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许昌市禹州市第三高级中学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地理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河南省许昌市禹州市第三高级中学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地理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禹州市第三高级中学集萃校区
2025-2026学年上学期高一第二次阶段性训练
地理卷
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一闪一闪亮晶晶,满天都是小星星,挂在天空放光明,好像许多小眼睛……”是一首大家耳熟能详的童谣。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1.童谣中所说星星大多属于( )
A.行星 B.恒星 C.流星 D.星云
2.下列属于上题所述天体类型的是( )
A.太阳 B.月球 C.木星 D.陨石
2019年6月17日22时55分,四川长宁县发生里氏6.0级地震,震源深度16千米。地震后四川各地先后在电视屏幕上出现了地震预警信息。地震发生时,横波带来的破坏严重。下图为“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示意图(大陆部分)和电视预警画面”。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此次地震的震源位于( )
A.地壳 B.地幔 C.地核 D.地心
4.运用电视预警地震是基于( )
①电磁波比地震波传播速度慢 ②横波比纵波传速度播慢
③电磁波比地震波传播速度快 ④横波比纵波传速度播快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太阳能光热电站通过数以十万计的反光板聚焦太阳能,给高塔顶端的锅炉加热,产生蒸汽,驱动发电机发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我国下列地区中,最适宜建大型太阳能光热电站的是( )
A.青藏高原地区 B.珠三角地区 C.长三角地区 D.华北地区
6.下列现象与太阳辐射对地球造成的影响相关的是( )
①岩浆喷发②“磁暴”现象③冰岛地热资源丰富
④水的运动⑤植物生长⑥干扰有线电话接听
A.①②③ B.④⑤ C.①③⑤ D.②④⑤
电影《流浪地球》讲述了在不久的将来,太阳即将毁灭.面对绝境,人类开启“流浪地球”计划。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7.太阳与人类生产生活密不可分,下列选项中与太阳辐射和太阳活动无关的是
A.极光现象 B.磁暴现象 C.地热资源 D.水能资源
8.在电影中,即将与地球相撞的木星是
A.卫星 B.恒星 C.行星 D.彗星
9.下列哪些现象属于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①地面无线电长波通讯的短暂中断 ②地球两极地区出现的极光现象
③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增加,全球变暖 ④磁针剧烈颤动,不能正确指示方向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下图为生物出现以来,地球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氧气含量变化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10.地质历史时期图示出现最早的生物是( )
A.被子植物 B.裸子植物 C.蕨类植物 D.蓝细菌
11.地球上生物出现后大气中的( )
A.氧气含量持续上升 B.二氧化碳含量持续下降
C.氧气含量波动上升 D.二氧化碳含量波动下降
下图为某地地质剖面略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2.关于地层和化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三叶虫化石存在于中生代地层 B.各类岩石组成的地层中都有化石
C.化石是埋藏在地层中的古生物遗体或遗迹D.古生代地层中常含有恐龙化石
13.根据图中化石,动物在这一时期经历的演化过程是( )
A.海生无脊椎动物→爬行动物→脊椎动物
B.海生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爬行动物
C.爬行动物→海生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
D.爬行动物→脊椎动物→海生无脊椎动物
14.地质学家常利用地震波来寻找海底油气矿藏,下列四幅地震波示意图中表示海底储有石油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地球大气中进行着各种不同的物理过程,产生着高天流云、风霜雨雪等异彩纷呈的自然现象。回答下列各题。
15.云雨雾雪等天气现象主要分布在对流层,原因不包括( )
A.上冷下热 B.水汽、杂质含量多 C.二氧化碳含量多 D.对流旺盛
16.“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说明( )
A.对流层空气上热下冷,空气不稳定B.对流层气温随风向越来越低
C.对流层大气的热量主要来自太阳辐射D.对流层大气的热量直接来自地面
杜牧《山行》中诗句“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形象地描述了枫林景色。下图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7.诗句中霜形成的夜晚( )
A.①增强 B.②减弱
C.③增强 D.④减弱
18.下列关于⑤大气吸收作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平流层中的臭氧吸收太阳辐射中的紫外
B.对流层中的水汽吸收地面辐射
C.对流层中的尘埃吸收地面辐射
D.平流层中的CO2吸收太阳辐射
19.我国北方农民利用大气受热过程原理,采用温室大棚改善作物生长的热量条件,种植蔬菜、花卉等作物,但盛夏时,菜农给大棚覆盖黑色尼龙网,覆盖黑色尼龙网的目的是( )
A.增加④,降低棚内温度 B.阻止①,防止夜间温度过低
C.削弱②,减少农作物蒸腾 D.增强②,提高农作物存活率
当太阳、地球、月球近似直线排列时,地球遮挡太阳光导致月球表面暂时变暗的天文现象即为月食。2025年9月7日晚至8日凌晨,月全食在我国境内震撼上演。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0.月食发生时,日、月、地三者的位置关系为( )
A.① B.② C.③ D.④
21.月全食当天的月相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2.每逢中秋佳节,若天气晴好,我们可以看到月亮在天空( )
A.彻夜可见 B.仅上半夜可见 C.仅下半夜可见 D.彻夜不可见
雾凇,俗称树挂,是低温时空气中水汽直接凝华,或过冷雾滴直接冻结在物体上的乳白色冰晶沉积物,是非常难得的自然奇观。雾凇景观以吉林雾凇最为著名。下图为吉林雾凇景观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3.图中雾凇景观体现的地球外部圈层数量有( )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24.构成雾凇景观的核心要素所属的地球圈层是( )
A.水圈 B.大气圈
C.岩石圈 D.生物圈
25.图中相互作用的圈层中( )
A.大气圈主要由氧气和氮气组成 B.岩石圈的厚度是均一分布的
C.生物圈与其他圈层关系不密切 D.水圈分布最广且最连续活跃
下图为“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26.图中数码所代表的地球圈层正确的有( )
A.①为地壳 B.②为岩石圈
C.③为软流层 D.④为下地幔
27.下列有关地球圈层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有
A.①圈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
B.②圈层的厚度陆地较海洋大
C.③圈层横波不能穿过
D.④圈层的物质状态为固体
28.地震发生时,对震中(震源正对的地面)附近海域作业船只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
A.只有上下颠簸 B.先上下颠簸,后左右摇晃
C.只有左右摇晃 D.先左右摇晃,后上下颠簸
50年前,法国艺术家伊夫·克莱因在米兰画展上展出了八幅涂满近似群青色颜料的画板,“克莱因蓝”正式亮相。某年9月,深圳地区频现“克莱因蓝”好天气。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9.“克莱因蓝”天气出现时( )
A.大气反射增强 B.大气吸收增强 C.地面辐射减弱 D.大气逆辐射减弱
30.有助于增加郑州市“克莱因蓝”天气次数的有效举措是( )
A.保护臭氧层 B.大力推广清洁能源使用
C.加强热岛效应 D.扩大地面硬化面积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40分)
31.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6分)
材料一:北京时间2021年9月16日4时33分,四川泸州市泸县(北纬29.20度,东经105.34度)发生了6.0级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
材料二:左图为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速度图,右图为地球内部圈层图。
(1)掌握地震发生规律可有效减少危害,要了解地球各圈层组成物质和结构特征,目前主要的研究依据是 ,材料二左图中甲为 波,乙为 波,在传播速度上有何差异 (4分)
(2)地球内部圈层的名称:A+B统称为 ,A厚度比B大,A应该为 (陆地或海洋)。A+B+C统称为 。(3分)
(3)F、G为两个不连续界面:F为 界面,G为 界面。地震波在F以下速度发生的变化是突然 (增加或减小)。(3分)
(4)根据材料一可以推断出,泸州市地震的震源位于 (填圈层名称)中,地震发生时,震区居民的感觉是 。(2分)
(5)人们常常把地球上的大气圈比作地球生命物质的“保温被”“防弹衣”和“遮阳伞”,任选2项,简述人们如此比喻的理由。(4分)
32.读大气的垂直分层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4分)
(1)图中大气的名称,A层是 ,B层是 ,C层是 。(3分)
(2)A层气温随高度的升高而 (升高或降低),主要原因
B层气温随高度的升高而 (升高或降低),主要原因 。(6分)
(3)对流运动强烈的是图中的 层,有利于飞机飞行的是 层,对无线电短波通信有重要作用的是 层。(填字母)(3分)
(4)若人类活动导致大气层中某种大气成分增加或减少,则该层可能是 层或 层。(2分)
33.读大气的受热过程和保温作用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10分)
(1)图中①表示 。(2分)
(2)地面增温的热量来源于 (填序号)。(1分)
(3)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主要跟 (填序号)有关,其越强保温效果越好。(1分)
(4)多云夜晚比晴朗夜晚气温要 ,原因是图中环节 (填文字)的作用。(2分)
(5)温室大棚种植反季节蔬菜,主要是减少 (填文字)射向宇宙空间。(2分)
(6)如果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上升,会使得图中环节④ (填“增强”或“减弱”)。(2分)
《2025年10月16日高中地理周测/单元测试》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B A C D A B C C C D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A C B A C D D A C C
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C A C A A C B A D B
31.(1) 地震波 横 纵 甲波传播速度慢,乙波传播速度快
(2) 地壳 陆地 岩石圈
(3) 莫霍 古登堡 增加
(4) 地壳 先上下颠簸,后左右摇晃
(5)保温被:减少地球表面热量的损失,使晚上温度不低。
防弹衣:燃烧流星体,减少对地面的撞击。遮阳伞:臭氧吸收紫外线,减少对地面生物的影响
32.(1) 对流层 平流层 高层大气
(2) 降低 对流层大气主要热源是地面 升高 该层中臭氧层吸收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而增温
(3) A B C
(4) A/对流层 B/平流层
33.(1)太阳辐射或被大气削弱的太阳辐射
(2)①
(3)⑤
(4) 高 大气逆辐射
(5) 地面辐射
(6)增强
试卷第1页,共2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