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厦门市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福建省厦门市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福建省厦门市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
语文试卷
任务一辞岁迎新,编辑新年寄语这一年,你认识了新老师、结识了新同学,在大家的陪伴下,初中生活“不亦乐乎”。
1.(9分)新年到来,请你按要求编辑新年寄语。
亲爱的同学们:
旧年书韵犹绕梁,新岁墨香待铺张。阅读如一束光,穿透生活的琐碎与枯①(zào) ,照亮我们成长的漫漫长路。这一年,我们曾在书中,与古圣先贤对谈,借文字之力冲破了生活的沼②(zé) 。每一页翻过,皆开启一扇心灵之窗,我们览(  ),察人性幽微,悄然间在心底筑起③(dī) 防无知与狭隘的铜墙铁壁。
新年伊始,愿我们与阅读(  ),让智慧在书卷中生根发芽,令才情于墨香里肆意飞扬。借阅读之羽翼,掠过生活之沧海,栖息于理想之彼岸,莫让生活(  )了探索文字世界的热忱。通过阅读,让我们在求知的海洋中,怀揣希望,扬帆前行,探索诗与远方。
(1)根据拼音,依次写出①②③相应的汉字(正楷或行楷字)。(3分)
(2)依次填入文章括号内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天翻地覆 形影不离 磨灭
B.世事多变 形影相吊 消灭
C.世事多变 形影不离 磨灭
D.天翻地覆 形影相吊 消灭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缺少主语,请修改成正确的句子。(3分)
2.(10分)新年已至,让我们将本学期所学古诗文制作成专属新年祝福签送给亲友。
①“仁德润身签”:新岁秉持仁善念,德馨满溢福祥绵。我们寄言:“    ,    ,仁在其中矣”(《论语》十二章),强调通过自身修养达到仁德境界。
②“新岁凌云签”:新岁闲观鹤影翩,诗心漫品韵声绵。我们咏叹:“    ,    ”(刘禹锡《秋词》),愿自己在新年里以秋鹤之姿,破旧云而迎新光。
③“雁书祈愿签”:归雁携情越万山,乡思落纸盼君安。我们写下:“    ,    ”(王湾《次北固山下》),借鸿雁传书的意象,表达对远方亲友的祈愿。
④“悦心顺遂签”:新年新象悦情浓,心向明月万事从。我们吟出:“    ,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祈求似明月相随,盼友人顺遂如意。
⑤“梦圆锦程签”:吉年祥兆映苍穹,梦想扬帆乘好风。我们唱响:“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    ”(曹操《观沧海》)。以宏大宇宙景象,祝愿祖国新的一年踏上逐梦星汉的伟大征程。
任务二博古通今,交流年度书单这一年,你的阅读类型丰富,从诗词典籍到散文、小说。请你交流年度阅读书单。
3.(7分)阅读诗歌,完成问题。
[甲]
潼关
谭嗣同
终古高云簇此城,秋风吹散马蹄声。
河流大野犹嫌束,山入潼关不解平。
[乙]
题弟侄书堂(节选)
杜荀鹤
窗竹影摇书案上,野泉声入砚池中。
少年辛苦终身事,莫向光阴惰寸功。
(1)品读两首诗歌,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甲诗首句从听觉角度描写高云簇拥着古城,正面描写出潼关的高耸、险峻。
B.乙诗是诗人为侄子的书堂所题的诗,饱含了对后人的劝勉之情,用心良苦。
C.甲诗借马蹄声、乙诗凭野泉声,分别写出孤城的寂寥、辽远与书堂的清幽。
D.甲乙两诗情景交融,通过描绘自然之景营造意境,都蕴含积极向上的力量。
(2)“少年多壮志,诗韵见精神”,从甲乙两诗中,你分别读出了少年怎样的精神风貌?请简要概括。(4分)
4.(16分)阅读文言文,完成问题。
[甲]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选自诸葛亮《诫子书》)
[乙]
天资美,不足以为功①。惟矫恶为善矫惰为勤方是为功。人若志趣不远,心不在焉②,虽学无成。人惰于进道③,无自得达。自非成德君子,必勉勉④,至从心所欲不逾矩,方可放下。德薄者,终学不成。
(选自《张子全书 经学理窟》)
[注]①为功:当作成功。②焉;这里作代词,相当于“之”,指学习。③进道:前进的道路。④勉勉:非常努力。
(1)解释加点词。(34分)
加点词 方法提示 解释(填写文字)
年与时驰 造字推测:=(马)+(虫,蛇,也表示龙)。 造字本义:快马如飞龙。 A驰:   
淫慢则不能励精 课内积累法 B励:   
不足以为功 字典义项:①脚。②器物下部起支撑作用的部分。③充足;足够。④值得。 C足:   
从心所欲不逾矩 课内迁移: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十二章》) D逾:   
(2)下列对乙文中画波浪线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惟矫恶为善/矫惰为勤/方是为功
B.惟矫恶/为善矫惰为勤/方是为功
C.惟矫恶/为善矫惰/为勤方是为功
D.惟矫恶为善/矫惰为勤方是/为功
(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5分)
①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2分)
②人若志趣不远,心不在焉,虽学无成。(3分)
(4)甲乙两文各展现哪些君子品德?请任选一点,结合学习生活谈谈你的体会。(4分)
5.(20分)阅读文学类文本,完成问题。
老海棠树
史铁生
①如果可能,如果有一块空地,不论窗前屋后,要是能随我的心愿种点儿什么,我就种两棵树。一棵合欢,纪念母亲;一棵海棠,纪念我的奶奶。
②奶奶,和一棵老海棠树,在我的记忆里不能分开。好像她们从来就在一起,奶奶一生一世都在那株老海棠树的影子里张望。
③老海棠树近房高的地方,有两条粗壮的枝丫,弯曲如一把躺椅,小时候我常爬上去,一天一天地就在那儿玩。
④奶奶在树下喊:“下来,下来吧,你就这么一天到晚待在上头不下来了?”是的,我在那儿看小人书,用弹弓向四处射击,甚至在那儿写作业,书包挂在房檐上。“饭也在上头吃吗?”对,在上头吃。奶奶把盛好的饭菜举过头顶,我两腿攀紧树桠,一个海底捞月把碗筷接上来。“觉呢,也在上头睡?”没错。四周是花香,是蜂鸣,春风拂面,是沾衣不染海棠的花雨。
⑤奶奶站在地上,站在屋前,老海棠树下,望着我。她必是羡慕,猜我在上头是什么感觉,都能看见什么。
⑥但她只是望着我吗?她常独自呆愣,目光渐渐迷茫,渐渐空荒,透过老海棠树浓密的枝叶,不知所望。
⑦春天,老海棠树摇动满树繁花,摇落一地雪似的花瓣。我记得奶奶坐在树下糊纸袋,不时地冲我唠叨:“就不说下来帮帮我?你那小手儿糊得多快!”
⑧我在树上东一句西一句地唱歌。奶奶又说:“我求过你吗?这回活儿紧!”我说:“我爸我妈根本就不想让您糊那破玩意儿,是您自己非要这么累!”奶奶于是不再吭声,直起腰,喘口气,这当儿就又呆呆地张望——从粉白的花间,一直到无垠的天空。
⑨或者夏天,老海棠树枝繁叶茂,奶奶坐在树下的浓阴里,又不知从哪儿找来了补花的活儿,戴着老花镜,埋头于床单或被罩,一针一线地缝。天色暗下来时她冲我喊:“你就不能劳驾去洗洗菜?没见我忙不过来吗?”我跳下树,洗菜,胡乱一洗了事。
⑩奶奶生气了:“你们上班上学,就是这么糊弄?”奶奶把手里的活儿推开,一边重新洗菜一边说:“我就一辈子得给你们做饭?就不能有我自己的工作?”这回是我不再吭声。奶奶洗好菜,重新捡起针线,从老花镜上缘抬起目光,又会有一阵子愣愣地张望。
有年秋天,老海棠树照旧果实累累,落叶纷纷。早晨,天还昏暗,奶奶就起来去扫院子,“刷拉——刷拉——”,院子里的人都还在梦中。
那时我大些了,从陕北回来看她。那时奶奶一个人在北京,爸和妈都去了干校。那时奶奶已经腰弯背驼。“刷拉——刷拉”的声音把我惊醒,我赶紧跑出去:“您歇着吧,我来,保证用不了三分钟。”可这回奶奶不要我帮。“咳,你刚回来,去歇着吧!
……
但在我的印象里,奶奶的目光慢慢地离开我,在窗上老海棠树的影子那儿停留一下,继续离开,离开一切声响甚至一切有形,飘进黑夜,飘过星光,飘向无可慰藉的迷茫与空荒……
而在我的梦里,我的祈祷中,老海棠树也便随之轰然飘去,跟随着奶奶,陪伴着她,围拢着她:奶奶坐在满树的繁花中、满地的浓阴里,张望复张望——这形象,逐年地定格成我的思念和我永生的痛悔。
(有删改)
(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开篇以假设在空地种树引入,将读者带入充满温情与怀念的情境之中。
B.奶奶的一生与海棠树息息相关,在奶奶离开后,海棠树也随她离开了。
C.作者描述老海棠树的景色和奶奶的活动的时候运用了情景交融的手法。
D.奶奶对劳动的热爱贯穿全文,她糊纸袋、补花、扫院子……不停劳作。
(2)通读文本,完善下面的表格。(3分)
季节 老海棠树的情状 我对奶奶的态度
春天 满树繁花,一地花瓣 ①   
②    枝繁叶茂 由不懂事到敬畏尊重
秋天 ③    关爱、敬重、心疼
(3)联系上下文,品味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回答括号中的问题。(6分)
①奶奶把盛好的饭菜举过头顶,我两腿攀紧树桠,一个海底捞月把碗筷接上来。(这句话的动作描写有什么作用?)(3分)
②春天,老海棠树摇动满树繁花,摇落一地雪似的花瓣。(喻体“雪”生动形象,请写出其本体,并分析两者的相似性。)(3分)
(4)请仿照文中描写老海棠树的句子,发挥联想与想象,运用修辞或描写方法,在第 段“……”处写一写冬天的老海棠树。(3分)
(5)结合本文和链接材料,谈谈作者为什么要“种两棵树,一棵合欢,纪念母亲;一棵海棠,纪念我的奶奶”?(5分)
链接材料:史铁生母亲生前种过一棵合欢树并细致照顾,而史铁生却因种种原因未能再见一眼那棵合欢树。
6.(11分)阅读实用类文本,完成问题。
AI诗人“秒”出佳作:诗歌的灵魂何在?
①11月20日,2024中华经典诗词论坛在郑州开幕。西安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金中在接受专访时介绍,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AI诗人应运而生。几秒钟就能写出一首水平很高的诗。AI与诗人共同创作,甚至足以以假乱真。
②AI作诗,从效率和技术的角度看,它凭借强大的算法和海量的数据,能够迅速组合出符合韵律、用词优美的诗句。在执行写诗任务时,AI有三件事要做:首先通过评估字词的使用概率来决定选择哪些字词,比如咏梅的主题确定之后,AI检索现有诗歌发现“寒”“雪”“冬”都是高频词汇,那就会倾向于选择这些词。其次检查每一行诗的节奏,哪些地方用单字或双节字词,哪些组合更符合人类的阅读习惯。最后确保每一行诗都遵循韵律方案。然而,这看似思路清晰的创作背后,却隐藏着文学创作灵魂缺失的危机。
③诗人的创作,最重要的是真情实感。诗歌背后都有诗人独特的人生经历、情感体验和对世界的深刻洞察,而AI创作更像是一种机械的拼凑没有真正的喜怒哀乐,也没有对生活的切身体验。面对AI写作的冲击,余华曾言:“当ChatGPT接近完美、没有缺点时,也就没有了优点;人脑总是要犯点错的,这也是可贵之处。”同样,AI诗人创作的诗虽然看似完美,却缺乏个性。世间的文学作品之所以丰富多彩,正是因为它们带有创作者的个性印记,那些瑕疵、那些独特的个人风格,恰恰是作品生命力的源泉。
④在AI诗人与人类诗人的这场“较量”中,我们要看到人类诗人的坚守价值。诗人的真情实感是无法被AI复制的。诗人在创作时,是将自己的灵魂融入到文字中,每一个字都是心血的凝结。而AI的创作是一种冰冷的计算,它可以模拟情感的表达,但无法真正拥有情感。当我们阅读一首由人类诗人创作的诗歌时,我们能感受到诗人的心跳、他的呼吸、他的爱恨情仇,这是一种跨越时空的心灵共鸣。
⑤当然,我们批判AI作诗,但并非完全否定AI在文学创作领域的作用。它可以作为一种创作的辅助工具,为诗人提供灵感,拓宽创作思路。例如,诗人可以从AI生成的诗句中获得新的意象、新的表达手法。但我们必须明确,AI永远不能替代诗人的主体地位。
⑥科技的发展不应成为人类思考和创造的暂停键。中华经典诗词之所以流传千古,是因为它们蕴含着古人的智慧、情感和价值观。如果未来的诗歌创作被AI主导,那么文化传承将失去最重要的内涵,诗歌也将不再是人类情感的寄托。
(选自《大河报》,2024年11月20日,有删改)
(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人工智能技术AI可以与诗人共同创作诗歌,甚至到了以假乱真的程度。
B.相较于近乎完美的ChatGPT,总是会犯点儿错误的人脑更显得难能可贵。
C.因为AI诗人创造的诗歌能模拟情感的表达,所以能与读者产生心灵共鸣。
D.如果未来的诗歌创作都被AI主导,那么文化传承将会失去最重要的内涵。
(2)请根据文章简要概括AI作诗的基本过程。(3分)
(3)小安利用AI软件完成诗歌作业后,在朋友圈自鸣得意。你如何看待以上行为,请结合文章内容,完成下面对话。(5分)
小安:AI软件太牛啦,诗歌作业分分钟完成。以后我的诗歌作业就全交给它了!推荐你们也试试。
你:   
7.(11分)阅读非连续性文本,完成问题。
【材料一】
近日,央视官宣乙巳蛇年春晚主题“巳巳如意,生生不息”。主题承古拓今,饱含深意,充满中国传统文化的韵味。主题谐音“事事如意”饱含美好的祝福。很多网友看了2025年春晚主题、主标识,不仅感受到扑面的年味,还被中式美学狠狠惊艳。
其中,春晚主标识的设计独具匠心。其将甲骨文中的“巳”字巧妙变化为“灵蛇吐信”造型,此造型富有灵动之美,生动地展现出蛇的独特形态与神韵。之后再对称反转拼合,形成“巳巳”并肩之态,且对应了“乙”字、“巳”字。这一设计既对应天干地支纪年法中的干支组合,又契合中国传统如意纹样,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与历史传承意义。
【材料二】
“巳”字的甲骨文在学界大部分被认为是“腹中胎儿”形象,“巳”字在古文里也有胎儿、后嗣等意思,代表着生长、繁衍。
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说:“巳也。四月,阳气巳出,阴气巳藏,万物生,成文章,故巳为蛇,象形。这段话描绘了一片生机勃勃的自然景象,“巳”字就像蛇一样,蜿蜒曲折,而灵蛇一次次的蜕皮重生,也象征生命的连续和永恒,更彰显着中华民族精神根脉生生不息的时代力量。
【材料三】
蛇,在中国被视为初民时代最强有力的图腾之一,并被认为是龙的前身。女娲、伏羲作为上古神话中的创世纪者,其人首蛇身形象更是频繁出现。古人通过幻想与蛇有亲缘关系来获取勇气和力量,寻求心灵的依托,产生了蛇图腾崇拜。从古至今,蛇始终被视为一种神秘而充满力量的动物,它的形象经常出现在各种艺术和文学作品中,为人们带来无尽的想象和灵感。
(1)下列对材料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央视官宣的2025乙巳蛇年的春晚主题承古拓今,深受网友喜爱。
B.2025年春晚的主标识融合了诸多传统文化元素于一体,寓意美好。
C.“巳”字的甲骨文大多被认为是腹中的胎儿,象征着生命与生长。
D.中国古代神话中的创世神都是以人首蛇身的形象出现,充满力量。
(2)请结合材料一、二,谈谈春晚主标识“巳巳如意纹”的精妙之处。(要求:可从构图要素、主题等方面入手)(4分)
(3)福建简称“闽”,请你结合材料,探究“闽”字的文化意义。(4分)
链接材料:《说文解字》释闽曰:“东南越,蛇种。门声,从虫。”这里的蛇种指的是蛇族,即信仰蛇神的氏族。
8.(6分)阅读名著,完成问题。
(1)精彩回顾 你曾憧憬过像鲁迅一样在百草园的雪地中①    (情节)。你也曾为在车迟国斗法中孙悟空表现出的②    (形象特点)而喝彩。(2分)
(2)方法分享 阅读《西游记》要把精读和跳读结合起来。不同的阅读任务需要不同阅读方法。 为了完成以下任务,你会选择哪种阅读方法?请选择一个任务,结合名著内容,说明理由。(4分) ①任务一:分析“五庄观里偷吃人参果”中师徒四人的性格特点 ②任务二:梳理取经路线
任务三落笔成文,撰写巳巳新章乙巳年,你能将平日积累阅读学以致用,落笔成文,在细节中发现美,感受美。
9.(60分)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漫步南方初春的田野,在大路和小路的抉择中,我读懂了平常生活里流淌着的亲情;置身北海赏菊,从母亲临终前未说完的话中,我读懂了只言片语的感人力量;回忆依依往事,在过往的学习生涯中,我读懂了对祖国自然、文化、历史的深情……有时候,一个抉择,一句话语,一件小事,我们便可读懂蕴含其中的情意。
请以《我读懂了》为题,结合自己的经历和体会,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②不套作、抄袭,不要泄露个人信息;③字数不少于600字。
参考答案
任务一辞岁迎新,编辑新年寄语这一年,你认识了新老师、结识了新同学,在大家的陪伴下,初中生活“不亦乐乎”。
1.【解答】答案:
(1)①燥 ②泽 ③提
(2)C
(3)示例一:阅读,让我们在求知的海洋中,怀揣希望,扬帆前行,探索诗与远方。
示例二:通过阅读,我们在求知的海洋中,怀揣希望,扬帆前行,探索诗与远方。
2.【解答】答案:
①博学而笃志 切问而近思
②晴空一鹤排云上 便引诗情到碧霄(重点字:霄)
③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④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君直到夜郎西
⑤星汉灿烂 若出其里
任务二博古通今,交流年度书单这一年,你的阅读类型丰富,从诗词典籍到散文、小说。请你交流年度阅读书单。
3.【解答】(1)本题考查对诗歌的理解。
A.有误,“正面”有误,应该是侧面描写出了雄关之高耸险峻。
BCD.正确。
故选:A。
(2)本题考查理解诗歌主旨。甲诗“河流大野犹嫌束”意思是滔滔的黄河与辽阔的原野还嫌不够舒展。诗人极目四望,眼前的自然景物也呈现出新奇的姿态:那从群山中冲决而出的黄河,尽管已奔入辽阔的平原,但仍嫌受束缚似的在不断冲击着河岸。此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透过壮阔险峻的背景,就把潼关写活了。这里的诗人即大河,大河即是诗人。因为诗人已把自己的精神投射到了大河之上,在高度的审美愉悦中,诗人已与大河进入了同一状态,彼此相融,浑然不分。而这“犹嫌束”的黄河,即是诗人傲岸不羁雄奇磊落胸怀的写照是诗人特有的冲决一切罗网、奋发昂扬的心态的外化。乙诗尾联“少年辛苦终身事。莫向光阴惰寸功”意思是年轻时候的努力是有益终身的大事,对着匆匆逝去的光阴,不要丝毫放松自己的努力。尾联这句话是直接抒发自己的情感,是对侄子的劝勉之辞,劝弟侄莫荒废时光、学业。
答案:
(1)A
(2)甲诗流露了诗人豪迈奔放的激情和勇往直前、追求个性解放的愿望。乙诗告诫我们求学需要意志坚定,矢志不渝地追求。“常修礼乐风”可以看出即使身处“干戈地”,仍需要坚定志向,坚持修身养性。
译文:

久远的高云聚集在这座雄关之上,阵阵秋风吹散了“得得”的马蹄声。滔滔的黄河与辽阔的原野还嫌不够舒展,从华山进入潼关后更不知什么是平坦。

为什么处于穷困之境仍要注重修养,我还是与往常一样,尽管外面已经战乱纷纷。故乡虽然饱受战乱之苦,可是弟侄仍然在接受儒家思想的教化。窗外竹子的影子还在书桌上摇摆,远处泉水潺潺,流入砚池。年轻时候的努力是有益终身的大事,对着匆匆逝去的光阴,不要丝毫放松自己的努力。
4.【解答】(1)本题考查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意思。
A.句意为:“驰”从“马”,“也”声,本义是车马疾行。驰:疾行,指迅速逝去。
B.淫慢则不能励精:过度放纵和懈怠会导致精神不振和失去动力。励:振奋。
C.句意为:还不足以当做成功。足:充足;足够。故选:③。
D.句意为:到七十岁才做事才能随心所欲,不会超过规矩。逾:越过。
(2)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根据文言文断句的方法,先梳理句子大意,分清层次,然后断句,反复诵读加以验证。这个句子的大意是:只有矫正恶成为善,矫正懒惰成为勤劳,才能当作成功。据此断句为:惟矫恶为善/矫惰为勤/方是为功。
故选:A。
(3)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翻译文言文句子要尽量保持原文遣词造句的特点,直译和意译相结合。
①中重点词语有:淡泊,内心恬淡,不慕荣利;明,明确、坚定。句意为: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
②中重点词语有:若,如果;虽,即使。句意为:一个人如果没有远大的理想抱负,心思不在读书中,即使学习也会没有什么成就。
(4)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此题需在通晓全文大意的基础上,结合语句的意思来分析即可。【甲】文“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展现君子要宁静专一,节俭;【乙】文“惟矫恶为善矫惰为勤方是为功”展现君子要勤奋好学,品德高尚。谈体会要围绕所选的君子品德来写,言之有理即可。
答案:
(1)A.疾行,指迅速逝去;B.振奋;C.③;D.越过
(2)A
(3)①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
②一个人如果没有远大的理想抱负,心思不在读书中,即使学习也会没有什么成就。
(4)【甲】文:宁静专一,节俭;【乙】文:勤奋好学,品德高尚。示例:我选甲文的“节俭”。我认为作为学生,我们不应该盲目攀比,向父母提出超出他们承受能力的物质要求,而应该把精力放在学习上,努力学习,用优异的成绩回报父母。
5.【解答】(1)本题考查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
ACD.
正确。
B.有误,文中说在“我”的梦里和祈祷中,老海棠树跟随着奶奶,这是一种情感上的寄托与象征,并非真实意义上老海棠树随奶奶离开,实际上老海棠树依然存在于记忆的场景中,此选项理解错误。
故选:B。
(2)本题考查对文章的理解和梳理。
①处:春天时,奶奶让“我”帮忙糊纸袋,“我”却在树上唱歌,还说“我爸我妈根本就不想让您糊那破玩意儿,是您自己非要这么累”,从这些内容能看出“我”对奶奶不理解、不体谅。②处:根据表格对应关系,上一行是春天,下一行是秋天,此处应填夏天,因为文中接着描述了夏天老海棠树枝繁叶茂时奶奶和“我”的事情。③处:文中明确提到“有年秋天,老海棠树照旧果实累累,落叶纷纷”,所以此处应填果实累累,落叶纷纷。
(3)本题考查对句子的理解和分析。
①“举”这个动作体现奶奶对“我”的关爱,费力地把饭菜举过头顶给“我”;“攀紧”“接”展现出“我”在树上的活泼调皮,敏捷地接过碗筷。这些动作描写生动地描绘出祖孙间独特的互动场景,突出了祖孙关系的亲密。
②比喻句中,把“花瓣”比作“雪”。从颜色上看,雪是洁白的,海棠花瓣也是洁白的;从飘落状态来讲,雪飘落时轻盈且纷纷扬扬,海棠花瓣飘落时同样具有这种轻盈、纷纷洒洒的特点,所以二者具有相似性。
(4)本题考查仿写句子。此题是开放性题,结合自己的理解,言之成理即可。示例:冬天,老海棠树褪去了所有的枝叶,只剩下光秃秃的枝干,在寒风中瑟瑟发抖,像一位饱经沧桑的老人孤独地伫立着,满是寂寥与凄凉。
(5)本题考查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
对于母亲,从链接材料可知母亲生前种合欢树并精心照料,合欢树成为了母亲的象征,承载着作者对母亲深深的思念。对于奶奶,文中老海棠树始终伴随着奶奶的生活,奶奶在树下进行各种劳作,它见证了奶奶的一生。奶奶在树下的张望、劳作等场景,都与老海棠树紧密相连,这棵树不仅是奶奶生活的背景,更承载着作者对奶奶的思念,以及后来意识到自己曾经对奶奶不够理解的痛悔之情。所以作者要种两棵树分别纪念母亲和奶奶。
答案:
(1)B
(2)①不理解、不体谅 ②夏天 ③果实累累,落叶纷纷
(3)①通过“举”“攀紧”“接”等动词,生动形象地写出奶奶给“我”送饭和“我”从树上接饭的动作,体现了祖孙之间亲密的关系,也表现出“我”小时候的调皮。②本体是“花瓣”,相似性:“雪”和“花瓣”颜色都洁白,飘落时都是轻盈、纷纷扬扬的状态。
(4)冬天,老海棠树褪去了所有的枝叶,只剩下光秃秃的枝干,在寒风中瑟瑟发抖,像一位饱经沧桑的老人孤独地伫立着,满是寂寥与凄凉。
(5)母亲生前种过合欢树并细致照顾,合欢树承载着作者对母亲的深深怀念;奶奶一生都在老海棠树的影子里张望,老海棠树见证了奶奶的生活与情感,奶奶糊纸袋、补花、扫院子等场景都与老海棠树相关,海棠树承载着作者对奶奶的思念以及对曾经不理解奶奶的痛悔。所以作者要种两棵树分别纪念母亲和奶奶。
6.【解答】(1)本题考查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
ABD.正确。
C.有误,选项中的“因为AI诗人创造的诗歌能模拟情感的表达,所以能与读者产生心灵共鸣”这一说法是错误的。原文明确指出,“AI的创作是一种冰冷的计算,它可以模拟情感的表达,但无法真正拥有情感。当我们阅读一首由人类诗人创作的诗歌时,我们能感受到诗人的心跳、他的呼吸、他的爱恨情仇,这是一种跨越时空的心灵共鸣。”因此,能与读者产生心灵共鸣的是人类诗人创作的诗歌,而非AI诗人创造的诗歌。
故选:C。
(2)本题考查理解概括文章内容。文章第二段详细描述了AI作诗的基本过程。首先,AI通过评估字词的使用概率来决定选择哪些字词,这是基于对现有诗歌数据的分析。其次,AI会检查每一行诗的节奏,确保符合人类的阅读习惯。最后,AI会确保每一行诗都遵循韵律方案,使诗歌在形式上达到和谐。
(3)本题考查语言运用。首先,需要指出小安对于AI软件在诗歌创作中的作用的误解。虽然AI软件可以辅助创作,但它无法替代人类诗人的真情实感和对生活的切身体验。其次,应该鼓励小安自己进行诗歌创作,通过实践来提升自己的诗歌水平。最后,可以提醒小安不要过分依赖AI软件,以免失去自己的创作能力和个性。
答案:
(1)C
(2)AI作诗的基本过程包括:评估字词使用概率以选择字词、检查节奏以符合阅读习惯、确保遵循韵律方案。
(3)小安,虽然AI软件在诗歌创作上有一定的辅助作用,但它并不能完全替代人类诗人的创作。诗歌创作需要真情实感和对生活的切身体验,这是AI所无法具备的。我建议你还是自己动手进行诗歌创作,通过实践来提升自己的诗歌水平。同时,也不要过分依赖AI软件,以免失去自己的创作能力和个性。
7.【解答】(1)A.有误,材料一中提到的春晚是2022年,而非2025年;
BCD.正确。
故选:A。
(2)春晚主标识“巳巳如意纹”的精妙之处在于:巧妙的构图:将“乙”字巧妙变化为蛇的形象,既体现了“乙巳”年的特点,又展现了中华美学的独特魅力。深刻的主题:寓意事事如意,同时通过“巳”字象征生命的连续和永恒,彰显了中华民族精神根脉生生不息的时代力量。丰富的文化内涵:融合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如“乙”字的巧妙变化、“巳”字的象征意义,以及蛇作为图腾的文化内涵,展现了深厚的文化底蕴与多元设计感。
(3)“闽”字的由来与古代福建地区的自然环境和人文背景密切相关。结合材料三“蛇,在中国被视为初民时代最强有力的图腾之一,并被认为是龙的前身”,链接材料“《说文解字》释闽曰:‘东南越,蛇种。门声,从虫。’这里的蛇种指的是蛇族,即信仰蛇神的氏族”分析,闽人地处东南,以蛇为图腾,把蛇作为氏族部落的标志。这种文化传统在福建地区延续至今,成为该地区独特的文化标志之一。
答案:
(1)A
(2)春晚主标识“巳巳如意纹”的精妙之处在于其巧妙的构图要素和深刻的主题寓意。通过将“乙”字变化为蛇的形象,不仅体现了“乙已”年的特点,还通过蛇的形态与神韵展现了中华美学的独特魅力。同时,通过“巳”字的象征意义,寓意生命的连续和永恒,彰显了中华民族精神根脉生生不息的时代力量。此外,主标识融合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展现了深厚的文化底蕴与多元设计感。
(3)“闽”字的文化意义不仅体现在其历史渊源和地理特征上,更深刻地反映了闽越人的崇蛇文化和宗教信仰。这种文化传统在福建地区延续至今,成为该地区独特的文化标志之一。
8.【解答】(1)本题考查名著人物和名著情节。
①鲁迅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提到在百草园雪地捕鸟的情节,所以此处应填“捕鸟”。
②在车迟国斗法情节里,孙悟空与虎力大仙、鹿力大仙和羊力大仙进行了一系列比试,如比求雨、坐禅等,孙悟空凭借聪明机智、本领高强,识破妖怪的种种诡计并取得胜利,所以此处可填“聪明机智、本领高强”。
(2)本题考查名著情节。
任务一:如果要分析“五庄观里偷吃人参果”中师徒四人的性格特点,适合采用精读。因为精读可以让我们仔细研读文本中对师徒四人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的细节。比如,从孙悟空率先提出偷人参果以及他偷果和应对道童质问的言行,能看出他的好动、冲动和勇敢;从猪八戒迫不及待怂恿孙悟空去偷,体现出他贪吃、急躁的特点;沙僧默默跟着孙悟空去,不轻易发表意见,可看出他的憨厚老实;唐僧得知徒弟偷果后严厉斥责,体现出他严守戒律、注重道德规范。只有精读才能深入挖掘这些细节,精准分析人物性格。
答案:
(1)①捕鸟
②聪明机智、本领高强
(2)示例:任务二:选择跳读,理由梳理取经路线适合跳读。《西游记》篇幅较长,取经路线涉及众多地点。跳读时可以快速跳过那些与路线无关的描写,如大段的景色描写、诗词等,重点关注师徒四人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的行程变化。比如直接关注文本中类似“师徒四人离开了某某地,前往某某地”这样的关键语句,快速梳理出他们从长安出发,途经五行山、高老庄、流沙河等一系列地点,从而高效完成取经路线的梳理。
任务三落笔成文,撰写巳巳新章乙巳年,你能将平日积累阅读学以致用,落笔成文,在细节中发现美,感受美。
9.【解答】例文:
我读懂了
进入初中,学业紧张,我与父亲相处的时间越来越少,我开始觉得父亲没有以前那么爱我了。
一天,我因为留校值日,很晚才回家。天色已暗,天空中开始飘起雪花。我在岔路口犹豫着是否要走一条距离短但少有人行的小路。平日里,父亲工作忙,不怎么接我放学。我在路口纠结了很久,最终毅然决定走那条灯光昏暗的小路。我抓紧衣角,咬紧牙关,走进了巷口。忽明忽暗的灯光映得树影恍若鬼魅,风也呼呼作响,搅得我心神不宁。我壮着胆子大踏步向前走去,却觉得连自己的影子都诡异得吓人。那一刻,我忽然想起了父亲。
一阵脚步声传来,我抬头一看,愣住了——竟然是父亲。只见他匆匆走来,看见我,就站在路灯下微笑着冲我招手。我揪着的心一下子落了地。借着忽明忽暗的灯光,我仔细观察起父亲来。他的两鬓已有些斑白,皱纹悄悄爬上了他的额头,他的身影也没有我记忆中那般高大了。我忽然沮丧地意识到,他不再是我记忆中的那个父亲了。我快步走上前,很乖地跟在他身后。父亲愉快地笑着,说:“我就猜到你会走这条僻静的小路,你是个坚强的孩子,我特地从这条路赶来接你!”父亲的及时迎接和温柔的话语像一缕春风,轻轻吹过,让我心中洒满阳光。这个瞬间,我理解了父亲对我深沉的爱,顿悟了亲情的温暖。
在这条小路上,我和父亲静静地走着。父亲的背影有些佝偻,似乎要缩成一个小小的句号。在昏黄的灯光的映照下,父亲显得更苍老了。我鼻子一酸,泪水悄悄模糊了我的视线。小时候,我爬上父亲宽大的脊背就像爬上一座山,那座山把我托得很高很高,可以在喧闹的人群中望向很远的地方。后来,父亲的背又撑起了整个家。我记得他在夜晚默默加班工作的身影,记得他早早起床给我准备早饭的身影,也记得他因我的进步而露出骄傲的神情。在我眼里,这座山虽不及往日高大,却在我心目中仍旧伟岸。那一刻,我读懂了父亲。
走在父亲身后的我希望路更长些,希望长大的自己能够多陪在父亲身边,陪他走过更长的时光!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