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上语文期中专题:古诗文默写押题训练【直接(理解)默写+主题(情境)默写】(读记版+检测板)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七上语文期中专题:古诗文默写押题训练【直接(理解)默写+主题(情境)默写】(读记版+检测板)

资源简介

/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语文学科
七上语文期中专题古诗文默写押题训练
【直接(理解)默写+主题(情境)默写】
一、直接默写
(1)树木丛生, 百草丰茂 。(曹操《观沧海》)
(2) 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王湾《次北固山下》)
(3)杨花落尽子规啼, 闻道龙标过五溪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4)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5)岐王宅里寻常见, 崔九堂前几度闻 。(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6)看,像牛毛, 像花针 ,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朱自清《春》)
(7)不义而富且贵, 于我如浮云 。(《<论语>十二章》)
(8) 正是江南好风景 ,落花时节又逢君。(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9)遥怜故园菊, 应傍战场开 。(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10) 回乐烽前沙似雪 ,受降城外月如霜。(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11) 秋风萧瑟 ,洪波涌起。(曹操《观沧海》)
(12)油蛉在这里低唱, 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13)水何澹澹, 山岛竦峙 。(曹操《观沧海》)
(14)潮平两岸阔, 风正一帆悬 。(王湾《次北固山下》)
(15) 杨花落尽子规啼 ,闻道龙标过五溪。(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16)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17)峨眉山月半轮秋, 影入平羌江水流 。(李白《峨眉山月歌》)
(18)“ 吹面不寒杨柳风 ”,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朱自清《春》)
(19) 强欲登高去 ,无人送酒来。(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20)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 ,若出其里。(曹操《观沧海》)
(21)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22) 不知何处吹芦管 ,一夜征人尽望乡。(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23)子在川上曰:“ 逝者如斯夫 ,不舍昼夜。 ”(《<论语>十二章》)
(24)春天像小姑娘, 花枝招展的 ,笑着,走着。(朱自清《春》)
二、理解性默写
(1)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正如《<论语>十二章》中孔子所言: 知之者不如 好之者 ,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
(2)《<论语>十二章》中表示既要从正面学习,又要从反面借鉴的句子是: 择其善者而从之 , 其不善者而改之 。
(3)王湾《次北固山下》中,把“ 日 ”与“春 ”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表现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活真理的句子是: 海日生残夜 , 江春入旧 年 。
(4)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中表明游子漂泊在外的思乡心情的句子是: 夕 阳西下 , 断肠人在天涯 。
(5)《论语》中,孔子论述学习与思考辩证关系的两句是: 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 。
(6)《次北固山下》一诗中描绘涨潮时水面宽阔,帆船顺风而行的句子是: 潮平两岸阔 , 风正一帆悬 。
(7)《观沧海》一诗中写大海水波动荡,山岛高耸突兀的句子是: 水何澹 澹 , 山岛竦峙 。
(8)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的“ 我寄愁心与明月 , 随君 直到夜郎西 ”使本来无知无情的明月成了善解人意的朋友,意境新颖,令人回味无穷。
三、主题(情境)型默写
1.跟随诗人游览山水,亦有所感。听杜甫追忆昔日与李龟年的交往,“ 岐王宅里寻常见 , 崔九堂前几度闻 ”(《江南逢李龟年》),仿佛亲见大唐盛世;驻足江南,“ 枯藤老树昏鸦 , 小桥流水人家 ”(《天净沙·秋思》),欣赏到水乡风景;停宿北固山,“ 海日生残夜 , 江春入旧年 ”(《次北固山下》),体悟到时序变迁、新旧交替的自然规律。
2.学习,是要讲究方法的。《<论语>十二章》中就谈到了很多学习方法,比如,“ 温故而知新 , 可以为师矣 ”强调了复习对学习新知识的重要性;“ 学而不思则罔 , 思而不学则殆 ”则强调了学与思要结合起来。
3.古代诗歌中,借景抒情是作者常用的写作手法。王湾《次北固山下》中的“ 乡书何处达 , 归雁洛阳边 ”借北归的大雁寄托作者的思乡之情;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中的“ 夕阳西下 , 断肠人在天涯 ”,面对夕阳,直抒胸臆,表达游子浪迹天涯的孤苦悲伤之情;曹操《观沧海》中的“ 日月之行 , 若出其中 ”以大海吞吐日月的雄浑景象,表达自己开阔的胸襟。
4.“月”是古诗中的常见意象,李白《峨眉山月歌》中的“ 峨眉山月半轮秋 , 影入平羌江水流 ”借月色营造出清朗秀美的意境;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中的“ 回乐烽前沙似雪 , 受降城外月如霜 ”因月色触发作者的思乡之情。
5.身处他乡,身不由己,思乡情切。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中的“ 夕阳西下 , 断肠人在天涯 ”借落日来抒发游子漂泊他乡的孤寂之苦和思乡之情;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中的“ 不知何处吹芦管 , 一夜征人尽望乡 ”写幽怨的笛声触动了征人的思乡之愁;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的“ 独在异乡为异客 , 每逢佳节倍思亲 ”直抒胸臆,道出远在他乡的游子的思乡之情。
6.秋天有说不尽的况味。年轻的李白满怀憧憬,在“ 峨眉山月半轮秋 , 影入平羌江水流 ”(《峨眉山月歌》)这样的秋夜离家,外出闯荡;曹操踌躇满志,在“ 秋风萧瑟 , 洪波涌起 ”(《观沧海》)这样的秋日班师,观海抒情。
7.诗人们从来不局限于时间和地点,随心随性而发,便是佳作。李白夜发清溪,写出了“ 峨眉山月半轮秋 , 影入平羌江水流 ”(《峨眉山月歌》)的宁静之美;马致远面对夕阳,一句“ 夕阳西下 , 断肠人在天涯 ”(《天净沙·秋思》)饱含了思乡的泪水;李益夜上受降城,用“ 回乐烽前沙似雪 , 受降城外月如霜 ”(《夜上受降城闻笛》)写出了边塞凄凉的环境。
8.千百年来,流水不息,诗行不辍。王湾《次北固山下》中的“ 潮平两岸阔 , 风正一帆悬 ”写出了水的开阔之美;《<论语>十二章》中的“ 逝者如斯夫 , 不舍昼夜 ”写出了水的不息之态。
9.小雯撰写了下面语段,请你将其中空缺的古诗文补充完整。
朋友是与我们志同道合的人,“① 有朋自远方来 ,不亦乐乎”(《〈论语〉十二章》)。和朋友相处,要取长补短,“② 择其善者而从之 ,③ 其不善者而改之 ”(《〈论语〉十二章》)。要每天反省自己是否真诚地对待朋友:“为人谋而不忠乎?④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论语〉十二章》)与朋友分别,依依不舍,“⑤ 夜发清溪向三峡 ,⑥ 思君不见下渝州 ”(李白《峨眉山月歌》);与朋友相逢,欣喜不已,“⑦ 正是江南好风景 ,⑧ 落花时节又逢君 ”(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10.小雨在“采撷古诗文中的四季之景”的活动中编写了下面这段话。请你依据学过的古诗文将这段话补充完整。
曹操登临碣石山,吟诵“① 秋风萧瑟 ,洪波涌起”(《观沧海》);马致远描绘羁旅之人眼中的景色,写下“②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③ 古道西风瘦马 ”(《天净沙·秋思》);王湾行舟感怀“④ 客路青山外 ,行舟绿水前”(《次北固山下》);李白借月抒怀,表达思念之情,“⑤ 夜发清溪向三峡 ,⑥ 思君不见下渝州 ”(《峨眉山月歌》);岑参行军在外,思念故园,“⑦ 遥怜故园菊 ,应傍战场开”(《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李益在《夜上受降城闻笛》中写道“⑧ 回乐烽前沙似雪 ,受降城外月如霜”。四季变换,所有景色皆可入诗入画。
11.古诗文或绘景,或传情,或述理,总能引领诗意人生。小雨在“古诗文引领诗意人生”活动中编写了下面这段话,请你依据学过的古诗文将这段话补充完整。
曹操登山作诗,“① 东临碣石 ,以观沧海”;李益登楼赏景,“② 回乐烽前沙似雪 ,受降城外月如霜”。李白借月抒怀,“我寄愁心与明月,③ 随君直到夜郎西 ”;王湾写景寓理,“海日生残夜,④ 江春入旧年 ”。张继到姑苏,“姑苏城外寒山寺,⑤ 夜半钟声到客船 ”;杜甫下江南,“正是江南好风景,⑥ 落花时节又逢君 ”。向颜回学习:“在陋巷,人不堪其忧,⑦ 回也不改其乐 。”随游子吟咏:“夕阳西下,⑧ 断肠人在天涯 。”跟随古人的脚步,去体味诗意的人生。
12.小雯撰写了下面语段,请你将其中空缺的古诗文补充完整。
让我们跟着古人走进丰富多彩的古诗世界,有描写景物的佳句,有真挚悠悠的诗情。曹操以“① 水何澹澹 ,② 山岛竦峙 (《观沧海》)”描写大海水波动荡、山岛高耸突兀;王湾船行江中,视野开阔,心潮澎湃,吟诵出“③ 潮平两岸阔 ,④ 风正一帆悬 (《次北固山下》)”的诗句,对偶精妙,情绪饱满;马致远在《天净沙 秋思》中直抒胸臆,用“⑤ 夕阳西下 ,⑥ 断肠人在天涯 ”表达天涯游子的孤独惆怅;朱自清在《春》一文中用“春天像⑦ 刚落地的娃娃 ,⑧ 从头到脚都是新的 ,他生长着”表达对春天的赞美之情。
13.【探寻诗文精髓】中华传统文化广播精神,历代文学经典广为流传。在古代文学长河中,古诗文熠熠生辉。请你将空缺的古诗文名句补充完整。(8分)
  半部《论语》治天下,仁爱礼义万古传:我们会用“① 逝者如斯夫 ,不舍昼夜”警醒自己珍惜时间,也会用“三人行,② 必有我师焉 ”提醒自己要时刻学习。
唐诗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璀璨明珠,字里行间透出人生百味: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中的“③ 不知何处吹芦管 ,④ 一夜征人尽望乡 ”蕴含着剪不断的乡情;王昌龄被贬龙标,李白借“⑤ 我寄愁心与明月 ,⑥ 随君直到夜郎西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寄托他对远方朋友的关切和挂念;岑参重阳登高,用“⑦ 强欲登高去 ,⑧ 无人送酒来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抒发行军旅途中的惆怅凄凉。
14.【穿越“交友时空”】如果可以穿越时空,你想与哪些古人交友呢?请你将空缺的古诗文名句补充完整。(8分)
  如果可以穿越时空,我想与胸怀天下的曹操交朋友,“① 水何澹澹 ,② 山岛竦峙 ”(《观沧海》),他笔下水波荡漾、海岛耸立的景象,何等壮美;我想与思念家乡的王湾做朋友,“③ 乡书何处达 ,④ 归雁洛阳边 ”(《次北固山下》),他羁旅漂泊,托大雁捎信,寄托对家人的思念;我想与孤单寂寞的马致远做朋友,“⑤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天净沙·秋思》),他行走他乡,借夕阳抒发了游子之悲;我想与渴望和平的岑参做朋友,“⑥ 遥怜故园菊 ,⑦ 应傍战场开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他用菊花表达思乡之情,寄托着对饱经战争忧患的人民的同情;我还想与“诗圣”杜甫做朋友,“正是江南好风景,⑧ 落花时节又逢君 ”(《江南逢李龟年》),他写下久别重逢、幸会难得的温馨画面,让我回味无穷。
15.自然之景总能触动诗人的情思。下面是小宇同学对所学古诗词的梳理,请将空缺的古诗文名句补充完整。(8分)
  一切景语皆情语。同样的季节,在不同的文人骚客眼中各着色彩。岑参处于军旅之中,喟叹“① 遥怜故园菊 ,② 应傍战场开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故园秋菊”寄寓着行军之人的浓郁乡愁;马致远借“③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④ 古道西风瘦马 ”(《天净沙·秋思》)的深秋之景描绘出一幅天涯游子漂泊图;早春时节,王湾在《次北固山下》中以“⑤ 海日生残夜 ,⑥ 江春入旧年 ”两句感慨时序交替,新旧更迭;置身江南暮春的杜甫在《江南逢李龟年》中发出了个人与时代的悲叹:“⑦ 正是江南好风景 ,⑧ 落花时节又逢君 。”
16.小宇认为古诗词是他最美的遇见,但是不知道选择哪些诗句更合适,请你帮他填一填。(8分)
  中华诗文,源远流长,漫步其间,遇见美好:李白重情,夜间乘船从清溪向三峡出发,不禁抒发对友人的思念:“夜发清溪向三峡,① 思君不见下渝州 ”(《峨眉山月歌》);杜甫惜谊,乱世江南逢故交,不禁感慨“② 正是江南好风景 ,落花时节又逢君”(《江南逢李龟年》);王湾励志,看到日夜交替,不禁吟诵出了“形容景物,妙绝千古”的哲理之句“③ 海日生残夜 ,④ 江春入旧年 ”(《次北固山下》);岑参达观,虽遭遇战乱,但联想到都城的菊花一定在断壁残垣中竞相绽放:“⑤ 遥怜故园菊 ,⑥ 应傍战场开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李益多愁,登上受降城,耳闻夜风传来凄凉幽怨的笛声,不禁吟诵出了“⑦ 不知何处吹芦管 ,⑧ 一夜征人尽望乡 ”(《夜上受降城闻笛》)这征人的心声。
17.古代诗歌善用意象传情达意。请补写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5分)
(1)“风”常作为意象,吹拂在古诗之中: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中的“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渲染了萧条、凄凉的乡村景色;曹操《观沧海》中“ 秋风萧瑟 , 洪波涌起 ”则描写了秋风中大海波翻浪涌的壮阔景象。
(2)岑参的《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中“ 遥怜故园菊 , 应傍战场开 ”两句以“菊”为意象,表达了思乡的惆怅和忧国忧民的情怀。
18.我国自古以来就是礼仪之邦,讲究朋友之谊。请补写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5分)
(1)李白用“ 我寄愁心与明月 , 随君直到夜郎西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赋予月亮人的情态,抒发对远行友人的思念和关切。
(2)“ 夜发清溪向三峡 , 思君不见下渝州 ”(《峨眉山月歌》)中三个地点的连用展示空间转换之快,以突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3)杜甫惜谊,乱世江南逢故交,不禁感慨“ 正是江南好风景 ,落花时节又逢君”。
(《江南逢李龟年》)
19.畅游诗海,领略美景。请补写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5分)
(1)我们可以和曹操一起东临碣石,欣赏《观沧海》中“ 树木丛生 , 百草丰茂 ”的草木茂盛的景象。
(2)王湾《次北固山下》中用“ 潮平两岸阔 , 风正一帆悬 ”两句描摹了诗人扬帆东下,长江下游潮涨江阔的壮观,气概豪迈。
(3)在我国古典诗歌中,诗人们常常喜欢用落日来抒写思念之烈或离别之苦,如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中的“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
20.诗以言志,文以载道。请补写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5分)
(1)“ 不知何处吹芦管 , 一夜征人尽望乡 ”,李益在《夜上受降城闻笛》中用幽怨的笛声唤醒了征人的思乡之情。
(2)即使是普通人,也要守住气节,不能改变志向,正如孔子所说:“三军可夺帅也, 匹夫不可夺志也 。”(《〈论语〉十二章》)
(3)请写出连续的两句含有哲理的诗句:“ (示例)海日生残夜 , 江春入旧年 。”
21.在古诗文佳句竞答环节,大家积极参与,请你把下面空缺的古诗文原句书写在横线上。
主持人:文人墨客笔下描绘的自然之美。
小华:“峨眉山月半轮秋,①影入平羌江水流”是月夜行船之美。
小章:“②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是江阔浪平之美。
小美:“树木丛生,③百草丰茂”是树茂草丰之美。
主持人:文人墨客笔下流露的情感之美。
小德:“④我寄愁心与明月,⑤随君直到夜郎西”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是志同道合的友情之美。
小智:“⑥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是思乡的苍凉之美。
主持人:文人墨客笔下流露的初心之美。
小红:做人应当坚守志向,切不可轻易改变,正如孔子所说
“三军可夺帅也,⑦匹夫不可夺志也”。
小明:做人应当坚守正义,切不可用不义的手段获取富贵,正如孔子所说“⑧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22.小雯在活动中编写了下面这段话。请你依据学过的古诗文将这段话补充完整。
曹操登临碣石山,歌咏“①秋风萧瑟,洪波涌起”;马致远描绘羁旅之人眼中的景色,写下“②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③古道西风瘦马”;王湾行舟感怀“④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李白借月抒情,“⑤峨眉山月半轮秋,⑥影入平羌江水流”(《峨眉山月歌》);岑参行军在外,思念故园,“⑦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李益夜上受降城,感叹“⑧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四季变换,所有景色皆可入诗入画。
23.小襄在活动中编写了下面这两段话,请你依据学过的古诗文将其补充完整。
诗歌是一支清远的笛,总有思乡怀人之音响起。王湾羁居他乡,用“①乡书何处达,②归雁洛阳边”(《次北固山下》)表达对故乡的思念;李益在边塞登楼远望,凄凉幽怨的笛声陡然唤醒他“③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的思乡之情;李白对朋友更是情谊浓厚,他用“夜发清溪向三峡,④思君不见下渝州”表达对远行的朋友的思念;岑参在《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中,用“⑤遥怜故园菊,⑥应傍战场开”表现自己的惜花思乡、感时伤乱之情。
诗歌是一幅壮美的画,总有仁人志士的风骨显扬。曹操面对大海的壮丽景象,用“日月之行,若出其中;⑦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展现自己的阔大胸襟;《〈论语〉十二章》中,⑧“博学而笃志”告诉我们要广泛学习,坚定志向。
24.亲情与友情共同编织成生命的经纬,小湖喜欢以诗会友,依据古诗文写了一段话,请你帮他把下面的语段补充完整。
如果可以穿越时空,我想与胸怀天下,写下“①日月之行,若出其中;②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观沧海》)的政治家曹操交友;我想与托月寄情,写下“③我寄愁心与明月,④随君直到夜郎西”(《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的诗仙李白交
友;我想与道尽漂泊凄苦,写下“⑤夕阳西下,⑥断肠人在天涯”的散曲大家马致远交友;我想与饱受战乱之苦,写下“
⑦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江南逢李龟年》)
的诗圣杜甫交友;我还想与思念家乡,写下“不知何处吹芦管,⑧一夜征人尽望乡”的唐代诗人李益交友。与他们交友,我必定受益无穷!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语文学科
七上语文期中专题古诗文默写押题训练
【直接(理解)默写+主题(情境)默写】
一、直接默写
(1)树木丛生, 百草丰茂 。(曹操《观沧海》)
(2) 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王湾《次北固山下》)
(3)杨花落尽子规啼, 闻道龙标过五溪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4)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5)岐王宅里寻常见, 崔九堂前几度闻 。(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6)看,像牛毛, 像花针 ,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朱自清《春》)
(7)不义而富且贵, 于我如浮云 。(《<论语>十二章》)
(8) 正是江南好风景 ,落花时节又逢君。(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9)遥怜故园菊, 应傍战场开 。(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10) 回乐烽前沙似雪 ,受降城外月如霜。(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11) 秋风萧瑟 ,洪波涌起。(曹操《观沧海》)
(12)油蛉在这里低唱, 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13)水何澹澹, 山岛竦峙 。(曹操《观沧海》)
(14)潮平两岸阔, 风正一帆悬 。(王湾《次北固山下》)
(15) 杨花落尽子规啼 ,闻道龙标过五溪。(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16)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17)峨眉山月半轮秋, 影入平羌江水流 。(李白《峨眉山月歌》)
(18)“ 吹面不寒杨柳风 ”,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朱自清《春》)
(19) 强欲登高去 ,无人送酒来。(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20)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 ,若出其里。(曹操《观沧海》)
(21)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22) 不知何处吹芦管 ,一夜征人尽望乡。(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23)子在川上曰:“ 逝者如斯夫 ,不舍昼夜。 ”(《<论语>十二章》)
(24)春天像小姑娘, 花枝招展的 ,笑着,走着。(朱自清《春》)
二、理解性默写
(1)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正如《<论语>十二章》中孔子所言: 知之者不如 好之者 ,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
(2)《<论语>十二章》中表示既要从正面学习,又要从反面借鉴的句子是: 择其善者而从之 , 其不善者而改之 。
(3)王湾《次北固山下》中,把“ 日 ”与“春 ”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表现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活真理的句子是: 海日生残夜 , 江春入旧 年 。
(4)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中表明游子漂泊在外的思乡心情的句子是: 夕 阳西下 , 断肠人在天涯 。
(5)《论语》中,孔子论述学习与思考辩证关系的两句是: 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 。
(6)《次北固山下》一诗中描绘涨潮时水面宽阔,帆船顺风而行的句子是: 潮平两岸阔 , 风正一帆悬 。
(7)《观沧海》一诗中写大海水波动荡,山岛高耸突兀的句子是: 水何澹 澹 , 山岛竦峙 。
(8)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的“ 我寄愁心与明月 , 随君 直到夜郎西 ”使本来无知无情的明月成了善解人意的朋友,意境新颖,令人回味无穷。
三、主题(情境)型默写
1.跟随诗人游览山水,亦有所感。听杜甫追忆昔日与李龟年的交往,“ 岐王宅里寻常见 , 崔九堂前几度闻 ”(《江南逢李龟年》),仿佛亲见大唐盛世;驻足江南,“ 枯藤老树昏鸦 , 小桥流水人家 ”(《天净沙·秋思》),欣赏到水乡风景;停宿北固山,“ 海日生残夜 , 江春入旧年 ”(《次北固山下》),体悟到时序变迁、新旧交替的自然规律。
2.学习,是要讲究方法的。《<论语>十二章》中就谈到了很多学习方法,比如,“ 温故而知新 , 可以为师矣 ”强调了复习对学习新知识的重要性;“ 学而不思则罔 , 思而不学则殆 ”则强调了学与思要结合起来。
3.古代诗歌中,借景抒情是作者常用的写作手法。王湾《次北固山下》中的“ 乡书何处达 , 归雁洛阳边 ”借北归的大雁寄托作者的思乡之情;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中的“ 夕阳西下 , 断肠人在天涯 ”,面对夕阳,直抒胸臆,表达游子浪迹天涯的孤苦悲伤之情;曹操《观沧海》中的“ 日月之行 , 若出其中 ”以大海吞吐日月的雄浑景象,表达自己开阔的胸襟。
4.“月”是古诗中的常见意象,李白《峨眉山月歌》中的“ 峨眉山月半轮秋 , 影入平羌江水流 ”借月色营造出清朗秀美的意境;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中的“ 回乐烽前沙似雪 , 受降城外月如霜 ”因月色触发作者的思乡之情。
5.身处他乡,身不由己,思乡情切。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中的“ 夕阳西下 , 断肠人在天涯 ”借落日来抒发游子漂泊他乡的孤寂之苦和思乡之情;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中的“ 不知何处吹芦管 , 一夜征人尽望乡 ”写幽怨的笛声触动了征人的思乡之愁;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的“ 独在异乡为异客 , 每逢佳节倍思亲 ”直抒胸臆,道出远在他乡的游子的思乡之情。
6.秋天有说不尽的况味。年轻的李白满怀憧憬,在“ 峨眉山月半轮秋 , 影入平羌江水流 ”(《峨眉山月歌》)这样的秋夜离家,外出闯荡;曹操踌躇满志,在“ 秋风萧瑟 , 洪波涌起 ”(《观沧海》)这样的秋日班师,观海抒情。
7.诗人们从来不局限于时间和地点,随心随性而发,便是佳作。李白夜发清溪,写出了“ 峨眉山月半轮秋 , 影入平羌江水流 ”(《峨眉山月歌》)的宁静之美;马致远面对夕阳,一句“ 夕阳西下 , 断肠人在天涯 ”(《天净沙·秋思》)饱含了思乡的泪水;李益夜上受降城,用“ 回乐烽前沙似雪 , 受降城外月如霜 ”(《夜上受降城闻笛》)写出了边塞凄凉的环境。
8.千百年来,流水不息,诗行不辍。王湾《次北固山下》中的“ 潮平两岸阔 , 风正一帆悬 ”写出了水的开阔之美;《<论语>十二章》中的“ 逝者如斯夫 , 不舍昼夜 ”写出了水的不息之态。
9.小雯撰写了下面语段,请你将其中空缺的古诗文补充完整。
朋友是与我们志同道合的人,“① 有朋自远方来 ,不亦乐乎”(《〈论语〉十二章》)。和朋友相处,要取长补短,“② 择其善者而从之 ,③ 其不善者而改之 ”(《〈论语〉十二章》)。要每天反省自己是否真诚地对待朋友:“为人谋而不忠乎?④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论语〉十二章》)与朋友分别,依依不舍,“⑤ 夜发清溪向三峡 ,⑥ 思君不见下渝州 ”(李白《峨眉山月歌》);与朋友相逢,欣喜不已,“⑦ 正是江南好风景 ,⑧ 落花时节又逢君 ”(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10.小雨在“采撷古诗文中的四季之景”的活动中编写了下面这段话。请你依据学过的古诗文将这段话补充完整。
曹操登临碣石山,吟诵“① 秋风萧瑟 ,洪波涌起”(《观沧海》);马致远描绘羁旅之人眼中的景色,写下“②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③ 古道西风瘦马 ”(《天净沙·秋思》);王湾行舟感怀“④ 客路青山外 ,行舟绿水前”(《次北固山下》);李白借月抒怀,表达思念之情,“⑤ 夜发清溪向三峡 ,⑥ 思君不见下渝州 ”(《峨眉山月歌》);岑参行军在外,思念故园,“⑦ 遥怜故园菊 ,应傍战场开”(《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李益在《夜上受降城闻笛》中写道“⑧ 回乐烽前沙似雪 ,受降城外月如霜”。四季变换,所有景色皆可入诗入画。
11.古诗文或绘景,或传情,或述理,总能引领诗意人生。小雨在“古诗文引领诗意人生”活动中编写了下面这段话,请你依据学过的古诗文将这段话补充完整。
曹操登山作诗,“① 东临碣石 ,以观沧海”;李益登楼赏景,“② 回乐烽前沙似雪 ,受降城外月如霜”。李白借月抒怀,“我寄愁心与明月,③ 随君直到夜郎西 ”;王湾写景寓理,“海日生残夜,④ 江春入旧年 ”。张继到姑苏,“姑苏城外寒山寺,⑤ 夜半钟声到客船 ”;杜甫下江南,“正是江南好风景,⑥ 落花时节又逢君 ”。向颜回学习:“在陋巷,人不堪其忧,⑦ 回也不改其乐 。”随游子吟咏:“夕阳西下,⑧ 断肠人在天涯 。”跟随古人的脚步,去体味诗意的人生。
12.小雯撰写了下面语段,请你将其中空缺的古诗文补充完整。
让我们跟着古人走进丰富多彩的古诗世界,有描写景物的佳句,有真挚悠悠的诗情。曹操以“① 水何澹澹 ,② 山岛竦峙 (《观沧海》)”描写大海水波动荡、山岛高耸突兀;王湾船行江中,视野开阔,心潮澎湃,吟诵出“③ 潮平两岸阔 ,④ 风正一帆悬 (《次北固山下》)”的诗句,对偶精妙,情绪饱满;马致远在《天净沙 秋思》中直抒胸臆,用“⑤ 夕阳西下 ,⑥ 断肠人在天涯 ”表达天涯游子的孤独惆怅;朱自清在《春》一文中用“春天像⑦ 刚落地的娃娃 ,⑧ 从头到脚都是新的 ,他生长着”表达对春天的赞美之情。
13.【探寻诗文精髓】中华传统文化广播精神,历代文学经典广为流传。在古代文学长河中,古诗文熠熠生辉。请你将空缺的古诗文名句补充完整。(8分)
  半部《论语》治天下,仁爱礼义万古传:我们会用“① 逝者如斯夫 ,不舍昼夜”警醒自己珍惜时间,也会用“三人行,② 必有我师焉 ”提醒自己要时刻学习。
唐诗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璀璨明珠,字里行间透出人生百味: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中的“③ 不知何处吹芦管 ,④ 一夜征人尽望乡 ”蕴含着剪不断的乡情;王昌龄被贬龙标,李白借“⑤ 我寄愁心与明月 ,⑥ 随君直到夜郎西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寄托他对远方朋友的关切和挂念;岑参重阳登高,用“⑦ 强欲登高去 ,⑧ 无人送酒来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抒发行军旅途中的惆怅凄凉。
14.【穿越“交友时空”】如果可以穿越时空,你想与哪些古人交友呢?请你将空缺的古诗文名句补充完整。(8分)
  如果可以穿越时空,我想与胸怀天下的曹操交朋友,“① 水何澹澹 ,② 山岛竦峙 ”(《观沧海》),他笔下水波荡漾、海岛耸立的景象,何等壮美;我想与思念家乡的王湾做朋友,“③ 乡书何处达 ,④ 归雁洛阳边 ”(《次北固山下》),他羁旅漂泊,托大雁捎信,寄托对家人的思念;我想与孤单寂寞的马致远做朋友,“⑤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天净沙·秋思》),他行走他乡,借夕阳抒发了游子之悲;我想与渴望和平的岑参做朋友,“⑥ 遥怜故园菊 ,⑦ 应傍战场开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他用菊花表达思乡之情,寄托着对饱经战争忧患的人民的同情;我还想与“诗圣”杜甫做朋友,“正是江南好风景,⑧ 落花时节又逢君 ”(《江南逢李龟年》),他写下久别重逢、幸会难得的温馨画面,让我回味无穷。
15.自然之景总能触动诗人的情思。下面是小宇同学对所学古诗词的梳理,请将空缺的古诗文名句补充完整。(8分)
  一切景语皆情语。同样的季节,在不同的文人骚客眼中各着色彩。岑参处于军旅之中,喟叹“① 遥怜故园菊 ,② 应傍战场开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故园秋菊”寄寓着行军之人的浓郁乡愁;马致远借“③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④ 古道西风瘦马 ”(《天净沙·秋思》)的深秋之景描绘出一幅天涯游子漂泊图;早春时节,王湾在《次北固山下》中以“⑤ 海日生残夜 ,⑥ 江春入旧年 ”两句感慨时序交替,新旧更迭;置身江南暮春的杜甫在《江南逢李龟年》中发出了个人与时代的悲叹:“⑦ 正是江南好风景 ,⑧ 落花时节又逢君 。”
16.小宇认为古诗词是他最美的遇见,但是不知道选择哪些诗句更合适,请你帮他填一填。(8分)
  中华诗文,源远流长,漫步其间,遇见美好:李白重情,夜间乘船从清溪向三峡出发,不禁抒发对友人的思念:“夜发清溪向三峡,① 思君不见下渝州 ”(《峨眉山月歌》);杜甫惜谊,乱世江南逢故交,不禁感慨“② 正是江南好风景 ,落花时节又逢君”(《江南逢李龟年》);王湾励志,看到日夜交替,不禁吟诵出了“形容景物,妙绝千古”的哲理之句“③ 海日生残夜 ,④ 江春入旧年 ”(《次北固山下》);岑参达观,虽遭遇战乱,但联想到都城的菊花一定在断壁残垣中竞相绽放:“⑤ 遥怜故园菊 ,⑥ 应傍战场开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李益多愁,登上受降城,耳闻夜风传来凄凉幽怨的笛声,不禁吟诵出了“⑦ 不知何处吹芦管 ,⑧ 一夜征人尽望乡 ”(《夜上受降城闻笛》)这征人的心声。
17.古代诗歌善用意象传情达意。请补写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5分)
(1)“风”常作为意象,吹拂在古诗之中: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中的“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渲染了萧条、凄凉的乡村景色;曹操《观沧海》中“ 秋风萧瑟 , 洪波涌起 ”则描写了秋风中大海波翻浪涌的壮阔景象。
(2)岑参的《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中“ 遥怜故园菊 , 应傍战场开 ”两句以“菊”为意象,表达了思乡的惆怅和忧国忧民的情怀。
18.我国自古以来就是礼仪之邦,讲究朋友之谊。请补写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5分)
(1)李白用“ 我寄愁心与明月 , 随君直到夜郎西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赋予月亮人的情态,抒发对远行友人的思念和关切。
(2)“ 夜发清溪向三峡 , 思君不见下渝州 ”(《峨眉山月歌》)中三个地点的连用展示空间转换之快,以突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3)杜甫惜谊,乱世江南逢故交,不禁感慨“ 正是江南好风景 ,落花时节又逢君”。
(《江南逢李龟年》)
19.畅游诗海,领略美景。请补写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5分)
(1)我们可以和曹操一起东临碣石,欣赏《观沧海》中“ 树木丛生 , 百草丰茂 ”的草木茂盛的景象。
(2)王湾《次北固山下》中用“ 潮平两岸阔 , 风正一帆悬 ”两句描摹了诗人扬帆东下,长江下游潮涨江阔的壮观,气概豪迈。
(3)在我国古典诗歌中,诗人们常常喜欢用落日来抒写思念之烈或离别之苦,如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中的“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
20.诗以言志,文以载道。请补写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5分)
(1)“ 不知何处吹芦管 , 一夜征人尽望乡 ”,李益在《夜上受降城闻笛》中用幽怨的笛声唤醒了征人的思乡之情。
(2)即使是普通人,也要守住气节,不能改变志向,正如孔子所说:“三军可夺帅也, 匹夫不可夺志也 。”(《〈论语〉十二章》)
(3)请写出连续的两句含有哲理的诗句:“ (示例)海日生残夜 , 江春入旧年 。”
21.在古诗文佳句竞答环节,大家积极参与,请你把下面空缺的古诗文原句书写在横线上。
主持人:文人墨客笔下描绘的自然之美。
小华:“峨眉山月半轮秋,①影入平羌江水流”是月夜行船之美。
小章:“②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是江阔浪平之美。
小美:“树木丛生,③百草丰茂”是树茂草丰之美。
主持人:文人墨客笔下流露的情感之美。
小德:“④我寄愁心与明月,⑤随君直到夜郎西”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是志同道合的友情之美。
小智:“⑥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是思乡的苍凉之美。
主持人:文人墨客笔下流露的初心之美。
小红:做人应当坚守志向,切不可轻易改变,正如孔子所说
“三军可夺帅也,⑦匹夫不可夺志也”。
小明:做人应当坚守正义,切不可用不义的手段获取富贵,正如孔子所说“⑧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22.小雯在活动中编写了下面这段话。请你依据学过的古诗文将这段话补充完整。
曹操登临碣石山,歌咏“①秋风萧瑟,洪波涌起”;马致远描绘羁旅之人眼中的景色,写下“②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③古道西风瘦马”;王湾行舟感怀“④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李白借月抒情,“⑤峨眉山月半轮秋,⑥影入平羌江水流”(《峨眉山月歌》);岑参行军在外,思念故园,“⑦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李益夜上受降城,感叹“⑧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四季变换,所有景色皆可入诗入画。
23.小襄在活动中编写了下面这两段话,请你依据学过的古诗文将其补充完整。
诗歌是一支清远的笛,总有思乡怀人之音响起。王湾羁居他乡,用“①乡书何处达,②归雁洛阳边”(《次北固山下》)表达对故乡的思念;李益在边塞登楼远望,凄凉幽怨的笛声陡然唤醒他“③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的思乡之情;李白对朋友更是情谊浓厚,他用“夜发清溪向三峡,④思君不见下渝州”表达对远行的朋友的思念;岑参在《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中,用“⑤遥怜故园菊,⑥应傍战场开”表现自己的惜花思乡、感时伤乱之情。
诗歌是一幅壮美的画,总有仁人志士的风骨显扬。曹操面对大海的壮丽景象,用“日月之行,若出其中;⑦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展现自己的阔大胸襟;《〈论语〉十二章》中,⑧“博学而笃志”告诉我们要广泛学习,坚定志向。
24.亲情与友情共同编织成生命的经纬,小湖喜欢以诗会友,依据古诗文写了一段话,请你帮他把下面的语段补充完整。
如果可以穿越时空,我想与胸怀天下,写下“①日月之行,若出其中;②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观沧海》)的政治家曹操交友;我想与托月寄情,写下“③我寄愁心与明月,④随君直到夜郎西”(《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的诗仙李白交
友;我想与道尽漂泊凄苦,写下“⑤夕阳西下,⑥断肠人在天涯”的散曲大家马致远交友;我想与饱受战乱之苦,写下“
⑦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江南逢李龟年》)
的诗圣杜甫交友;我还想与思念家乡,写下“不知何处吹芦管,⑧一夜征人尽望乡”的唐代诗人李益交友。与他们交友,我必定受益无穷!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