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5-2026学年海南省海口市龙华区七年级(上)月考历史试卷(9月份)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9小题,共57分。1.韩非子在描述远古社会自然环境时,写道:“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多),人民不胜(承受不住)禽兽虫蛇(的迫害)”,这种环境决定了远古居民早期社会形态,下列描述准确的是( )A. 制造工具,发展生产 B. 永居山洞,躲避虫蛇C. 原始群居,共同生存 D. 发明弓箭,追逐野兽2.时空观念和史料实证是历史学科要培养的重要核心素养,请根据提示语“距今约170万年”、“门齿化石、”“粗糙的石器”、“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判断描述的人类遗址是( )A. 元谋人遗址 B. 蓝田人遗址 C. 北京人遗址 D. 山顶洞人遗址3.央视《探索 发现》栏目播放了专题片《我们的祖先是怎样生活的》。在这部专题片里,我们不可能看到的生活场景是( )A. 元谋人使用打制石器 B. 北京人结成群体生活在一起C. 北京人人工取火的场景 D. 山顶洞人用骨针缝制衣服4.距今约70万-20万年的北京人,会使用火并保存火种。研究北京人的第一手史料是( )A. 神话传说 B. 考古发掘 C. 史书记载 D. 学术著作5.在辽宁省博物馆“古代辽宁”展厅中有关于海城仙人洞遗址的介绍,有一幅图片(如图)是穿孔项链。下列选项中与海城仙人洞遗址年代最接近的遗址是( )A. 郧县人遗址B. 元谋人遗址C. 蓝田人遗址D. 山顶洞人遗址6.《商君书》记载:“神农之世,男耕而食,妇织而衣。”下列印证“耕而食”的说法中,可信度最高的是( )A. 文学作品《中国神话传说》中的相关描述B. 河姆渡遗址出土了骨耜等耕种工具C. 《淮南子》记载“神农乃始教民播种五谷”D. 民间流传的“神农尝百草”传说7.大汶口文化遗址中有的墓葬出土了象牙梳、象牙雕筒等精美的工艺品和日常用品,有的墓葬却一无所有。同期的良渚文化遗址亦是如此。这说明当时( )A. 爱美意识形成 B. 社会贫富分化出现 C. 禅让制度盛行 D. 中央集权确立8.黄河流城、长江流域和辽河流域的考古发现表明,这些地区的史前文化既有较为鲜明的地域特点,又有诸多相似之处,如风格相近的彩陶文化,这表明中华文明()A. 一脉相承于云南元谋 B. 以彩陶文化为发展顶峰C. 具有多元一体的特征 D. 由南北向中原依次汇聚9.他们“教民植五谷,造字启民智”,被后人尊崇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他们是( )A. 炎帝和黄帝 B. 黄帝和尧 C. 炎帝和蚩 D. 舜和禹10.《山海经 大荒北经》:“蚩尤作兵伐黄帝,黄帝乃令应龙攻之冀州之野。应龙蓄水,蚩尤请风伯、雨师纵大风雨。黄帝乃下天女日魃,雨止,遂杀蚩尤。”这段文字描述的是哪场战役?( )A. 巨鹿之战 B. 阪泉之战 C. 牧野之战 D. 涿鹿之战11.《史记 五帝本纪》记载,尧发现舜很贤能,精于农耕,善于制作陶器,有领导才能,可以托付重任,于是临终前就把权力正式移交给了舜,而没传给自己无德无才的儿子。这反映了( )A. 尧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 B. 尧舜禹都是治水功臣C. 尧舜按照世袭的方式传位 D. 尧舜时期实行禅让制12.把远古时期的人类活动、原始农业与史前社会、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形成等概念作为一个学习主题,这个学习主题是( )A. 原始社会与中华文明的起源 B. 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C.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D. 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13.制作年代标尺是历史学习的有效方法之一,它能将复杂的历史较直观形象地展示出来。下面是一位同学在复习中国古代某一历史时期政权更迭时制作的年代标尺,其中②处应该是( )A. 夏朝 B. 商朝 C. 西周 D. 东周14.从“天下为公,选贤与能”变为“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的现象,是哪一件事情推动的?( )A. 禹传子启 B. 商汤灭夏 C. 盘庚迁殷 D. 武王伐纣15.正确地计算历史年代是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周平王于公元前770年迁都洛邑,当时属于( )A. 公元7世纪 B. 公元8世纪 C. 公元前8世纪 D. 公元前7世纪16.周武王建立周朝后,将一些人分封到地方,授予他们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权力,以扩大统治范围。如图是他分封的部分诸侯国的示意图,这说明西周分封的依据之一是( )A. 年龄 B. 军功 C. 血缘 D. 地域17.历史上把商汤灭桀和武王伐纣称之为“汤武革命”,对这里的“革命”理解准确的是( )A. 推翻暴政,改朝换代 B. 奴隶起义,夺取政权C. 革新制度,社会巨变 D. 发动战争,完成统一18.夏桀“以人为骑,强迫百姓做苦役”;商纣王“创立炮烙之刑”;周厉王“与民争利,引起‘国人暴动’”。据此可知,上述君主的共同点是( )A. 都是末代暴君 B. 都对外四处征伐 C. 都实行残暴统治 D. 都喜欢制定酷刑19.如图反映了春秋时期的一种社会现象。对如图解读最准确的是( )A. 分封制已经瓦解B. 兼并战争连绵不断C. 社会动荡不安D. 周王室地位下降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40分。2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中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之一,与世界其他文明相比,中国历史记载最为完整,历史遗存最为丰富。今天,我们就进行一次“远古祖先的拜访”活动,请你按要求完成下列探究任务。(1) 如图中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遗址位于 ______ 处;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之一位于 ______ 处(填写图一中字母即可)。(2) 请将下列相关史实填入表格中的相应位置。①河姆渡原始居民②元谋人③黄帝④半坡原始居民⑤北京人⑥炎帝⑦山顶洞人⑧尧舜禹洞穴中的祖先 ______定居时代的祖先 ______传说中的祖先 ______(3) 河姆渡和半坡遗址是我国原始农耕时代的典型代表,通过考古发现,我们知道了这两种不同风格的农耕文化,原始农耕文化的产生是人类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请你结合具体史实,举例说明这两种文化的不同点(至少两点)及原因。材料二:在北京人居住的岩洞里,科学家们所获得的大量化石、石器和灰烬,为古人类研究提供了丰富的、价值极高的研究资料,因而有助于我们较为清楚地了解北京人的劳动和生活。(4) 你能说出当时北京人使用火的用途有哪些吗?结合上述材料,请你归纳研究人类起源的主要证据有哪些?2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讲述先民故事】材料一禹立,勤劳天下,日夜不懈,通大川,决壅塞,凿龙门,降通漻水以导河。疏三江五湖,注之东海,以利黔首。——《吕氏春秋 古乐》【遗迹中的历史】材料二:关于夏桀的昏暴行为,古书记载很多,《史记 殷本纪》中载:“是日何时丧?予与女皆亡!”《尚书 汤誓》中载:“时日曷丧,予及汝皆亡!”材料三:商朝最后一个国王帝辛,名纣,是历史上有名的暴君。他荒淫无度,宠爱妲己,终日歌舞,他还造酒池肉林,酗酒无度。他大肆搜刮,粮食装满了巨桥的仓库,无数珍宝堆满了鹿台。他任用小人,迫害正直的大臣。材料四:西周这种开国实行大规模的层层分封制度,不是一般的政策,实际上是在奴隶制的社会背景下的一种国家政体,可称为“国王大统诸侯分制法”,简称“分封制”。这种分封制政体,能够使一个力量弱小的国王得以通过“分而治之”的方式去统治一个疆土辽阔的大国,这是中国政治史的一个创举……但分封制最终导致了“王室衰微”,不利于国家的统一。——摘自李绍资《试论西周实行分封制的前因后果》(1) 根据图示请补全①②(提示:①是人物,②是战争)。从大禹治水的事迹中可以看到大禹什么样的精神?(2) 以上两幅图片分别代表的是我国哪两个王朝的遗址?(3) 根据材料二、三写出夏朝和商朝灭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对此你有什么感想?(4) 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周实行分封制的目的并说出其影响。1.【答案】C2.【答案】A3.【答案】C4.【答案】B5.【答案】D6.【答案】B7.【答案】B8.【答案】C9.【答案】A10.【答案】D11.【答案】D12.【答案】A13.【答案】B14.【答案】A15.【答案】C16.【答案】C17.【答案】A18.【答案】C19.【答案】D20.【答案】【小题1】A;B。【小题2】②⑤⑦;①④;③⑥⑧。【小题3】在房屋建筑方面,河姆渡人住干栏式房屋,半坡人住半地穴式房屋;在农作物种植方面,河姆渡人种植水稻,半坡人种植粟。不同的自然环境造成的。【小题4】北京人用火烧烤食物、防寒、照明、驱兽。考古发现的化石、遗物、遗迹等21.【答案】【小题1】①炎帝、②涿鹿之战。精神:创新精神、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无私奉献精神、敬业精神。【小题2】图一代表的是夏朝遗址,图二代表的是商朝遗址。【小题3】根本原因:统治者残暴;感想:注重与民众的关系,减少对百姓的压迫。【小题4】目的: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积极影响:巩固了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稳定了政局,扩大了统治范围;消极影响:但各诸侯国拥有较大的独立性,为春秋时期的诸侯争霸埋下祸根第1页,共1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