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2026学年天津市南开大学附属中学八年级(上)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扫描版,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5-2026学年天津市南开大学附属中学八年级(上)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扫描版,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5-2026学年天津市南开大学附属中学八年级(上)第一次月考
历史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 40小题,共 80分。
1.研究中华文明起源最可信的依据是( )
A. 文字记载 B. 考古发现 C. 专家推测 D. 民间传说
2.有学者认为:“从春秋到战国是一变,但这尚是小变。从战国到秦却是一大变。”从制度变革的角度理
解这句话,此“一大变”是指( )
A. 世袭制取代禅让制 B. 分封制取代世袭制 C. 郡县制取代分封制 D. 行省制取代郡县制
3.如图是甲骨文“男”字的构形及释文。据此推测,古代“男”字的出现可能源于( )
(田地);(“耒”的象形。耒:翻土工具)
A. 劳动生产 B. 分封制度 C. 兼并战争 D. 祭祀礼仪
4.《史记 高祖本纪》记载,刘邦率军到咸阳后,约法三章:“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余悉除去秦
法。”还记载,高祖曰:“此三者(张良、萧何和韩信),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
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材料描述的是刘邦夺取天下的( )
A. 目的 B. 原因 C. 过程 D. 影响
5.九年级黑板报展示了以下几幅图片,请你从下列选项中为其选定一个合适的主题( )
A. 原始农业各具特色 B. 中华文明多元一体 C. 经济发达商业繁荣 D. 神话传说源远流长
6.从春秋到战国,民族关系出现了重要变化。春秋时期还属于“四夷”的秦、楚等国,在战国时期已经认
同于华夏,中原诸国也承认了秦、楚是华夏族的组成部分,与齐、燕、赵、魏、韩并称七雄,形成七个地
区性的多民族国家。这表明( )
A. 华夏认同观念得到发展 B. 百家争鸣繁荣局面出现
C. 诸侯国之间的矛盾消除 D. 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建立
第 1 页,共 10 页
7.某同学搜集到以下四幅图片,请帮他拟定一个正确的主题( )
A. 中华文明的起源 B. 统一国家的建立
C. 政权分立和民族融合 D. 繁荣开放的社会
8.历史事实与历史解释对应不正确的一项是( )
选项 历史事实 历史解释
A 东汉时,蔡伦改进了造纸术 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之一
B 张仲景写成《伤寒杂病论》 为中医药学的发展作出巨大贡献
C 道教诞生于东汉末年 是我国的本土宗教
D 张骞通西域 促进了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的开发
A. A B. B C. C D. D
9.如图示意图揭示出这一历史时期的阶段特征是( )
A. 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B. 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C. 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D. 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
10.与如表知识卡片信息直接相关的历史人物及著作是( )
知识卡片
著作内容:记述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时约 3000 年的史事。
著作地位: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A. 司马迁《史记》 B. 王羲之《兰亭集序》
C. 顾恺之《洛神赋图》 D. 司马光《资治通鉴》
第 2 页,共 10 页
11.历史教科书上的时间主要采用公元纪年。按时间划分,公元前 475 年至公元前 221 年为战国时期。这
段时间还可以表述为( )
A. 公元前 4 世纪早期至公元前 2 世纪晚期 B. 公元前 4 世纪晚期至公元前 2 世纪早期
C. 公元前 5 世纪早期至公元前 3 世纪晚期 D. 公元前 5 世纪晚期至公元前 3 世纪早期
12.历史解释是对史实的分析或评判。下列选项中属于历史解释的是( )
A. 公元前 230 年,秦国开始了统一六国的战争
B. 秦国军队先后攻灭韩、赵、魏、楚、燕、齐六国
C. 公元前 221 年,秦朝建立,定都咸阳
D. 秦的统一,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13.诗史互证。下面唐朝诗人杜甫在不同时期创作的两首诗歌,反映了唐朝社会的变化是()
《忆昔》 《无家别》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寂寞天宝后,因庐但蒿藜。
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我里百馀家,世乱各东西。
A. 先南后北统一 B. 经济重心南移 C. 由开明到专制 D. 由繁荣转衰落
14.国家统一繁荣是人民的福祉。五代十国是我国历史上的分裂时期。下列描述中,能够比较全面的反映
这一历史时期社会特点的是( )
A. 北方社会安定,经济稳步快速发展 B. 南方战乱,政局动荡不安
C. 藩镇割据继续,武将专权 D. 分裂中孕育着统一的历史趋势
15.“北宋的政治风气因循保守,行政效率低下。在边疆战事中,北宋屡战屡败,每年被迫送出大量钱
物。由于官僚机构和军队的不断膨胀,到北宋中期,政府官俸和军费开支浩大,财政入不敷出。与此同
时,土地兼并剧烈,农民起义此起彼伏。”以上内容是王安石变法的( )
A. 内容 B. 背景 C. 目的 D. 影响
16.能够为“自古以来,台湾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提供依据的史实为( )
A. 北庭都元帅府等机构的设立 B. 宣慰使司都元帅府的设立
C. 澎湖巡检司的设置 D. 四等人制的实施
17.据统计,北宋和辽战争持续 40 余年,和平维持 100 多年;北宋和西夏大规模战争不过 10 年,和平持续
100 多年;南宋和金打了约 14 年仗,和平持续近 100 年。这表明两宋时期( )
A. 和平依然是时代的主流 B. 民族政权混战不断
C. 北宋军事力量遭到削弱 D. 民族政权交流密切
18.史料是历史学习的重要素材。下列可作为研究宋朝对外交流的第一手资料的是( )
第 3 页,共 10 页
A. 北宋李邴的诗“涨海声中万国商” B. 1974 年福建泉州出土的宋代海船
C. 《宋史》中记载的市舶司的职能 D. 央视纪录片《海上丝绸之路》
19.中国古代科技领先世界,其科技成就主要集中在农学、天文学、医学、数学等领域。这反映出我国古
代科技的重要特点是( )
A. 开放性 B. 实用性 C. 理论性 D. 实验性
20.以史为鉴是历史学的功能之一。隋末农民大起义、黄巢起义、李自成起义爆发的共同原因说明了统治
者( )
A. 当以民为本,关注民生 B. 需控制地方,严刑重法
C. 应以君为本,加强专制 D. 当吸取教训,强化军队
21.“当中国人实行一种激烈的禁烟运动而使危机加剧的时候,战争果然就来到了,可是它并不是为了维
护鸦片贸易而进行的斗争。”由此可知,英国发动这场战争是为了( )
A. 维护鸦片贸易 B. 打开中国市场 C. 促进文化交流 D. 加强友好往来
22.2023 年 6 月 26 日是第 36 个国际禁毒日,主题是“健康人生,绿色无毒”,国际禁毒日源于中国历史
上的( )
A. 虎门销烟 B. 鸦片战争 C. 甲午中日战争 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23.19 世纪 40 年代,中国的关税自主权遭到严重破坏,中国海关失去了保护本国工、农、商业生产的作
用。出现这一后果是因为清政府被迫签订了( )
A. 《南京条约》 B. 《北京条约》 C. 《马关条约》 D. 《辛丑条约》
24.这场战争后,中国国门洞开,领土开始被割裂,独立主权的完整性遭到破坏,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遭
到破坏,社会性质和发展方向开始改变。这场“战争”指的是( )
A. 鸦片战争 B. 第二次鸦片战争 C. 甲午中日战争 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25.如表是中国近代某一次战争中壮烈捐躯的清朝著名将领一览表。据此可知,这些将领( )
壮烈捐躯的清朝著名将领一览表
人物 官职 牺牲的时间和地点
陈连升(土家族) 副将 1841 年 1 月广州沙角、大角
关天培 水师提督 1841 年 2 月广州虎门
葛云飞、郑国鸿、王锡朋 总兵 1841 年 10 月浙江定海
裕谦(蒙古族) 钦差大臣、两江总督 1841 年 10 月浙江镇海
陈化成 江南提督 1842 年 6 月上海吴淞
海龄(满族) 副都统 1842 年 7 月江苏镇江
第 4 页,共 10 页
A. 抗击了八国联军的侵略 B. 遏制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C. 找到了国家发展的出路 D. 体现出崇高的民族气节
26.小华在参观圆明园遗址时,看到残垣断壁,愤怒之情油然而生。火烧圆明园的是( )
A. 葡萄牙殖民者 B. 荷兰殖民者 C. 英法联军 D. 八国联军
27.1856 年英国炮轰广州城,广州群众自发组织起来把上岸的侵略者赶跑。1858 年广州牛栏冈一带群众协
力迫使英法联军狼狈逃回城里。据此可知,当时( )
A. 群众有反侵略的意识 B. 义和团运动开始兴起
C. 清政府坚决抵抗英军 D. 广州城尚未开埠通商
28.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当清朝的主要力量应付来自东南海疆的英法联军时,俄国趁火打劫,攫取的
利益更超乎英法之上。俄国“攫取的利益”主要是( )
A. 侵占大片领土 B. 索要巨额赔款 C. 增开通商口岸 D. 获得领事裁判权
29.太平天国严禁鸦片贸易,不承认西方列强强加于中国的不平等条约,多次拒绝外国提出的侵略要求。
太平天国这样做( )
A. 维护了国家权益 B. 创新了斗争方式 C. 动摇了清朝统治 D. 打击了帝国主义
30.有学者认为,洪秀全和他的战友与腐败的清政权相抗,曾一度号召起广大民众的参与,表现出某种历
史的进步性。这里的“进步性”主要指太平天国运动( )
A. 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的统治 B. 转战大半个中国
C. 是规模最宏大的农民战争 D. 坚持斗争十四年
31.如图为北京天安门广场人民英雄纪念碑上的金田起义浮雕。这是为了纪念( )
A. 三元里人民抗英 B. 义和团运动 C. 太平天国运动 D. 黄花岗起义
32.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指出:“中国人认真地对民族战争背后的内容作出反应,并
形成一种社会思潮而波及各个阶层,则无疑开始于第二次鸦片战争后。”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体现这种“社
会思潮”的主张是( )
第 5 页,共 10 页
A. “师夷长技以自强” B. “思想自由,兼容并包”
C. “变者天下之公理也” D. “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33.1879 年,《纽约时报》报道称,洋务派“已经获得皇帝陛下的许可,在上海办中国第一家机器纺织厂
——上海织布局”。该报道说明,洋务运动( )
A. 实现了富国强兵的目的 B. 掀起了实业救国的浪潮
C. 引起了西方社会的关注 D. 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34.如表为江南机器制造总局翻译的部分物理教科书的信息。这些翻译活动( )
书名 原著者 编译者
《格致小引》 (英)赫施赉 (英)罗亨利、瞿昂来
《通物电光》 (美)莫耳登 (英)傅兰雅、王季烈
《物体遇热改易记》 (英)瓦特斯 (英)傅兰雅、徐寿
A. 宣扬了革命思想 B. 传播了西方科学知识
C. 动摇了清朝统治 D. 巩固了儒学正统地位
35.19 世纪 60 年代,李鸿章与一批官僚开始“察吏、整军、筹饷、辑夷”各事,《清史稿》将他看作“中
兴之臣”。与“中兴之臣”评价相符的是( )
A. 领导禁烟运动 B. 倡导自强求富 C. 签订《马关条约》 D. 发起公车上书
36.洋务运动时期,张之洞在武汉设立汉阳铁厂。该厂设立 10 个分厂,配置了多种炼铁及轧制铁轨的设
备,雇佣工人 3000 多名。此外,他在武汉还创办了湖北织布局、湖北自强学堂等。这对武汉产生的影响
是( )
A. 促进了海防的建设 B. 推动了近代化进程 C. 淘汰了传统的兵器 D. 延缓民用企业发展
37.洋务运动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据如表内容可知,这一时期( )
时间 人物 史事
1865 年 曾国藩、李鸿章 设立江南机器制造局、译书局
1879 年 左宗棠 创立新疆阿克苏制造局
1884 年 张之洞 创建山西新火药局,设立广东水陆师学堂
1888 年 李鸿章 成立北洋海军
——据张海鹏主编《中国近代通史》等
A. 边疆危机严重 B. 土地兼并现象突出 C. 白银大量流入 D. 民主革命浪潮高涨
第 6 页,共 10 页
38.19 世纪 60 年代初,奕 等人委托英国人赫德和李泰国从国外购买炮舰。李泰国用了 100 多万两银子,
在英国订造了 8 艘船舰,他要求清政府必须任命英国人阿斯本为中国海军司令,并由他来转达皇帝意旨,
其他中国官员不得过问。材料反映了( )
A. 清朝的官场腐败盛行 B. 近代中国军事工业快速发展
C. 洋务运动受列强干预 D. 英国工业革命开始向外扩展
39.如图为近代中国某次著名运动的重要成果。这一运动( )
A. 提出了政治变革的主张
B. 缓和了当时的阶级矛盾
C. 引进了西方的科学技术
D. 实现了富国强兵的目标
40.洋务运动中,“新型的工业和企业造就了新型的职业人士如工程师、经理和实业家,那些出洋留学的
人士归国后,也成为陆军、海军、学堂和外交机构中的领头人”。材料说明洋务运动( )
A. 培养了近代化人才 B. 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C. 巩固了清政府统治 D. 抵制了外国资本主义入侵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 2小题,共 20分。
41.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大事年表(部分)
年份 事件
1856 年 10 月 三艘英国军舰闯入珠江口,炮轰广州
英法联军炮轰大沽炮台,清军奋起还击。俄国强迫清政府签订《瑗珲条约》,割占
1858 年 5 月
中国北方领土 60 多万平方千米
1858 年 6 月 清政府被迫与俄、美、英、法分别签订《天津条约》
1860 年 10 月 英、法控制了北京城,对圆明园大肆抢劫后又纵火焚烧
1860 年 10 月、 清政府被迫与英、法、俄分别签订《北京条约》、英国割占九龙司地方一区。俄国
11 月 割占中国领土约 40 万平方千米
——摘编自郑师渠《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这场战争是中日两国模仿西方近代化起步时期的一次军事较量,同时也是对两国“被动模仿”成效
的一次大检验。自此中国在贫弱的道路上继续衰落,半殖民地化更加严重。
——摘编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
第 7 页,共 10 页
(1) 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大事年表所述的战争名称。并指出该战争期间割占中国领土的两个国家。
(2) 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这场战争”结束后日本通过哪一不平等条约迫使清政府再次割让了大片
领土。
4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参加拜上帝会的人越来越多,发动起义的条件成熟了。太平军从金田村一路势如破竹,直达南
京,并把这里作为太平天国的都城。经过三年多的征战,太平天国在军事上达到全盛。
材料二:伴随着军事发展,太平天国颁布了一个重要纲领,它规定“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
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
材料三:1864 年,太平天国运动在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剿杀下失败了。但太平军余部仍顽强地进行反清斗
争,直到 1868 年。
(1) 材料一中的“拜上帝会”的创立者是谁?太平天国把南京改名为什么,作为都城?太平天国开始的标
志是什么?
(2) 材料二中的“一个重要纲领”指的是什么?
(3) 材料三中的“失败了”的标志是什么?
第 8 页,共 10 页
参考答案
1.B
2.C
3.A
4.B
5.B
6.A
7.C
8.D
9.B
10.A
11.C
12.D
13.D
14.D
15.B
16.C
17.A
18.B
19.B
20.A
21.B
22.A
23.A
24.A
25.D
26.C
27.A
28.A
29.A
第 9 页,共 10 页
30.A
31.C
32.A
33.C
34.B
35.B
36.B
37.A
38.C
39.C
40.A
41.【小题 1】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国家:俄国、英国。
【小题 2】《马关条约》
42.【小题 1】洪秀全;天京;金田起义。
【小题 2】《天朝田亩制度》。
【小题 3】天京陷落
第 10 页,共 10 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