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大战中的插曲》课件(共23张PPT)2025—2026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2《大战中的插曲》课件(共23张PPT)2025—2026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资源简介

(共23张PPT)
聂荣臻
第一单元
铭记峥嵘岁月 厚植家国情怀——赓续精神血脉
任务一:领会革命精神
中华人民共和国十大元帅之一
聂荣臻(1899年12月29日~1992年5月14日),男,汉族,字福骈,曾用名聂云臻,四川省江津县(今重庆市江津区)吴滩乡石院子人。1923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24年到苏联学习。建国后,历任中央军委秘书长兼中国人民解放军代总参谋长,国防委员会副主席,中央军委副主席,国务院副总理兼国家科委主任、国防科委主任,中国老龄问题全国委员会名誉主任,中国发明协会名誉会长。
1955年被授予元帅军衔,曾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1992年5月14日22时43分,聂荣臻逝世。
了解作者
1955年9月27日,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二次会议通过了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的决议。
毛泽东主席向朱德、彭德怀、林彪、刘伯承、贺龙、陈毅、罗荣桓、徐向前、聂荣臻、叶剑英10人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
中华人民共和国十大元帅
写作背景
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由于日本战线拉到太长,各种战略物质紧缺,由此日本采取了“以战养战”方略,加紧对沦丧区矿产资源的掠夺。井陉煤矿就是日本掠夺我国煤炭资源的最大阵地,当时的井陉矿是我国三大煤矿之一,而且战略位置极其重要,矿区有铁路直通正太铁路,往东可迅速出击石家庄,往西据守娘子关天险,最重要的是源源不断为日寇提供燃料。1940年8月20日,百团大战正式开战,井陉煤矿成为八路军首要攻占目标。此次破袭战不但打击了日军,解放了3000旷工,还彻底毁灭了井陉煤矿,即使日军运来全部设备重新安装开工,恢复生产至少半年,这对物质本已十分紧张的日军是个极大打击,起到了釜底抽薪作用,被华北日军形容为“挖心之战”。
题目“大战”——百团大战
百团大战
百团大战是抗日战争相持阶段八路军在华北地区发动的一次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战役。
百团大战仅前三个半月期间,进行大小战斗共1824次,重击了日伪军的反动气焰,有力地配合了国民党军正面战场的作战,极大地振奋了全国的抗战信心。
名字由来
是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在华北敌后发动的一次大规模进攻和反“扫荡”的战役,由于参战兵力达105个团,故称“百团大战”。
三个阶段
1940年8月20日至1940年9月10日为第一阶段,中心任务是摧毁正太路交通。1940年9月22日至1940年10月上旬为第二阶段,主要任务是继续破坏日军的交通线,并摧毁日军深入抗日根据地的主要据点。1940年10月上旬到1941年1月24日为第三阶段,主要任务是反击日军的报复性“扫荡”。
性质意义
了解“百团大战”
百团大战,是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在华北敌后发动的一次大规模进攻和反“扫荡”的战役,由于参战兵力达105个团,故称“百团大战”。百团大战是抗日战争相持阶段八路军在华北地区发动的一次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战役。
百团大战分为3个阶段。1940年8月20日至1940年9月10日为第一阶段,中心任务是摧毁正太路交通。1940年9月22日至1940年10月上旬为第二阶段,主要任务是继续破坏日军的交通线,并摧毁日军深入抗日根据地的主要据点。1940年10月上旬到1941年1月24日为第三阶段,主要任务是反击日军的报复性“扫荡”。
据八路军总部1940年12月10日的统计,百团大战仅前三个半月期间,进行大小战斗共1824次,重击了日伪军的反动气焰,有力地配合了国民党军正面战场的作战,极大地振奋了全国的抗战信心。
大 战 中 的 插 曲
“大战”:抗战时期的“百团大战”
“插曲”:“比喻连续进行的事情中插入的特殊片段”,在文中指拯救两个日本小姑娘的故事。
作用:
(1)点明了这一事件深厚的历史背景
(2)说明了它的特殊性——不是战争主要部分,而是“插曲”
(3)显得耐人寻味,强调了事件的美好性。
了解《聂荣臻回忆录》
本书是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回忆录丛书之一。该书以口述的形式,全面回顾了作者聂荣臻的人生历程,其中内容主要集中于革命这一段。通过本书一代革命家对人民解放事业的波澜壮阔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曲折前进的辉煌壮丽往事的回顾,让今天的我们重新感受那段艰难而又辉煌的革命历史。
本书是作者作为军队领导、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委员的回忆录。书本全面回顾了作者自己投身革命的艰辛历程。全书以口述的形式撰写。本书通过一代革命家对人民解放事业的波澜壮阔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曲折前进的辉煌壮丽往事的回顾,让今天的我们重新感受那段艰难而又辉煌的革命历史。
整体感知
1.本文回忆了哪几件事?
事件背景和救助原因
回忆和女孩相处情形
聂帅惦念并寻找日本小姑娘
战后美穗子回访聂帅
2.概述这篇回忆录的主要内容
聂荣臻元帅回忆在抗日战胜时期的百团大战中救起了两个日本小姑娘并把她们送回日本以及美穗子在战后回访聂帅的故事。彰显了伟大的革命人道主义精神,同时也包含了对日本侵华战争的控诉,这个“大战中的插曲”也成为中日人民友好的佳话。
寻找日本小姑娘
代表日本人民表达祝愿
发展:送指挥所照料
高潮:送还女孩并致信日军
引起两国很大反响
开端:战场中救起日本女孩
”很有意义“的插曲
照应开头,点明题旨【15】
“插曲经过”,附加信件【2-13】
”插曲“影响,探望感谢【11-14】
开篇点题,引出下文【1】
大战中的插曲
顺叙
倒叙
插叙1
插叙2
叙述顺序:顺叙、倒叙、插叙、补叙、平叙
4.简要说明本文的叙事线索。
参考答案:这篇回忆性文章是以“救助美穗子”为线索的,围绕这个线索叙述了美穗子被救、被送回日本、来华访问等事件。
问题探究
1.本文标题为《大战中的插曲》,文中是如何叙述这一插曲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①第一自然段介绍故事背景,点题并引出“插曲”;再用倒叙的方式,叙述了大战中聂荣臻救助两个日本女孩并将她们送回日方的经过。
②文章用以小见大的方式,并采用第一人称的口吻,真诚亲切地娓娓道来,通过大战中一个小小的“插曲”,写出了中国军人在处理战争中各种问题时的方式和态度,体现出中国军人的革命人道主义精神。
2.聂荣臻在送回日本女孩时,为何要附一封不加封的信?信件在文中起到了什么作用?通过这一做法,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聂荣臻?
聂荣臻写这封信是为了交代事件的原委并表明自己的立场。
信件不加封是为了让更多日本军队中的普通士兵看到,以此了解我军的思想和精神。
(2)信的作用:保持故事的完整性,体现聂荣臻在战争中重视对敌人开展政治工作,宣扬和展示八路军的革命人道主义精神,为下文收到日军的感谢信做铺垫。
问题探究
(1)聂荣臻的信义正词严、不卑不亢,既表明了我军立场,又能对敌军进行政治工作,以达到宣扬和平和人道主义精神的政治目的。
第一层,揭露并强烈谴责了日军侵略中华的暴行,痛斥战争给百姓带来的苦难;
第二层,指明中国人民抗战的决心和倡导的的人道主义精神;
第三层,提出希望,希望日军与中国士兵齐心合力,谋求解放,谋求和平。
(3)①井陉之战中,聂荣臻拯救了两个日本女孩,认为“孩子是无罪的”,表现了他的博大胸怀和革命人道主义精神
②通过照料孤女的细节,我们可以看出他的细心慈爱、和善亲切。
③从给日本官兵的信中,我们可以看出他深明大义、胸怀宽广、富有正义感
2.聂荣臻在送回日本女孩时,为何要附一封不加封的信?信件在文中起到了什么作用?通过这一做法,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聂荣臻?
④在送回孤女之后,“每逢想起这件事,还常常为她们担心”体现出他的善良仁慈。
⑤聂荣臻富有敏锐的政治觉悟和博大胸襟。眼光高远,认识到这是军心问题,对儿童和被俘士兵决不伤害,这是对敌军进行政治工作的一个良好契机。
所以,聂荣臻具有革命人道主义精神和至仁至义的品质,具有政治家、军事家的远见卓识,是一位慈善仁义、和蔼可亲、宽厚细心的将军。
3.聂荣臻说:“这件事,不只是我一个人会这样做,我们的军队,不论谁,遇到这样的事情,同样都会这样做的。”结合中国人民军队的性质,谈一谈对这段话的理解。
这句话是聂荣臻说出来的,更是聂将军代表整个中国人民军队说出来的。因为这是我们中国人民军队自有以来的政策,是由人民军队无产阶级的性质决定的。
因此,这不仅体现的是一群善良的中国人的做法,更是人民军队的优良作风,彰显了人民军队的正义性、人民战争的正义性,体现了中国军队的革命人道主义精神和至仁至义的品质,更展现了我们的军队是一支不畏强敌的仁义之师,正义之师的崇高性质,以及这种性质与正义的强大力量。和美穗子一样的普通日本百姓的感恩,都强有力地证明了这一点。
问题探究
请以表格的形式梳理这三篇文章的文体特征、具体事件,分析人物精神以及作者的创作意图。
梳理整合
篇名 文体 具体事件 人物精神 创作意图
中国人民 站起来了 开幕词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及会议决定 革命精神 弘扬革命精神和共和国缔造者们的革命豪情与抱负。
长征胜利万岁
大战中的插曲
篇名 文体 具体事件 人物 精神 创作意图
中国人民 站起来了 开幕词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及会议决定 革命 精神 弘扬革命精神和共和国缔造者们的革命豪情与抱负。
长征胜利万岁 纪实文学 回忆录 到达吴起镇及吴起镇战斗, 长征总结会上毛主席的讲话 长征 精神 弘扬长征精神,揭示长征胜利的伟大意义。

大战中的插曲 回忆录 百团大战中的“插曲” 革命 人道 主义 精神 颂扬中国人民军队的崇高品质。
梳理整合
通过三篇文章的梳理,群文阅读,领悟文中表现的革命家的革命情怀,分组讨论阅读优秀革命文化作品的现实意义。
革命文化对于党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革命文化为我国文化自信增添力量,革命文化是我国人民能够不断创新的不竭动力,革命文化中彰显的革命精神促使我们不断增强自身经济实力,不断加强自身文化道德修养,不断改进党的执政方式,最终使国家更加富强、政治更加文明。
老乡挑美穗子前往石家庄
美穗子回国省亲
聂荣臻与美穗子(1940年)
聂荣臻喂美穗子吃稀饭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