 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
1.区别与联系
区别 平均速度是过程量,表示物体在某段时间或某段位移内的平均运动快慢程度
瞬时速度是状态量,表示物体在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运动快慢程度
联系 瞬时速度是运动时间Δt→0时的平均速度.公式v=中,当Δt→0时,v是瞬时速度
2.判断方法和技巧
(1)判断是否为瞬时速度,关键是看该速度是否对应“位置”或“时刻”.
(2)求平均速度要找准对应的“位移”和发生这段位移所需的“时间”.
考向1 对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理解
例2 2024年4月3日上午8时40分,小明同学乘坐的学校研学车在弧形匝道内行驶时,车速达到55 km/h.小明同学观察到前方的指示牌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上午8时40分”指的是时间间隔
B.匝道限速“60 km/h”指的是瞬时速度的大小
C.车速达到“55 km/h”指的是平均速度的大小
D.汽车过弧形匝道过程中,速度不变
考向2 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计算
例3 物体沿曲线的箭头方向运动,运动轨迹如图所示(小正方格边长为1 m).AB、ABC、ABCD、ABCDE四段运动轨迹所用的运动时间分别是1 s、2 s、3 s、4 s.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过B点的速度等于AC段的平均速度
B.物体过C点的速度大小一定是 m/s
C.ABC段的平均速度比ABCD段的平均速度更能反映物体处于B点时的瞬时速度
D.物体在ABCDE段的运动速度方向时刻改变
题后感悟
平均速率≠平均速度大小
(1)平均速度是位移与时间之比,平均速率是路程与时间之比.
(2)一般情况下,平均速率大于平均速度的大小.
(3)单向直线运动中,平均速率等于平均速度的大小.
考向3 用极限法求解瞬时速度
例4 用气垫导轨和数字计时器更能精确地测量物体的瞬时速度.如图所示,滑块在牵引力作用下先后通过两个光电门,配套的数字毫秒计记录了遮光板通过第一个光电门的时间Δt1=0.190 s,通过第二个光电门的时间Δt2=0.050 s,遮光板的宽度为2.0 cm.下列问题(2)、(3)中计算结果均保留两位小数.
 
(1)滑块经过光电门的速度可用遮光板挡光时间内的________速度表示.
(2)滑块经过第一个光电门的速度大小为______m/s.
(3)滑块经过第二个光电门的速度大小为______m/s.
(4)若用宽度是1 cm的遮光板,对测量误差有何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后感悟
(1)公式v=中,当Δt→0时,v是瞬时速度,测出物体在微小时间Δt内发生的微小位移Δx,就可求出瞬时速度,把瞬时速度的测量转化为微小时间Δt和微小位移Δx的测量.
(2)用v=求瞬时速度时,求出的是粗略值,Δt越小,求出的结果越接近真实值.
练3 一架无人机在同一水平面内运动,初始时悬停于空中,开始运动后在5 s内向西沿直线飞行了40 m,之后经过5 s向北沿直线飞行30 m后再次悬停.无人机的运动轨迹俯视图如图所示,则无人机在整个运动过程中(  )
A.平均速度大小为5 m/s
B.平均速度大小为7 m/s
C.平均速率为5 m/s
D.平均速率为8 m/s
考点三 加速度
考向1 对加速度的理解
例5 (2025·四川眉山高三模拟)在下列几种情景中,对情景的分析和判断正确的是(  )
A.点火后即将升空的火箭,因火箭还没运动,所以加速度一定为零
B.高速公路上沿直线高速行驶的轿车为避免事故紧急刹车,因轿车紧急刹车时速度变化很快,所以加速度很大
C.高速行驶的磁悬浮列车,因速度很大,所以加速度也一定很大
D.太空中的“天宫一号”绕地球匀速转动,其加速度为零
题后感悟
速度、速度变化量和加速度的比较
物理量 速度 速度变化量 加速度
物理意义 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 描述物体速度的变化 描述物体速度变化的快慢
定义式 v= Δv=v-v0 a==
方向 与位移Δx同向,即物体运动的方向 由v-v0或a的方向决定 与Δv的方向一致,由合力F的方向决定,而与v0、v的方向无关
考向2 加速度大小的计算
例6 在一次蹦床比赛中,运动员从高处自由落下,以大小为8 m/s的竖直速度着网,与网作用后,沿着竖直方向以大小为10 m/s的速度弹回,已知运动员与网接触的时间Δt=1.0 s,那么运动员在与网接触的这段时间内速度变化量、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分别为(  )
A.2.0 m/s,竖直向下;2.0 m/s2,竖直向下
B.2.0 m/s,竖直向上;8.0 m/s2,竖直向上
C.18 m/s,竖直向下;10 m/s2,竖直向下
D.18 m/s,竖直向上;18 m/s2,竖直向上
题后感悟
计算加速度的步骤及方法
考向3 根据a与v的方向关系判断速度变化
例7 (多选)一个物体做变速直线运动,物体的加速度从某一值逐渐减小到零.则在此过程中,下列关于该物体的运动情况的说法中可能正确的是(  )
A.物体速度不断增大,加速度减小到零时,物体速度最大
B.物体速度不断减小,加速度减小到零时,物体速度为零
C.物体速度不断减小到零,然后物体反向做加速直线运动
D.物体速度不断增大,然后速度逐渐减小
题后感悟
(1)
(2)
练4 (2025·河南新乡高三模拟)如图所示,弹丸和足球的初速度均为v1=5 m/s,方向向右.设它们分别与木板作用的时间都是0.1 s,弹丸击穿木板后速度大小变为v2=2 m/s,足球与木板作用后反向弹回的速度大小为v3=5 m/s,则下列弹丸和足球作用木板时加速度大小及方向正确的是(  )
A.弹丸:30 m/s2,方向向左
B.弹丸:70 m/s2,方向向右
C.足球:30 m/s2,方向向左
D.足球:70 m/s2,方向向右
温馨提示:请完成课时分层精练(一)
第1讲 运动的描述
必备知识·链教材
一、
1.(1)具有质量 理想化 (2)形状 大小
2.(1)参考 地面 (2)参考系
3.运动轨迹 初位置 末位置 等于
二、
1.之比 位移 2.时刻 位置 3.瞬时速度 4.不一定
三、
1.之比 3.米每二次方秒 m/s2 m·s-2 4.速度变化
5.速度变化
考教衔接
1.解析:研究题图甲运动员的入水动作时,运动员的身体各部位动作对所研究问题的影响不能忽略,此时运动员不能视为质点,故A错误;研究题图乙运动员的空中转体姿态时,运动员的身体各部位动作对所研究问题的影响不能忽略,此时运动员不能视为质点,故B错误;研究题图丙运动员在百米比赛中的平均速度时,运动员的身体各部位动作对所研究问题的影响能忽略,此时运动员能视为质点,故C正确;研究题图丁运动员通过某个攀岩支点的动作时,运动员的身体各部位动作对所研究问题的影响不能忽略,此时运动员不能视为质点,故D错误.
答案:C
2.解析:“神舟十五号”飞船和空间站“天和”核心舱成功对接后,在轨绕地球做圆周运动,选地球为参考系,二者都是运动的,A、B错误;“神舟十五号”飞船和空间站“天和”核心舱成功对接后,二者相对静止,C正确,D错误.
答案:C
关键能力·研教材
例1 解析:研究题图甲中运动员的击球动作,不可以把运动员看成质点,否则无法观察其动作,故A错误;题图乙为双人跳水,两人的运动状态基本一致,以其中一运动员为参考系,另一运动员是静止的,故B错误;题图丙中,中国队在4×100米决赛跑出38秒06,38秒06是时间间隔,故C正确;题图丁中,标准泳池的长度为50米,运动员完成400米需要游四个来回,最后又回到出发点,因此自由泳比赛的位移为零,故D错误.
答案:C
练1 解析:在研究花样滑冰运动员的肢体动作时,运动员的体积和形状不能忽略,不能将其视为质点,故A正确;以运动员为参考系,钢架雪车相对运动员位置没有发生变化,钢架雪车是静止的,故B正确;在研究冰壶的运动轨迹时,冰壶的体积和形状可以忽略,可将其视为质点,故C正确;单板滑雪中,以运动员为参考系,地面相对运动员的位置发生变化,地面是运动的,故D错误.
答案:D
练2 解析:两人的位移方向不同,则平均速度方向一定不同,故A错误;“1 300 km”是小朱运动的位移大小,故B错误;“2024年2月10日下午5点整”为时刻,故C错误;研究两人的平均速度时可将各自交通工具视为质点,故D正确.
答案:D
例2 解析:“上午8时40分”指的是时刻,故A错误;匝道限速“60 km/h”指的是最大速度,是瞬时速度的大小,故B正确;车速达到“55 km/h”指的是瞬时速度的大小,故C错误;汽车过弧形匝道过程中,速度方向变化,所以是变速运动,故D错误.
答案:B
例3 解析:过B点的速度为瞬时速度,与AC段平均速度大小无必然联系,故A错误;物体过AC段的平均速度为 m/s,C点的速度大小不一定为 m/s,故B错误;根据平均速度公式=可知,当物体位移无限小,时间无限短时,物体的平均速度可以替代某点的瞬时速度,时间越短,平均速度越能代表某点的瞬时速度,所以ABC段的平均速度比ABCD段的平均速度更能反映物体处于B点时的瞬时速度,故C正确;物体在BC段的速度方向没有改变,故D错误.
答案:C
例4 解析:(1)因为滑块经过光电门时遮光板的挡光时间较短,所以滑块经过光电门的速度可用遮光板挡光时间内的平均速度表示.
(2)经过第一个光电门的速度大小v1== m/s≈0.11 m/s.
(3)经过第二个光电门的速度大小v2== m/s=0.40 m/s.
(4)遮光板宽度越小,挡光时间越短,平均速度越接近瞬时速度,误差越小.
答案:(1)平均 (2)0.11 (3)0.40 (4)见解析
练3 解析:连接飞机初末位置,如图所示,
可得飞机位移为x= m=50 m,则平均速度为v1==5 m/s,路程为s=30 m+40 m=70 m,则平均速率为v1==7 m/s.故选A.
答案:A
例5 解析:点火后即将升空的火箭的速度为零,但是加速度不为零,故A错误;轿车紧急刹车,速度变化很快,即加速度很大,故B正确;磁悬浮列车高速行驶,速度很大,若做匀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为零,故C错误;太空中的“天宫一号”绕地球匀速转动,有向心加速度,其加速度不为零,故D错误.
答案:B
例6 解析:取与网作用后速度的方向为正方向,运动员在与网接触的这段时间内速度变化量Δv=10 m/s-(-8) m/s=18 m/s,方向竖直向上,加速度a= m/s2=18 m/s2,方向竖直向上.故选D.
答案:D
例7 解析:当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同,物体做加速运动,加速度减小,速度增大,当加速度减小为零时,速度达到最大,故A正确,D错误;当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反,物体做减速运动,可能加速度减小为零时,速度恰好减为零,故B正确;当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反,物体做减速运动,速度减为零时,加速度还未减为零,然后物体反向做加速直线运动,故C正确.
答案:ABC
练4 解析:以向右为正方向,弹丸与木板作用时,弹丸的加速度为a== m/s2=-30 m/s2,可知弹丸的加速度大小为30 m/s2,方向向左,故A正确,B错误;以向右为正方向,足球与木板作用时,足球的加速度为a′== m/s2=-100 m/s2,可知足球的加速度大小为100 m/s2,方向向左,故C、D错误.
答案:A(共71张PPT)
第1讲 运动的描述
常考热点
创新考点
    年份
知识点 2024年 2023年 2022年
运动概念 浙江1月T2;辽宁T1 浙江1月T3;浙江6月T4 辽宁T1
运动图像 新课标T14; 福建T3 全国甲T16;广东T3;湖北T8 河北T1
匀变速直线
运动规律 全国甲T24;山东T3 山东T6 湖北T6
实验 全国甲T23;浙江1月T16 辽宁T12
创新考点
2024·海南第5题,考查速度及加速度(实际情境——自动感应门).
2024·河北第3题,根据v-t图像判断篮球位置(新颖图线形状).
2026年命题预测
命题形式:匀变速直线运动在高考中属于基本能力要求,命题多以选择题形式出现,往往联系实际情境,也可能在计算题和实验题中出现.
必考热点:通常为知三求二,即已知初速度v0、末速度v1、加速度 a、位移x、时间t中的三项,求另外两项.
热点情境:交通类情境、自由落体类情境、物块在地面或斜面上的滑动情境等.
创新考法:常结合实际情境给出图像、位移与时间关系,考查物体的实际运动情况.
一、质点、参考系、位移
1.质点
(1)定义:用来代替物体的________的点.质点是一种________模型.
(2)条件:物体的________和________对所研究问题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
具有质量
理想化
形状
大小
2.参考系
(1)在描述物体运动时,用来作为________的物体.在讨论地面上物体的运动时,通常以________为参考系.
(2)对于同一物体,选择不同的________时,观察到的运动结果一般不同.
参考
地面
参考系
3.路程和位移
运动轨迹
初位置
末位置
等于
4.时间间隔与时刻(如图所示)
之比
位移
时刻
位置
瞬时速度
不一定
之比
米每二次方秒
m/s2
m·s-2
速度变化
速度变化
考教衔接
1.【链接·人教版必修第一册P12“旁栏”内容:在物理学中……科学研究方法】
(2024·浙江卷1月,2)杭州亚运会顺利举行,如图所示为运动会中的四个比赛场景.
在下列研究中可将运动员视为质点的是(  )
A.研究图甲运动员的入水动作
B.研究图乙运动员的空中转体姿态
C.研究图丙运动员在百米比赛中的平均速度
D.研究图丁运动员通过某个攀岩支点的动作
答案:C
解析:研究题图甲运动员的入水动作时,运动员的身体各部位动作对所研究问题的影响不能忽略,此时运动员不能视为质点,故A错误;研究题图乙运动员的空中转体姿态时,运动员的身体各部位动作对所研究问题的影响不能忽略,此时运动员不能视为质点,故B错误;研究题图丙运动员在百米比赛中的平均速度时,运动员的身体各部位动作对所研究问题的影响能忽略,此时运动员能视为质点,故C正确;研究题图丁运动员通过某个攀岩支点的动作时,运动员的身体各部位动作对所研究问题的影响不能忽略,此时运动员不能视为质点,故D错误.
2.【链接·人教版必修第一册P33第2题.两题的思维方法相似】
(2023·浙江卷1月,3)“神舟十五号”飞船和空间站“天和”核心舱成功对接后,在轨运行如图所示.则(  )
A.选地球为参考系,“天和”是静止的
B.选地球为参考系,“神舟十五号”是静止的
C.选“天和”为参考系,“神舟十五号”是静止的
D.选“神舟十五号”为参考系,“天和”是运动的
答案:C
解析:“神舟十五号”飞船和空间站“天和”核心舱成功对接后,在轨绕地球做圆周运动,选地球为参考系,二者都是运动的,A、B错误;“神舟十五号”飞船和空间站“天和”核心舱成功对接后,二者相对静止,C正确,D错误.
考点一 对质点、参考系、位移的理解
1.对质点的三点说明
(1)质点是一种理想化物理模型,实际并不存在.
(2)物体能否被看作质点是由所研究问题的性质决定的,并非依据物体自身大小和形状来判断.
(3)质点不同于几何“点”,是忽略了物体的大小和形状的有质量的点,而几何中的“点”仅仅表示空间中的某一位置.
2.对参考系“两性”的认识
(1)任意性:参考系的选择原则上是任意的,通常选地面为参考系.
(2)同一性:比较不同物体的运动必须选同一参考系.
3.位移与路程的“两点”区别
(1)决定因素不同:位移由初、末位置决定,路程由实际的运动路径决定.
(2)运算法则不同:位移应用矢量的平行四边形定则运算,路程应用标量的代数运算法则运算.
例1 如图为第33届巴黎夏季奥运会中的四个比赛场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研究图甲中运动员的击球动作,可以把运动员看成质点
B.图乙为双人跳水,以其中一运动员为参考系,另一运动员近似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C.图丙中,中国队在4×100米决赛跑出38秒06,38秒06是时间间隔
D.图丁中,400米自由泳比赛运动员的位移大小是400米
答案:C
解析:研究题图甲中运动员的击球动作,不可以把运动员看成质点,否则无法观察其动作,故A错误;题图乙为双人跳水,两人的运动状态基本一致,以其中一运动员为参考系,另一运动员是静止的,故B错误;题图丙中,中国队在4×100米决赛跑出38秒06,38秒06是时间间隔,故C正确;题图丁中,标准泳池的长度为50米,运动员完成400米需要游四个来回,最后又回到出发点,因此自由泳比赛的位移为零,故D错误.
练1 (2025·海南模拟预测)北京冬奥会为世界的冰雪爱好者带来了极大的视觉享受。如图所示为比赛中的精彩瞬间,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如图甲,在研究花样滑冰运动员的肢体动作时,不能将其视为质点
B.如图乙,以运动员为参考系,钢架雪车是静止的
C.如图丙,在研究冰壶的运动轨迹时,可将其视为质点
D.如图丁,单板滑雪中,以运动员为参考系,地面是静止的
答案:D
解析:在研究花样滑冰运动员的肢体动作时,运动员的体积和形状不能忽略,不能将其视为质点,故A正确;以运动员为参考系,钢架雪车相对运动员位置没有发生变化,钢架雪车是静止的,故B正确;在研究冰壶的运动轨迹时,冰壶的体积和形状可以忽略,可将其视为质点,故C正确;单板滑雪中,以运动员为参考系,地面相对运动员的位置发生变化,地面是运动的,故D错误.
练2 如图所示,小朱坐动车从A地前往直线距离1 300 km外的B地,小陈从C地乘船而上至B地.两人均于2024年2月10日下午5点整到达B地.则两人去B地的过程中(  )
A.平均速度相同
B.“1 300 km”是小朱运动的路程
C.“2024年2月10日下午5点整”为时间间隔
D.研究两人的平均速度时可将各自交通工具视
为质点
答案:D
解析:两人的位移方向不同,则平均速度方向一定不同,故A错误;“1 300 km”是小朱运动的位移大小,故B错误;“2024年2月10日下午5点整”为时刻,故C错误;研究两人的平均速度时可将各自交通工具视为质点,故D正确.
考点二 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
1.区别与联系
区别 平均速度是过程量,表示物体在某段时间或某段位移内的平均运动快慢程度
瞬时速度是状态量,表示物体在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运动快慢程度
联系
2.判断方法和技巧
(1)判断是否为瞬时速度,关键是看该速度是否对应“位置”或“时刻”.
(2)求平均速度要找准对应的“位移”和发生这段位移所需的“时间”.
考向1 对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理解
例2 2024年4月3日上午8时40分,小明同学乘坐的学校研学车在弧形匝道内行驶时,车速达到55 km/h.小明同学观察到前方的指示牌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上午8时40分”指的是时间间隔
B.匝道限速“60 km/h”指的是瞬时速度的大小
C.车速达到“55 km/h”指的是平均速度的大小
D.汽车过弧形匝道过程中,速度不变
答案:B
解析:“上午8时40分”指的是时刻,故A错误;匝道限速“60 km/h”指的是最大速度,是瞬时速度的大小,故B正确;车速达到“55 km/h”指的是瞬时速度的大小,故C错误;汽车过弧形匝道过程中,速度方向变化,所以是变速运动,故D错误.
考向2 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计算
例3 物体沿曲线的箭头方向运动,运动轨迹如图所示(小正方格边长为1 m).AB、ABC、ABCD、ABCDE四段运动轨迹所用的运动时间分别是1 s、2 s、3 s、4 s.
答案:C
题后感悟
平均速率≠平均速度大小
(1)平均速度是位移与时间之比,平均速率是路程与时间之比.
(2)一般情况下,平均速率大于平均速度的大小.
(3)单向直线运动中,平均速率等于平均速度的大小.
考向3 用极限法求解瞬时速度
例4 用气垫导轨和数字计时器更能精确地测量物体的瞬时速度.如图所示,滑块在牵引力作用下先后通过两个光电门,配套的数字毫秒计记录了遮光板通过第一个光电门的时间Δt1=0.190 s,通过第二个光电门的时间Δt2=0.050 s,遮光板的宽度为2.0 cm.下列问题(2)、(3)中计算结果均保留两位小数.
(1)滑块经过光电门的速度可用遮光板挡光时间内的________速度表示.
(2)滑块经过第一个光电门的速度大小为______m/s.
平均
0.11
解析:因为滑块经过光电门时遮光板的挡光时间较短,所以滑块经过光电门的速度可用遮光板挡光时间内的平均速度表示.

(3)滑块经过第二个光电门的速度大小为______m/s.
(4)若用宽度是1 cm的遮光板,对测量误差有何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0.40
遮光板宽度越小,挡光时间越短,平均速度越接近瞬时速度,误差越小.
解析:遮光板宽度越小,挡光时间越短,平均速度越接近瞬时速度,误差越小.
练3 一架无人机在同一水平面内运动,初始时悬停于空中,开始运动后在5 s内向西沿直线飞行了40 m,之后经过5 s向北沿直线飞行30 m后再次悬停.无人机的运动轨迹俯视图如图所示,则无人机在整个运动过程中(  )
A.平均速度大小为5 m/s
B.平均速度大小为7 m/s
C.平均速率为5 m/s
D.平均速率为8 m/s
答案:A
考点三 加速度
考向1 对加速度的理解
例5 (2025·四川眉山高三模拟)在下列几种情景中,对情景的分析和判断正确的是(  )
A.点火后即将升空的火箭,因火箭还没运动,所以加速度一定为零
B.高速公路上沿直线高速行驶的轿车为避免事故紧急刹车,因轿车紧急刹车时速度变化很快,所以加速度很大
C.高速行驶的磁悬浮列车,因速度很大,所以加速度也一定很大
D.太空中的“天宫一号”绕地球匀速转动,其加速度为零
答案:B
解析:点火后即将升空的火箭的速度为零,但是加速度不为零,故A错误;轿车紧急刹车,速度变化很快,即加速度很大,故B正确;磁悬浮列车高速行驶,速度很大,若做匀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为零,故C错误;太空中的“天宫一号”绕地球匀速转动,有向心加速度,其加速度不为零,故D错误.
题后感悟
速度、速度变化量和加速度的比较
物理量 速度 速度变化量 加速度
物理意义 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 描述物体速度的变化 描述物体速度变化的快慢
定义式 Δv=v-v0
方向 与位移Δx同向,即物体运动的方向 由v-v0或a的方向决定 与Δv的方向一致,由合力F的方向决定,而与v0、v的方向无关
考向2 加速度大小的计算
例6 在一次蹦床比赛中,运动员从高处自由落下,以大小为8 m/s的竖直速度着网,与网作用后,沿着竖直方向以大小为10 m/s的速度弹回,已知运动员与网接触的时间Δt=1.0 s,那么运动员在与网接触的这段时间内速度变化量、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分别为(  )
A.2.0 m/s,竖直向下;2.0 m/s2,竖直向下
B.2.0 m/s,竖直向上;8.0 m/s2,竖直向上
C.18 m/s,竖直向下;10 m/s2,竖直向下
D.18 m/s,竖直向上;18 m/s2,竖直向上
答案:D
题后感悟
计算加速度的步骤及方法
考向3 根据a与v的方向关系判断速度变化
例7 (多选)一个物体做变速直线运动,物体的加速度从某一值逐渐减小到零.则在此过程中,下列关于该物体的运动情况的说法中可能正确的是(  )
A.物体速度不断增大,加速度减小到零时,物体速度最大
B.物体速度不断减小,加速度减小到零时,物体速度为零
C.物体速度不断减小到零,然后物体反向做加速直线运动
D.物体速度不断增大,然后速度逐渐减小
答案:ABC
解析:当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同,物体做加速运动,加速度减小,速度增大,当加速度减小为零时,速度达到最大,故A正确,D错误;当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反,物体做减速运动,可能加速度减小为零时,速度恰好减为零,故B正确;当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反,物体做减速运动,速度减为零时,加速度还未减为零,然后物体反向做加速直线运动,故C正确.

练4 (2025·河南新乡高三模拟)如图所示,弹丸和足球的初速度均为v1=5 m/s,方向向右.设它们分别与木板作用的时间都是0.1 s,弹丸击穿木板后速度大小变为v2=2 m/s,足球与木板作用后反向弹回的速度大小为v3=5 m/s,则下列弹丸和足球作用木板时加速度大小及方向正确的是(  )
A.弹丸:30 m/s2,方向向左
B.弹丸:70 m/s2,方向向右
C.足球:30 m/s2,方向向左
D.足球:70 m/s2,方向向右
答案:A
1.2024年2月17日至2月27日第十四届全国冬季运动会在内蒙古自治区举办.如图所示为运动会中的四个比赛场景.
在下列研究中可将运动员视为质点的是(  )
A.研究图甲男子U形场地技巧决赛运动员空中转体姿态
B.研究图乙速滑运动员手臂是否接触
C.研究图丙哪位运动员的冰刀先通过终点
D.研究图丁运动员在15公里越野滑雪比赛中的运动轨迹
答案:D
解析:研究题图甲男子U形场地技巧决赛运动员空中转体姿态,运动员的大小和形状对问题研究的影响不能忽略,故不能将运动员视为质点,故A错误;研究题图乙速滑运动员手臂是否接触时,运动员的大小和形状对问题研究的影响不能忽略,故不能将运动员视为质点,故B错误;研究题图丙哪位运动员的冰刀先通过终点,运动员的大小和形状对问题研究的影响不能忽略,故不能将运动员视为质点,故C错误;研究题图丁运动员在15公里越野滑雪比赛中的运动轨迹,运动员的大小和形状对问题研究的影响可以忽略,故能将运动员视为质点,故D正确.
2.如图为某车主手机软件导航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中“9:25”指的是时间间隔
B.图中“1小时2分”指的是时刻
C.图中“41.3公里”指的是路程
D.图中“41.3公里”指的是位移的大小
答案:C
解析:题图中“9:25”指的是车到达终点的时刻,A错误;题图中“1小时2分”指的是全过程所用的时间,指的是时间间隔,B错误;题图中“41.3公里”指的是实际运动轨迹的长度,即路程,C正确,D错误.
3.汽车从制动到停止共用了5 s,这段时间内,汽车每1 s前进的距离分别是9 m、7 m、5 m、3 m、1 m.则该汽车(  )
A.这5 s内一定做匀减速直线运动
B.全程的平均速度大于前4 s内的平均速度
C.第1 s内的平均速度比汽车刚制动时的瞬时速度略小
D.最初2 s内的平均速度比汽车刚制动时的瞬时速度略大
答案:C
4.(2024·江西卷)一质点沿x轴运动,其位置坐标x随时间t的关系为x=1+2t+3t2(x的单位是m,t的单位是s).关于速度及该质点在第1 s内的位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速度是描述物体位置变化快慢的物理量,1 s内的位移大小为6 m
B.速度是描述物体位移变化快慢的物理量,1 s内的位移大小为6 m
C.速度是描述物体位置变化快慢的物理量,1 s内的位移大小为5 m
D.速度是描述物体位移变化快慢的物理量,1 s内的位移大小为5 m
答案:C
5.甲、乙两个质点在平面直角坐标系Oxy的坐标平面内运动,同时经过A点,然后同时到达B点,运动过程如图所示,则从A到B过程中,甲、乙两个质点(  )
A.平均速度相同
B.平均速率相同
C.经过A点时速度可能相同
D.经过B点时,乙的速度比甲的速度大
答案:A
解析:从A到B位移相同,时间相同,平均速度相同,故A正确;乙的路程大,乙的平均速率大,故B错误;甲、乙经过A点时速度方向不同,故C错误;无法比较经过B点时速度大小,故D错误.
6.如图所示,在气垫导轨上安装有两个光电门A、B,A、B间距离为L=30 cm.为了测量滑块的加速度,在滑块上安装了一宽度为d=1 cm的遮光条.现让滑块以某一加速度通过光电门A、B,记录了遮光条通过两光电门A、B的时间分别为0.010 s、0.005 s,滑块从光电门A到B的时间为0.200 s.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滑块经过A时的速度为1 cm/s
B.滑块经过B时的速度为2 cm/s
C.滑块的加速度为5 m/s2
D.滑块在A、B间的平均速度为3 m/s
答案:C
7.(多选)(2025·四川绵阳中学高三诊断)如图所示,物体以5 m/s的初速度沿光滑的斜面向上做减速运动,经过2 s速度大小变为3 m/s,则物体的加速度可能是(  )
A.大小为1 m/s2,方向沿斜面向上
B.大小为1 m/s2,方向沿斜面向下
C.大小为4 m/s2,方向沿斜面向下
D.大小为4 m/s2,方向沿斜面向上
答案:BC
8.2023年10月3日,在杭州亚运会田径女子“4×100 m”接力决赛中,位于第8跑道的中国队以43秒39的成绩夺得冠军,时隔9年重返亚洲之巅.如图所示为“4×100 m”跑道的起终点区域,部分赛道起点位置及比赛终点线如图中所标注,则在整个比赛中(  )
A.43秒39表示时刻
B.每位运动员位移的大小都为100 m
C.中国队的平均速度约为9.2 m/s
D.中国队运动员的总位移比位于第3跑道的新加坡队大
答案:D
解析:43秒39描述的是4×100 m接力决赛中位于第8跑道的中国队所经历的实际时间,表示时间间隔,故A错误;位移是指初位置到末位置的一条有向线段,线段的长度表示位移大小,箭头指向表示位移方向,根据图示可知,图示运动员的初末位置不相同,表示位移的有向线段的长度与方向均不相同,即每位运动员位移的大小不一定都为100 m,故B错误;根据图中所示可知,表示第8跑道中国队的位移的有向线段的长度大于第3跑道的新加坡队的位移的有向线段的长度,即中国队运动员的总位移比位于第3跑道的新加坡队大,故D正确;
9.(多选)(2025·陕西渭南一模)一段高速公路上限速120 km/h,为监控车辆是否超速,设置了一些“电子警察”系统,其工作原理如图所示.路面下,距离L埋设两个传感器线圈A和B,当有车辆经过线圈正上方时,传感器能向数据采集器发出一个电信号;若有一辆汽车(在本题中可看作质点)经过该路段,两传感器先后向数据采集器发送信号,时间间隔为Δt,经微型计算机处理后得出该车的速度.若超速,则计算机将控制架设在路面上方的照相机C对汽车拍照,留下违章证据.根据以上信息,

答案:AC
10.(10分)如图所示,足球运动员在罚点球时,设脚与球作用时间为0.1 s,若球获得30 m/s的速度并做匀速直线运动,又在空中飞行0.3 s后被守门员挡出,守门员双手与球接触时间为0.1 s,且球被挡出后以10 m/s的速度沿原路弹回,求:
(1)罚点球的瞬间,球的加速度的大小;
答案:300 m/s2
(2)守门员接触球瞬间,球的加速度.
答案:400 m/s2,方向与球被踢出时的方向相反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