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七年级生物试题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1. 下列属于生物的( )①恐龙化石 ②苔藓 ③机器人 ④细菌 ⑤金鱼 ⑥水 ⑦病毒 ⑧吉祥物海宝 ⑨珊瑚A.②④⑤⑦⑨ B.①③⑥⑧ C.②④⑤⑦ D.①③⑤⑦⑧⑨2. 下列诗句描绘的现象中,不属于生命现象的是( ) A.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B.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C.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D.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3.地衣生活在岩石上,可以从岩石中得到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地衣又能分泌地衣酸,对岩石有腐蚀风化的作用,这一事实说明( )A.生物能够适应自己所生活的环境 B.生物能够影响其生活环境C.生物不能适应环境,但能影响环境 D.生物既能适应环境,又能影响环境4.诗句“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最能体现生物的生物的基本特征是( )A.遗传和变异 B.能生长发育 C.应激性 D.能进行呼吸5.关于生物特征下列说法正确是( )A.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体现的是生长和发育现象B.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体现的是生物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C. “朵朵葵花向太阳”体现的是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D. “蜻蜒点水”体现的是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6.大雨过后蚯蚓会爬出洞穴,此现象与蚯蚓的哪项生理功能有关 ( )A.获得营养 B.排出体内废物 C.进行呼吸 D.生长和繁殖7.为探究影响大棚作物产量的因素,某校生物科技小组在三个大棚内,按下表要求进行了种植实验(其他条件均相同),对该种植实验分析正确的是( )大棚 甲 乙 丙二氧化碳浓度 0.03% 0.1% 0.1%温度 30℃ 30℃ 20℃A.甲乙形成对照,变量是温度B.乙丙形成对照,变量是二氧化碳浓度C.甲丙形成对照,变量是温度和二氧化碳浓度D.可形成两组对照,变量分别是温度和二氧化碳浓度8.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临时装片时,视野中除了细胞外还有一些污物,转换目镜和移动装片污物不动,则污物位于( )A. 目镜 B. 物镜 C. 装片 D. 反光镜9.某生物兴趣小组为了模拟巴斯德实验,探究食物腐败的主要原因,设计了如图所示实验。该实验的变量是( )A.有无细菌进入 B.有无空气进入C.玻璃管的长短 D.玻璃管的形态10.为了探究“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强弱与叶片面积的关系”,某小组根据设计的操作方案组装实验装置,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以上环节属于科学探究基本过程中的( )A.提出问题 B.作出假设 C.制订计划 D.实施计划11.要了解全校学生视力变化的情况,应该采取的研究方法是 ( )A.实验法 B.文献法 C.调查法 D.观察法12.下列关于使用显微镜观察细胞的说法正确的是( )A.玻片中细胞质的流动方向为顺时针,则视野中看到的运动方向也为顺时针B.把位于视野右上方的细胞移至视野中央,应该向左下方移动装片C.放大倍数越大,视野中看到的细胞数量越多D.调节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下降时,眼睛一定要注视目镜13.某同学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人体口腔上皮细胞的像,仔细观察并分析:从像A变成像B,正确的操作步骤是?( )①低倍镜换成了高倍镜 ②玻片向右下移动 ③玻片向左上移动 ④把大光圈换成小光圈 ⑤把小光圈换成大光圈 ⑥转动细准焦螺旋A.②①④⑥ B.③①⑤⑥ C. ①②④⑥ D. ①③⑤⑥14. 如图所示制作临时装片时盖盖玻片的操作方法,正确的是( )A. B. C . D.15. 如图是细胞结构模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②能控制物质进出细胞B.⑥控制着细胞的生命活动C.③是所有植物细胞都有的结构D.乙图所示为动物细胞,没有细胞壁、液泡和线粒体16.在载玻片上写下数字“b”,用显微镜观察时,会看到放大的图形形状是( )A. b B.p C. q D. d17.在我们使用显微镜观察时,要使视野中单个细胞最大,你认为应选用如图中的显微镜镜头组合是( )A.a 和d B. a 和f C. c和d D. c和 f18.下列有关“练习使用显微镜”和“制作并观察植物细胞临时装片”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改用大光圈或凹面反光镜,可以使视野变暗B.由低倍镜换成高倍镜后,视野中细胞的物像变大C.由低倍镜换成高倍镜后,转动粗准焦螺旋至物像清晰D.实验结束后,整理显微镜时,需用纱布擦拭镜头19.如图是用显微镜“观察人体口腔上皮细胞”实验中的部分图片,甲是显微镜构造图,乙、丙是观察到的视野。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A.转动甲中④使镜筒缓缓下降过程中,眼睛应注视甲中①B.要使乙中的物像移至视野中央,应向右下方移动玻片C.视野中有一污点,污点一定位于①或③上D.转动甲中②,视野由乙变成丙后,视野的亮度变暗20. 如表是某同学探究“光照对黄粉虫生活影响”的实验设计,选项正确的是( )A.左右两侧的温度可以不同 B.左右两侧都应设置为黑暗环境C.左右两侧的湿度都应适宜 D.左右两侧的黄粉虫数量可以不同21. 桑树在我市普遍栽种,它的果实叫桑葚,成熟的桑葚果实呈紫色,味甜多汁,摘桑葚时手指会被染成紫色,这些紫色的汁液来自于果实细胞结构中的( )A. 细胞质 B. 细胞核 C.液泡 D.叶绿体22.学习动植物细胞的结构后,老师设计如图概念图来表示动植物细胞结构之间的关系,图中重叠部分的内容是( )①细胞壁 ②细胞膜 ③细胞质 ④细胞核 ⑤叶绿体⑥线粒体 ⑦液泡A.①⑤⑥⑦ B.②③④⑥ C.③④⑤⑥ D.②③④⑤23.警察在破案过程中,提取指纹是常用方法之一。决定人指纹信息的遗传物质存在于细胞结构中的( )A. 细胞膜 B.细胞质 C.细胞核 D.线粒体24.细胞核是遗传信息的中心,如图所示的伞藻“移接体”长出的帽形应该是( )A.① B.② C.③ D.④25.熟透的桃子吃起来香甜可口,味道鲜美,这是由于其细胞中含有香甜物质,这些物质存在于桃子细胞中的哪一个结构( )A.液泡 B.细胞膜 C.细胞质 D.细胞核二、非选择题(每空1分,共50分)26.(6分)“满园春色关不住,一只红杏出墙来”是我国唐代的著名诗句,试从生物学角度分析“红杏出墙”现象。(1)“红杏出墙”是受墙外阳光刺激引起的,从这个生物的生命现象上讲,红杏出墙属于_______________。(2)红杏的果实掉落在地上,第二年长出一棵新杏树,这反映了生物能够____________。(3)杏树的种子种下后长出的是杏,而不是桃子,这属于__________现象;但是杏之间也有差别,有大有小,并不是完全相同,这属于__________现象。(4)俗话说“大树底下好乘凉”,这是由于杏树进行蒸腾作用往空气中散失水分,从而提高大气湿度,这体现了生物能够_________________。(5)进入秋季之后,杏树的叶子就开始变黄并慢慢脱落,落叶带走了杏树体内的一部分代谢废物,这体现了生物能够进行___________________。27.(10分)经过近两个多月的学习,同学们对初中阶段的生物学课程已有初步了解。只有通过不断学习和动手实验,我们才能够利用所学知识,解释一些常见的生物学现象。如下图为显微镜结构模式图,请结合下图及相关实验回答下列问题:(1)对光时,转动转换器,使 对准通光孔。在光线较弱的情况下,应选用⑦的__________(选“平面镜”或“凹面镜”)进行对光,当出现一个________的圆形视野时,说明对光成功了。(2)用显微镜观察临时装片时,在视野中已经找到观察物,如果要使物像更清晰些,应调节显微镜的[ ] 。如果目镜不变,物镜由10×换成40×,则看到的细胞数目会 。(3)若显微镜用的目镜是10×,物镜有4×、20×和40×,则物镜和目镜组合的最大放大倍数是__________倍。(4)如果物像位于视野的右上方,要将物像移至视野中央,应将玻片标本向 方移动。显微镜下观察到细胞中细胞质的流动方向为顺时针,实际玻片上细胞中细胞质的流动方向为_____________。(5)观察时如果视野过亮,除调节反光镜外,还可以转动[ ] 换成______光圈。28.(9分)请回忆制作并观察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实验过程,完成下列问题:(1)如图是制作人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操作顺序图,下列操作顺序正确的是( )A. ①②③④⑤ B. ②①③④⑤ C. ①②③⑤④ D. ①③②④⑤(2)制作人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用滴管向载玻片中央滴加的液滴是________,在观察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实验中,制作临时装片开始时用滴管向载玻片中央滴加的液体是 ;这样操作的目的是使观察到的细胞能保持正常形状。(3)若观察时视野中出现细胞重叠的现象,是由于图中________(填序号)步骤操作不当引起的;若视野中出现较多气泡,则是由于图中________(填序号)步骤操作不当引起的。(4)为了更加清晰地观察细胞的结构,我们利用_________来对装片进行染色,染色后,细胞各基本结构颜色深浅不同,你会发现___________着色最深。在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时,最不易观察到的结构是____________。(5)某同学在用消毒牙签从口腔中刮取材料时,不小心用牙签将口腔划破, 他立即将牙签拿出,这体现了生物具有_________这一生命特征。29.(7分)同学们对生物实验课兴趣浓厚,实验中常用的仪器——显微镜,能帮助我们观察到用肉眼无法看到的细微结构。如图1为显微镜结构图,图2为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不同物像,请据图回答问题。(1)将临时装片安放在载物台上,转动图1中的[ ]____________,使镜筒慢慢下降,此时眼睛要注视[ ]____________。(2)若进一步放大观察图2中甲的细胞⑦,需要先将该细胞向_________方移动,然后转动图1中的[ ]_____________,换成高倍物镜,再调节____________至物像清晰。(3)在观察草履虫时,吸一滴草履虫培养液,放在载玻片上,用肉眼和放大镜观察草履虫。盖上盖玻片,在_____倍镜下进一步观察。若选用5x目镜和10x物镜观察时,视野中的草履虫体长为10mm,如图2中乙所示,那么这个草履虫的实际体长为_______mm。30. (11分)如图是细胞的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______(填A或B)是植物细胞结构示意图,其特有的结构是[①] [③] [⑤] _。(2)水稻苗吸收含硅的无机盐比较多,而吸收含钙的无机盐比较少,主要是因为[ ]__________能控制着物质的进出;水稻叶肉细胞中的____________具有保护和支持的作用。。(3)控制“种豆得豆,种瓜得瓜”现象的物质主要存在于[ ]__________中。(4)细胞中能够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的结构是 ,能够将有机物氧化分解释放能量的结构是[ ] 。(5) 新鲜牡蛎体内锌元素的含量远远高于它所生存海水中锌元素的含量,这主要是因为细胞中 的作用。(6)不同的水果有不同的味道,如酸的、甜的或苦涩的。这主要是因为细胞中存在_______。31.(7分)某同学对“光对鼠妇的生活是否有影响”进行了探究,请你将探究过程填写完整。(1)提出问题:光对鼠妇的生活有影响吗 你认为实验的变量是_____________。(2)作出假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制定并实施探究方案:①在铁盘内放上一层湿土,一侧盖上不透光的纸板,另一侧盖上透明的玻璃板;②在铁盘两侧各放10 只鼠妇;③从第二分钟起,每分钟对鼠妇的分布情况进行一次统计,并记录实验结果。若要得出相对准确的结论,应该依据的数据是________。 A.3min时的记录 B.7 min时的记录 C.11 min 时的记录 D.平均值(4)分析结果:①如果全班共分成了五个小组,实验结束后,各小组将实验数据填到教师提前在黑板上设计的表格中,结果如下表。环境 第一组 第二组 第三组 第四组 第五组明亮 0 1 2 0 2阴暗 20 19 18 20 18实验的最终数据是:明亮处的鼠妇数量_________(填“多于”或“少于”)黑暗处的数量,从中得出的实验结论与假设是否一致 __________(填“是”或“否”)。②实验过程中在铁盘两侧中央各放10只鼠妇而不是一只,这样操作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小明想验证“土壤潮湿度对鼠妇生活的影响”,下列做法中正确的是_____。A.用一只健康的鼠妇做实验材料 B.设计对照实验,除温度是变量外,其他各项都一样C.统计的次数为一次且认真操作 D.分成土壤潮湿和土壤干燥两组作对照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